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指向一个藏在历史深处的家族:琅琊王氏。他们鼎盛300多年,在幕后操纵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即使高坐御塌上的皇帝,也只是他们家族的代理人。他们被誉为“中古 家族”。 本书钩沉史料,全景式记录这个家族的崛起之路,并揭示了他们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成大事者,慢半拍。 深藏九地之下,才能蓄积冲天之势这个家族的奠基人是卧冰求鲤的主角王祥,一千多年来,他被打上愚孝的烙印。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孝顺的名气传出去不久,他就被邀请做官。他无意于从低阶幕僚做起,隐居深山,几十年不出。直到名气传遍天下,他才接过曹魏的橄榄枝。甫一出山,就位居九卿。 在别人狂热的时候清醒,才能看清大局公元307年,八王之乱引发西晋内斗。当其他豪门前仆后继地卷入混战,想要分一杯羹的时候,家
这是一本关于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书。 两晋时期,民族融合,世道混乱,北魏建国雄踞中原,十六国此消彼长,而又有杨广起于扬州,李家龙兴山西,建立隋唐二朝。 这本书从西晋八王之乱讲起,直到唐朝贞观之治结束,期间主要的历史事件、 变革都有涉及,这本书读完可以将这段混乱的两晋南北朝历史缕清。 这三百多年乱世的历史,在我们心中既模糊,又清晰。这段历史对中国后世千年的发展,有十分深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真实存在过的,但通常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细节,我们不甚了解。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今人对这段历史的观感,混沌似乎是比较合适的。 在混沌之中,不乏有人在寻找秩序,在战火不断的岁月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相较秦汉帝国时期,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之后盛世的到来做好了铺垫。 而这些为历史发展做出杰
乱世枭雄曹操,统一北方,鼎立势成。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推动改革,促进融合。 蜀国名相诸葛亮,出谋划策,开创基业。 田园诗人陶渊明,不折五斗,世外桃源。
本书从拓跋鲜卑的 祖宗之庙 嘎仙洞开始,讲述了拓跋魏王朝几百年间的兴衰沉浮,特别是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及其深远影响,并呈现了几位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人物富有传奇色彩的面貌。此外,作为国际著名地理学家,作者不时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水热、地势条件对北魏迁移、扩张、迁都之影响,使这一段历史展现出了更丰富的面向。
两晋南北朝时期上承西晋灭吴,下至隋文帝再次一统。期间皇权衰弱,门阀世家在朝野扩张;南北政权分裂,中国的地理疆域被重新划分;战火频仍,无数北人南渡,塞外胡族的文化和尚武精神注入华夏衰朽之躯。那是一个名城
以三国为历史背景,重点刻画从汉灵帝执政后期到三国归晋的100年间的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其余的人和事多为简要写法,带有三国简史性质。世人皆谈三国,但很多人都因虚构演义的精彩而弱化了对历史的认知,似乎这些才是人们茶余饭后所谈的“三国”,但历史不是演义,本书为您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揭开一个个有关三国的未解之谜,告诉您一个被复杂表象掩盖下的真实的三国。本书用通俗轻松的语言娓娓道来,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历史,叙说那被隐藏了1800年的真相。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第2版)》是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断代史的第三部,为其毕生学术功力真正之所在,备受史学界所推崇,是研究两晋南北朝史的 基本参考书之一。本书分前后两部分,上半部叙述政治历史的变革,包括王朝的兴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各个时代的政治设施及其成败得失,以及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邻国的关系等;下半部对该时代的社会文化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实际上是一部广义的社会文化史,涉及社会组织、社会等级、农工商业、衣食住行、人民生计、政治制度、学术 等方面。 先生逊言:“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
系列简介:《晋国600年》分为四册,生动讲述了先秦时期晋国六百余年历史,厘清了晋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逻辑,深刻剖析了晋国兴、盛、衰、亡的历史原因。作者立足于古籍史料,同时参考了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晋国权位之争、制度之变和春秋争霸故事,并常佐以精彩点评,以晋国的霸业兴衰为中心展现了春秋时期云谲波诡的历史画卷。分册简介:《晋国600年1:周礼秩序的解构与重构》聚焦于晋国从开国到晋文公时期初步确立霸主地位的历史进程,讲述了从唐叔虞到晋文公的具有代表性的晋国王侯将相如何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历经纷乱,治国强国,以 法令的形式确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 行政运行机制。第二册《晋国600年2:中原霸权的兴盛与衰落》聚焦于自晋文公城濮之战到晋平公十二年晋楚弭兵会盟这一时期,生动讲述了晋国与秦、楚、齐三
魏晋士人厌弃世俗世界的虚妄伪善与礼法秩序,归玄成为魏晋士人的文化认同,代表一代知识分子由有入无的神话回归与心性追寻。本书从大传统的文化基因视角重新审视魏晋风度的编码,力求揭橥其潜藏的神性源泉与文化认同。作者综合采用文学人类学的多学科视角,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整合性范式。
春秋,中国历 个乱世的前奏。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征伐渐起,诸侯争霸。 300年间,群雄并起,兵锋渐渐染血;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奔流。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反叛的时代。分封制在高峰处开始瓦解,一切变革都在酝酿,中国即将走进 的新篇章。 本书以春秋五霸为主要线索,时间跨度由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首都镐京开始,到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结束,从政治、军事、地理、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讲述春秋300年乱世。 春秋时期塑造了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传统价值观,读过春秋史,才能了解中国人思想的源头。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战争不断、烽烟四起的时代。三国,一个智计并出、连横博弈、合合分分的时代。这是一部宏观全景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 专业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见解独到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历史读物。南门太守耗费30多年时间遍查史籍、分析史实,亲访百余处三国遗址遗迹,用正史的笔触、全史的概念,几易其稿,撰写的皇皇巨作,为读者讲述三国的历史真相!本书讲述了汉中之战、魏宫夺嫡、荆州变局、汉魏禅代、夷陵之战、诸葛南征、蜀汉北伐、孙权称帝、平定辽东、淮南三叛、三国归晋、天下归一等内容。其中,妇孺皆知的“空城计”,三国历 并没有发生,但却有赵云的“空营计”等历史事实,历来被文学艺术夸张虚构。本书从史实出发进行正本清源,还原历史本来面貌,给读者讲述真实的三国历史。
《三国史话(精)》的大家风范,体现在作者吕思勉/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还表现在一些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观点。它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然而通俗中却包含着渊博的知识,是小中见大、通俗中见高雅的典范。 本书帮助人们廓清《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误读,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三国。
陈寿所作《三国志》过于简略,经裴松之作注,内容充实了很多。但裴注主要充实了史实,典章名物方面尚多缺失。近人卢弼先生博采众书,精加校释,误者正之,缺者补之,核正地理,诠释名物,大大有益于本书的研究者。此次出版,又经著名学者钱剑夫先生作了标点整理,读者更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