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 以十三刺史部为切入点,以地缘视角剖析地理如何影响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中国的历史发展,同时为我们揭示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背后鲜为人知的地理因素。 该书配有彩色地图集,可以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三国时代中国的地形地貌,从而加深其对于中国历史的理解。 温骏轩特有的枝蔓型叙事和平实流畅的语言风格,旁征博引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讲述地缘与历史的关系。
这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也是一次人性和权力的激烈交锋。 是穷兵黩武的暴君,还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刘彻7岁成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他北伐匈奴,南平两越,东征朝鲜,极大地扩展了古代中国的疆域。在文化上,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民族和文化的统一。同时,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交流。然而,多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晚年,他追求长生不老,与太子刘据的关系紧张,最终导致了刘据自杀的悲剧。 飘雪楼主以《史记》为蓝本,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汉武帝和他的时代的历史人物讲得百转千回,从后宫争夺战到 虽远必诛 的征程,从晚年痴迷于求仙问道,到惊心动魄的夺嫡巫蛊之祸;从激烈的权力角逐,到深刻的人性博弈,鲜活、生动、全方位地展现了汉武帝的传奇一生。
本书是一本从五谷演变发展看中国历史的图书,主要从黍、稷(小米)、粟、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番薯、土豆、高粱等主粮的演变过程,体现五谷地位的变化在王朝盛衰、朝代更替、文化融合中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代王朝均奉行以农为本的策略,深厚的土地上生产的五谷杂粮,既孕育了中华文明之光,成为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又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所需的热量,更是延续了中华民族的血脉。这对今天的中国粮食发展战略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壶天地》由《新纂香谱》《格古要论》《园冶》和《长物志》四种组成。 香之为用自上古,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香草香料取之用之,歌之咏之。陈敬所撰《新纂香谱》,翔实记载香品产地、宋代及以前社会用香概况、香药与熏香料配方、香料的收藏方法,集香料文献之大成。 曹昭所撰《格古要论》,堪称后世文物鉴定类专著的开山之作。它概述文物,对名玩之优劣、作伪手法以及鉴伪要点均有议论,为文物鉴赏家所推重。 《园冶》与《长物志》被誉为古代造园之双璧。计成所撰《园冶》,全面系统总结和阐述造园法则与技艺,在选址、规划与叠山理水中体现古代造园的智慧和艺术追求。书中提出的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的观点,深得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之精髓。文震亨所撰《长物志》,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文玩清赏,呈现了晚明文
本书是一本从佐餐之味的发展衍变看中国历史的图书,主要从羊肉、猪肉、白菜、豆腐、盐、蔗糖、香油、花生、胡椒、辣椒、茶、蜂蜜的出现,表现佐餐之味的地位变化在王朝盛衰、朝代更替、文化融合中的重要影响。在历史上主食相对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佐餐之味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 版图 ,它既是主食的有效补充,又丰富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滋味,更促进了人口和不同饮食文化的往来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这对今天的中国粮食发展战略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以闻名中外的 三元里 事件为《大门口的陌生人》之开篇,进而考察研究鸦片战争中及之后以广州地区为中心的抗英运动。本书重建再现了当年的团练运动、绅士阶级的功能、朝廷的应对、英国势力强行进入广州,以及他们的对华贸易等等,并对这一系列复杂事件与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作者在还原史实的同时,揭示了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这部篇幅并不长的著作,包含了极其丰富重大的历史主题。
本书是对陈与义诗的细读和通论,重点集中于其避乱金兵侵扰五年半羁旅中的诗作。其中一条分析主线,将着眼于惊天巨变和颠沛流离是如何助其在不摈弃宋诗精雅诗风和精熟诗艺这一共同愿景的同时,重振诗作中的道德和情感原力。第一部分的三章探讨陈与义深受江西诗派影响、带着典型北宋晚期诗风和惯习的早期诗作,特别是蕴含于其间的写作偏好、模式和冲突,目的是为1126年靖康之难后的风格转型提供依照。第二部分,从第四章到第七章,重点讨论他南奔途中的作品,既关注他逃离中原、纵深江湖万里的肉身行旅,也考察他行至尾声而诗律渐臻完美的诗学心路历程。由第八和第九章组成的第三部分,聚焦于流落初定的诗人为南宋朝廷再召之后数月、以及晚年寓居浙江数年的作品,考察其诗风转变的余音。本书为我们全面了解陈与义的生平与诗作提供了全新
这是一部有温度的考古笔记,作者以兼具感性气息与田野调查笔记的理性笔调,清晰而完整地呈现了其 20 多年在田野大地上的求索与探寻之旅。全书分为四个篇章:考古记,重返考古发掘现场,还原第一线的遗址和墓葬发掘场景;田野记,讲述田野考察中的见闻与思考,传递考古工作的魅力与趣味;历史记,探析古迹与器物之奥秘,呈现一幅幅完整的历史图景;人生记,以淡笔写浓情,追忆那些无法忘怀的人与事,抒发对人间温情与善意的珍惜。这些朴素、真诚、热烈的文字,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考古工作的热情,试图在考古工作者与公众之间建立起知识、趣味、情感和思想的联结。
我们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我们中国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是什么?历史的颠簸和挫折,使得中国文明丢失了不少本来有的好传统。许倬云先生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看作一种多元互动的秩序,重新反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从天、人、群、己各个角度呈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发掘养分,追寻和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和灌溉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饮食、医药、居住,所重视的多元和谐,求均匀而忌偏差,趋中和而不过分,种种观念,依旧可见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一代代中国人美好高贵的精神、真实的人性,多不在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而在市井陋巷、山野乡村,街谈巷议、共话桑麻……从开天辟地到江湖豪侠,从男女私情到精怪现象,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代表
国民历史学家林汉达专为中国孩子撰写的历史启蒙读物,96个历史故事,讲述从春秋战国到东西两汉99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如 烽火戏诸侯 晏子使楚 卧薪尝胆 等。 作者用趣味十足的京腔京韵与幽默文笔,以讲故事的手法把正史写得引人入胜、浅显易懂,融历史性、知识性、文学性、故事性于一体,不仅受到了少年读者的欢迎,也受到了少年的老师和家长的称赞,如康震老师就称它为自己的历史启蒙书。它的代读者已为人父母、祖父母,他们把这套书留给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史论著作。本书以唐代科举为基本内容,兼采宋、辽、金、元及明、清材料,以具体的史实,说明科举的创制和演进,科举与官僚制的结合,以及科举官僚制度对于中国古代国家体制、政情国情、世态世风有何影响,中国古代士人在科场和官场有怎样的命运和心境,借以为科举时代的中国社会写照,为科举时代的中国士人写心。
本书是知名历史学家雷颐二十余年读书笔记的合集。按内容共分五编,分别是:编 忧天下,探世变 、第二编 透过历史的裂缝 、第三编 不让岁月空流逝 、第四编 精神的年轮 、第五编 在世界历史中深思 。在雷颐看来,一个时代的阅读史,即一代人的精神发育史和成长史,是时代阅读与个人经验的彼此回忆,可以重构一个人的知识、心灵和思想图谱。在雷颐的读书笔记中,少论历史大事,更多的是捕捉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吃穿住行、悲欢离合的丰富细节。
再没有什么,比夏天的英国乡间别墅更美了。 再也没有一个夏天,可以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个 印第安之夏 相提并论。那是一个缓缓衰落的时代,夕阳在大英帝国的土地上徐徐落下,影子在全国1000座豪华宅邸的草坪上渐渐拉长。 乡间别墅里破碎的石头和银灰色的橡木横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英国 它有能力带给人们稳定感和延续性,有能力为人们提供庇护所,在文化和社会变革的漩涡里,扮演静止的中心。 这本引人入胜的读物探究了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贵族在乡间别墅的生活,是一部活色生香的英国生活史。作者以英国乡间别墅的生活为研究主题,展现了以此为代表的英国贵族生活方式,以及在社会变革期间,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作者研究了大量珍贵的回忆录、书信、日记,并采访了很多亲身经历者,把神秘的乡间别墅大门
本书为故宫研究专家向斯讲述紫禁城皇室生活文化的故事,包括紫禁城里面发生的皇室生活、大臣轶事、瑞兽故事、秘闻和紫禁城变为故宫的由来。本书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包含众多的历史细节,如 香山帮主持建造了紫禁城 最早的宫廷报警器 军机处楹联、匾额 等,是一本系统讲述故宫宫廷生活文化故事的图书。许多精彩故事都是第一次讲述,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是一本系统讲述明清故宫历史文化的图书。本书配有大量精美图片,装帧精美,集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于一身。
有清一代,高宗当政的六十年,凭借其父祖奠定的雄厚国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一度将文明古国推向鼎盛。然而曾几何时,国库空虚,民怨沸腾,贪风炽烈,政以贿成,太平盛景倏尔之间已成万马齐喑。本书从祈雨入手,以一个小切面还原大历史,展现了乾隆朝皇家、官僚、普通百姓等各阶层的社会风貌和精神世界,分析了乾隆朝盛世之中暗藏的信仰危机,试图从一个侧面本质地还原历史,探讨酿成历史问题的深刻根源。本书旁征博引,对干旱问题和清朝祈雨祭祀的集中研究,对以农业立国的古代中国尤有意义,结合祈神民俗,更有参考价值。
苏轼是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但按他自己的说法,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 老饕 二字足以概括他的一生。 他屡遭贬谪的一生是悲苦的,但在所到之处,当地的友人温暖了他的心、美食装点了他的人生,能够获得的食材消解了他生命中的苦难;在他坎坷的人生旅途上,美食绽放出了不一样的烟火,也为今天中国人的餐桌,增加了几道不寻常的美味。 B站新潮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总编剧搜寻史料、实地走访,探寻苏轼的贬谪与美食之旅,首次梳理苏轼诗文中的美食故事 酸甜苦辣,悲欣交集。
《元代社会日常生活》包括元代的皇家生活、士人生活、平民生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生活等几章内容,每章又分若干专题进行条分缕析的论述。作者通过对元代的政治、皇室家族、经济行为、社会生产生活、文化现象等多方位的考察论述,力图还原元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是读者了解、认识和体味元代社会历史文化一个较好的读本。 在研究方法上,《元代社会日常生活》综合运用了与元代社会日常生活有关系的元代正史、典章政书、士人文集、笔记小说、方志地志、戏曲宗教等历史材料,书中有大量美术作品、文物遗迹、建筑遗址、出土文书、金石碑刻等丰富的图像资料,图文结合,试图立体还原元代社会的大概样貌,丰富读者对元代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本书是一部历史散文集,从不同角度生动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民俗事象,乃至各色人物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千多年前恢宏壮丽、绚烂多彩的唐朝历史文化。 《长安道上:缤纷的唐人世界》全书约20万字,介绍了唐朝鲜活开放的历史、文物、艺术文学和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作者董乃斌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现为上海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他以通俗的语言、轻松的笔触、专业的知识、深情的描述,引领读者步入中国唐代历史文化的长廊,可以说这是一部能够洞察大唐的 精气神 ,带领读者再次领略唐朝气象的优秀图书。
作为梁启超的外孙女,吴荔明以详实的史料和鲜活的事例,生动讲述了梁启超及其儿女们的非凡经历,更为广大读者指点了家庭教育的迷津。本书此次新版,除文字方面作了许多修订增补,更增加不少珍贵历史照片,读者从中可以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兼习书法,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编写的讲 四书 的讲稿后来结辑成书,名为《四书直解》, 直解 就是相当于对古文的白话翻译。当时皇帝读书称为 日讲 ,万历皇帝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时只有十岁,这部讲稿原书以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是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后来该书刻本流传到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读本。清代的康熙皇帝读此书后御批: 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 康熙皇帝甚至认为《四书直解》是自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之后好的一部四书读本。本书就是张居正对 四书 中《论语》《大学》《中庸》所作的直解。
《绿窗红袖》由《梅兰竹菊谱》《瓶史 瓶花谱 瓶花三说》《香奁润色》和《绣谱 雪宧绣谱》四种组成。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因其傲、幽、坚、淡的品性自古受到文人幽士、才女名媛的钟爱。宋范成大等人撰写的《梅兰竹菊谱》便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如何在与 四君子 的亲密相处和精神交流中悟到了生命之流的本质,在培梅艺兰、植竹赏菊中体验审美的存在。 器皿插花将室外花草树木植进居室,把自然的生机和意趣引入室内。明朝高濂的《瓶花三说》初建插花艺术研究体系,它的经验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范例。紧随其后的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先后进行了理论提升,成为中国古典插花艺术典籍的双璧。三者在因循承续中各有千秋。 明代胡文焕编撰的《香奁润色》是一部女性美容及生活知识专书,主要辑录了美容、美发、驻颜、香身、等各种古
作家聂作平历时数年,循着杜甫的踪迹,漫游河南、山东、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深入考察杜甫一生宦游、行旅的山川城郭、遗址旧迹。从地理角度切入,借助田野调查、文献钩沉、诗文解读等方式完成此书。全书以杜甫的人生际遇为线索,解历史,证地理,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了诗圣的日常生活、文学创作和起伏跌宕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