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黄仁宇名作《万历十五年》的新中文版本:经典版。经典版统一校订全书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章,精选黑白和彩色历史图片以及黄仁宇相片、手迹等40多幅,图文相得益彰,采用布面精装形式,为《万历十五年》截至目前内容完善、丰富的版本。随经典版特别附赠《经典的历程》,揭秘本书中文版传奇故事。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
洛阳城北的夏门,四方之通衢,人流如织;因为面对北邙山,亦是人鬼殊途之地。夏门外的门亭,自然是迎来送往,好不热闹。大将军梁冀特意把李固、杜乔的尸体扔在夏门外,好让天下人都能看见,即使贵为三公,和他作对就是这般下场。他还下令,如果有人胆敢悼念哭丧,一律以罪论处。梁太后同意杀死 李杜 ,既有维护梁氏家族的私怨,也有对士大夫为维护礼教而迸发出的力量的担忧。 李杜 之死仿佛一曲前奏。二人为了天下的纲纪而被权臣所杀,把汉家天下的和谐表象撕开了一道口子,那个老问题再次被抛出来: 天下到底是汉家之天下,还是天下之天下? 这将成为此后一百年风云变幻的核心,隐藏着汉家是存续还是终结的密码。 《三国前夜》是青年文史作家张向荣的全新历史非虚构力作,接续《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本书主要讲述被新朝洗礼过
中国历史上,西汉与后世定型的 一家一姓 的朝代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个朝代,更是中国儒家文化首次实现立法的新阶段。同时,西汉也是一个迷信天人感应的时代,在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充斥着谶纬之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灾异变化、祥瑞谴告就与现实政治运动紧密相连。 生于西汉末年的王莽,幼年丧父,并没有得到作为外戚家族成员的优待。他从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跃成为家族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他借助 祥瑞 之说,重返朝堂;又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高升,终合法建立了新朝。那他又是如何在短短的十五年里,就从 天下归心 的 哲人王 成为了一个 天人共弃 的篡汉者? 面对日益严峻的政治合法性危机,儒家理论的实践者王莽勤劳王事,建辟雍、制礼乐,恢复井田,赢得了同时代其他儒士的认可。那么王莽称帝的真正动力又是什么
从秦汉到隋唐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时期。这是群雄割据的混乱时代,也是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波澜壮阔的时代。本书宏观地聚焦于这三百多年乱世的种种因素和历史发展脉络,以超越政权、超越时代的广阔视野,跳出王朝更替、权力斗争等短时段的政治纷纭,综合性地考察魏晋南北朝政治史和文化史的交织,追踪在其中顽强生存着的 贵族制社会 的变迁轨迹,并重点介绍中国文明的结构和特点,探究华夏文明惊人的一贯性与强韧性。
(随机发送作者签名本)大明,一个辉煌又腐朽的朝代,一个血性又刻薄的朝代,一个奇才辈出又奸佞频生的朝代。 大明一朝近300年,16位皇帝各有特点,他们或明或暗,或刚或柔,或暴虐或仁慈,或勤政或懒政,或奇葩或多疑 有的口碑极好,有的风评很差。在十六个皇帝中,甚至找不出两个 雷同 之人。但无论如何,他们在国家层面上均守住了两条原则:一是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二是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 纵观明朝风气,虽不如唐朝奔放,不如宋朝潇洒,但自有一股凌厉之气贯穿始终。无论文人、武士、市民、才子,他们都像紫禁城里的帝王一样,身上流露出这个朝代的精神气质。这是明朝可以诞生于谦、王阳明、海瑞、张居正的原因,也是明朝覆灭后依然可以走出张煌言、史可法、李定国、顾炎武的原因。 这,或许就是孟子所说的 气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唐朝末年民变四起,各地藩镇自立为王,中原内乱不息。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乱世之中,天下四分五裂,纲常法纪松弛;统治阶层更替频繁,道德失序。骄兵悍将称王称帝,父子相弑轮回不绝,文人学士卖身求荣;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但也正是这段黑暗时期为华夏中国新一轮的整合统一提供了前车之鉴,孕育出文治昌盛,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赵宋之世。 本书是一部讲述五代十国史的普及读物,作者从黄巢起兵讲起,再分别叙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王朝的更替,以及南方前蜀、吴、南唐等众多割据政权的建立和北方契丹的兴起,直至周世宗柴荣去世、赵匡胤 黄袍加身 建立宋朝结束。作者以建立王朝政权的皇帝,及其谋士、将领等人物为点,以军事行动、重大事件、王朝兴衰为线,辅以描刻中原王
本书是一部关于三国时代的断代史著作,全面叙述了三国政治军事的演变历程,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全书大体分两个部分,首先以简洁流畅的语言讲述了从汉末群雄并起,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到西晋统一的整个历程,线索清晰,密实详赡,重要人物和史事皆有述及,且通过辨析史料,纠正了很多通行的旧说;其次分门别类论述了三国时代的经济、制度、民族、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的状况,每一专题,叙述全面,见解公允平实,且对前人研究亦有所补正。本书史料扎实,论述严谨,语言生动流畅,既是专业的学术著作,也是读者了解三国历史的入门书。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力作,选取了16个历史横断面,着重探讨在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背后,百姓生活的历史真相。作者直指封建王朝的核心理念 外儒内法 ,将秦制帝国纷繁复杂的历史常态化、规律化,探索帝国运转的内在理路,揭示其延绵长达两千余年的奥秘;深入每一个截点,解读信史文献,用严密的逻辑掲开王朝治世的面纱,也颠覆了世人许多想当然的认知。 这些历史横断面关联起来再现了两千年来秦制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进化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审视王朝兴衰的视角。
北宋真宗朝在历史上除了澶渊之盟,戏剧性事件很少,但在王瑞来先生看来,这看似平平无奇的二十几年,却是中国政治史上最值得研究的典型年代。宋太宗大规模开科取士,积累了能量巨大的士大夫阶层。到了宋真宗朝,士大夫政治全面登场,让皇帝的行政实权逐渐趋于虚化,演变出士大夫主导下的君臣共治这一历史形态。皇权在历史上权力结构中的角色,由此被重新定位。 本书是一部中国传统社会权力宏微相济的考察著作,以北宋真宗朝为剖面,完成了对中国历史上皇权问题的一次总体观察。书中讲述的真宗朝五位宰相,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宰相的基本类型,真宗朝所奠定的制度基础和权力结构,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的政治走向。宋代士大夫政治形成的精神基因,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知识人。 本书文字通俗典雅,立论严谨,资料翔实,刻画生动,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一书遴选中国各大博物院馆的100件珍藏文物,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依据,讲述国宝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将分散的国宝聚拢在一起,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国宝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让文物说话 ,真实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揭示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本书讲述了 1600-1763 年间建州女真从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崛起成为 大一统 帝国清王朝这一波澜壮阔的开拓史--从努尔哈赤的崛起到皇太极五征察哈尔,从顺治朝的抗俄斗争,再到贯穿康、雍、乾三朝的六次清准大战。 本书为普通大众所写,采用一手资料,站在全球宏观视角,将以往单一的中国古代史融入世界历史。写法如抽丝剥茧,把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梳理得畅晓明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作者依托坚实的分析,打破常规认知,讲述皇太极如何纠正努尔哈赤的 三大弊政 ,顺治帝对俄作战如何调兵遣将,康熙帝的军队改革,均令人信服;尤其善于考察历史细节,如书中设有八旗制度专题、清军火炮等武器详解、清准大战的对阵示意图等篇章,让读者在鸟瞰大历史图景下,获得身临其境的趣味。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全书采用黄帝与岐伯问答的方式,总结古代医家长期的医疗实践,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而成。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目前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为医典之祖。本书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硬面精装,装帧高雅,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推荐书。
本书以广阔的东欧亚世界为舞台,全面介绍世界帝国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历史。起于隋末大乱的唐朝,在十数年间陆续平定群雄割据,并攻灭东突厥,唐朝皇帝被尊为 天可汗 ,建立起统治农耕、游牧、绿洲等文明,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帝国。此后不断扩展,臻于至盛,至 安史之乱 急转直下,开始走上漫长的转型之路。 作者森部丰教授专攻粟特人研究,在现有政治史研究的基础上,他从粟特人的迁徙、定居、建立势力,参与并融入唐朝政治军事活动着手,剖析了唐朝不同于既往朝代,能够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侧面,以及伴随体制变迁经历的历史性转型,展现出一幅全新的唐代历史面貌。
本书是一部关于唐代名将郭子仪的传记作品。郭子仪是再造大唐的 中兴名臣 ,也是功高震主的军事统帅,更是稳定中唐政局的 定海神铁 。 安史之乱的大变局,将戍边宿将郭子仪与朔方军推到时代的前台,奉命于危难之间,因缘际会,终成大功。他宽厚圆融,深得宦海沉浮之际修身自全的玄奥,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了皇权的猜忌,在有生之年,达到了帝制时代人臣权势与荣耀的顶峰。 作者穆渭生立足于两《唐书》《资治通鉴》等基础史料,结合碑志等其他文献,从家族世系、京城宿卫、戍守边塞、平定安史之乱、稳定朝政、名垂青史等角度,系统梳理了郭子仪 立马横刀赴国难 的一生。全书不仅对郭子仪的仕宦经历有诸多考辨,而且重点描绘了时代背景及其演变。在人物与时代的互动中,彰显出郭子仪 历经起伏而忠心不改 的名臣风范。本书是一部史料可靠、
◎内容简介 从西晋的短暂稳定到东晋十六国的混战,短短150年,治与乱短时间内迅速更替,南与北在对峙中不断融合,社会秩序一次次崩塌又一次次重建,中华文明在混乱与颠覆中迎来新生。 作者政治学的专业背景带来与众不同的历史视角,以两晋人物为主线,从西晋建国讲到东晋灭亡,从名士风流讲到门阀政治,从世族关系讲到政权混战。15个家族的起落,23个政权的更迭,20余场大战的始末,数百位风云人物的命运,用一书厘清百年乱局,讲透前因后果。
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毛泽东从建国前夕至其去世这段时期走过的历史历程,真实再现了1949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伟人的真实故事,反映了伟人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伟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书中载入多幅毛泽东这段岁月的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许多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有的照片还是首次还原色彩,全书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
宫廷斗争贯穿于整部中国君主政治史,无论统一时期的秦汉、隋唐、明清,分裂时期的三国、十六国、南北朝、十国等,无不经历过无休止的、残酷的宫廷斗争。但在历史叙述中,宋朝的宫廷政治却如同一股清流,蔚为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父慈子孝、君圣臣贤的皇权政治典范。 事实真的如此吗?本书通过宫廷政治视角,围绕宋代宫廷政治斗争中聚讼纷纭的关键事件,如陈桥兵变、斧声烛影、澶渊之盟、绍熙政变等,摆脱既有定论的束缚,力图从史料中寻找未被遮蔽和美化的蛛丝马迹,还原宋代宫廷政治权力的聚散变幻,最大限度地发掘两宋宫廷斗争的真相。书中将宋朝政治史划分为皇帝、皇太后、太上皇与权相四个时期,揭示不同时期宋朝政治权力中心纷繁复杂的派系争斗问题,及其对历史走向的影响,从另一个视角理解宋史。
◎内容简介 西晋末年,司马懿的子孙为了争夺权力,展开了长达16年的大混战,并引发了神州陆沉的永嘉之乱,古老的中国由此进入了动荡的东晋十六国时代。 从开国(317年)到亡国(420年),东晋历时103年,一直在门阀政治的泥淖里挣扎,皇权与门阀的博弈一直没有停止。本书以温情细腻且克制的小说式笔法,以先后控制东晋朝政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几大家族间的 权力的游戏 为线索,将几大家族的盛衰荣辱与东晋王朝的百年兴亡娓娓道来,脉络清晰地梳理了东晋这段充满挑战与变革,同时又引人入胜的历史。
本书是一部关于沙陀人的历史通识读物。沙陀是唐五代时期的少数民族之一,随着唐末政治局势的变迁,沙陀人从西域到中原,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李克用出任河东节度使、沙陀人建立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开始,又相继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 沙陀三王朝 以及五代十国之一的北汉国,在中国北方或北方局部地区统治了近一个世纪。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追溯和解读了沙陀人的历史,梳理了沙陀的族源、迁徙、发展至衰亡的全部历程,是一部有关沙陀史的专书,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叙事流畅性。
五代史三部曲 系列作者为旅美历史学者王宏杰先生,该系列第一本《乱世人心:从晚唐到五代》以晚唐至五代初期的动荡历史为主线,首选正史文献,同时参考杂史、笔记、类书、文集、民谣及墓志等资料,对一批晚唐五代乱世中极具特色的历史人物进行个案探讨 其中有帝王、文臣、武将、僧侣,亦有商贾、流民、盗匪和那些闪光的女性。这些人物在乱世中各自的抉择与最终的命运,往往关联交织、成败相继,共同演绎纷繁历史变局的同时,也照见千古不变的人性和人心。
张树德著的这本《红墙大事(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上下)》记述了共和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向读者真实地展示了那些已成为历史、但却不为人们所共知的重大事件真相的来龙去脉。 新中国每一次脉搏的跳动,都与中南海,与红墙——这个中国心脏中的心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一次心跳也都时时牵动着中国整个肌体的健康与发展。红墙里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件,无不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正因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当中,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把目光投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