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述历史读物。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发展情况越来越受关注。本书是在调查采访北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主要涉及古琴艺术,代表人物杨青;北京点翠代表人物肖广春;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人物李侃;北京仿古瓷,代表人物白莉;绒布唐工艺,代表人物唐玉婕。全书共研究了上述五项非遗项目,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使非遗在面向公众的传播普及中得以保护和发展。
通过5五位传承人及周边人员进行采访,对被采访人的口述资料进行整理,完整讲述了传承人人生经历,包括学艺经历、传承人的家族或师承关系以及对传承人的从艺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全面呈现了非遗项目的实践与传承,体现出非遗的精神内涵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进行相关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本套书采访的5位传承人分别是:绣花鞋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冠琴、北京刻瓷传承人茅子芳、海淀扑蝴蝶传承人刘炳焕、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传承人宋永田、 厨子舍 民间宴席制作技艺传承人舍增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传承人卷》,按门类、批次、地区、项目等来安排条目。内容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个门类,靠前至第四批次,20多个地区,1986名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比较详尽地叙述和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情况。 本卷撰写中特别关注了传承的脉络,因此成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传承人卷》,它对于我们了解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是一个指南。本书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传承人卷》,所收内容为国务院分别于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批准文化部确定的四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1986人),并以条目的形式在书中出现。 本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当数量的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面临传承和发展的挑战,有的甚至濒临灭绝之境。为了抢救和保护珍贵及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精神,部际联席会议从2005年起,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审工作,文化部要求各地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组织专家逐级评选申报项目。经过各方面努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相关部门,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提交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一千三百多项。2005年10月,文化部组织近百名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选出501个项目作为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项目,并于2005年12月进行了公示。在对公示期各方意见
在手工印染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间艺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符合工艺特征的吉祥纹样。作者调研、收集近5年,对列入国家ji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蓝印花布的应用形式和图案做一个系统的挖掘和研究,以项目纹样集成的形式,以实物收集资料为基础,力求通过图片的形式全面完整的展现各个地区传统蓝印花布在民间的应用状况及民俗内涵。
云南少数民族非纸质典籍以种类多、历史久、载体多样而独具优势,是云南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一宗重要文化资源和遗产。有记载官方会盟、功绩、德行、祭祀、颁赏、封诰的金石铭刻,有用铁笔镌刻在贝多罗树叶上的贝叶经,有绘制在木牌、布匹上的民族画卷、典籍,有雕琢在岩壁上描绘先人生产生活景致的岩画以及雕刻在兽骨、经书器物上的记事文字等等.它们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维系民族精神的根脉,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该项目将按按载体分类,整理、编译出版*代表性的云南少数民族非纸质典籍近百卷,把云南少数民族非纸质典籍珍本集成公之于世,是抢救保护云南民族文化遗产古籍的一个重大举措,将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内容,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非纸质典籍以种类多、历史久、载体多样而独具优势,是云南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一宗重要文化资源和遗产。有记载官方会盟、功绩、德行、祭祀、颁赏、封诰的金石铭刻,有用铁笔镌刻在贝多罗树叶上的贝叶经,有绘制在木牌、布匹上的民族画卷、典籍,有雕琢在岩壁上描绘先人生产生活景致的岩画以及雕刻在兽骨、经书器物上的记事文字等等.它们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维系民族精神的根脉,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该项目将按按载体分类,整理、编译出版*代表性的云南少数民族非纸质典籍近百卷,把云南少数民族非纸质典籍珍本集成公之于世,是抢救保护云南民族文化遗产古籍的一个重大举措,将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内容,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套装上下册)》的图文原始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相关单位和团体上报文化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申报材料。为了使这部图典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的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完成了本书的编撰工作。
本书是一本介绍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临清潭腿的图书。本书介绍了临清潭腿的历史与发展,临清潭腿的基本内容,临清潭腿的基本功和基础拳,正宗临清潭腿的练法与示意,临清潭腿的概要和势法,以及潭门三十六天罡连环腿。本书是对临清潭腿这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的发掘和整理,极有价值。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 的大范围开展,我们日渐清晰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在“一带一路”沿线本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丛书中的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杨利慧教授主编。各国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乡村振兴,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卷汇集了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伊朗等十四个“ ”沿线 关于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 研究成果,以理论探索、社区的主体性、遗产旅游的乡村影响、非遗名录与列入规则、乡村民间工艺、遗产化反思、口头传统的资源转化的实践与经验等9个专题,系统呈现“ ”沿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的经验、举措与学术成果。由多国民俗学家及文化学者共同完成。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堪称广东省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分册,内中具体介绍了:狮舞扬威、迎祥舞南狮、自成一格的南派狮艺、雄狮争霸瑞气千条等内容。 《舞动南方南派醒狮》由曾应枫编著。
本书以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项目、北京市高校教改项目民族文化资源在传媒艺术专业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校级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为依托,并由北京市高校教改项目民族文化资源在传媒艺术专业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资金支持,重点从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教育化传承、应用化实践、平台化弘艺的载体、意义和方法,来阐释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工艺传承学校教育模式,为培养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人提供借鉴案例。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应该看到,随着 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当数量的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面临传承和发展的挑战,有的甚至濒临灭 之境。为了抢救和保护珍贵及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 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精神,部际联席会议从2005年起,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审工作, 要求各地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组织专家逐级评选申报项目。经过各方面努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相关部门,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提交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一千三百多项。2005年10月, 组织近百名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选出501个项目作为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项目,并于2005年12月进行了公示。在对公示期各方意见汇总和经专家多次论证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