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史》中,我着重的是,西周从一个蕞小的部落,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国家,而且建构了跨越国家的封建秩序。我尽力描述西周在成立国家以后,内部的改变,尤其提出国家统治机制的发展,以至于职务专业化、逐步形成官僚体制的过程。我也提出,西周中叶以后,经济力量逐渐发展,呈现政治力量以外的社会力 在文化发展方面,《西周史》的描述,着重在西周文化圈的扩张,甚至跨越了政治力量的版图。 从那个时候到今天,二十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又有许多新的发现, 对于二十多年来的新发现,《西周史》本应重新改写,但是我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没有力气再重起炉灶。哥伦比亚大学的李峰教授,既有考古的田野经验,又有阅读文献的能力,他的新著,就是讨论西周的官僚制,用了许多新的材料,在我所讨论的官僚制度上,有更多的发展和说明
西周时代是指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叶周武王克商,创建周朝,建都于镐,直到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被杀和周平王迁都洛邑,前后约二百八十年的这一段时间。西周是继夏、商二代建立的王朝,西周的政治文化在两代的基础上有了光辉灿烂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书即为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对西周的历史的通贯介绍,是了解和研究西周时期历史的*重要的著作。 本书是杨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撰写,历时四十余年。全书共分七编,分别讨论了西周的开国,西周时代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西周的政权机构、社会结构和重要制度,西周王朝的军政大事,西周时代的楚国和曾国,西周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礼制以及西周王朝的衰亡与东迁。全书资料丰富,将金石铭文与文献记载互证,考辨精密,结论
春秋时代上承西周王道盛世,下启战国兼并乱世,是中华文明轴心突破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代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其中最为杰出的,莫过于孔子。正是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使得中华文明有了自己亮丽的底色。要认识我们自己的文明,就要努力去理解孔子,去理解他所处的历史世界。 然而,春秋时代国家数目众多,史实千头万绪,典籍博大精深。《春秋与孔子的历史世界》以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组织的游学课程为基础,聚焦于 春秋 与 孔子 ,从文献、历史、哲学、政治、考古等多学科多角度切入,立体呈现春秋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和思想文化状况,带领读者相对直观地进入到 春秋 的历史世界,从而对中华文明有一更为深刻的理解。
《先秦诸子系年》系钱穆先生学术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一部给诸子学研究带来新气象的专著。全书通过分析先秦诸子的著述,并通过引证大量史料和史书,对自孔子至吕不韦的先秦诸子们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各家思想流变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一一进行考证,从而订正了司马迁《史记》以及后人有关先秦诸子论述中的伪误之处。本书有助于廓清先秦诸子思想发展演变的真实脉络。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所著的详细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的著作,对于其文体性质,一直存有争议。本书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吴越春秋》放到两汉到魏晋的哲学思想脉络中考察,在深研文本、深入叙述肌理、广泛吸收国际学界前沿理论的基础上,把 说谎 作为解读《吴越春秋》的一条主线,所有话题的探讨都以 说谎 为中心而展开。 本书所指的 说谎 有其特定的文化政治内涵。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 谎言 的内涵,还对 谎言 的类型、性质和表现有着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透过 说谎 这面镜子,勾践、伍子胥等春秋重要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自面世以来,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有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收录已整理公布的全部清华简,并根据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校释,体现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不同学科读者和广大文史爱好者利用和了解清华简大有裨益。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叁)》收录有《尹至》《尹诰》《赤鸠之集汤之屋》《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等五篇竹书,《尹至》《尹诰》为书类文献佚篇,可补传世典籍之阙,是商汤代夏的重要史料。《汤在啻门》《汤处于汤丘》近于战国黄老之言,《赤鸠之集汤之屋》近于小说家言,是战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自面世以来,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有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收录已整理公布的全部清华简,并根据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校释,体现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不同学科读者和广大文史爱好者利用和了解清华简大有裨益。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贰)》收录《说命》(上、中、下三篇)、《厚父》、《金縢》、《摄命》共六篇,皆为《书》类文献。《说命》三篇内容为武丁命傅说,与晚出《说命》上篇为武丁命傅说、中篇为傅说进言武丁、下篇为武丁傅说君臣相论绝不相同,可证东晋所谓古文尚书确系伪作。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自面世以来,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有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收录已整理公布的全部清华简,并根据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校释,体现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不同学科读者和广大文史爱好者利用和了解清华简大有裨益。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收录的《命训》《程寤》《皇门》《祭公之顾命》以及《保训》《封许之命》共六篇,与《逸周书》皆有一定关联。其中《命训》《皇门》《祭公之顾命》三篇有传世本《逸周书》与之对应,可以校核纠正传世本文字缺漏讹误:《命训》为《逸周书》 三训 之一
本书对文献材料和考古资料进行梳理扒剔,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条分缕析、删繁就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阶层等状况,通过对这段看似纷乱的历史的透析,明晰地反映出春秋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书是作者毕生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从中国历史的序幕开篇,一直写到西周末,详尽论述了中国远古历史从史前文明经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演变、发展的过程,尤其对夏、商、周三代的族源、地望、世系、宗法制度、继承制度、政权形式、社会经济及社会性质等问题的论述见解独到。迄今仍是此一领域的经典之作。
《战国史》是杨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断代史的一部名著。作者充分吸收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融会贯通,成就这部集大成的《战国史》。本书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真实地再现了战国时代风云变幻、剧烈变革、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历史与社会状况,是战国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殷商史》充分体现了著名甲骨学、古文字学专家胡厚宣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处于中国历史远古时期的殷商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等方面作了系统、详细、深入的考释与阐述。1995年,胡先生不幸辞世,其子胡振宇先生乃继承父业,历经数载踵事增华,终于完成了胡先生这部未竟之作。
本书是日本京都学派领军人物冈崎文夫的代表作品。作者依托考古成果与中国古代典籍,吸收了王国维、郭沫若、容庚、徐中舒、马赛勒?葛兰言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梳理了从上古到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作品分上下两编,上编讲述了从上古至西周灭亡时期的历史,下编讲述了东周初期至吴越兴亡的春秋时期的历史。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综合分析了文化、宗教、宗族、政治制度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将史实考证与故事叙述紧密结合,虽为学术著作,但并非艰涩板滞的高头讲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以 早期中国 的视角,尝试描述和解释从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历史,并将此段历史放在一个比较的脉络中,思考国家形成、书写的起源、官僚组织、法律和政体、诸子百家、战争性质的演变、帝国的缔造等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问题。 作者熟稔出土的古文字与物质材料,也掌握传世文献,同时深入了解西方的考古学理论;本书在宽广的视角中重新检讨中国文明,强调其连续性与同质性,是一本结合历史学与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元中国时代大致范围在公元前2300年 前1800年之间。从考古学上观察,公元前2300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这一年 位居长江下游流域、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废弃,影响盛及千年的良渚古国毁于一旦。但同时,在偏僻的西北地区,位处黄河上中游交界地带、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的石峁古城横空出世。最重要的是,在地处黄河中游的晋南地区,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已经完全具备国家初级形态的陶寺城址,在 这一年 也同时降临到华夏大地上。 作者利用考古学最新研究成果,借鉴文献学、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论证了元中国时代 和谐万邦 的治国外交理念及礼乐文化滥觞、民主禅让制确立、敬天祭祖文化和玉文化进一步发展, 中国 中原 概念的形成等,全书可谓叙事宏大,蔚为壮观。
本书为套装书,分为上下两册。本包括古代神话、卜辞、金文、尚书、诗经、左传、国语、国策、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苟子、韩非子、楚辞等类,第二本包括两漠辞赋、史记、汉书、两汉乐府及五、七言诗等类。为了使读者多接触原著,所选各类作品的篇目较课堂上实际讲授的数量为多。由于这些作品时代较古,语言较艰深,除卜辞、金文外,每篇都附有比较详细的注释。各类作品之末更附录一部分典研究作品有关的原始材料,作为读者进一步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的参考。
《春秋:五霸迭兴》 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诙谐、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春秋近三百年间的历史演变。五霸的起落兴衰,诸侯小国的艰难求存,大背景下的百态人生,跃然纸上,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春秋画卷。 《战国:七雄博弈》 全书内容起自三家分晋,终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了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起伏跌宕的命运,再现时代背景下吴起、商鞅、孟子、张仪等旷世之才的耀眼人生,带你领略一段惊心动魄的华夏历史。
本书为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丛书之一种,以通史的框架、讲故事的形式,用成语串联起春秋战国这一时段的历史大要。春秋部分从三个方面:大国争霸中的是是非非、 轴心时代 的中华圣人、大夫专政和三家分晋展开叙述。战国时段也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充满变革精神的大时代、一个文化灿烂百家争鸣的大时代、一个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大时代。全书以丰富的成语串联起春秋战国时代丰繁复杂的历史风云,充分利用历史文献和专家研究成果,以成语故事向读者展现了春秋战国的历史风貌,特别展现了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和精神内涵。本书将与另九本讲述其他历史时段成语故事的图书一起,构成一部系统完整、通俗好读、富有特色的中国通史,兼具历史的专业性与通俗普及性,在帮助青少年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弘扬悠久而优秀的中华文明方面都具有丰富的价值。
古代中国很早就形成了以父系血统为合法传承路径的宗法制社会结构,并在父权制基础上发展出以宗族关系与皇权承续嬗变为中轴的专制社会治理系统。但由于生物遗传、蓬勃多元的社会因素等局限,当局者又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儒家伦理的辅助调整工具,即以继嗣养子为核心的拟亲制度,包括显性形式如异姓收养、以庶为嫡、同宗继嗣,乃至赘婿、招夫、改嫁、兄弟结拜等伴生丐养关系,以及隐性变体如天子之道、蓄士养客、宗族部曲、师生门人、主官辟召、赐姓赠名等种种形式,成为血亲系统 盗谱者 ,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着社会能量交换与资源整合。
本书为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丛书之一种,以通史的框架、讲故事的形式,用成语串联起夏商周这一时段的历史大要。本书分为夏朝卷、殷商卷与西周卷三部分,以夏商周时期的成语故事,如 洪水滔天 孜孜不倦 禹域九州 等,串联起三代历史,展现了中华先民筚路蓝缕,开创中华文明的伟业。本书将与另九本讲述其他历史时段成语故事的图书一起,构成一部系统完整、通俗好读、富有特色的中国通史,兼具历史的专业性与通俗普及性,在帮助青少年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弘扬悠久而优秀的中华文明方面都具有丰富的价值。
总论 先秦卷 周振鹤 李晓杰 著 总论提要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三卷分别对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变迁过程进行断代的具体考证,一般较少涉及理论与规律性的论述,而由卷前的《总论》来承担通代的政区变迁规律的研究,作出系统的理论性分析。 总论主要内容:一是论述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对象与意义,并对行政区划变迁研究进行学术史的回顾;二是从政治地理的视角,分析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变迁的基本特点以及影响其变迁的因素;三是综述历代特殊形式的行政区划类型;*后以对于中国政治地理的两种基本格局的分析作总结。 先秦卷提要 本卷依据传世与出土的有关文献,首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时期行政区划的产生及其变迁,同时,兼而论及了与政区紧密相关的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疆域的演变过程。 全卷共计十一章,大致可分为四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