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急剧提升。所谓“公共外交”,就是关于如何让对方(或者其他国家)理解本国、如何在符合本国利益的前提下,设定和认知世界并引导其言论。它并不局限于何谓外交以及何谓政治的问题,同时还包含如何理解别国或者别国的文化这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本书综合诸多敏锐的知名学者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着眼于美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主要旗手——美国文化中心,探究其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活动理念和活动真实情势的变迁。从文化政治学的角度来考察围绕公共外交的各种言论之争,同时对于美国的国际文化研究和战略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潘岳同志截取中西文明发展 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很多专家学者专门撰文对其进行了评论,本书撷取部分精彩评论可进一步拓展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也是文明对话的起点。本书在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存与对话的层面,挖掘中西方文明各自的“古老价值”,以实现“为所有古老文明互融互鉴开辟出一条近路”的宏伟目标;从文明根性上研究中西方道路之不同,以历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强化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对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中、英文版入选了 “十四五” 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
《分地阅读》 本书是一本阅读研究的著作,通过 分地阅读 理念,从 读物联通文脉 的知识传播和文化影响角度,具体叙述如何依据不同地区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和地方文献资源,结合江苏、浙江、湖南、福建等地的案例,提出组织局地阅读推广的具体建议。 《分级阅读》 本书借助海内外比较成熟的 分级阅读 理念,从 读物给养头脑 的知识传播和文化影响角度,具体叙述如何依据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年龄,针对幼儿、少儿以及学龄前、学龄后,分别给予家庭导读、亲子共读的书目推荐,以及针对不同体裁读物,所需要的领读、导读、诵读方法建议。 《分校阅读》 本书借鉴欧美名校 校园阅读推广 理念,从 读物增益才华(学识) 的通识(博雅)教育角度,具体叙述如何通过 校园同读一本书(一类书,如名著、美文、游记、传记、日记等) ,以及 好书校园漂
本书是一部日本土葬风俗消亡史,一部专注于埋葬习俗保留的土葬村落调查记录。本书因为挖掘和记录了宝贵的日本民间土葬资源而被日本媒体人誉为“世纪奇书”。 本书主要调查地点是在奈良盆地东侧的山区和京都府邻近的南山城村,该地算是日本 的土葬村。这本书揭示了近年来丧葬的发生,并记录了日本传统的丧葬文化。关于土葬村30多年的调查记录,作者详细描写了露天火葬村与论岛的习俗,从神式葬、风葬、露天火葬到土葬的圣地及相关鬼怪传说。作者用朴实、真挚的语言,让读者了解到日本土葬民俗的宝贵资源:别火屋·地狱谷·善之网·巫女假门·神葬祭·奥津城·鸟边野·叫魂·姑获鸟·幽灵尤塔·三昧僧·净土狐狸...... 日本土葬文化折射出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史,对思考东亚社会的民俗文化和社会思想具有补充作用。
本书以文化流动的视角,分析海外华商、华人 、侨易和侨批的在地域之间的跨界关系,讨论在比较视野下新加坡、英国高校等关于人材招募、资金筹集之间的关系,分析新加坡多元族群和同一族群之间的分歧与融合,从一种宏阔的学术视野出现,展现了 化之下,海外华人新的流动过程和文化新变。本书兼顾中国和海外史料的应用,着力于跨国人才流动的研究,尤其关注海外华人的流动问题。并结合 的理论和海外观察,探讨 华人以及人才环流的特征和趋势。
本书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索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精准保护趋势下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模式的创新路径。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践调查,提出能否及如何利用集成评估实现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模式创新问题,并依据我国档案文献遗产评估工作开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基于评估的档案文献遗产精准保护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比较分析了国内外遗产意义评估、破损评估以及风险评估模型,确定了以价值为导向、面向可持续性、以数据为基础的构建档案文献遗产精准保护模式的三大目标,遵循科学保护、决策导向和便于操作等原则,从价值维度、载体维度和环境维度构建基于评估的档案文献遗产精准保护模式,并对此模式的核心要素、构成模块和主要特点进行了阐释。最后,从评估要素设计、评估流程设计,评估工具开发、模式实现保
萨缪尔·贝克特写于1941年至1956年间的书信展示了他逐渐形成的美学思想和对自己作品的辩护,见证了一个充满 但却默默无闻的作家逐渐成长为蜚声 的知名作家的过程,也记录了他对纷至沓来的赞誉的反应。 《贝克特书信集》对贝克特15 000多封现存信件 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呈现,从中精选出与其文学创作有关的书信,编入这4卷中整理出版。贝克特的这些信,有写给朋友的,有写给画家和音乐家的,有写给学生、出版商和译者的,也有写给世界各地的文学界和戏剧界同仁的,跨越其60年(1929—1989)的创作生涯。精炼的导读、丰富的注释,以及主要通信人的简介、贝克特活动年表及其他语境信息等,与书信相伴呈现。 对任何一个对20世纪世界文学和戏剧饶有兴趣的人来说,这套集子都是 读物——它不仅记录了贝克特的非凡成就,也展现了一种强有力的文学经验
\"本书带领我们走进 32位作家、艺术家、设计师和收藏家的书房,听他们讲述藏书背后迷人的历史和故事。其中包括了《我的奋斗》作者卡尔·奥韦·克瑙斯高,设计师品牌3.1?Phillip Lim的创始人林能平,莎士比亚书店经营者西尔维娅·比奇·惠特曼,等等。同时,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9家大大小小、各有千秋的书店和图书馆。 然而,这本书不是关于遥不可及的书房,也不是关于装饰精美的住宅,它展现的是书籍讲故事的力量。家的温暖,来源于被喜爱的事物包围。\"
本书以作者的16讲家庭性教育微课的录音整理稿为基础编写,许多地方保存了讲座时的口语色彩。希望这让读者感到更轻松、随意、亲切,像同一起喝茶谈心。 赋权型性教育是让家长从性教育的角度去给孩子增能赋权。这种理念接纳了之后,家长可以在孩子其他的教育中增能赋权。性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人的教育的一部分。
《礼记》有言,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为人师者,不但要教授 谋事之才 ,更要传达 立世之德。 本书的传主涉及各行各业,但共同的身份是 师者 。他们传道授业的教学精神,细致严谨的学者态度,亦师亦友的人格魅力,共同诠释了我国传承至今的 师道 气质。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服务型政府履行政府职能、实现民主行政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和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满足多元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本书着眼于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阐述了论题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范畴和理论问题作了梳理和整合研究;着重从基础制度的建构和创新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基础平台进行了研究;并以甘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状况为例,论述了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宏观思路、制度设计和模式选择。
本书从多维的视角看待造物的问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生活方式研究、产品功能取向等诸多方面,重新审视大家关注的问题。 本书提出的可 解读的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现代产品设计的五大方法——审美与抒情、伦理与等级、材料与构件、生产与使用、社会活动方式属于理论创新,本书不需对这五大理论进行过多“用理论证明理论”的论证,即“形而上”,而应该着眼于自己和周边的实践,用广泛的实例 地举例、剖析、总结这五大方式理论。笔者经过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专注于中国方式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实践,由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中国方式的现代应用方法论,在这一理论总结分析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断促进的过程,是前人没有做到的,也是本书的重难点所在。
我国数量巨大的文化社区,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社会生活载体;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运营,则是其用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并实施国家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社会化、常态化平台和抓手。在全球化态势深入演进、移动互联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应用越发普及、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亟待优化完善的背景下,客观面对世情国情复杂多变的压力挑战,切实把握新时代引生出的文化发展机遇,以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运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聚焦服务功能拓展、要素资源整合、条线内外协调共建、实体运管能级提升等关键环节,一方面努力攻克文化平台资源和产品服务供需脱节等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尽力规避 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 及 社会失灵 等运营风险,另一方面主动顺应文化跨界融合互动发展、文化管理与文化治理并重共举、多样化社会力量参与生产供
南京博物院2016年创办了“南博讲坛”栏目,先后以“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多样化的博物馆”“博物馆塑造美好生活”“博物馆与地域文明”为主题,给公众带来丰富多彩、涉猎广泛、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讲座。演讲嘉宾来自社会科学和艺术学的各个领域,有博物馆学人,有文化学者,有艺术名家,也有几者跨界的策展人。他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善于表达的理论素养。他们的演讲场场爆满,网络直播点击量多在十万以上。现在,我们将这些讲座的精华集结成册,希望带给读者一场融汇传统与当代之美的文化盛宴。
本书作者勾勒出 书山脉络图 ,搭建起 人类文明大厦 ,希望帮助读者朋友们迅速建立对整个世界的宏观认知,其中15条书山脉络和88本著作非常重要,它们构成了世界的轮廓、框架、边界,甚至逻辑和因果。可以说,了解了它们,就了解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就能看清当今世界的所有矛盾、冲突和迷茫;了解了它们,就洞察了人生,掌握了幸福、成功和财富的密码。 本书附带的81个与当今现实相关的话题,更是能够促使读者朋友纵横想象,跨领域融会贯通。 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 世上的书很多,但值得读的书并不多。 人生时间精力有限,读书就要读性价比高的书,而且是能够帮助建立认知框架的书,读完还要思考和辨析真伪,才能终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本书不仅给出了全盘阅读路径,而且跟读者一起搭建了终身受用的宏观框架。
以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的发展历程为轴心,通过独特的宋代沉船文化、高超的造船技术,以及外销瓷、宋元石刻、泉州名胜古迹等海上交通文物及遗迹,以故事演绎、考古场景还原等笔法,运用图文并茂的版面语言,展示海外交通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生动再现 魅力的中国古代海洋外交文化,多维度揭示海上丝绸之路文明艺术精髓。图书形式新颖,既有大众普及读本的轻巧便携性,又以细腻唯美的文风、轻松时尚的设计、高品质的印制工艺,凸显庄重典雅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俱佳,堪称中国古代海洋外交文化微百科。
自2014年起,*总理每年都把 倡导全民阅读 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12月,《全民阅读 十三五 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书香中国 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倍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优化、全民阅读导论四个版块,以 书香 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 其中,《书香在线:数字阅读导航》主要围绕数字阅读与数字资源开展,揭示各种数字阅读资源,帮助阅读者享受数字阅读的便利,让读者在认识和了解各类数字资源的同时,更好地进行知识发散,学习更多的关联知识,能够
该书是一部宣传解读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建设的精品力作。一是有政治高度。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者”,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纲,围绕省委重要工作部署,以“工笔画”方式生动描绘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建设与发展的美好画卷。二是有理论深度。以产业经济学、城市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等交叉学科为背景,以文化资源为原点,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层空间格局、产业形态与特征,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模式的研究,揭示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的经济学发展机理及空间演化规律。三是有实践厚度。 运用空间分布图、数据图表、案例专栏等多元化研究工具,以鲜明的实践指导性,为政府官员、海内外学者读懂大湾区文化产业提供了一本实用性的工具书,为推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
本书体现了作者以校为根,以生为本,以师为体的教育情怀,涉及的内容丰富,立意高远,重点在如何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培养学生品格,如何进行学校管理建设以及作者的育人经验和教育体悟。书中对学校师生的引导和激励、对教育同仁的期许和独特经验传递等,都可给读者以启迪和借鉴
自2014年起,*总理每年都把 倡导全民阅读 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12月,《全民阅读 十三五 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书香中国 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倍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优化、全民阅读导论四个版块,以 书香 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 其中,《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以怎样理解 全民阅读 ,如何具体构建 书香社会 为叙述重点,综述了海内外鼓励读书、推广阅读的重要方略和具体案例,是一部贯彻着全民阅读推广人文理念的指导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