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的诞生》收录了西方汉学界罗泰、叶山的权威论文,日本汉学界渡边英幸、高村武幸、吉本道雅的代表作,上野祥史、土口史记的点评之作,以及江村治树的论文,文后首次系统整理了英语世界秦史研究文献目录。 本书采用考古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整合睡虎地秦简等简牍材料及近五十年重要考古成果,聚焦秦统一前夜至秦帝国形成的历史阶段,系统地分析了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揭示了秦国自我意识和他者认识的发展变化。书中收录的论文不仅涵盖了秦国的起源传说、外部关系、经济政策等主题,还对秦国法律、行政体系以及统一后的国制变革进行了深入讨论,为理解秦帝国的形成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 作为跨语际学术成果的集成,本书不仅勾勒出海外汉学界秦史研究的差异化路径,更通过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的互
秦始皇巡游南方时病死沙丘,秘不发丧。胡亥得赵高、李斯之助,矫诏即位,却登基不过三年便身死国亡。这段载于《史记》、流传千年的史实,近来竟因西汉竹书《赵正书》的出土而备受质疑。 辛德勇教授从解析《赵正书》的形制入手,通过对读《史记》与《赵正书》,一方面论证了《史记》等传世文献的信实性,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赵正书》作为小说的性质,进而重新定义了汉代及其以前的 小说家 。与此同时,本书展现了以 焚书坑儒 而留下千古骂名的秦始皇,其重视儒生与儒学的一个侧面,梳理了这天下D一位皇帝的姓、氏与名,破解了某种程度上决定秦朝命运的宦官赵高的身份之谜 在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常人习焉不察的 小问题 之后,秦王朝波澜壮阔又众说纷纭的兴亡大历史随之露出了真容。
秦始皇嬴政,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位皇帝,他的生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他结束乱世,是开创大一统王朝的 千古一帝 ;他以 始皇帝 自称,追求千秋万代的功业。但他创造的却是一个短命的帝国。《史记》在 2000 多年来一直是解读秦始皇的重要史料,但《史记》成书于秦朝灭亡的百年之后,无疑会掺杂后世的想象与成见。真实的秦始皇,是一位贤能的明君,还是残酷的暴君? 鹤间和幸说: 始皇帝并不是上帝,应该从人物的角度来看他 。依托对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北大竹简《赵正书》等新史料的解读,他还原了这位帝国缔造者的一生,从秦始皇身世的秘密、即位的经过,到帝国的统一、焚书坑儒的真相、遗诏的谜团,尽可能地贴近与秦始皇同时代的一手信息。 撕下皇帝的外衣,这个名叫 赵正 的秦代男子,既有与三皇五帝比肩的气魄,又有对长生不
漢代遣册集中、有序地記録了豐富多樣的名物,是生者對逝者地下生活的細緻安排,不少可與墓葬隨葬品對應,並且這些隨葬品大多數是當時現實生活中的實用物,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理念的具體實踐,更是研究漢代日常生活史的絶佳材料。《漢代遣冊衣食住行類名物集釋與疏證》選取漢代遣册記録的衣食住行類名物進行分類整理,匯集學界已有成果,形成集釋文本,再廣泛收集實物、圖像、文獻等資料加以疏證。
《大汉帝国》是中华第二帝国西汉的兴亡史。 刘邦由一介草民,投身秦末起义的洪流,三年与天下群雄灭秦,被封汉王;四年与西楚霸王周旋,夺取天下,建立大汉帝国。帝国经文帝、景帝励精图治,步入繁荣;经武帝奋发飞扬,进入鼎盛;经昭宣中兴,宗室得以维系;*后轰然陷落于新莽。 从刘邦起义创业,到其称帝,是短短七年;从刘邦威加海内,到王莽偷天换日,是二百多年。 创业艰,守成难,其崛起何其迅速,其守成何其艰难!一书演尽历史沧海桑田。
徐州是两汉时期的中心区域之一,拥有国内罕见的丰富汉代文化遗存。在徐州博物馆里,你会看到馆藏的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尤以汉代文物最为丰富,它们默默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古代先民们曾经在这里居住和生活的故事,见证着古人的劳作、百姓的安康、兵武的豪勇、王侯的奢华,它们是徐州历史文化的缩影。 本书中,编写团队精心挑选了徐州博物馆藏的二十件文物,划为五个主题,进行深入讲述,附有百余幅精美文物图和精心手绘的文物插图,用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点 展开趣味探索,通过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及拓展文物知识点连接成 线 ,最终由不同且又具有相通性的文物构成整个单元的 面 。讲述内容涉及古人的日常生活、艺术美学、丧葬文化以及地域交流等,你可以通过了解一件件文物,循着历史的脉络,去感受那些历史的故事,发现不同文明间的关联和
《秦汉史》是吕思勉所著中国断代史的第二部,写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九四七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印行。全书计二十章,分两册:上册十二章,包括总论和秦汉三国兴衰史;下册八章,纵论三国秦汉的民生、制度及文化。
秦汉卷 周振鹤 李晓杰 张莉 著 本卷依据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三编对秦、西汉、东汉的行政区划变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述。 *编为秦代政区,重点对秦郡进行了探究。上篇分区域对秦郡置废分合的过程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篇末则以附章的形式将楚汉之际诸侯疆域的变迁过程进行复原。下篇首先对秦县设置的数目与分布作出估测,随后考辨了秦代具体县邑存在的可能性及其所属之郡。 第二编为西汉政区,主要涉及西汉郡国及其属县的变迁。上篇概述西汉疆域、地方行政制度及西汉郡国建置沿革。下篇以汉武帝十三刺史部辖境为考证区域,分述西汉一代各郡国及其所领县邑侯国的变迁过程,*后展示了两个时间断面的郡级政区面貌。附章对新莽时期的行政制度和政区变化予以考述。 第三编为东汉政区,着重考
本书利用新出简牍对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税、商业税、财产税、人头税以及徭役制度等重大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我们认为,秦汉既存在土地公有制,也存在土地私有制;秦汉土地税按所占田亩面积的1/10或1/12税率征收。秦汉时期商业异常兴盛,青岛土山屯木牍显示,当时市租收入是财政收入主项。尤其重要的是,岳麓秦简还首次披露了秦存在征收 訾税(或曰财产税) 的历史真相。关于徭役制度,岳麓秦简首次刊布的《徭律》《戍律》文书为我们重新认识秦汉 徭 和 戍 的真实内涵提供了直接的史料依据,对于律文中的 吏徭 取庸代戍 戍者月更 君子守官 等诸多问题,本书皆给予了重点关注和分析。
有关司马迁的历史资料其实很少。要想了解司马迁,*好的办法是用心去阅读他的《报任安书》和《史记》;要想真正享受蕴含在《史记》里的古朴雄伟以及它无法言传的美,只有自己从 耳食之人 变成原始文本的阅读者。姚大力*的这本《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收录的就是能助你深入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章。
刘邦由一介草民,投身秦末起义的洪流,打败西楚霸王,夺取天下,建立大汉帝国。西汉经文帝、景帝励精图治步入繁荣,经武帝 内强皇权,外服四夷 进入繁盛,经昭宣中兴宗室得以维系,*后被王莽偷天换日,前后共存续两百多年。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重新梳理了西汉王朝的历史脉络,生动叙述了一段段精彩纷呈的帝国往事:诸吕之乱、七国之乱、巫蛊之祸、征战匈奴、李广难封、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 还原了一个个鲜活而富有个性的历史人物:萧何、周亚夫、汉文帝、董仲舒、汉武帝、司马迁、司马相如、卫青、霍去病 其中的兴衰成败、权力争夺不断演变,将一个辉煌的时代渐渐推向没落的深渊。书中还对西汉的黄老之治、独尊儒术、王霸兼用等政治思想和商业智慧、风俗观念等做了分析梳理。本书语言活泼风趣,读者无需搬动大部头
这本书主要讲述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到陈胜起义、楚汉争霸,再到刘邦称帝、去世这二十多年间的中国历史。书中展现了秦始皇、李斯、赵高、陈胜、项羽、刘邦、张良、萧何、韩信、张耳、陈馀、郦食其、田横、彭越、黥布、季布、叔孙通等帝王将相的成败生死和秦、楚、汉政权的兴衰过程。 本书重点讲述了刘邦怎样从底层崛起并终成为开国皇帝的历程,展现了刘邦的性格特点、用人智慧、斗争智慧和人生悲喜,足以启发当下。 本书秉持历史智慧实学实用的精神,力求保持较高的知识水准,繁简适宜,文白相间,雅俗共赏,把正史讲得生动、有趣、接地气,适合广大的读者阅读。
本书是关于汉代画像石的研究著作。汉代不仅有一部文字记载的历史,还有一个图像表现的世界。汉画像石真实而形象地传递出汉代人的生活、思想、观念与理想。本书收录有作者多年收集的188幅汉画像石拓片,分为 神祇仙人 人物故事 灵异祥瑞 生产生活 车马出行 建筑装饰 六个专题,从不同视角传递出汉画像的艺术魅力。本书不仅是一部精美的汉画图录,还收录了作者的*研究成果。作者精心为每一幅图像配有文字解说,引领大家进入汉画像的世界。本书收录的图像多为徐州及周边地区近年新发现的汉画像石,很多尚未发表,具有一定的文献与史料价值,适合艺术史、美术、历史等爱好者欣赏,阅读。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 系列 秦汉帝国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鹤间和幸撰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推荐,作者通过文献辨析和实地勘察重新构建了秦汉四百年的兴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汉通过与其他地域集团的冲突发展、壮大,兼并其他各国,*终开创秦汉帝国的历史过程。本书特别侧重了东亚之中的中国、日本的视角。秦汉时期的日本列岛社会与中国相比的话是相当落后的,这是当时的事
本书系钱穆先生于北京大学所讲秦汉史之讲义。主要论述秦汉时期的学术、政治及社会经济情况。书中对秦汉博士官制、家言与官学、封建与郡县制度、朝廷对匈奴之态度、汉武重农轻商之经济政策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是关于秦汉时期历史的一本重要论著。
本书讲诉匈奴崛起于北方草原,并迅速扩张。他们的势力进入河西走廊、西域和中亚。当汉朝建立时,通过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道路已经被匈奴人所控制。汉朝要克服这一障碍,不得不与匈奴展开外交及军事斗争。为了保证西域的稳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朝对匈奴以及依附匈奴的国家和地方势力进行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终,匈奴战败,作为一个民族而消亡
秦汉之际的短短二十年,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楚汉争霸,刘邦胜出,由此开启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但在刘邦称帝的几年中,君臣矛盾升级,匈奴南下觊觎,吕氏专权跋扈,宗室蠢蠢欲动,直至代王刘恒入继大统,汉朝才从兴起逐渐走向兴盛。本书是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历史叙事三部曲的终结篇。多年来,李先生始终坚持踏访历史现场,始终坚持讲述历史故事。在李先生的讲述中,秦汉之际那段历史,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神圣汉帝国 的证成,关键在于深掘当时人的感知和体认,本书即围绕原始道教的成立、汉魏禅代的发生与汉家秩序的崩解所展开的一次 心灵考古 。为消弭 汉家 构造中的家、国对立,谶纬以其超验的神圣叙事 为汉制法 ,由此达成融通公、私的 天下一家 构想,汉家遂成为天下人的信仰空间。因为解灾除厄、归命汉家的普遍强烈愿望, 致太平 不仅成为贯通汉未经学、谶纬、道教的知识基础与共同主旨,也成为士人、隐逸、宗教群体的行动指南与价值归宿,还是促成汉魏禅代及汉家秩序解体的思想和信仰要素。以汉帝国神圣性格为轴心,思想与历史交互推进,渐次展开为汉家 王汉 师汉 辅汉 代汉 忆汉的演进轨迹,浮现出谶纬神学、原始道教与汉家德运终始的内在逻辑。
本书的时代背景设定为两汉之际,新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在史料基础上构建故事,以文学性手法呈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一方面,朝代虽已更替,但西汉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国力强盛的印迹犹在;另一方面,在各色人等的生活中,有喜悦,也有烦恼;有憧憬,也有惆怅;有艰辛,也有收获。通过本书,与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中国古人 共度 十二个时辰,沉浸式体验古代中国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