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童书业所著的《春秋史》是一部将正史体裁、纪年体、纪事体、政书及会要体、杂考体等体裁写作之长融会而创的一种分章综述的断代史新体裁。它又是一部将极深奥繁复的考证化为极通俗浅显的白话文写出之作。文中甚而将古文古诗皆译作白话文。吕思勉先生在此书序言中说: 鄞童君丕绳,笃学好古,于乙部书尤邃。年来专治春秋史,其所得,成此一编。其体例极谨严,而文字极通俗。征引古书,率多隐括其辞,出以己意,盖今世史家之例然也。
《国史通鉴》*部《天下大势:远古先秦卷》共二十五讲,从中国远古时代三皇五帝、尧舜禹禅让开始,到夏商西周朝代更替和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至秦始皇统一中国止,择取其间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讲述,分析得失,以史为鉴。严谨的学术态度、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是本书的基本特点。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 神话时代、夏王朝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认
《先秦史》是吕思勉所著中国断代史系列的*部,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九四一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印行。本书前半是一部先秦纪事本末,从开辟传说讲到秦灭六国,后半分类论述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学术宗教。作者于 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民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 也颇有心得。正文后附作者自撰的人名、地名、书名索引。
《 左传 春秋五霸传叙》作者从春秋五霸传叙入手,夹叙夹议地评述了五霸诸侯和几位名相名将,又将春秋会盟情况进行了梳理,将众多人物与广泛的社会领域一并纳入,上自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偶像,下到贩夫皂隶,编结成一张全面的历史生活之网,广泛涉及了当时的历史时代、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礼乐文明和时代精神。
夏国是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南迁匈奴的一支 铁弗匈奴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强盛时期所领有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陕西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内蒙古中部一带。自407年建立政权至431年赫连定被吐谷浑所擒,存在了大约25年时间。本书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历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对夏国的历史做一全面、系统的探讨。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从铁弗匈奴的形成及其早期活动,夏政权的建立及其发展,夏国的衰弱及其历史影响,夏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夏国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都城统万城的研究六个方面论述。
本书主要讲述了自周族公亶父迁居岐山起,至周公旦病逝之间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周人历史,以及平行时间线下武乙至帝辛几代商王之间的晚商故事。作者以通俗诙谐的语言,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晦暗经过,向我们讲述了小邦周是如何率领本邦及诸多小方国,推翻了热衷神祀、人牲的商朝,之后革新天下、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周的种种制度理念成为孔子毕生思想追求的人文渊薮,商周间的历史变革则塑造了华夏文明的基本样貌。
晋楚争霸,是春秋历史的一条主线。它延续到春秋晚期,已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契机,旧的礼乐文明走到了尽头,而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已是呼之欲出。 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战争起着关键的作用。众所周知,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是我们同时更要看到,战争也影响和决定着政治嬗变的方向。春秋战国战争的本质差异,是春秋战争就性质而言,是争霸,战国战争就性质而言,是兼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性质上的改变,渊源于春秋晚期的吴楚战争和吴越战争。它们是争霸战争的回光返照,又是兼并战争的牛刀小试。它们依附于晋楚争霸的战略大格局,又按自己的逻辑改变着中国历史嬗变的轨迹。
本书为批判性思维及研究实例,借提问来导引连缀全篇,寓启发思考于轻松有趣的叙述之,通过对《项羽之死》的实例剖析,读者可窥见《史记》是如何将历史记述和文学书写融为一体,如何通过传主人物的生平命运,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执着探寻人生价值意义以及人性人心的复杂和多面。
这本书是朱宝昌先生的代表作,收有朱先生论文 11篇。朱先生国学根底深厚,一向认为在中国文、史、哲不分家,没有哪个哲学与文学方面有成就的专家学者而不懂历史的。改革开放后著成的这部《先秦学术风貌与秦汉政治》一书,荟萃了朱先生研究先秦两汉学术史和政治史的精华。其中*能表现先生史学观点的当属《论西汉文景之治和先秦黄老思想》一文。 《论西汉文景之治和先秦黄老思想》一文虽称为史论,实则亦是一篇政治哲学论文,其要旨在阐释我国历史上之所以出现清明的 文景之治 ,是因为从汉文帝开始采取了黄老 为无为 的治国大略,明智而巧妙地适应了汉朝肇建后 与民休息 的社会状况。里面所收的其他文章,如 《庄子 齐物论》疏解 在疏解《齐物论》时,虽然重点放在哲学上,但庄子的文章在艺术、美学上的价值,完全堪媲美《离骚》。 《正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