本书介绍了一项革命性的研究及其令人振奋的成果,揭示了我们生长的环境如何限制了我们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如何体现在今天的社会生活、组织管理和国家发展中。本书也是一幅文化价值观的世界地图,基于在70多个国家(地区)进行的持续40多年的研究的成果,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企业、家庭、学校以及政治组织中思考、感受和行动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以前基本没有人认真考察过。本书还深入探索了国家文化在诸如不平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自信与谦逊、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等关键领域存在的差异,并解释了组织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区别,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红楼梦(无障碍阅读版 套装上下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室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列衰的过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小说中还介绍了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作品产生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服装、饮食、医药、建筑、出行等方面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其语言优美生动,人物刻画得细致入微,塑造了许多富育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内容简介:季羡林自言,到了耄耋之年,忽发少年狂,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怪论、奇思问世。在这些怪论奇思中,影响的莫过于本书阐述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者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
《中国人与印度人: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是一部比较研究著作,分为“上篇 观念文化传统”和“下篇 社会文化传统”两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了印度的宗教传统、佛教在中印两国的命运、印度教对理想人生的设计、两国的审美传统和思维方式差异及科学技术传统,下篇主要讲述中印两国的亲属集团、婚姻、性文化、道德、社会群体的凝聚与分离、政治文化传统和对外反应模式。
《比较文化学新编》包括了比较文化学学科的历史阶段、学科中心范畴与基本观念、比较文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亚洲太平洋文化体系、南亚文化体系、世界的西方: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文化体系、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等。
本书著者的学术理念十分清晰,具有很好的一般文化学与社会人类的理学论教养;著者掌握丰富的中日两国的文献,具有扩展自身理念的相当丰厚的文化原典基础;著者还具有很好的英语文基础和英国家留学的经验。特别要提出的是,本书特别注意研究的方法理论流派的变迁,特辟最后一章,探讨了关于为日本文化定性的本尼迪克特的“耻文化”理论、土居健郎的“妖宠”理论、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并介绍了许粮光的理论。前三种理论,乃是20世纪在日本文化研究中具有全球影响的学说,这显示本书作者受过良好的学术研究的训练,十分注意学术研究的“规范性”这正是目前我们许多中青年研究者所欠缺之处。
本书从价值体系的角度考察儒家传统与自由的民主传统的关系。作者主张,这两者应该是相互独立而又可以共存的价值体系,而不主张像有些新儒家学者那样,把二者糅合为一个“儒家民主”的价值体系。作者通过对“存在(是)”、“真(真理)”、“语言”、“女性思维”、“伦理”、“宗教”以及“价值”等基本概念的比较研究来论证其价值体系的多元主义主张。本书的每一章都直接或间接地论证如上主题;同时,每一章又自成一体,是对一个具体哲学问题的中西比较研究。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为海内外八位学者关于中西文化的专题讨论集,从思想史角度探讨了中西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演进历程,以便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八位学者依据儒家经典和基督教理论,针对中西人性论、生死观、善恶观、天人(或神人)关系、称义与成圣、关怀、启蒙历程等重要问题发表学术论文和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阐明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并对中西文化的现代转型历程进行深入探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增加,中西文化差异越发明显,并且这些差异对不同文化的各个领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跨文化视角下的北美与中国文化(中英文版)》深谙中国文化又非常熟悉北美文化,他们通过对跨文化视角下的北美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向读者形象地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不同,揭示了在跨文化交流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交流方式,旨在增进人们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特别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增进感情。《跨文化视角下的北美与中国文化(中英文版)》适用于对北美文化和中围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那些在工作或生活中碰到了跨文化交流问题的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理论相关学术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20余篇,涉及文学经典译本流变研究、口传文学不同文本的比较研究、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民族文学研究、文化遗产溯源分析等方面。作者既有相关领域的学者,也有学界新锐;文章既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又有充满新意的创见,有较高的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