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段特写,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文明之光》系列创作历经整整四年。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系列,为读者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些绚烂多彩的璀璨文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知行合 阳明套装
【全4册】李伯重文集
罗杰·克劳利著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共3册)(精)》是叙述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 《海洋帝国》主要描写16世纪中后期的奥斯曼帝国,与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西班牙王国和教皇国、威尼斯共和国等结成的“神圣联盟”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即旧世界中心,在地中海进行的著名岛屿攻防战和海上大决战,包括罗得岛、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战役以及勒班陀海上战役等。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
百年宋案研究首要的问题在于研究者错将“宋案”等同于“刺宋案”。尚小明著的《宋案重审/近世中国》纠正了这一偏差,明确揭示“宋案”实际上是由收抚共进会、调查欢迎国会团、操弄宪法起草、构陷“孙黄宋”、“匿名氏”攻击、低价购买公债以及刺杀宋教仁等多个情节次第演进与交错进行而酿成的复杂案件,并以极其细腻的考证,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各个情节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最终令人信服地揭开了宋案一系列谜团。书中披露了大量民初政坛秘辛,对案件发生前后的许多矛盾现象也都给予了合乎事实与逻辑的解释。全书约有90%的材料为以往宋案研究者不曾利用,其中相当部分系公开。
【全10册】成语里的万年中华史
一部太平天国兴亡录,就是一部晚清中国大历史。本书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晚清中国和世界局势。作者对登场人物做了精准刻画,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石达开、杨秀清等,到清政府各级官员如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再到天地会、小刀会等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同时对各地历史文化进行了介绍。不歪曲,不编造,客观还原真实的细节。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精选“二十四史”中的326篇。按照“二十四史”年代顺序分成6大类,每类的开头由“导语”统领;按照人物、事件的关联度组成150个组,每组的开头由“导言”统领;每组包含一至四个篇目,每个篇目由选文、注释、赏析三部分组成。 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上古至明代诸多历史人物的经典案例,从国家命运和个人智慧的角度加以读解;从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将可资比对的人物分别置于一组,是“国民智慧”的代表性案例。通过这一编排,读者既能以明确的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作为参考,又能比较同一个时期相碰撞的历史人物在博弈中的智慧。 书末三个附录“学做‘史家’:成一家之言——今天我们如何鉴赏二十四史”、“鉴赏和读解二十四史中的历史故事的一个尝试性样本”、“评点二十四史”,是对如何鉴赏“二十四史”智慧
2022年是梁思成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三联将陆续出推出梁思成作品的新版图书。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在梁思成于1931年加入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之前,中国古建筑研究这一领域一直为日本和西方的学者所“垄断”,梁思成在学术领域奋起直追,1932年到1941年,梁思成与营造学社的同仁一起,在那个社会动荡、物质资料匮乏、交通极其不便的条件下,总计调查了190个县市;1937年以前详细测绘的古建筑有206组建筑物2738座,西南地区的调查工作未做统计。这些抢救下来的调查成果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宝贵资料,是前辈学者为中国文化的存续做出的巨大贡献!本书收入的调查报告,从《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到《广西容县真武阁的“杠杆结构”》,共计十五篇,其中《西南建
本书以刘志伟与孙歌两位教授的对谈为主,附录罗艳春、周鑫对刘志伟教授做的访谈一篇。对谈双方在共享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围绕刘志伟教授及华南学派的研究展开对话,意在使华南研究的成果跨出历史学界,让更多领域的人得到共享。对谈内容涉及如何表述活的历史,如何把西方式普遍性的理论感觉相对化,以及如何看待整体性,以整体史的立场从事区域史研究,等等。 在访谈中,刘志伟教授畅谈他的求学、治学经历,娓娓道来他积淀数十年的治学经验。访谈很好地反映了刘志伟教授的学术关怀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从中可以看出他治学的出发点和展开逻辑,以及他与华南学派中的外籍和外地人员的长久的合作经历,等等。 本书涉及的内容在历史观或认识论的层面,对华南学派所做区域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思考,是对刘志伟等华
《船山选集(套装共4册)》包括:《船山选集1》、《船山选集2》、《船山选集3》、《船山选集4》共4册。《船山选集(套装共4册)》线装本,岳麓书社,2015年10月出版。《船山选集(套装共4册)》内容从岳麓书社16册《船山全书》中按经、史、子、集四类精选,约30万字,于此可略见船山学术之大观。线装,带函套,繁体竖排。
《越秀碑刻》是研究岭南金石的一本专题性图书,收录广州市越秀区碑刻一百方,分宗教、学宫、祠堂、名胜、墓志、其他六大类别,以图、文、考略的形式著录。图,即拓本或照片图录;文,即释文玉并加标点;考略,即简略的考评与研究文字。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广州市越秀地区所存金石的现状况以及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价值、文献补充价值、书法研究价值、文学欣赏价值等。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收录20世纪50年代至2003年底期间新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国之始,迄杨隋之末(220-618),皆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及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两书所未收者。全书分为魏晋十六国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五部分,每一部分按照志主下葬日期先后为序排列。墓志先列录文,后附疏证,注明拓片图版和参考录文的出处,介绍现有研究成果,并对墓志所涉史事作简单的考证和说明。
《亚历山大大帝》是德国历史学家德罗伊森的处女作,单卷本首次出版于1833年。四十几年后(1877/78年),暮年的德罗伊森亲自修订此书,并将其与另外两卷后继者史(分别写于1836、1843年)合并,统名为《希腊化史》(Geschichte des Hellenismus)。 在德罗伊森眼中,亚历山大大帝绝不是浴血冒进的一介武夫,征战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东西方文明的融合才是他心之所向,天下大同才是他的终ji目标。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死后他创建的帝国随即分崩离析。表面上这是武力制胜的必然悲剧,其背后不可见的精神交融却孕育出坚不可摧的强大生机。亚历山大大帝不是古希腊世界的终结者,而是一个全新文明的开创者。他用激情挑战着血肉人身的极限,用沉着、自信和无畏,开示出超脱尘世的精神力量。如果说英雄成就历史,那么亚历山大大帝的传奇和他身后百年“希腊化”
《周必大的历史世界:南宋高、孝、光、宁四朝士人关系之研究》在南宋高、孝、光、宁四朝的历史时段之中,在宋金关系与理学新潮的时代问题之下,对以周必大为中心的各个社会领域的士人关系作出研究,借此考察当时士人的思想、情感与行动。 全书五章,章以孝宗淳熙七年(1180)周必大进入宰执阶层以前的仕宦生涯为论述的时段,以高、孝两朝政局的转化为背景来探讨当时的士人关系。第二章以孝宗执政后期的淳熙十一年至十四年(1184-1187)为论述的时段,探讨周必大担任宰执期间,宋金对峙之下的士人关系。第三章以孝宗朝淳熙七年至宁宗朝嘉泰元年(1180-1201)为论述的时段,探讨在周必大担任宰执及以后的时期里,士人在理学新潮之下的政治关系。第四章对应第三章而撰。第五章对应以上各章所论南宋时代问题之下士人关系中的矛盾分歧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