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是著名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近年来有关中西文化比较与对话的学术随笔集。共收入文章8篇,其立意在关注中西方的差别与对话,探讨多元文化发展与跨文化对话的可能性,致力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构。并立足于复杂性思维,讨论多元跨文化语境中中国比较文学、现代文学发展的具体问题。作者反观东方文化的精神,寻找中国民族文化的自我完善之路及现实意义,眼界开阔,立论清晰,是比较文化和世界文化领域的前沿之作。
本书从宏观出发,先把日本文化放在东西方以及中日对比的大视野中加以定位,然后依次评论了十几位在日本富有盛名的优秀小说家及其作品。这些评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作者不限于单纯从文学创作技巧的眼光来分析一个个文本,而是深入到作品底下的思想境界和心灵冲突,从而展示出评论者对原作者的内在精神的领悟、理解和挖掘,每每能够带给读者意外的沉思和激动。
《 页与胚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比较》对明清之际约200年间的中西文化比较做了系统研究。将明清之际与近代的中西文化比较的历史连贯起来考察,把它看作是文化结构和认识过程的合乎逻辑的展开;是时代性和民族性、工具价值和时代价值、“中国化”和不“失真”这三对矛盾的运动过程;由此阐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既是中西文化比较的 页,也是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的胚胎。
《 页与胚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比较》对明清之际约200年间的中西文化比较做了系统研究。将明清之际与近代的中西文化比较的历史连贯起来考察,把它看作是文化结构和认识过程的合乎逻辑的展开;是时代性和民族性、工具价值和时代价值、“中国化”和不“失真”这三对矛盾的运动过程;由此阐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既是中西文化比较的 页,也是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的胚胎。
此书为 王财贵65文集 中的一种。本书为王财贵先生2008年以后的几次演讲结集,内容涉及对当今主流教育理论及体制的批评、读经教育的理念、读经教育的实践方法、儒家学说与教育的关系等。对我们反思儿童教育、传统文化价值,乃至中西文化会通等等有重要参考价值,而对于那些希望寻找教育新的出路的家长和学校,则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董彬、孙顺华编*的《中日广告文化比较研究》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广告中折射出的多种社会影像置于传承传统文化这一时代主题中,从传统文化的母德 孝、和、义、俭伦理价值体系中,探寻两国广告文化的伦理精神及文化特质。论述重点采用文化比较的视角,将忠孝观、义利观、节俭观、女性伦理、民族文化心理等纳入广告文化的研究框架中,进行多层次的批判性分析。全书通过对近三十多年诸多广告画卷及其精神内蕴的分析,既梳理出两国广告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又展现出两国广告文化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搭建起中日广告的文化价值架构模式,以解决中外广告文化交流中的各类冲突和问题。
本书从宏观出发,先把日本文化放在东西方以及中日对比的大视野中加以定位,然后依次评论了十几位在日本富有盛名的 小说家及其作品。这些评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作者不限于单纯从文学创作技巧的眼光来分析一个个文本,而是深入到作品底下的思想境界和心灵冲突,从而展示出评论者对原作者的内在精神的领悟、理解和挖掘,每每能够带给读者意外的沉思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