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段特写,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文明之光》系列创作历经整整四年。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系列,为读者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些绚烂多彩的璀璨文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分研究及史料、中国史研究法两部。第一部按时间顺序,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进展和史料解说三个部分,阐述从先秦到近现代各时期的中国历史研究情况,在近年来新出土和新发现史料的基础上,介绍日本中国史研究的新进展,反映日本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发展状况。第二部为史料解读法,强调目录学、金石考古学、地理学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最后列举了中国历史方面的研究论著。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每章的执笔者均为日本中国史学界该时期研究领域中的资深学者,如砺波护、岸本美绪、杉山正明等,均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家。
本书系三国史研究专家方北辰先生对六十五卷《三国志》进行全注全译的成果,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有以下几大特点: 其一,版本清晰,校勘有据。方先生精选底本进行校勘,全书校勘记位于书末,而正文中以校勘符号标示,历历有验,整理精当。 其二,标点精良,分段准确。本书在标点和分段方面,力求贯彻使层次更加准确、眉目更加清晰的原则,便于广大普通读者对照阅读。如在标点中将骈偶化句式明晰地展现出来,不仅使读者阅读时能够准确理解文句,而且将魏晋时期文章骈偶化风行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读者。 其三,注释得当,有所考订。方先生作为史学研究者注译《三国志》,其注释亦注重史学要点,对了解三国历史有助;且注意吸收当今历史学、考古学等多方面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发现,将其有机地融入相关的注释当中。其注释在行文
柏杨曾以十年之力将《资治通鉴》翻译成白话文,其间,他用 柏杨曰 史评的形式,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出发,对史实作出角度宽广的观察,发表辛辣深刻的评述,表达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以示与原著中 臣光曰 的不同立场。其旨在于引发读者的独立思考,不局促于中国传统儒学价值观的一贯窠臼,进而读者在认知外部世界或面临人生抉择时,有足够能力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 在本书中,柏杨亲自总结《资治通鉴》典型史事,以配其862则 柏杨曰 点评,一事一议,一目了然,读来简明易懂、生动流畅。
本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史学大家唐德刚经典作品的合集,包含《从晚清到民国》《从甲午到抗战》《胡适杂忆》《胡适口述自传》《书缘与人缘》《史学与红学》《历史的 三峡 》等七部作品。内容涉及中国近代史上的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史料丰富,文笔洒脱,题材稀缺,弥足珍贵,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绕不过去的经典。
《唐长孺文集》各卷所收专著或大致篇目如次: *卷《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第二卷《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第三卷《山居存稿》 第四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第五卷《唐书兵志笺正》(外二种:《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所有制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史籍举要》) 第六卷《山居存稿续编》 第七卷《山居存稿三编》 第八卷《讲义三种》(《秦汉史讲义》、《魏晋南北朝史三章》、《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附《唐长孺先生生平及学术编年》)
春秋是中华文明发生轴心突破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核心经典开始形成的时代。本书是先秦史学巨著《左传》的简体横排全文读本,从器物、礼制、官制、地理、文字等多方面展示春秋时代的全景。作者以中华书局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蓝本,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倾力十余年,终于整理成书。本书借鉴西方学者研治古典学的思路,采用《春秋》《左传》按事件匹配的全新结构,对正文进行精细分段、标记,并将人m、地m索引散入相应的正文中以方便查找。 本书注重展现《左传》文本内部互相关联、互相印证、互相烘托的网络结构,附有大量短文及长篇专文来深入解析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本书注解清切简明,立足于读者需求,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扩充,融入近年来史学、考古学、地理学、古文字学乃至植物学的大量新成果。正文中
本套书包含钱穆《中国历史精神》《民族与文化》《中华文化十二讲》《历史与文化论丛》《文化与教育》这五部经典代表作。 这一系列经典从精神、民族、教育、传统文化等多个角度,梳理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探究了中国历代治乱兴衰规律。在先生的讲述中,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延续几千年而不断绝的真正原因。 此外,在中西比较中,先生从宏观视野重新阐释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以期重建我们的民族信念和文化信心,重建符合中国人气质的精神家园。
重庆酉阳县小酉山下有石窟,荟萃古书千卷,秦末战乱,有人在此避祸读书,后世遂借 酉阳逸典 谓藏书多而奇。晚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所记,同样繁杂而奇崛,仿佛是遍阅神秘的酉山藏书后所做的笔录,此为 酉阳杂俎 之由来。 《酉阳杂俎》三十卷兼收并蓄,囊括天地,万花筒般映射着大唐江山表里。从威肃的朝堂到熙攘的市井,从沙场铁血到深闺柔情,仙佛妖魔,剑侠刺客,风土村俗,毛羽介鳞,它收尽了人间风流,又时时超脱万象森罗的人间,涉入幽眇奇幻的异界宇宙。 古卷艰涩,今人虫离先生对其一一注解,并阐发增饰,编织出一幅幅瑰奇壮阔的大唐风物图卷。让我们暂放俗事,跟作者一起,神游于唐人生活的奇异世界。
本书为地方行政制度史领域的经典研究著作。中国中古政治制度有秦汉与隋唐两大类型,其组织与运转截然不同,而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之历史为其转型过渡期,在制度的演进中尤为复杂。本书考据严密,极大地占有材料,以地方行政制度为切入口,兼具宏观与微观视角,对中古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精微的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知行合 阳明套装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1920年代,革命、战争和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混乱。与这场巨变相关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城市中。被铁路、电报、共有的城市心态捆绑在一起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形成了一个竞技场,市民们对当时的一些大问题争论不休 寻求社会和谐与国内和平、保卫人民和国家主权、追寻一个独特的现代中国社会。人们卷入了这些冲突,因为他们知道,军阀的来来往往、抗议者的游行、知识界的言论、工厂的开闭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 史谦德检视了1920年代的北京居民如何应对由流动的士兵和政客,以及思想、资本、技术的剧烈运动所造成的变化,剖析了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城。通过考察人力车夫、警察、工人、僧人等群体的政治经历,史谦德揭示出时代的力量是如何被普通人深刻感受的。这幅二十世纪初期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本书关注明清易代之际这一特殊时代中国士大夫的言论、心态、选择,上、下两编各以 话题 和 人物 为切入点,借助大量生动的历史材料,读解知识人的命运,在研究视角、结构方式和学术眼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 是一部难得的高质量思想史研究著作。1999年初版后获得学界广泛认可和好评,曾获 长江图书奖 ,并已转让韩文版权。 《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继《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 话题 人物 (明遗民),《续编》的 制度 言论 心态 ,本书尝试经由被认为最重要的家庭关系 父子 夫妇 ,进入明清之际士大夫更为日常的生活世界。本书讨论的,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经验中的家族、家庭,他们所面对的伦理关系,以及他们对有关经验、体验的表述。士大夫与 家庭 家族 有关的言说与叙述,与他们的其他活
商代金文是指商人在铜器上铸刻或书写的文字,是研究商代语言文字和历史考古的重要资料。谢明文著《商代金文研究》首先在作者已收集的7129件商代(含 殷末或周初 )金文的基础上选取220件进行著录考释,以器类为纲,按铭文字数排列,包括 时代 出土地 收藏地 尺寸/重量 著录 字数 释文 来源 注释 等内容。体例完备,鉴选严谨,断代确切,释文精准,是目前学习商代金文的图录选。其次,作者分 金文构形 商代金文与西周金文常用字词关系对比 部分族名的整理与研究 商代金文单个字词考释 部分铭文单篇考释 五个方面对商代金文作专题研究,颇多创见发明,纠正了以往不少错误,解决了相当多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掘了商代金文在文字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本书分三册。上册为商代部分,收录了《再读殷墟卜辞中的 众 》等论文30篇(另附文1篇),中册为西周部分,收录《〈召诰〉、〈洛诰〉、何尊与成周》等39篇论文(另附文1篇),这些文章综合运用了历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着重探讨了商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家族形态、宗教观念、政治地理等方面的重要学术问题。下册包括东周及通论两部分,共收录17篇文章,另有1篇访谈文章,东周部分主要论及这一历史阶段社会阶层与社会组织的状况,通论部分的文章则较宏观地论述了商周社会结构、宗教观念的演变等问题,也有对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等方法论的思考,其中也涉及到对夏文化考古学探讨的看法。
萨孟武所著《中国社会政治史》全书共四卷。全书纵论中国各朝之兴亡得失,除考据政治制度外,更引用社会、经济、思想等各层面的相关资料,以评析这些层面的变动如何与政治制度相互影响,终甚至成为朝代更迭的因素。 决定历史演进的条件,往往是交互影响的,其中明显的莫过于政治与社会两方面。书中除了详述宫中、府中权力的转移、倾轧外,也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介绍币制、税赋、力役等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及其如何冲击历史的演进。另外,其不同于其他社会史或政治史之处就在于,揭示了社会科学与历史的密切关系。其着力阐明历史发展过程之因果关系,剖析了各类社会情况,如民风、士气、经济、国防、户口之多寡、土地之分配及生产力、各种阶层之分立,以及政治制度等等,对于政治现象有何影响。便利学者的是,书中于每个朝代必以表格方式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专著。全书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缭乱的变化,逐一作了细致考证与论述。主要特点是:1.对历代宰相究竟握有什么权力,提出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新看法。历史上频出现的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制度言,全可通过这一新看法得到解释。2.不同意长期以来流行的宰相制度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相权力之争说。3.详细探讨秘书咨询官员的职掌、任务,特别是其出现、演变的历史背景。4.将政治制度与宫廷内外的建筑布局联系起来分析,这是一个前人很少留意的新视角。本书对整个两千年政治制度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性。 《君臣之际:中国古代的政权与学术》聚焦于 皇权 宰相 吏胥 取士 四个方面,选取祝总斌教授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十余篇,论述中国
燕王朱棣打出 遵祖制,奉天靖难 大旗,亲率数万之众摧城拔寨,斩将搴旗,战必胜攻必取,靠的就是自家的 萧何 他的嫡长子,燕王世子朱高炽。 朱高炽临危受命,筹饷,守城,抚牧百姓。在母妃徐静和道衍和尚的赞襄下,面对朝廷五十万大军,北平城坚守月余,固若金汤,为主力部队赢得时间。在北平孤城,他要面临朝廷大军,细作,北平忠于朝廷的官兵,还有来自内部的暗箭。他成为各方面的眼中钉,除夕夜遇刺,性命保住,但落下严重的足疾。他不屈不挠,最终扛住了压力。 大明朝高祖朱元璋第四子燕亲王朱棣高举 奉天靖难 大旗,把亲侄子朱允炆推下宝座。嫡长子、高皇钦封世子的朱高炽理所当然成为储位东宫的太子。但是,在朱棣登上大位的近两年里,并没有册封之意。朝野上下暗流涌动,各成一派。朱高炽面对的是几方面劲敌: 第一,庞大的武官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藏有多幅老上海城市地图,内容涵盖清代到民国时期上海的城市规划、水文信息、区域交通等等。有些为手绘地图,存世量极小;还有些为城市管理机构测绘的地图,为今天的史地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本书所收上海老地图全图50幅,辅以文字说明图示内容及地图绘制的历史背景。同时,详细摘录了地图名、比例尺、绘制单位、印制时间等基本信息,其后附局部图若干,更加具体地展现了相关细节。上海老地图的研究和展示,有利于加深了解上海城市历史发展的变迁,也为宏观展现上海的城市格局提供了重要资料。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品牌栏目 口述 结集。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民国名士张伯驹、一代报人王芸生 本书提及的文化、历史名人,对中国现当代社会均有重大影响,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既有各自性格、际遇的个性,又有大时代下人们命运的共性。1949年 东方泰坦尼克号 太平轮失事事件、1911年哈尔滨瘟疫之战、海峡两岸斡旋之谜等,每一篇都在对人物的解析中展现著名历史事件,流露历史的传奇魅力。
点校本《新元史》,包括《新元史》二百五十七卷,并附《新元史考证》五十八卷。作者柯劭忞(1848 1933),在小学、经学、史学、词章上具有造诣。《新元史》为纪传体史书,全书结构与《元史》基本相同,也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但对《元史》有不少增补订正,对了解元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人物、制度等有广泛的参考价值。《考证》记录了作者在写作《新元史》过程中所作的考证及引据出处。民国期间,政府仿照《唐书》《五代史》新旧并存的先例,下令将《新元史》列为正史。柯氏为撰写此书,曾翻检过多达八千卷的《永乐大典》,并广泛参考西方史料和清代钱大昕以来各家研究《元史》的成果。总体而言,《新元史》体例较为严谨,采择文献丰富,无愧为正史之一。 《新元史》主要的版本有三个。个是完成于1917年的铅排本。铅排本之后,
《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彩图版)为我国江南地区传统水乡城镇的古舆图和1949年前的近代城镇地图的选编。图书按清代 江南八府一州 ,即苏、松、常、杭、嘉、湖、宁、绍八府及太仓州的行政区域划分,共涉及今苏州、常州、无锡、上海、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及其下属县级城镇63座,收录清代及民国时期测绘、刊印的该区域各类城镇方志舆图与近代地图共计228种。每座城镇收录2幅最具代表性、研究价值最高的主图(一般为近代方志城市图与单幅的近代实测城镇专题地图)和若干测绘质量较高、或较为稀见的辅图,以展现这些城镇的传统历史风貌与近代城镇景观。所有地图均采用全彩精印,以尽可能呈现近代地图的原貌,并配有简要的图注提要,记录地图的绘制者、收藏地、版本来源、原图尺寸、原图比例及地图的历史文献价值。 本书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