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北协和,南湘雅 ,湘雅医院到今天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本书是由湘雅医学院和湘雅医院的创始人之一的美国医生胡美于1949年撰写的回忆录,书中记载了他于20世纪早期在湖南从事医学工作的种种见闻。 胡美医生以一个西方医学工作者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叙述了上个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医学文化和风俗、社会对疾病的看法、中国人对中西医的态度以及医生 病人关系等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不失为一本视角独特、叙述翔实、生动有趣的回忆录。
从消失的凯达格兰人,到带着小提琴的革命家简吉、在大时代的飓风中飘荡的简娥和汤德章,再到巨变下的一九四五年、 二二八 中沉默的母亲林江迈、迷雾中的将军李友邦 这一段段温暖悲哀的岁月,鲜活而又荒谬。《一百年漂泊》之后,杨渡再度以文学的笔触,以穿透史料的思考,以因关注深切而生的勇气,为读者继续讲述台湾故事。书中十篇文章,脉络一贯,表里如一,或可去胸中 寒气 ,使人有 温度感 。
《历史深处的忧虑(四版)/近距离看美国之一》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这套制度已付出和将要付出的代价。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黄仁宇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万历十五年》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创造历史的机缘。
坦言做了一辈子旁观者的历史学家许倬云,心怀故土与世界,回望自己的生命之真:天生的脚部残疾、乱世的流亡生涯、藏书丰富和兴趣广泛的父亲、慈祥而坚强的母亲,这一切都降临在他身上,开启他不平凡的人生之门。在日后的求学生涯中,有严耕望、钱穆、李济、沈刚伯、杨庆堃、董作宾、张光直等恩师挚友的引领和陪伴,使他执着地踏上探索知识和智慧的旅途。一个有情有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超脱通透的许倬云先生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 许先生这一路走得艰辛而踏实,遇合离散、成败兴亡、荣辱悲欣,这些在我们有限的一生中,又何尝不是时时发生?!
在传统中国妇女受尽礼教欺压的印象下,很难想像明清时期的妇女竟可过著奢侈的生活。无论是流行时尚的服饰妆扮、精致可口的美味佳肴,甚至出外游山玩水、庙会进香,都成为当时江南妇女生活中精采的一部份。不仅限於富贵人家,中产之家也起而效尤,争相比美。 妇女超越生理基本需求的消费,代表明清时期妇女收入和经济力的提升,而晚明的情欲观,正好提供人们追求感官欲望的合理化基础与动力。情欲观带动情色产业的兴盛,妓女成为流行时尚的代言人。妇女的奢侈消费也冲击了两性关系,明清的士大夫对此提出许多批评,其中夹杂著性别偏见,甚至以法令严格规范妇女奢侈的消费。本书从消费的角度,重新观察明清妇女的生活、地位及其对当时产业的影响,期望能予读者明清妇女另一面貌。
《带一本书去巴黎》的林达又踏上了浪漫花都之旅,然而,背负历史的所在总是沉重的:“一百年,可以积淀、挣扎、反思而产生雨果。一百年,也足以推陈出新,埋葬一段历史,因而忘却,整个民族并不因为经历了什么而有所长进。巴黎是一个城市,也是一段历史缩影……你会感受一些他们的历史观。”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全部的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一个陌生人。所以,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平常外来者,也会一眼就看出~大堆毛病来。但是我们马上就明白自己必须从沾沾自喜中醒来,因为后来很快发现,这并不见得就一定是自己比美国人更高明且目光更敏锐。他们似乎也很清楚有这么一片阴影,他们只是迫不得已在承认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追求阳光,你就躲不开身后的阴影。我们开始奇怪,美国人在容忍这片阴影的时候(这种容忍常常使他们痛苦不堪),什么是他们心中不熄的光明呢?他们在寻求着什么,以至于不惜支付出沉重的代价呢?对于我们,这真是一个问题。在了解它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个历史短短的陌生国家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兴趣。根据自己作为一个平民的经验,我们发现,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品读史书的心得体会。本书撰写过程中所依据之资料丰富严谨,所引文献上迄 《战国策》《尚书》《左传》《论语》等先秦经典, 中间涵括 二十四史 ,下及近现代著名学者的作品,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全书近六十个篇章, 短小精悍, 简明扼要。标题借用古语为题或自行凝练为题, 言简意赅,气势强劲,情感浓郁,颇有古风。作者娴熟于史料的运用, 每篇都由若干个经典历史故事组成,信手拈来,生动鲜明,有天然玉成之感。本书是《读史札记》的重新修订,对原书中的若干表述、图片等细节进行了细致修改,意在不改变原书整体面貌的基础上,为读者呈现出更为完整美观的图书风貌。
该书以功业、道德、文章、风骨为标准,寻找苏州名士贤人,列举了以泰伯、伍子胥、范仲淹等为代表的 贤望 ,以张翰、陆龟蒙等为代表的 隐者 ,以白居易、沈周等为代表的 文士 ,以俞樾、章太炎等为代表的 学人 、以支道林、寒山等为代表的 高僧 写作中,不仅介绍了这些名士贤人的主要功绩、个性特色,还着重强调了他们与苏州古城的关系。 作者潘文龙一直专研吴地文化,已出版《苏州名人故踪》《手艺苏州》等作品,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及调查资料都非常详实。作者行文时,既强调了人物的故事性,又立足于考证资料。流畅的叙述、严谨的态度,使得该书作为社科普及读本既有可读性又有可信度。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是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核心精神,即中华十德。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阐释每种精神的内涵、意义,特别是对现代人的启示。作者紧密联系当下的人生问题、社会弊病,并与中华十德相结合,提出解决问题、弊病的建议。每个问题后,均附经典事例,并作简评,读者可从具体的人和事中,体会中华十德的涵义与价值。
人类的历史,本身就是疾病的历史,而传染病正是其中的主角。禽流感、登革热、狂犬病、霍乱、疟疾、SARS 这些令人讨厌甚至恐惧的疾病,不仅没有在文明社会销声匿迹,而且一直与人类如影随形,还不时地一鸣惊人、一举夺命。本书通过分析郑成功、亚历山大大帝、柴可夫斯基、同治皇帝、莫泊桑等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死亡病因,把这些流行疾病一一细细解剖,把其来龙去脉、前世今生探索透彻。
本书是《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的姊妹篇,作者继续以信件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