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分研究及史料、中国史研究法两部。第一部按时间顺序,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进展和史料解说三个部分,阐述从先秦到近现代各时期的中国历史研究情况,在近年来新出土和新发现史料的基础上,介绍日本中国史研究的新进展,反映日本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发展状况。第二部为史料解读法,强调目录学、金石考古学、地理学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最后列举了中国历史方面的研究论著。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每章的执笔者均为日本中国史学界该时期研究领域中的资深学者,如砺波护、岸本美绪、杉山正明等,均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家。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段特写,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文明之光》系列创作历经整整四年。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系列,为读者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些绚烂多彩的璀璨文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本书系三国史研究专家方北辰先生对六十五卷《三国志》进行全注全译的成果,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有以下几大特点: 其一,版本清晰,校勘有据。方先生精选底本进行校勘,全书校勘记位于书末,而正文中以校勘符号标示,历历有验,整理精当。 其二,标点精良,分段准确。本书在标点和分段方面,力求贯彻使层次更加准确、眉目更加清晰的原则,便于广大普通读者对照阅读。如在标点中将骈偶化句式明晰地展现出来,不仅使读者阅读时能够准确理解文句,而且将魏晋时期文章骈偶化风行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读者。 其三,注释得当,有所考订。方先生作为史学研究者注译《三国志》,其注释亦注重史学要点,对了解三国历史有助;且注意吸收当今历史学、考古学等多方面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发现,将其有机地融入相关的注释当中。其注释在行文
《唐长孺文集》各卷所收专著或大致篇目如次: *卷《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第二卷《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第三卷《山居存稿》 第四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第五卷《唐书兵志笺正》(外二种:《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所有制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史籍举要》) 第六卷《山居存稿续编》 第七卷《山居存稿三编》 第八卷《讲义三种》(《秦汉史讲义》、《魏晋南北朝史三章》、《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附《唐长孺先生生平及学术编年》)
春秋是中华文明发生轴心突破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核心经典开始形成的时代。本书是先秦史学巨著《左传》的简体横排全文读本,从器物、礼制、官制、地理、文字等多方面展示春秋时代的全景。作者以中华书局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蓝本,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倾力十余年,终于整理成书。本书借鉴西方学者研治古典学的思路,采用《春秋》《左传》按事件匹配的全新结构,对正文进行精细分段、标记,并将人m、地m索引散入相应的正文中以方便查找。 本书注重展现《左传》文本内部互相关联、互相印证、互相烘托的网络结构,附有大量短文及长篇专文来深入解析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本书注解清切简明,立足于读者需求,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扩充,融入近年来史学、考古学、地理学、古文字学乃至植物学的大量新成果。正文中
本套书包含钱穆《中国历史精神》《民族与文化》《中华文化十二讲》《历史与文化论丛》《文化与教育》这五部经典代表作。 这一系列经典从精神、民族、教育、传统文化等多个角度,梳理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探究了中国历代治乱兴衰规律。在先生的讲述中,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延续几千年而不断绝的真正原因。 此外,在中西比较中,先生从宏观视野重新阐释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以期重建我们的民族信念和文化信心,重建符合中国人气质的精神家园。
本书为地方行政制度史领域的经典研究著作。中国中古政治制度有秦汉与隋唐两大类型,其组织与运转截然不同,而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之历史为其转型过渡期,在制度的演进中尤为复杂。本书考据严密,极大地占有材料,以地方行政制度为切入口,兼具宏观与微观视角,对中古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精微的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1920年代,革命、战争和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混乱。与这场巨变相关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城市中。被铁路、电报、共有的城市心态捆绑在一起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形成了一个竞技场,市民们对当时的一些大问题争论不休 寻求社会和谐与国内和平、保卫人民和国家主权、追寻一个独特的现代中国社会。人们卷入了这些冲突,因为他们知道,军阀的来来往往、抗议者的游行、知识界的言论、工厂的开闭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 史谦德检视了1920年代的北京居民如何应对由流动的士兵和政客,以及思想、资本、技术的剧烈运动所造成的变化,剖析了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城。通过考察人力车夫、警察、工人、僧人等群体的政治经历,史谦德揭示出时代的力量是如何被普通人深刻感受的。这幅二十世纪初期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本书关注明清易代之际这一特殊时代中国士大夫的言论、心态、选择,上、下两编各以 话题 和 人物 为切入点,借助大量生动的历史材料,读解知识人的命运,在研究视角、结构方式和学术眼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 是一部难得的高质量思想史研究著作。1999年初版后获得学界广泛认可和好评,曾获 长江图书奖 ,并已转让韩文版权。 《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继《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 话题 人物 (明遗民),《续编》的 制度 言论 心态 ,本书尝试经由被认为最重要的家庭关系 父子 夫妇 ,进入明清之际士大夫更为日常的生活世界。本书讨论的,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经验中的家族、家庭,他们所面对的伦理关系,以及他们对有关经验、体验的表述。士大夫与 家庭 家族 有关的言说与叙述,与他们的其他活
知行合 阳明套装
商代金文是指商人在铜器上铸刻或书写的文字,是研究商代语言文字和历史考古的重要资料。谢明文著《商代金文研究》首先在作者已收集的7129件商代(含 殷末或周初 )金文的基础上选取220件进行著录考释,以器类为纲,按铭文字数排列,包括 时代 出土地 收藏地 尺寸/重量 著录 字数 释文 来源 注释 等内容。体例完备,鉴选严谨,断代确切,释文精准,是目前学习商代金文的图录选。其次,作者分 金文构形 商代金文与西周金文常用字词关系对比 部分族名的整理与研究 商代金文单个字词考释 部分铭文单篇考释 五个方面对商代金文作专题研究,颇多创见发明,纠正了以往不少错误,解决了相当多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掘了商代金文在文字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本书分三册。上册为商代部分,收录了《再读殷墟卜辞中的 众 》等论文30篇(另附文1篇),中册为西周部分,收录《〈召诰〉、〈洛诰〉、何尊与成周》等39篇论文(另附文1篇),这些文章综合运用了历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着重探讨了商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家族形态、宗教观念、政治地理等方面的重要学术问题。下册包括东周及通论两部分,共收录17篇文章,另有1篇访谈文章,东周部分主要论及这一历史阶段社会阶层与社会组织的状况,通论部分的文章则较宏观地论述了商周社会结构、宗教观念的演变等问题,也有对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等方法论的思考,其中也涉及到对夏文化考古学探讨的看法。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专著。全书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缭乱的变化,逐一作了细致考证与论述。主要特点是:1.对历代宰相究竟握有什么权力,提出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新看法。历史上频出现的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制度言,全可通过这一新看法得到解释。2.不同意长期以来流行的宰相制度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相权力之争说。3.详细探讨秘书咨询官员的职掌、任务,特别是其出现、演变的历史背景。4.将政治制度与宫廷内外的建筑布局联系起来分析,这是一个前人很少留意的新视角。本书对整个两千年政治制度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性。 《君臣之际:中国古代的政权与学术》聚焦于 皇权 宰相 吏胥 取士 四个方面,选取祝总斌教授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十余篇,论述中国
序跋卷(上)收录了作者研史治学七十载所出版著作的序跋,包括《努尔哈赤传》前言、《袁崇焕传》序、《正说清朝十二帝》序、《明亡清兴六十年》序跋等。书中不仅阐述了作者关于清史、满学等领域的专业见解,还讲述了其创作故事和心路历程,同时也不乏精辟的人生感悟。全书用史严谨,朴实易懂,条理清晰,从中可以大致看出作者史学著述的概貌和史学研究的特色,可谓是作者著述的精华合集。序跋卷(下)收录作者为他人的书所作的序跋,显示出作者见识之广、积累之丰、兴趣之多、情谊之笃。这些序跋有的论历史,以个人深厚的史学涵养将所述之书讲透、讲细;有的谈文化,从古议到今,从中华民族说到地方特色;有的讲故事,写作者与朋友的交游,情真意切,趣味生动 作者将个人观点与撰序之作巧妙结合,碰撞出新的思维的火花。《史评卷
1、《东晋门阀政治》 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本书以江左几家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从政治史角度对我国中古政治史中"东晋门阀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独特考察。 2、《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复杂的变化,逐一做出了细致的考证与论述。从四个方面对于这一制度的历史面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历代宰相制度究竟握有什么权力,提出了异于前人的新看法,由此对于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解释;不同意长久以来宰相制度的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
点校本《新元史》,包括《新元史》二百五十七卷,并附《新元史考证》五十八卷。作者柯劭忞(1848 1933),在小学、经学、史学、词章上具有造诣。《新元史》为纪传体史书,全书结构与《元史》基本相同,也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但对《元史》有不少增补订正,对了解元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人物、制度等有广泛的参考价值。《考证》记录了作者在写作《新元史》过程中所作的考证及引据出处。民国期间,政府仿照《唐书》《五代史》新旧并存的先例,下令将《新元史》列为正史。柯氏为撰写此书,曾翻检过多达八千卷的《永乐大典》,并广泛参考西方史料和清代钱大昕以来各家研究《元史》的成果。总体而言,《新元史》体例较为严谨,采择文献丰富,无愧为正史之一。 《新元史》主要的版本有三个。个是完成于1917年的铅排本。铅排本之后,
《史记会注考证》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泷川资言的史学名作,具有世界性影响,是《史记》乃至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该书主要有三个特色或成就:(1)在参考中国南宋黄善夫刊三家注本、元彭寅翁刻本、明柯维熊刻本、明秦藩刻本、明南监刻本、明凌稚隆《史记评林》本、清代张文虎所校金陵书局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日本所藏各种写本和刻本,对《史记》进行了全面校勘;(2)究明司马迁撰著《史记》所依据的资料来源;(3)《史记》三家注的订补,《正义》辑佚达1300条左右,尤其宝贵;(4)广泛吸收日本和中国历代的注解和考证,引及的中日著作达120余种,涉及的日本汉学家达19位,中国学者84位。堪称资料极为丰富、集中外《史记》研究大成的著作。
《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是一部详尽的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的工具书。本表部分 上编 起于西周共和元年,迄于西汉哀帝元寿二年。第二部分 下编 起于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即公元1年,迄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即公元1949年(其间三国、南北朝、宋辽金元、明清之际朔闰不同之处,则分别加以排列)。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民国历曰表》即采用阳历编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起采用公历纪年,第三部分 附编 列有《l949 2000年历日表》,以备检查农历(阴历)之用。
本书为 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 之一种,《汉书 地理志》是二十四史地理志中的种,具有开创之功,而且对于学者研究汉代及其以前的历史地理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本书作者为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和张莉博士。以清代王先谦《汉书集解》中地理志部分为基础,整理吸收清代以及近代、当代有关汉书地理志的相关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出土文献如里耶秦简、清华简等,进行增订整理,较初版又有很多增加,是当代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为宋代李心传所撰的宋代历史著作,仿照《资治通鉴》之编年体,记述宋代史事甚为详细,以官修的日历、实录、会要为基础,广泛搜集各种记载,经过精细的考订,作出自己的论述。书中也有详细的注文,说明材料的来源、去取的依据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要录》说: 其书虽取法李焘,而精审较胜 。《要录》只记载高宗三十六年间事,篇幅却达二百卷之多,尤其是绍兴九年以前,每年差不多有十余卷。可见《要录》保存史料之多,史料价值之大。整理者辛更儒先生为宋代史料整理专家,曾与邓广铭先生一起整理《稼轩词编年笺注》,从事宋代史料整理多年,有成果多种。全稿井然有序,标点、校勘规范可靠。
《五胡史纲》110余万字,是作者历30年时间撰写的一部五胡十六国专史,此作填补了史籍的阙如,也填补了我国五胡十六国时期断代史研究上的一段空白。本书记述共涉及五胡十六国时期22个共存或兴替的政权,内容极为详尽,大部分研究成果是过去所没有的。 五胡是概指传统说法的 匈奴、鲜卑、羯、氐、羌 。公元304年氐部落酋长李雄占领四川成都建立 成汉 ,这是五胡建国的开始。到公元440年北魏翦灭诸胡独霸北中国,史家称他们为 北朝 ,历史学家大都认为 五胡 的时代到此结束了。而本书作者则认为应该到隋代北周才算是 五胡史 结束,因为北朝的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都还是胡人所治的政权。 从我国传统史籍上看,每一朝代都有其专史,唯独五胡十六国时期没有专史。今天能见到的《四部备要》中北魏崔鸿编纂的《十六国春秋》只有十卷行世,已经简略
《新编元稹年谱》,全书300万字,以年为序,以《新编元稹集》元稹诗文之编年成果为主要依据,结合当时国家时政大事等背景资料,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全面考证元稹一生的生平行事、诗文编年、政治活动、交游唱和等,勾勒考论了元稹生平的方方面面,同时纠谬《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的错误记载,对元稹研究同行留下的诸多错误进行纠谬,纠正古人、近人、今人对元稹的误解,客观地描绘并还原了元稹的历史本来面貌。本书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完全不同的诸多新观点,破解了中唐历史上的不少谜团,解决了学术界关于元稹研究中一直无法自圆的诸多疑团,主要成果:1.搞清楚了元稹是后魏昭成皇帝17世后代和元稹历祖历宗的情况。2.搞清楚了元稹在世53年的生平以及元稹之后子孙延续情况。3.搞清楚了元稹的诸多交游情况。4.对元稹现存1283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