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秦晖在清华大学讲授“秦汉史”课程为蓝本,增加了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资料,几经整理修改而成。不同于最初的课堂录音,此次成书比录音记录多出近一倍内容。而且,不同于传统的断代史著述,本书略于政治史,而从纵(时间上的周秦、汉唐对比)横(空间上的秦汉与罗马帝国对比)两个维度来探讨秦汉帝国那套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的由来,以及它们在秦汉以后的影响,高屋建瓴,对于当下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僅举大纲,删其琐简,内容于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
一部考察宋代以来传统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著作,重新思考传统中国民间风俗的形成与精神世界的塑造。作者认为,基于家族和市场进行的生产为 小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它与国家运作的贡赋制生产方式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即中国 马达 。通过对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本书阐明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揭示 宗族 这一重要民间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本书透过经济视角,分析了民间嫁娶习俗、信仰塑造、男女地位的地区性差异等文化现象,描绘出中国人依据现实世界构建的神鬼形象,揭示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全书采用黄帝与岐伯问答的方式,总结古代医家长期的医疗实践,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而成。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目前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为医典之祖。本书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硬面精装,装帧高雅,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推荐书。
本书可说是自有为张居正立传以来最深入、最公正、最能“美恶不掩,各从其实”的巨著。(台湾学者徐泓语) 它不同于前人作品的优选特点,在于作者运用了丰富而罕见的史料,除实录、政书等官方出版品外,引用的私人笔记、文集、书信达150余种,以明代为主的地方志达65种。因此能深入许多以前学者所未谈到的细节。 对张居正在改革中所要面对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者分别立档,上有皇帝、太后,旁及宦阉权竖、外戚、各派言官,特别是与之曾共事的历届内阁大学士、重要文臣僚佐都有叙及,涉及人物之多,探求研究之细,皆为同类著述所罕见。 同时,书中提出了“隆万改革”的新判断和新概念,重新审视后发现,高拱和张居正在隆庆时期已经联手进行重大的改革,在吏治、经济、军事上都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使垂危的明王朝出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张树德著的这本《红墙大事(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上下)》记述了共和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向读者真实地展示了那些已成为历史、但却不为人们所共知的重大事件真相的来龙去脉。 新中国每一次脉搏的跳动,都与中南海,与红墙——这个中国心脏中的心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一次心跳也都时时牵动着中国整个肌体的健康与发展。红墙里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件,无不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正因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当中,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把目光投到了这里。
书号:9787101166088 书名:满世界寻找敦煌(精装) 定价: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读历史,绕不开吕思勉;看历史,跳不过地形图。 吕思勉封神之作《中国通史》自20世纪40年代出版至今传世近百年,现代地图专家、畅销书作家李不白倾5年心力以图入史,为国学经典架构历史空间,打造百年一遇之版本:上编“通贯各时代”,主要梳理中国上起远古、下讫民国的20余朝兴衰 替,李不白老师随文编绘历史大地图一百幅,以飨读者,让读者一边感受国学经典的文化底蕴,一边体会由地图带来的历史空间感;下编“周赡各领域”,涵盖婚姻、族制、财产、实业、教育等18章历史专题知识,佐以精挑细选的传世文物图27幅,新增图注3000余字,图文并茂,娓娓道来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架构中国历史常识,一本足矣!
什么是官僚政治?它存在于哪些地方? 世界各地的官僚政治有着怎样的异同? 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是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知名经济学家王亚南以经济与历史分析为基础,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手法,讲述秦汉至民国时期2000年的官僚政治,指出了官僚政治对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所起的作用。既可以纵观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风云变化的诸多深层次原因,又为后人认识历史提供了规律性的参照。 翻开本书,那些中国历史上不明白的事情现在豁然开朗了! 本书首次出版于1952年,经由钱穆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专题演讲讲义整理修订而来。作者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的流变沿革进行考察,分析了中国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全
这是一部重新讲述辛亥鼎革历史的学术著作。作者从清廷、袁世凯、革命党、立宪派、列强、舆论等多个维度详细考订了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总计125天中每一天所发生的事,然后依照史事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这一历史剧变进行新的叙述和分析。书中不仅提供了大量新史料和新史实,而且在袁世凯如何应对革命、袁世凯的政治诉求、清帝退位诏书的拟定及颁布、袁世凯是否逼迫清帝退位,以及孙中山缘何让位于袁世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新的认识,极具启发意义。
如果苏东坡也有“朋友圈”,是什么体验?诗友、书友、画友、酒友、驴友,无所不有;诗词、书法 、绘画 、吃食,无所不谈 ;天生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大诗人、黎民百姓的好朋友都不足以概况这位大宋天才。本书以苏轼的“朋友圈”为观察点,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从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米芾、秦观、黄庭坚等众多北宋人物入手,展现苏轼与大宋三十多位文化精英的命运交织和人生纠葛。作者细致地按照时间脉络,结合苏轼当时所处的境况遭遇,解读苏轼的诗词作品。通过苏轼与家人、师友、知己、政敌、弟子等人的社会交往,读者可一览北宋文人圈的艺术生活,窥见“乌台诗案”牵涉的诸多往事,充分了解苏东坡人格魅力和极其丰富的一生,在“群狼环伺,步步惊心”的北宋政治中,看苏轼如何展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哲学。
2024年,在中国大运河迎来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推出这本关于大运河文化的历史科普读物。这本书从世界运河的视角切入,聚焦中国大运河后,依据大运河的十大河段划分为10个章节,从运河沿线精心挑选出18个各具特色的重要城市。这里讲述了河段演变、城市历史、地貌建筑、水利科技、经济民俗、文化遗产等方方面面,勾勒出中国文化的生生不息。全书收录了百余张海内外博物馆珍贵的大运河代表性文物图,11幅国家一级美术师手工绘制的运河全景插图,采用主题讲述方式,穿插了“知识拓展”“名句”等小栏目,同时搭配国博录制的音频文物故事、百科长卷式数字交互等多种科技形式,将厚重又丰富的大运河文化娓娓道来,为读者提供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感受“河”与“人”的深刻情感关联。
《耕读史》为杜君立读书笔记精选文集,以历史书评为主,共收入五十六篇文章,分为历史、战争、世界、文化、经济、人物和书房七个类别。 《耕读史》是一部 读书的书 ,也是一位历史写作者阅读与成长的记录,秉承中国传统文人笔记的写作风格,我手写我心,字里行间透着真诚与质朴、自由与宽广,深刻而不失温度,散淡而不离主题。 全书立足历史与通识,内容庞杂,涉猎广泛,举凡古今中外、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读书写作、人情世故,都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大巧似拙,举重若轻,洋洋洒洒,自成一家。这些文章大都在纸媒或网络上发表过,颇受好评。本书又经漫长的潜心修订和耐心打磨,体例完整,章法有序,文笔流畅,逻辑清晰,适合喜欢文史和读书的大众读者轻松阅读。
《门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指向一个藏在历史深处的家族:琅琊王氏。他们鼎盛300多年,在幕后操纵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即使高坐御塌上的皇帝,也只是他们家族的代理人。他们被誉为“中古第一家族”。本书钩沉史料,全景式记录这个家族的崛起之路,并揭示了他们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成大事者,慢半拍。深藏九地之下,才能蓄积冲天之势。在别人狂热的时候清醒,才能看清大局。避其锋锐,寻机而动,才能后发制人。
盘古开天辟地,始分上下与阴阳,才有了四季交替,阴晴雨雪;天塌西北,地陷东南,日月西向,万川东流。女娲造人补天,生机勃勃的上古大地上自此有了人类的足迹;三皇五帝,开启人类文明的*步;大禹治水,与天斗,与地斗,奋力抗争....中国的上古神话,每篇都传递着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那是为生存而战的勇敢和顽强! 大禹建立了夏朝,他死后,他的儿子启改变了以往的社会体制,变公天下为家天下,家天下一直沿袭到清朝。
读历史,绕不开吕思勉;看历史,跳不过地形图。 吕思勉封神之作《中国通史》自20世纪40年代出版至今传世近百年,现代地图专家、畅销书作家李不白倾5年心力以图入史,为国学经典架构历史空间,打造百年一遇之版本:上编“通贯各时代”,主要梳理中国上起远古、下讫民国的20余朝兴衰 替,李不白老师随文编绘历史大地图一百幅,以飨读者,让读者一边感受国学经典的文化底蕴,一边体会由地图带来的历史空间感;下编“周赡各领域”,涵盖婚姻、族制、财产、实业、教育等18章历史专题知识,佐以精挑细选的传世文物图27幅,新增图注3000余字,图文并茂,娓娓道来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架构中国历史常识,一本足矣!
许倬云文明三书,是当代史学大家许倬云重磅力作。他在此三本书中,首次系统性讲解文明史,70年博学深思熔铸一炉,以独树一帜的“大历史观”勾勒世界文明发展线路图——回溯过去的文明(《三千年文明大变局》),评述现在的文明(《世界何以至此》),探寻人类文明未来的走向(《我们去向何方》)。他以反思、审视的态度,直面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力图以中国文化为基点,开拓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革新之路。 “许倬云文明三书”是许倬云先生学术生涯上的又一浓墨重彩的一笔,光辉灿烂,蔚为大观。
14场大战,376个问题,串联起东汉末年与三国的历史,破案式写法,抽丝剥茧寻找三国真相。130多幅地图从地理的角度搞清楚历史的真相。 《三国争霸(上中下套装全三册)》通过描写14场战争和阴谋类政变,掰开揉碎了讲述三国这段有故事性、有热度的波诡云谲的历史,其中宏大战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街亭之战,著名的政变高平陵之变和淮南三叛都写得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沸腾;深度剖析了历史关键人物做决策时所依据的底层逻辑、人情世故和政治生态,让我们在读懂历史的同时,也看懂了人性。 《三国争霸(上中下套装全三册)》采用破案式写法寻找历史的真相,时而悬念迭起,时而拨云见日;用376个问题串联起东汉末年与三国的历史,比如:为什么说曹操的人生是无法复制的?古代弓兵箭阵为什么要“左射右,右射左”?为什么“子午谷之
本书是一部以西方语言撰写的后汉通史。作者以首都洛阳的命运作为后汉兴衰的标志,首先依据考古与文献资料,详述后汉洛阳的地理、布局、礼制、人口、重要建筑等,由此切入对后汉政治与社会的分析;继而以时间为序,描述了后汉不同阶段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全书对后汉政府的行政特征、向南方的拓展开发、士人与宦官之间的冲突,以及东汉政权的 终倾覆等做出了深入的探讨,既有扎实的考辨,也有生动流畅的评述,无论对历史学者还是普通大众,都具有参考价值与阅读趣味。
《三国志》是我国有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元年(280)魏、蜀、吴三国*立时期的*。全书共65卷,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是**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 前*史 。 本版《三国志》以陈寿志为基础,概要择取阅读性强的裴松之注释,并附有《三国人物关系表》及《三国大事年表》,以方便读者流畅阅读。
《 历史的棋局 历史的棋局2 (文轩版套装)(1 2)》由《国家人文历史》编著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的回忆录,也是一部篇幅宏大的百年生命史。全书用60万字,100多个小节,50余幅插图,完整再现了作者从世家少年、流亡学生到民主青年,从出任大学校长而力行改革开放,再到主动辞去荣誉回归布衣学人的人生经历。书中出现的人物多达百位,长辈家人、师长前贤、中外学人,作者以流畅亲切和忠实客观的笔调写下与此有关的回忆,读来令人倍感温情。这些被作者谦称的“凡人琐事”,不仅折射了百年来的世事风云和几代人的人生际遇,也记录了近百年中国社会世变中不可抹去的亲历者的踪迹。
《诗词里的中国史》涵盖80首古诗词。 朝代历史上,跨越中国古代史,涵盖上古、周朝、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篇、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贯穿中国历史5000年。 诗词选篇上,一是选取各朝各代非常著名的、有代表性的诗词,二是选取课本上出现过的作家的其他诗篇,这种选取方式符合课内外阅读结合的要求。 形式上,含有多种主题、体裁,从诗经、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等,无不涉猎。 讲解上,有字词释义,有文意梳理,有诗词鉴赏,更有历史文化拓展,80首诗词由历史线串联,前后连贯,方便学生按时间顺序阅读、理解、记忆。 诗词+历史的解读方式,不仅不会弄混诗词及其对应的作者、朝代,更有利于识记人物故事、文学常识,这些既是语文考试中的基础积累,尤其是分值很高的诗词鉴赏题和作文写作,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