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西汉与后世定型的 一家一姓 的朝代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个朝代,更是中国儒家文化首次实现立法的新阶段。同时,西汉也是一个迷信天人感应的时代,在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充斥着谶纬之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灾异变化、祥瑞谴告就与现实政治运动紧密相连。 生于西汉末年的王莽,幼年丧父,并没有得到作为外戚家族成员的优待。他从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跃成为家族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他借助 祥瑞 之说,重返朝堂;又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高升,终合法建立了新朝。那他又是如何在短短的十五年里,就从 天下归心 的 哲人王 成为了一个 天人共弃 的篡汉者? 面对日益严峻的政治合法性危机,儒家理论的实践者王莽勤劳王事,建辟雍、制礼乐,恢复井田,赢得了同时代其他儒士的认可。那么王莽称帝的真正动力又是什么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力作,选取了16个历史横断面,着重探讨在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背后,百姓生活的历史真相。作者直指封建王朝的核心理念 外儒内法 ,将秦制帝国纷繁复杂的历史常态化、规律化,探索帝国运转的内在理路,揭示其延绵长达两千余年的奥秘;深入每一个截点,解读信史文献,用严密的逻辑掲开王朝治世的面纱,也颠覆了世人许多想当然的认知。 这些历史横断面关联起来再现了两千年来秦制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进化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审视王朝兴衰的视角。
《王莽:儒家理想的信徒》为 日本*部权威王莽传记 (白帝社)。 王莽,一个终结西汉政权、建立新莽政权的人物,然而新朝被东汉王朝赋予负面意义,王莽其人也被贴上恶人的标签,背负了两千年的骂名。究竟,王莽是不是一个大逆不道的篡位者? 日本三重大学名誉教授东晋次先生,源于对王莽这一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强烈好奇心,潜心十年穷究与王莽相关的可考史料,深入论证、综合分析了王莽的性格形成之环境因素、仕途升迁之家族因素、言行交际之教育因素、制礼作乐之理想因素等内容,力求寻隐出一个更为丰满和立体的王莽 形象 。 本书将以 圣 为解读王莽的关键字,通过细致、*面地梳理王莽矛盾冲突、波折起伏的生平,还原一个在两汉之交、如同儒家理念化身一般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本书选取了中国古代从秦代至清代这两千多年里的16个历史横断面进行论述,讲述了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如何构造出秦帝国,此后的历代王朝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无论历史怎样向前,王朝的统治者们对“理想国”和“理想民”的追求却一如既往。可以说,用商鞅、韩非之道治国,而讳言自己是商鞅、韩非的信徒,是古代中国两千年秦制时代的常态。本书作者深入每一个截点,解读信史文献,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掲开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治世的面纱,也颠覆了世人许多想当然的认知。这些历史横断面关联起来,再现了秦制两千年来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进化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审视王朝兴衰的视角。
中国历史长,战争多,长期处于冷兵器时代,地缘对中国国家的形成影响极大。要突出地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选择历史时期非常重要。《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讲述了封建王朝秦是如何作为部落,从西陲弹丸之地,在西戎的包围圈中挣扎着立国,接着统一关中,南下巴蜀,终灭六国,统天下。《地图里的兴亡》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制作地形图来重写春秋战国史,用美式思维将地理与历史放到同等高度。左图右史,带给读者更多独特的思考视角和阅读体验。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整合期,也是中国历 个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 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决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东方帝国的营造》利用文物材料、传世文献和当今学术界的相关成果,对秦汉的政治结构、行政体制、官僚机构和基层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秦政之于后世的影响进行深入阐释。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经典著作。
本书为《秦朝那些事儿》系列第三卷,介绍了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却在短短十几年后迅速灭亡的历史。秦王嬴政亲政后,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等诸侯国,建立秦朝。秦朝在内政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政策,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而秦二世昏庸暴虐,反秦起义风起云涌,并*终将秦朝吞没。
本书所写的是秦汉时期的历史,故书名《秦汉史》。这个时期包括秦朝、西汉、新朝、东汉共四个朝代。如果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后并灭六国算起,至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为止,这个时期共441年。为了不致割断历史脉络,本书将追溯秦国的由来和发展,特别是商鞅变法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下限则推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奠基的时代,后代的许多社会制度都渊源于秦汉,特别是秦到西汉时期。因此,秦汉史历来都是学者所重视和研究的领域。新中国建立以后,史学界讨论的五个重大历史问题,即:古史分期问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有四个涉及秦汉时期。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于战国秦汉。由此可见秦汉史受重视的程度。所以,在以往的断代史研究中,
本书主要利用肩水金关汉简,在继承前人对汉代西北边塞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汉代弱水中下游(今额济纳河)流域的边塞,包括肩水塞、橐他塞、广地塞的部遂设置和肩水塞部分机构与人员驻地的移动。 其中,对肩水塞、橐他塞、广地塞的部隧设置的考察,廓清了三个候官塞的基本建制,并比对现存烽燧遗址,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尤其是对肩水塞的研究,因为相关资料丰富,讨论更为深入细致,不仅梳理了肩水塞的存续时间、部隧设置、隶属关系、作用地位,还澄清了所谓的 肩水部 的问题。 而对肩水塞机构与人员驻地的研究,则主要探讨了肩水候驻地的移动、肩水塞东部候长的治所,以及弱水中下游流域边塞防御系统中的招待机构 置 。这一部分,不仅证明了肩水候在A33、A32遗址间的移动,东部候长驻在A32遗址,还考察了在这一地区广泛分布
东汉立国近200年,先后发生各类大小战争两百多次,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汉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本书内容始于王莽新政破产,天下大乱,绿林、赤眉相继兴起;新朝灭亡后,绿林军入主关中,根基不稳,各地军阀混战不休,刘秀以河北为根据地,经过十余年东征西讨,削平诸割据势力,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统一;而后边疆又面临少数民族的威胁,与匈奴、诸羌、武陵蛮、鲜卑等多次交战,期间,班超再次打通中原与西域的联系;百余年的频繁战乱、以及后期统治阶层的倒行逆施给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广大农民为反抗官府压迫,爆发 黄巾起义 ,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开启新的乱世。本书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史籍资料和作者的理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东汉时期的精彩战例。
从战国到汉朝建立的三百年间,尤其是楚汉相争的八年间,社会急剧变化,是一个英雄辈出、叱咤风云的时代。新兴的阶级和历史人物登上政治舞台,积极从事各种变革,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做出了历史贡献,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同样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多。生活,要生活在太平时代。而读史,则要读战争的历史 太平盛世的历史读起来没劲,尤其是人物传记没劲。在战争年代,人的精神面貌与太平时代多有自私计较、逸乐成风大不相同,更多地表现出胸怀大局、坦荡无私、敢作*为、大智大勇、视死如归等高尚品质,可歌可泣,催人奋进。总而言之,乱世风云,沧海横流,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一本《楚汉风云录》,尽呈《史记》精华。
萧然所著的《大秦帝国》记述了嬴秦家族五百年的奋斗史和秦王国、秦帝国的兴衰历程。包括嬴秦家族从放逐迁徙的命运中奋起,春秋称霸西戎,战国天下争雄,到秦王嬴政一举扫灭六国,建立靠前的统一帝国,又迅速在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群起响应中轰然灭亡的全过程。
大汉帝国在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