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史:欧洲文明二十讲》是 欧洲史开山之作,也是 学家陈衡哲的代表作。 全书分为上古史、中古史、 世史三编,完整展示了以欧洲为核 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 上古史 以文明为单位,上溯代表欧洲文化源头的希腊、罗马文明,以及密切相关的埃及、西亚两河文明等。 中古史 以重大 事 为单位,介绍了中世纪列国变迁及封建文化等。 世史 兼采二者,讲述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直 第 次世 大战的宏大进程。 作者以 人的视角讲述西方 ,以文明与战争两条线索讲述西方文明进化历程,涉及西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学、哲学等,具有 前的全球化意识,宽容、和谐的文化意识以及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 本书原是陈衡哲应商务印书馆之邀,面向高中以上水准的读者撰写的 教科书,作者采用散文手法书写 , 史中有文,文中有史 ,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
本书及《前沿世界史:环境、疫病与记忆建构》都是《光明日报》理论版“世界史专刊”的十年精选集,荟萃了一大批反映世界史研究前沿动态和具有现实关怀的精彩文章,不仅角度新颖,史实严谨,而且生动活泼,文短意长。 分为“世界史、 史以及历史研究中的跨国转向”“不同文明的特征及交流互鉴”“ 海洋史研究 ”“城市史”“图像和数字化历史”“书籍、阅读以及知识生产的历史”“心态史与情感史”七大板块,为广大读者带来世界史的文化盛宴。通过“大家小文”的形式,打破世界史“高冷”、晦涩的刻板印象,走出学术象牙塔的藩篱,展现世界史的前沿动态与热点趋势。
《明治维新》一书审视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全过程。对日本明治维新中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日本与西方的博弈展开追溯,考察了日本从天皇、幕府到底层农民的方方面面人物对于自我和国家的重新定位过程,重新定义了日本“王政复古”与“维新”之间的关系问题,总结了明治维新期间的种种正方与反方势力及其表现。作者以较日本本土学者冷静的态度,讨论历史事件中内部和外部因素分别所起的作用,从而提供了一种客观公允地评鉴历史的视角。
\"【内容简介】:自1880年以来,在民族主义和社会危机的推动下,西欧和东欧地区的反犹太主义愈演愈烈,引发了许多悲剧。德国历史学家格茨?阿利 将现代反犹太主义作为一种跨国现象进行考察,在不减轻德国历史罪责的前提下,他说明了竞争和嫉妒、歧视和大屠杀如何在许多地方为驱逐犹太人和种族灭 埋下伏笔, 终导致二战期间纳粹占领终杀害了六百万犹太人。本书以泛欧洲的视角,对大屠杀的历史成因进行了全新的剖析。 \"
本书及《前沿世界史:文明、海洋与 视野》都是《光明日报》理论版“世界史专刊”的十年精选集,荟萃了一大批反映世界史研究前沿动态和具有现实关怀的精彩文章,不仅角度新颖,史实严谨,而且生动活泼,文短意长。 分为“人与自然环境”“人类历 的疾病、医疗与卫生健康”“记忆和符号研究”“衣食住行和消费的历史”四大板块,为广大读者带来世界史的文化盛宴。通过“大家小文”的形式,打破世界史“高冷”、晦涩的刻板印象,走出学术象牙塔的藩篱,展现世界史的前沿动态与热点趋势。
中世纪不是一片黑暗,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中世纪是理解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 的思想试炼场。继《西方史纲》《罗马史纲》之后,李筠再次变换写作构思和手法,以20年的学术功底,精心为读者建造了一座异彩纷呈的中世纪博物馆。走进这座新颖的博物馆,“维京人”“骑士”“女巫”“炼金术”“黑死病”迎面袭来,李筠用这些zui典型也zui有趣的中世纪话题帮读者建立起中世纪的初步印象。而后,李筠用“帝国”“教会”“王国”“大学”“城市”五个专题展室,向读者系统地展示了中世纪诸多脉络的独特演化,精彩地呈现了人类历 zui壮观的多元时代,有力地揭示了现代世界从中世纪脱胎而来的历史逻辑,同时细腻地与读者一起品味从“混乱”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历史智慧。
公元前3世纪,罗马和迦太基展开了对两国之间的战略要地——西西里岛的争夺,布匿战争的序幕由此拉开。在接下来的百余年里,双方把战场扩大到了非洲、西班牙、意大利,展开了改变古代地中海地区政治格局的三场宏大战争。许多军事史的经典篇章在此期间诞生——从汉尼拔率领十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通过坎尼一役把罗马推到毁灭的边缘,再到西庇阿在扎马之战大挫汉尼拔……布匿战争 以迦太基屹立了三百多年的帝国在公元前146年的覆灭告终。布匿战争是西方历史的转折点,如果罗马战败,那么罗马帝国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造成的政治、语言、法律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小得多,甚至罗马帝国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布匿战争》兼具可读性和学术严谨性,生动地呈现了这场战争,也讨论了它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