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出版于1952年,经由钱穆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专题演讲讲义整理修订而来。作者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的流变沿革进行考察,分析了中国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全书在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文化精要提要钩玄之余,还对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读乃至否定,做出了反思,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任何时空里,财富的博弈都可以把历史撕开一个口子,读者能从这个截面上看到各方力量的角逐,理解历史向前发展的真实动力。对于中华帝国来说,钱的历史,不只是 财 ,更是 政 。 本书共三十讲,从先秦的初税亩,讲到晚清的度支部,通过解答一个个历史问题,用财政的线索重新梳理了一遍古代中国的成长历程,从钱的角度解释了众多历史中的现象。书中每讲皆围绕三个线索展开:,财政制度的三个要素,收入、支出、管理,在历史时空中不断变化的轨迹;第二,从财政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中华国家不断成长的历程;第三,财政领域中的强制权力从君主私权一步步实现公共化的历史进程。 跟着钱走,看见不一样的中华史。
这本被他称作初步报告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斌语)蒋廷黻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流传广、影响大的,就是这本仅五万余字的《中国近代史》。本书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仍备受后人垂青,在海峡两岸风行不辍。后附录蒋廷黻三篇经典论文、八篇报刊文章,笔力触及范围更广,大有警醒时人的酣畅之感。 本书的观点在今人看来也不无拍案叫绝之精妙,字里行间的分量足让我们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在大时代中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在内忧外患中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前景的担当。
柏杨曾以十年之力将《资治通鉴》翻译成白话文,其间,他用 柏杨曰 史评的形式,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出发,对史实作出角度宽广的观察,发表辛辣深刻的评述,表达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以示与原著中 臣光曰 的不同立场。其旨在于引发读者的独立思考,不局促于中国传统儒学价值观的一贯窠臼,进而读者在认知外部世界或面临人生抉择时,有足够能力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 在本书中,柏杨亲自总结《资治通鉴》典型史事,以配其862则 柏杨曰 点评,一事一议,一目了然,读来简明易懂、生动流畅。
西域为汉代以来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汉、唐两代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分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中西的走廊。 西域从汉武帝刘彻时起属于汉朝,*初有三十六国。这些古国有着迷离传奇的历史:曾经兴盛的楼兰文明,又谜一样地悄然消逝;汉朝、匈奴和西域诸国的世代恩仇,惊心动魄;张赛、班超经营西域的丰功伟绩,令人景仰 这里有着丰富的物产,有闻名于世的汗血宝马,有汉代才传播到中原的葡萄、石榴 《西域简史》以通俗生动的笔墨,梳理西域三十六国的前生后世,讲述一段扑朔迷离的西域往事。
走出五代 是宋初政治体制调整的**关切,对藩镇的措置是其中重要一环。讨论宋初的藩镇政策,须回溯到唐末五代,将其置于整个十世纪的政治社会变动中进行理解。本书从 方镇为国 的视角探讨了五代王朝建国道路的异同,梳理了 藩镇州郡化 诸项措施的渊源流变,勾勒出 藩镇时代 的地方政治人群活动,重绘了十世纪藩镇的多重面向,藉此呈现宋初 走出五代 的历史过程,并就十世纪地方行政的调整对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意义做了回答。
毛泽东同志爱好中国历史,在他一生的言论里,对中国历史长河里的许多人物,分别持有异乎于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评述和创见。这是20世纪一位伟大政治家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人物的定性、定位,发人深省、令人睿明,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认识毛泽东思维和行为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盛巽昌先生经多年研究,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人物的评论,采撷、编制成本书,力图通过通俗易懂却又严谨的文字,让广大读者从一个侧面来深化认知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伟大的人民领袖。 该书收录了280余位中国历史人物,且特别在书中附上人名索引,方便读者阅读和检索。
本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史学大家唐德刚经典作品的合集,包含《从晚清到民国》《从甲午到抗战》《胡适杂忆》《胡适口述自传》《书缘与人缘》《史学与红学》《历史的 三峡 》等七部作品。内容涉及中国近代史上的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史料丰富,文笔洒脱,题材稀缺,弥足珍贵,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绕不过去的经典。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 公共史学 领域内几乎一面倒,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 然而,《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则天的某些表述,似乎会受到某种政治正确的影响,对于武则天的形象,会根据某一说法、一点影子进行放大,直到事实的性质完全发生改变。而本书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突*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另一种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武则天。 本书不是武则天的传记,每一章的讨论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从武则天出生地与故乡的考证,到武则天归葬乾陵,一代女皇的出生到落幕
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 士族 与 民间信仰 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juda变化。作者以宋代zui重要的大族 河南吕氏家族 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古门第大族没落、科举制度代兴后,宋代所形成的 新门阀 。作者从朝廷政治的起伏、科举制度对家势维持的异化等几方面,析论了宋代士族精英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情况;同时涉及近世社会中的妇女、儿童和科举教育等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 从唐宋变革 到宋元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 民间信仰 部分延续了作者过去对宋代巫觋信仰的研究,分别从研究方法、史料、新视角及新议题透视宋代的民间信仰。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先生有关中国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论文集,一共收入了五篇代表作:《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论所谓五等爵》。篇与篇之间有联系,有系统性,探讨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发端、早期发展、正统传承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这几篇都是在发表当时极具新意,对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意义的论述,其中的发现使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有了系统的脉络可循。
玄武门之变 是中国史上极为血腥残酷的一场宫廷政变。玄武门前,李世民布局精密,执行果断,一箭射穿兄长咽喉。在中国古代,用暴力夺取政权的事件,史不绝书。然而,在暴力夺权者中,毕竟很少有人能取得李世民后来那样辉煌的成绩。 贞观之治 自古为史家津津乐道。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善于纳谏、励精图治,不仅创造了君主时代文明的政治环境与和谐的君臣关系,奠定了唐朝三百年制度基业,还成为此后千年中国的明主典范。 贞观时代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太宗的英明。但仅 英明 两字,不足以解答太宗能创造如此辉煌业绩的全部原因,更不能解释玄武门前的血腥杀戮。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李世民究竟经历了什么?本书立足史料,探掘文本深处的历史隐微,探讨无法明言的人物动机,解答了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为什么是这位帝王,取得了如此
本书旨在针对历史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与重要研究趋势进行分析,以此提供给学界进行参考。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十个热门及前瞻议题:一、情感史;二、阅读史、书籍史与出版文化;三、文化相遇;四、历史记忆;五、全球史视野;六、帝国与国家;七、环境与历史;八、科学、技术与医疗;九、新史料与历史书写;十、大众史学与公共史学。 历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地被认识。西方学界习惯每十年就要进行一次学术的回顾与讨论,同样,本书所秉持的这一宗旨,无疑将对我们继续研究历史有所裨益。整体的走向与趋势,既让后来的治史者心中有数,也让我们在回顾的过程中,看到历史学研究发展的脉络,为史学研究提供新门径。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马长寿的遗著,由绪论、氐族、羌族三部分组成,重点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与羌两个西北族群的发展、所建立的各个政权及民族间的融合。作者不仅使用历史文献,还充分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的知识,确定历史族群起源相关的地理位置、发展方向。全书结构清晰,内容简明扼要,是此领域优秀的入门书及书目。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马长寿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总序、乌桓、东部鲜卑、西部鲜卑等,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乌桓与鲜卑这两个古代部族的起源、迁徙、发展、融合,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特点、与周边部族及政权的关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化等。全书脉络清晰,论证严密,细节与概论相结合,是了解乌桓与鲜卑的优秀入门书,也是该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
《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中华学术丛书)》以揭示史实为主要目的,重点探讨归义军的政治史和对外关系史,对九世纪后半期至十一世纪前期将近二百年的晚唐、五代、宋初的西北地区历史作了深入的研究。《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中华学术丛书)》竭泽而渔地取材中、英、法、俄、日等地所藏敦煌文献(包括洞窟题记),与传统传世文献印证,鞭辟入里地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海内外敦煌学界均有的口碑。
本书以秦汉宫殿为脉络,还原今天已经消失的近二十座宫殿的历史原貌,讲述每一座宫殿背后值得一叙的历史故事。在秦的部分中,本书通过追溯秦历代君主迁都建宫的脚步,解读秦争霸天下的过程,展现秦统治者的兴衰得失,并探究秦文化与秦的命运之间的关系。而在汉的部分中,本书主要通过介绍汉未央宫、长乐宫的宫殿设置和具体功用,探究汉统治者的立国之道、治国之本。随着这本书的讲述,一座座宫殿里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将从尘土中被唤醒,读者们可以鲜活地接触到这里曾出现过的人影,并目睹他们的悲喜人生。 阅读这本书,我们将行走在秦苑汉宫之中,看历史一桩桩一件件在眼前上演。尽管这些宫殿大多已经掩埋在焦土之下,但考古可重塑其骨架,文献可充实其精神。随着李凯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述,秦汉的宫殿将带着它们鲜活的故事,在我们面
重庆酉阳县小酉山下有石窟,荟萃古书千卷,秦末战乱,有人在此避祸读书,后世遂借 酉阳逸典 谓藏书多而奇。晚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所记,同样繁杂而奇崛,仿佛是遍阅神秘的酉山藏书后所做的笔录,此为 酉阳杂俎 之由来。 《酉阳杂俎》三十卷兼收并蓄,囊括天地,万花筒般映射着大唐江山表里。从威肃的朝堂到熙攘的市井,从沙场铁血到深闺柔情,仙佛妖魔,剑侠刺客,风土村俗,毛羽介鳞,它收尽了人间风流,又时时超脱万象森罗的人间,涉入幽眇奇幻的异界宇宙。 古卷艰涩,今人虫离先生对其一一注解,并阐发增饰,编织出一幅幅瑰奇壮阔的大唐风物图卷。让我们暂放俗事,跟作者一起,神游于唐人生活的奇异世界。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两宋时期尤其如此。我们这一套 知宋 丛书,旨在为有一定文史基础并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两宋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个方便学习的门径。 文萃选编以两宋为中心,列出了政治制度、君臣、法律、科举、军事、城市与乡村、货币、交通、科技、儒学、文学、书画艺术、建筑等专题。宋代可谓中国近世的 黎明时期 ,工商业发展迅速,城市化程度加深,城市和乡村出现新的发展形态。 《知宋 宋代之城市与乡村》从阶层人群、管理制度、等级分布、生产交换、文化概况五个层面,展示宋代城市与乡村发展情况,剖析两宋城乡发展背后的制度、经济、文化等因素,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逻辑,对解决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具有若干参考价值。
李菁历时多年,对中国现代历史上重要战争、民国风云人物等的当事人或他们的亲属、朋友、同事、学生等进行口述实录,或挖掘与爬梳湮没的资料 鲜活地呈现当年的人和事,生动地还原历史细节;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无论是谁的人生,终如在沙盘上充分演绎后,一切归于沉寂!所写人和事都是读者相对熟悉的:1937年的淞沪会战、1941年的远征军、1948的国共沈阳战役等;溥仪、张学良、汪精卫、曾仲鸣、陶希圣、李鸿、刘文辉、于右任等在民国及后来时代的命运沉浮;还有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族长"及其家族后来的变迁 全书叙述平实深情,文字精彩生动,非常值得一读 。
《汉代的谣言》首版于2011年,一出版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十余年来依然散发着持续的学术影响力。作者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汉代文献,再次发现、辨析其时语境中的流言、讹言、谣言、谶言、谶谣、神话、传说等言论信息,系统梳理、科学辨析了谣言类言论信息,如何参与并塑造了汉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政治语境和思想文化,为读者和学界了解汉代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化提供了独特视角,也为汉代谣言如何生成、传播与流变之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史料和严密的论证。其英译版Rumor in the Early Chinese Empires获中华学术外译基金赞助,2021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阔别十年之久,《汉代的谣言》(修订版)即将和读者见面。本次修订工作将再现该书的学术魅力,针对这些年来读者、
秦朝末年,作为反秦起义军的两股重要力量,刘邦和项羽不约而同地登上了历史舞台,经过数年的较量,刘邦在众多文臣武将的帮助下,终于赢得了胜利。 本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楚汉相争中的各个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一大批古代治国能人纷纷登台,项羽和刘邦自不必说,韩信、张良、萧何等人物都由此而名垂千古。以史为鉴,将历史照进现实。我们通过本书可以轻松地抓住历史的主要脉络,愉悦地体验历史故事,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过好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