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朝代,但它近300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也让人望而却步 正史《唐书》《资治通鉴》不但卷帙浩繁,读起来也晦涩难懂;小说《隋唐演义》虽然通俗易懂,但大量人物情节纯属虚构。 知名畅销书作家王觉仁,凭借深厚的唐史功底,以幽默生动的文笔,创作出比《唐书》通俗,比《资治通鉴》有趣,比《隋唐演义》靠谱的《大唐兴亡三百年》,已成为多数读者了解唐朝历史的选择。 翻开本书,领略让你全程上瘾的300年大唐全史。
这是一个炼狱般的时代,混乱值爆表,战乱频仍,生灵涂炭。这里有奋不顾身的拼博、对时局的准确分析与把握、识人用人之道、隐忍智慧、变幻莫测的机谋与权变 官场的博弈之道,战争的铁血奇谋,奋斗的心路历程,上演一段别样的南北朝传奇。 彪悍南北朝系列,在天涯社区连载时就好评如潮,出版后更是拥有超高人气! 文辞酣畅淋漓,颇有东坡大江东去之风。 大气磅礴的史诗,震撼人心的故事 目前看到过的关于南北朝时期ZUI好看的书,没有之一! 本系列包括《十六国风云》、《枭雄的世纪》、《铁血双雄会》、《铁血后三国》、《乱世终结者杨坚》5种图书。 《彪悍南北朝之十六国风云》: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代,可以说,没有十六国就没有北朝,就没有后来强盛的隋唐。 在这熠熠发光的时代洪流之中,有铁血战神也有风流名士,有逆袭草根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 来自6000千年前的陶罐,彰显着新石器时代工匠出色的陶冶工艺; 一组陶制墓柱,投射了安定富庶的汉代社会 视死如生 的丧葬观念; 异域主题的唐代jiu器,则是盛唐时期繁荣的商品贸易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由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汉学家霍吉淑撰写,以承载着文明印记的文物为基点,透视其背后社会的人、事、时、地。有别于一般的宏观讲述,以文物为线索,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诠释数千年的文明脉络。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 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这是一项 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 ,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
《杨奎松著作集:革命》囊括*的中国现当代史研究学者杨奎松教授研究中国现代革命的四本经典著作,精装套封配以珍贵插图。作者精心校订文字,并撰写长篇新序。 在这套集子中辑录的四种专著,围绕的都是一个核心问题,即二十世纪前半期发生的中国革命。《 中间地带 的革命》和《*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着重讨论的是中共革命的国际背景,尤其是受到俄国革命,亦即受到强邻苏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问题。前者侧重于宏观线索的梳理与解读,后者侧重于说明*个人在其中的经历与作用。《国民党的 联共 与 反共 》和《西安事变新探》,着重讨论的是中国近代两大革命党,即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大陆近三十年分分合合及胜负较量的问题。前者侧重于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总体变化的解读,后者侧重于国共关系史中影响重大的事件说明。
《汗青堂丛书121 大汉帝国在巴蜀》 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 通古今之变 的史学追求。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 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 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修订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炼,对李严案、姜维复国之谋等细节也作了补充性的分析。 《汗青堂丛书103 魏晋南北朝》 从秦汉到隋唐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时期。这是群雄割据的混乱时代,也是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波澜壮阔的时代。本书宏观地聚焦于
《梅毅说中国史》是梅毅历时十年完成的通俗历史经典。该系列起始于秦汉,中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夏、元明清,下迄辛亥革命,几乎代代赓续。梅毅以历史真实为基础,以英雄人物为主线,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余绪和评判史实的精神,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捉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并熔于一炉。作品兼文兼史,精湛华美,汪洋恣肆,荡气回肠,堪称蔡东藩以后中国通史里程碑式著作。
《中国历史大辞典》于197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中国历史学界众多名家参与,整个编纂出版过程历时近二十年。本典共收词目67154条,900多万字,包含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历史的概貌。全书条目涵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法制史、科技史、民族史、风俗史、宗教史、外交史等各个领域。原出的分卷本依据历史朝代和专门领域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上、下)和民族史、历史地理、思想史、史学史、科技史等十四卷。其后又出版有汇编本、音序本等不同版本。 《中国历史大辞典》全面发掘和整理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反映和总结了以往中国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泱泱古国的历史文明,放眼世界,堪称一部全面、权威的
看半小时漫画,通五千年历史,用漫画解读历史,开启读史新潮流。仅仅通过手绘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就清晰地捋出了从中国人的起源到明清时期的历史脉络:没想到我们的祖先可能来自非洲;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夏朝就是一本人肉错题集;西周分封制其实就是在玩斗地主;春秋战国像个班级;大秦过把瘾就死;楚汉之争八卦多;三国就三大战役;大唐盛世开门红;两宋繁荣特有钱;元朝皇帝换得快;大明皇大多逃不开斗外敌、斗奸臣、平内乱三件事;清朝皇帝非常努力,但挡不住世界改革的浪潮……翻开本书,在笑出腹肌的同时,不知不觉通晓历史!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六十五卷,分魏、蜀、吴三志。纪传体三国史。无表、志。魏志前四卷称 纪 ,蜀、吴两志有传无纪。对魏的君主称 帝 ,叙入纪中;吴、蜀则称 主 不称 帝 ,叙入传中。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属于官修的有晋王沈《魏书》、吴韦昭《吴书》,属于私修的有魏鱼豢《魏略》,为陈寿撰魏、吴两志的主要依据。蜀国无史,但陈寿为蜀人,又为史学家谯周弟子,蜀未亡时,即留心蜀国史事,故蜀志亦不逊于魏、吴两志。三志虽各自独立,但已统称《三国志》,实际是经过整理的一部三国史,因而后世合为一书。以叙事较为简略,南朝宋时裴松之为之作注,博引群书,进行补阙、备异、惩妄、论辩。注文多出本文数倍,保存史料甚富。
本书是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和出版家郭志坤联合主编,由新生代中国学者撰写的可信又通俗的中国历史。从夏商周三代写起,一直到*末的王朝清朝为止,以十二分册完整展现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分别是《中华文明的开端:夏》《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殷商》《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西周》《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春秋》《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战国》《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元》《沉暮与新生:明》《从康乾盛世到惊天巨变:清》。
《汪伪政权全史》(全三册)是***完整呈现汪伪政权历史的著作,曾于200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由著名历史学家余子道教授担任主编,余子道教授与复旦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国近现代研究的曹振威教授、石源华教授、张云教授共同编写。全书100多万字,史料详实,全面讲述了汪伪政权的来龙去脉,抗战前期日军在华策划汉奸政权的阴谋,揭露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及对汪伪的操纵利用,抨击汪伪的投降主义理念及他们的卖国行径,分析汪伪政府以军事镇压和政治欺骗来维持反动统治的史实,具体剖析了汪伪政权的政治军事体制、地方政权体制、警政体制和军队、特工等的组建与活动。此次再版,作者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订,补充了蕞新研究成果。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从1636年 大清 成为国号到1912年溥仪退位为止的近三百年间,清朝的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作者将清朝置于历史和全球视野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他们的观点是如何在他们的制度、物质文化和习俗中表现出来的。在 清朝文化完全汉化 和 清朝文化充分保留了满洲特征 的两极观点之间,作者找到中间地带,利用丰富的多语种的文献资料,展开充分的讨论,提供了关于晚期中华帝国文化和社会的基本且完备的介绍。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 本书囊括了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作者从太平军的角度重现这场运动,通过实地寻访考察,他收集了手稿、宣传单、印章、拓本、钱币等太平军的文物,结合史籍文献和外文资料,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初的现实基础,从日常军事行
《文明的历程》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组织撰著的一套先秦史系列丛书,共五卷,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
《中国近代通史 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本书为 中国近代通史丛书 的总论卷,本书分为中国近代史史书编纂的回顾、编纂《中国近代通史》的基本思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若干特点、把握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几个关键问题等5章,并附有 近代中国史事记略 。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通史 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 1864)》 本书分为跨入19世纪的中国、鸦片走私与禁烟、鸦片战争的进程与《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起义和建都天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等8章,对两次鸦片战争及期间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林则徐的禁烟销烟行动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历史事件进行了述评。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通史 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
《山东台头:一个中国村庄》 本书是关于中国最古老农业区一个典型村庄全面而详尽的研究。这个村庄是作者的家乡,凭着对那里人们生活的熟悉和公正,作者写出了这本书。作者把台头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家庭、村庄、村际这三个层次入手向读者呈现台头村总体的生活面貌,建构起一套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传统乡村经验研究体系。本书是切近理解和科学精确的完美结合,是第一本把中国乡村生活各方面综合起来加以完全贯通和透彻理解而成的书。该书和早于它出版的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林耀华的《金翼》,以及晚于它出版的许烺光的《祖荫下》并列为早期中国人类学的里程碑作品。 《寻找六边形: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1949年,康奈尔大学年轻的博士候选人施坚雅怀着对中国研究的热情来到战争中的四川,安顿在成都西南的高店子,展开了对中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三辑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1127年,金军攻陷宋都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和3000余近支宗室。徽宗之子赵构在杭州重建宋朝,他死后帝位回到了匡胤子孙手里。流落到南方的宗室继续得到政府的特权和照顾,但获得了应举、做官的自由,逐渐融入士大夫阶层,个中佼佼甚至官至宰相。1279年,宋朝灭亡,赵氏三兄弟后裔作为宗室的历史宣告结束,作为宗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家与国的联系为紧密直接的,莫过于宗室。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宋朝宗室充满传奇与变幻的历史长卷,其中有娓娓的史实叙述,也有深刻的制度检讨。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
武则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权斗漩涡,为活命从宫女杀到了皇后的宝座;后51年,她掀起腥风血雨,用女皇的龙袍确保了自己的安全。 3岁,她是商人之女,被术士袁天罡相面后惊为 天下之主 ;25岁,她入宫十年,从太宗的病榻上了太子的床榻;27岁,她身陷尼寺,却成功地与新皇藕断丝连;31岁,她放手一搏,赢了你死我活的皇后争夺战;36岁,她代高宗掌政,不知不觉地将权力转入自己手中;59岁,她独揽朝政,一手翦除皇族集团,一手培植新贵势力;67岁,她应百官之请登基称帝,开始了14年波澜壮阔的女皇时代;82岁,她退位禅让,被政敌尊为 则天大圣皇帝 , 治国开启盛唐序幕,身后留下无字丰碑。 武则天的82年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边缘,而她赢得了每一次决斗。
《传统十论 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 增订珍藏版》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
本套书主要讲述607年到907年唐朝三百年间的故事。以官方正史和经典史书(《旧唐书》《新唐书》《大唐创业起居注》《资治通鉴》等)为基础,以时间为经度,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事件为纬度,采用幽默诙谐的叙述方式,对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将、士人布衣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是一部白话正说唐朝大历史的作品。该套书首版自上市以来畅销五余年,深受读者喜爱。 第二辑共四卷,讲述唐王朝由盛转衰,历经安史之乱、奉天之难、黄巢起义,最终朱温代唐。天子九逃,国都六失 大唐兴衰三百年,终成历史。
《大汉帝国在巴蜀》 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 通古今之变 的史学追求。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 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 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修订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炼,对李严案、姜维复国之谋等细节也作了补充性的分析。 《成吉思汗》 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书写传记,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在写人物所处时代的简史。弗兰克 麦克林从铁木真崛起的时代背景入手,博采中西方史料,详细叙述了成吉思汗一生的征战与草原帝国
《中国近代通史 第五卷》梳理了清末民初(1901 1912年)这段近代中国历史转变关键时期的历史。本书试图在进一步揭示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同时,充分加强了对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的研究,尤其是力图揭示新政、立宪与革命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从本书中我们看到,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主要存在着三股重要的社会政治势力;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他们各自设计了不同的社会政治方案,开展了既互有歧异又相互关联的社会政治运动,三股势力互争雄长。可以说,正是这三股势力的较量与消长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在清末民初的新走向。作者以详实的资料、通俗的语言、清晰的条理逐一记述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全面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状况。此次全新修订版
本书分为跨入19世纪的中国、鸦片走私与禁烟、鸦片战争的进程与《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起义和建都天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等8章,对两次鸦片战争及期间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林则徐的禁烟销烟行动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历史事件进行了述评。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