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X-Knowledge出版社组织编写,精选全世界范围内*代表性的三十七座图书馆,它们之中有获选全球美公共图书馆的纽约公共图书馆、阿姆斯特丹公共图书馆,也有享誉全球美大学图书馆的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图书馆。更有众多或古老绚丽,或前卫独特的修道院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私人图书馆期待与您相遇。全书以极具震撼力的高画质图片全景展现各馆之美,更附有每座图书馆的相关实用信息,引领读者进行一场如临其境的环球知识圣殿之旅,体验阅读的时光况味,是爱书之人绝不可错过的宝典。
《一个书店经理的自述》为作者对自己五十多年年来的出版发行工作经历的回顾与总结,是对以往主要经历的精心梳理。正文分为九个章节,附录收集了十篇作者已经在其他地方刊发过德文章,有对自己一生的历史回忆,有对工作期间领导、同事或师友的深切怀念。
自从1991年出版《读书笔录》以来,作者陆续出版了三十多种有关书业、阅读主题的 作业本 。其中的多种史料性编纂受到了政府出版基金资助,受到各类图书馆、高校出版专业和相关读者的收藏。蔡达峰、邓伟志、赵丽宏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版业历任领导徐炯、徐福生、孙颙、焦扬、顾行伟、阚宁辉、彭卫国等,出版界良师金良年、雷群明、胡国强、王为松、张众,发行业名家汪轶千、邓耘、张金福、哈九如、李爽等前后赐序予以鼓励、匡正和建议。而今,作者将这些写在作业本上的 批文 并配以相应的书影、后记等汇成一书,从中可见作者二十多年的写作经历,既是上海书业变迁的记忆,也是中国出版四十年发展的剪影。
该书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书籍不只是文本的搬运工,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是人类的文化历史文物。人们通常根据书籍的内容和文本来衡量它的价值,而不会将书籍本身看作工艺品。实际上,不考虑其所承载的文本,书籍还具有很多潜在的有趣的品质,像是装帧、设计、印刷、注释等的方式。本书探讨了从中世纪到现在的书籍,以说明为什么书籍可能会其文本而变得有趣。书中还提供了相关的重要证据,以证明书籍完全可以发展其自身的历史,并使之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量精美图片,观点独到,行文精炼、平易近人。
人老了,书心犹未老。在小书店里看到有趣味的书,忍不住还会买回家。但更多的,则如福眠先生所说,是“在家里淘书”了。将书房里一人高的书堆拆开来,一本一本的旧书,都有故事,也就想着如何分门别类,写成书话。其中的一个大类,便是流散自旧家的藏本。淘书三十余年,我并未刻意追求过名家旧藏,许多书都不是因有了谁谁的题签才买下来的,还是以可读为主旨。当然,时下号称信息社会,前人的签赠题跋,片言只语,都在图书之外,增添了新的信息,亦增加了探究的乐趣。 “旧家燕子”,顾名思义,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关乎“旧家”,即这些图书曾经的主人;一关乎“燕子”,即图书本身的内容或形式。“旧家”未必皆是“王谢堂”,老儒陋室,碧玉小家,飞出来的“燕子”,只要风姿绰约,亦足以写为书话。倘眼中只有珍善孤本,那
本书收集了这次讨论会的论文。研讨会的计划是在北京与法国专家们一起合作才形成的,它肯定了交流的丰富与多样性。作为简短总结,我要说,重新回顾研讨会的过程,我们要感谢的人很多,这也是友谊的证明。我们在此仅能列举一些主要组织机构,首先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他们支持了这个项目,并在善本部这个久负盛名的地方承办会议,这里对于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学家是多么有象征意义啊。另外,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一直努力使活动取得成功。在此,我们向所有人表示诚挚感谢。后,这项工作并不会以这些论文出版而结束,这些论文标志着我们共同进行的新的交流和研究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