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 1472 1529 )》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 知行合一 ,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 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 知行合一 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
读历史,绕不开吕思勉;看历史,跳不过地形图。 吕思勉封神之作《中国通史》自20世纪40年代出版至今传世近百年,现代地图专家、畅销书作家李不白倾5年心力以图入史,为国学经典架构历史空间,打造百年一遇之版本:上编 通贯各时代 ,主要梳理中国上起远古、下讫民国的20余朝兴衰更替,李不白老师随文编绘历史大地图一百幅,以飨读者,让读者一边感受国学经典的文化底蕴,一边体会由地图带来的历史空间感;下编 周赡各领域 ,涵盖婚姻、族制、财产、实业、教育等18章历史专题知识,佐以精挑细选的传世文物图27幅,新增图注3000余字,图文并茂,娓娓道来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架构中国历史常识,一本足矣!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南北战争三百年》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全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1.钱穆得意门生、 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台湾 中研院 院士、历史学名家严耕望毕生经验倾囊相授 2.两岸三地历史院系公认治史入门***,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 3.纪念严耕望诞辰100周年增订版;新增2万字《钱穆传》大陆首发 4.行销35年经典升级 特约导读 专名索引 《治史三书》是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以个人治学心得为基础,融合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钱穆等几代史学大家的治史经验著述而成的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被认为是 金针度人 的治学入门书,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段特写,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文明之光》系列创作历经整整四年。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系列,为读者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些绚烂多彩的璀璨文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分研究及史料、中国史研究法两部。第一部按时间顺序,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进展和史料解说三个部分,阐述从先秦到近现代各时期的中国历史研究情况,在近年来新出土和新发现史料的基础上,介绍日本中国史研究的新进展,反映日本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发展状况。第二部为史料解读法,强调目录学、金石考古学、地理学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最后列举了中国历史方面的研究论著。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每章的执笔者均为日本中国史学界该时期研究领域中的资深学者,如砺波护、岸本美绪、杉山正明等,均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家。
熙宁二年到熙宁八年(1069 1075),是两宋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喧嚣时代。一方面,王安石在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下,紧锣密鼓地推行新法;另一方面,围绕每一项新法的酝酿出台,新法派和反对派都势不两立,吵得不可开交。 本书借着重审史料中对王安石众口一词的评价 强辩 ,考察这场新法大辩论中两方政治人物的个性和思想,观其汇聚,观其沉淀,观其激荡,观其向后变化之端倪,由此勾勒出一个有血肉、有生气的熙宁政治的独特面貌。 熙宁变法,就像一个超大型的思想实验场,使许多重大政治议题经过了比较充分的讨论和争辩,但为什么没能通向成功的变革?本书从政治思想层面入手,通过剖析宋代书生政治家话语背后的思维框架,及其在政治实践中遭遇的困境,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本表为2013年版《中国历史纪年表》的修订版,科学权威、查阅便捷,是历史研究者必要的案头工具书,对其他相关岗位工作者来说也大有助益。 《中国历史纪年表》由方诗铭编制,力求准确,尤注意与出土文物相映照。附于多卷本《辞海》之后,单行本也印刷多次,因资料准确、使用方便广受好评,十分畅销。本表起于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按年代先后,分为十二诸侯(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及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民国等十五个纪年表。另附三代(夏、商、周)纪年表、辛亥革命期间所用黄帝纪年对照表及韵目代日表。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 反封建 平等 这类 关键词 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 租佃神话 和 宗族神话 ,主张在社会 经济分析与思想 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 反儒 与 尊儒 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 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 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以 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 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 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 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 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的讨论》《瑞士之路》),订正了原有版本的一些错讹。
司马氏为何能夺取曹魏政权? 河内司马氏仅仅是儒学大族吗? 魏晋禅代的真相为何? 西晋政权为何又短促而亡? 这一系列疑问,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在政治史的研究时限上,本书选择以曹魏正始十年(249)为起点,西晋永康元年(300)为终点,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氏家族控制曹魏政权的开端,魏晋嬗代的历史起点。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发动宫廷政变诛杀贾后、张华、裴頠等人,终结了西晋政治*后一段稳定时期,标志着西晋权力结构的*终崩溃。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一系列关键事件的史实考订,揭示魏晋之际政治变化的实相。探究司马氏家族的权势网络在曹魏政治中的成长与运作,分析司马氏集团的凝结过程与权力结构,揭示家族网络在魏晋政治中的作用。 本书行文流畅,考证严密而令人信服,是治魏晋史的学术佳作。此次修订,全面润色文
本书系三国史研究专家方北辰先生对六十五卷《三国志》进行全注全译的成果,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有以下几大特点: 其一,版本清晰,校勘有据。方先生精选底本进行校勘,全书校勘记位于书末,而正文中以校勘符号标示,历历有验,整理精当。 其二,标点精良,分段准确。本书在标点和分段方面,力求贯彻使层次更加准确、眉目更加清晰的原则,便于广大普通读者对照阅读。如在标点中将骈偶化句式明晰地展现出来,不仅使读者阅读时能够准确理解文句,而且将魏晋时期文章骈偶化风行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读者。 其三,注释得当,有所考订。方先生作为史学研究者注译《三国志》,其注释亦注重史学要点,对了解三国历史有助;且注意吸收当今历史学、考古学等多方面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发现,将其有机地融入相关的注释当中。其注释在行文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 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是印裔美籍学者杜赞奇通过对资料: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所编《中国惯行调查报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社会调查材料,以及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的研究,以个案的方式对华北六个村庄进行详尽的分析,展现了在国家政权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1900 1942年华北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图景。作者从 大众文化 的角度,提出了 权力的文化网络 、 国家经纪 等概念,详细地论证了国家权力是如何通过种种渠道(诸如商业团体、婚姻圈、经纪人、庙会组织、宗教、神话及象征性资源等)深入乡村社会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会又是如何作出回应的。
别人看 五四 ,马上想到 德先生 赛先生 ,张鸣却首先想到军阀。 臭棋篓子 段祺瑞、 三不知将军 张宗昌、 马桶将军 王怀庆 这些手里有枪的军汉武夫,在人们印象中行为粗鲁、不讲道理的莽夫,在书中,却被作者一一还原成为 五四 前后政坛上个性张扬的主角。除了政客军阀、本书还讲了有志青年、历代文人、农民、流氓和女人的故事。在作者睿智的观察下,幽默生动的文字中常有微言大义之处,细细品来,似还藏着作者检讨中国文化劣根性的良苦用心。
长期以来,有关义和团运动起源的问题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美国学者周锡瑞在本书中以详尽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方法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作者对19世纪山东的社会、经济结构做了区域性分析,对中西文化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溯源,尤其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鲁西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如社戏、话本、民谣、尚武精神等都做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宏观历史概括,认为鲁西北的社会结构、中西文化冲突和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间的 互动 ,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势的影响。在大规模战争里,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它的得失对战局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在军事地理学中被称作 枢纽地区 。 本书上起三代,下迄南宋,对三代之甘、管,秦汉之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南宋末年的襄阳等枢纽地区进行了细致探讨,并由此出发,对战争的策略、部署、路线等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以历史地理学家之卓识洞见,论述历代将领之得失,探究战争胜负背后的成因。同时,书中还探索了枢纽地区的分布和变化问题,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时期兵家要地的转移情况,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秩序的根基》首次面世时,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理查德 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 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柯克看来,美国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市
以贵族家族为考察中心的西周宗法制度的研究已有学者做过大量著述。本书主要就传世文献、铜器铭文与考古材料的结合,对西周几个重要氏族及相关的政治结构进行综合研究,从不同侧面切入贵族家族参与政治的方式,来讨论西周政治结构与贵族氏族的关系。每章各以一个家族为例,梳理世系,并结合该家族的材料特点,对相应的氏族分化、官员任命、封国政治、内外服之间的联系等之前讨论比较欠缺的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是什么力量推动日本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曾经喧嚣一时的 泡沫经济 到底是如何产生,又终究归于破灭?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日本的未来,路在何方?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辉煌盛世的狂热气氛中时,野口悠纪雄率先对 房地产泡沫 提出了公开警告。如今,当日本逐渐被世界经济的大潮抛在身后,而 安倍经济学 却收效甚微之际,野口悠纪雄又通过本书,将多年思索和追问的答案公之于众。 野口悠纪雄在书中追忆,其人生的*初影像始于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的恐怖经历,他这一代人亲历和参与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曾为高速发展的无限风光而豪情满怀,也曾因经济失速后的衰落萧条而五味杂陈。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时代的变幻而饱受命运的捉弄,或者被无情地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钱穆史学经典 收录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新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史学名著》四部代表作,涵盖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人物、文化、教育、信仰、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内容宏大,观点深刻,均是经万千读者审视过的史学经典。在这些书中,钱穆辩证比较中西历史,深挖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精华与可取之处,以期将对中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传递于世人。
晚明时期的中国已经置身于全球化的大潮之下,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在对英贸易顺差的刺激下,鸦片引发了近代中国的叠变,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以来,中国人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探索,在迷茫与徘徊中,进行了抗争、学习、融合、改革与改良。外部列强势力犬牙交错、内部政治斗争拉锯不断、内外部战争频仍、洋务运动开启、新一代知识分子开始成长、民智渐开、工业发展 在各种驱动因素的叠加与聚合下,叠变继续。 然而,甲午之战的失败以及稍后列强强租胶州湾、广州湾等,深刻刺激了中国人,成为近代中国的转折点,罕见的奇耻大辱震撼了国人,谭嗣同诗曰: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溟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震撼之后则是怀疑、彷徨、困惑与愤怒,是民族精神
本书辑录著名历史学者秦晖关于明清交替之际的一组研究文章,以纵向的时间轴论,集中于明末清初;以横向的领域而言,主要从 农民战争与土地制度史 的角度出发,考察几支政治力量的战时策略以及它们之间的角逐。 全书分为四辑。 *辑 从 联明抗清 到 南明史 ,从细致入微的考证与逻辑严谨的思辨入手,分析了南明、农民军、清廷三家政权之间的鼎立态势、纠缠关系,及此消彼长的形势变化,也分析了包括缙绅阶层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 第二辑 西南 国主 政权 ,主要着眼于顺治四年占领云南的大西农民军的活动与制度,分析其经济与政治实践的特点与局限。 第三辑 李自成及其余部 ,驳斥了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的传说,辨析了李自成余部所谓 后明韩主 及 定武政权 的子虚乌有。同时以精彩的考证分析,指出被误认为李自成的 奉天玉和尚 很有可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近代史,以极简的文字讲透了中国鸦片战争后近百年间历史的演变、文明的冲撞、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波澜壮阔、通透全面,却又简洁流畅、不偏不倚,学术价值极高。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林则徐到李鸿章,从洪秀全到孙中山,本书将鸦片战争后近百年间的历史演变和人物故事娓娓道来。书中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作为中英官方的次正式接触,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对两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毋庸置疑,然而使团的沟通与翻译问题罕有进入研究者视野。本书聚焦翻译在这次中英对话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全书七个章节以时间为轴线,由多个问题驱动论述,通过对使团译员背景以及国书、敕谕、礼品清单、往来书信等各类文件的翻译和改写的考察,并基于对大量珍贵档案和多门语言文献材料抽丝剥茧式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力图还原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的翻译过程,向读者展示翻译在马戛尔尼访华事件乃至近代中国外交活动中的至关重要性。本书资料丰富详实,论述严密,对使团研究的许多问题提出了新颖见解,填补现有使团研究的空白,为近代中国翻译史、中英外交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典范。
《被记忆的西周史》是日本京都女子大学松井嘉德教授的遗作集,几乎收录了松井嘉德在《周代国制研究》之后,未及收录的全部作品。该书由松井教授的同门后辈、日本京都大学吉本道雅教授担任编者。除吉本先生撰写的《著作年谱》和《后记》以外,全书共有论文、书评、史料介绍等24篇文章。该书是一部有关松井先生前期研究集大成的著作。本书为当今商代及西周史研究者提供了日本战后最新的研究成果,还为该领域的青年学者们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出发点。
作者以战略家的宏观视角,从历史透过现在而进入未来,探讨了人类在战争、政治以及社会领域为何会一再犯下相同的错误,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谨和客观,结合手调查资料,从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公共舆论、决策过程等多个方面,详细而透彻地解析了人类何以反复陷入战争泥潭的底层逻辑问题。本书内容短小而精悍,观点深刻而犀利,值得任何时代的读者反复阅读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