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世纪的开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首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下,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来,并已发展为比较健全的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和传承人保护制度。在进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国务院已公布了三批共12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部公布了三批1488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市、自治区也公布了省级保护名录项目8566项,代表性传承人95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 系列丛书之一种,为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专家乌丙安的个人专集。 本书共有文稿36篇,后有附录4篇。前者为作者2003年初到2005年3月参加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2006年参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期间的文稿。后者为2000年到2002年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筹备工作中写下的文字资料。这些内容涵盖了作者对此项工作的主要认知、体验和实践。为从事本工作的读者无疑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参考范本。
《八音的秘密》是为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族乐器而创作的 原创音乐绘本 “八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我们常说的“八音盒”的“八音”也源自于此。 音乐绘本《八音的秘密》通过主人公和爷爷的故事,按照“八音”(金、石、土、革、丝、竹、匏、木)的顺序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点滴以及关于“八音”的秘密。 两位作者通过文字、插图、音乐和动画四位一体的全新创作方式,让大家 立体地了解民乐,感受民乐;她们所讲述的不仅是爷孙之间的深厚情感,还有主人公与民乐相伴的整个成长。 《八音的秘密》的文本和音乐由独立音乐人邹頔倾心创作;插画由绘本艺术家温艾凝精心绘制。民乐器演奏录制由国乐艺术家方锦龙、二胡演奏家王颖、古筝演奏家苏畅、吹管乐演奏家丁晓逵、笙演奏家朱瑞、古琴演奏家孙瀛、阮演奏家杨众国和潘
广东人民依托岭南各类植物传承发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光辉灿烂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见证了人类对植物世界从未停步的探索。本书选取广东各地的二十多个涉及本土特色植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广州榄雕与乌榄、新会葵艺与蒲葵、新会陈皮与柑橘、莞香制作技艺与莞香树等,从生活文化的角度出发,展现人们运用植物资源创造美好生活的技艺和智慧。本书不仅铺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人文知识,也介绍相关的植物知识,力求语言生动,插图精美,引领读者朋友从身边的花草树木出发,去深度理解美好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书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由作者从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作以来的学术成果二十余篇论文组成,主要有《非遗十题 我国非遗保护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论 非遗 传承人的保护方式》、《新课题:都市民俗保护》、《春神句芒考》、《重建国家与节日文化 继承与弘扬传统节日断想》、《论古村镇的非物质遗产保护》、《民俗文化是一条滔滔巨流》等,从理论、实践、立法、保护、传承、发展等不同方面和角度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既有对 非遗 理论的归纳,也有具体个案的分析;既显示了对 非遗 保护和发展的反复思考过程,也将对 非遗 的传承实践引向深入。
本书在介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区域性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介绍,通过分析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对不同类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出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策略,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管理和教育等人员参考。
《非遗传承研究》集刊是在2016年创刊的同名内刊基础上于2019年创办的,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承办。季刊,3、6、9、12月25日出版,72页。集刊主要栏目有法律法规、理论研究、调查与报告、非遗项目、传承人风采、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史料与掌故、轶闻口述等。近六年来,共刊发了近六百篇文章,受到了全国非遗界、文化界的好评和肯定。
山西传统舞蹈,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中的一种,体现了山西人文风貌和民俗风情的艺术样态,也是三晋人民历代以来生活状态的的真实写照,体现着三晋人民独有的民族精神,更是传承百年以上、根脉清晰的传统文化遗产。作者以 山西国家级非遗舞蹈传承人 为立足点,以 非遗舞蹈的艺术呈现 与 非遗舞蹈当代价值的融合性探索路径 为视角,阐述山西国家级非遗舞蹈的文化传承与当代价值,引导群众自发性、自娱性地进行科学的舞蹈活动,使其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书汇集了向云驹先生近十年来所发表的论文及讲话稿,其内容主要涉及关于21世纪文化走向的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深度与高度的话题、以及十余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重大原则问题进行的遗产批评和遗产实践的思考、讨论、争鸣和建议。这些论文或文章都曾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上发表,大多引发了文化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学术价值,各个文章观点明确突出,对非遗的研究相当的深入。
本书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种。 本书共分五章,前有总序、前言。内容分别以 绿洲文化背景上的木卡姆音乐现象 、 维吾尔人民的心声 、 维吾尔木卡姆的音乐形态特点 、 维吾尔木卡姆形成、发展史查考 、 维吾尔木卡姆的保护与传承 为主题,全面展开对维吾尔木卡姆这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全方位的研究,从音乐现象、音乐形式、音乐形态到维吾尔木卡姆的源流、发展、形成、分布、类型再到流变、现状、传承、构想,无不进行了深入实际的考察。同时,对叙述主体作了科学的分析和技术阐释,基本上以立体的视角呈现了维吾尔木卡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色。本书篇幅宏大,视野开阔,内容新颖,图文并茂,颇具可读性和研究性,为 非遗 研究者及音乐爱好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和工具书。
本书以非遗的十大类别为章节提纲,每一章按非遗文 化解读、具体项目解析的思路编写。每一章择选山西省 3 项代表性强、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非遗项目进行详细阐 述。本书笔法清新通俗、内容深入浅出,每一项非遗项目 的每一部分以别致凝练的小标题引出相应内容。本书采用 二维码技术,合理植入相关数字化资源,读者可使用手机 扫码读取,灵活方便。纸数融合,让非遗项目的真实感、 画面感、场景感更加立体,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增强阅读效果。
热烈祝贺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迄今为止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学者余世存全新力作,画家老树倾力绘制24幅节气美图,设计师王志弘亲自操刀设计! 节气是中国人生存的时间和背景,生产和生活的指南。有关节气的介绍往往仅止于天文、农业、养生等专业常识,本书依托作者的研究,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作者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中国人千百年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介绍;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证实中国人将律历并称的意义,在日历变易之际,有我们生存的规律和律令。每个节气都配有
本书介绍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灯彩、婺源抬阁、婺源豆腐架。 婺源灯彩俗称“迎灯”,是婺源民间流行广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婺源方言中,灯同丁,迎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和庆贺吉祥之意。婺源灯彩种类繁多,有花灯,龙灯、马灯、狮子灯、塔灯、船灯、桂花灯等。龙灯又分为板龙灯、香龙灯、滚龙灯。本篇还介绍了迎灯习俗、灯会等民间灯彩活动。 婺源抬阁又称“桌戏”“台角”,是流动着的露天多层小戏台,也是一种民间灯彩。婺源抬阁剧目多达40余种。随着历史的演变,婺源抬阁表演技艺逐渐失传,只有甲路村的抬阁独存,故本篇主要介绍了甲路抬阁的特征、剧目及代表性作品、服装道具等,以及独特技艺与价值。 婺源豆腐架:婺源村民利用豆腐架为道具,给小孩穿上新衣,化上妆,让他们站在豆腐架上,摆出有关戏目的造型
《八音的秘密》是为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族乐器而创作的 原创音乐绘本“八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我们常说的“八音盒”的“八音”也源自于此。音乐绘本《八音的秘密》通过主人公和爷爷的故事,按照“八音”(金、石、土、革、丝、竹、匏、木)的顺序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点滴以及关于“八音”的秘密。两位作者通过文字、插图、音乐和动画四位一体的全新创作方式,让大家 立体地了解民乐,感受民乐;她们所讲述的不仅是爷孙之间的深厚情感,还有主人公与民乐相伴的整个成长。《八音的秘密》的文本和音乐由独立音乐人邹頔倾心创作;插画由绘本艺术家温艾凝精心绘制。民乐器演奏录制由国乐艺术家方锦龙、二胡演奏家王颖、古筝演奏家苏畅、吹管乐演奏家丁晓逵、笙演奏家朱瑞、古琴演奏家孙瀛、阮演奏家杨众国和潘玥辰倾情演奏
《安徽绿茶》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传统技艺卷)】中的一本,全书主要从安徽绿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文化脉络、现代传承等方面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安徽绿茶制作技艺的发展过程。安徽绿茶需经过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初烘、回潮、足烘(以安徽毛峰为例)等步骤,制作流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叙述详略得当,具有知识性、科普性。
《八音的秘密》是为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族乐器而创作的 原创音乐绘本 “八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我们常说的“八音盒”的“八音”也源自于此。 音乐绘本《八音的秘密》通过主人公和爷爷的故事,按照“八音”(金、石、土、革、丝、竹、匏、木)的顺序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点滴以及关于“八音”的秘密。 两位作者通过文字、插图、音乐和动画四位一体的全新创作方式,让大家 立体地了解民乐,感受民乐;她们所讲述的不仅是爷孙之间的深厚情感,还有主人公与民乐相伴的整个成长。 《八音的秘密》的文本和音乐由独立音乐人邹頔倾心创作;插画由绘本艺术家温艾凝精心绘制。民乐器演奏录制由国乐艺术家方锦龙、二胡演奏家王颖、古筝演奏家苏畅、吹管乐演奏家丁晓逵、笙演奏家朱瑞、古琴演奏家孙瀛、阮演奏家杨众国和潘
八达岭长城传说是北京地区传统民间传说之一,它植根于民间,方言特点突出,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巧妙结合起来,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和传奇色彩,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6月7日,八达岭长城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池尚明, 八达岭长城传说 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民间研究会会员。十八岁开始搜集整理八达岭长城传说故事,师从孟广臣等前辈,系统掌握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方针和原则。池尚明从事八达岭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三十余年,搜集整理了200多篇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在《民间文学》等杂志发表,被多部民间故事集选用。池尚明搜集长城传说,注重实地走访和原始材料,搜集的故事传说题材广泛,整理故事严谨、规范,较好地保留了故事传说的原貌。1983年,为完成《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北京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