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 前四史 。本书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为底本,保持了陈寿《三国志》加裴松之注的做法,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三国这段历史。为方便读者,本书保留了原点校本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 ),书名下加波浪线(~~)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本书是方便现代读者阅读这部巨著的较好的白文普及本。
《六朝门阀 太原王氏家系考》是已故日本著名魏晋南北朝史学家守屋美都雄先生的代表作。守屋美都雄以六朝时期著名的门阀家族 太原王氏的家族谱系考证为切入点,在勾绎此家族世代人物政治命运发展的基础上,对六朝时期门阀政治的特点进行了画龙点睛似的提炼和概括。《六朝门阀 太原王氏家系考》是六朝门阀个案研究的一部相当优秀的学术著作。
本书从拓跋鲜卑的 祖宗之庙 嘎仙洞开始,讲述了拓跋魏王朝几百年间的兴衰沉浮,特别是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及其深远影响,并呈现了几位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人物富有传奇色彩的面貌。此外,作为国际著名地理学家,作者不时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水热、地势条件对北魏迁移、扩张、迁都之影响,使这一段历史展现出了更丰富的面向。
六朝时代是我国的文化宝库,那时人们的思想和精神远比当下,甚至文艺复兴后的欧洲都更为开放自由。魏晋清谈,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十分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是一种极为有趣和有思想价值的活动。其内容可以让闭塞在科技时代的人们大开眼界。 本书在写作时查考了大量史料,广泛参考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结合中、日、英语三种语言的文献资料,对魏晋清谈的名义、形式、内容及其演变发展结束的历史,作了内容详尽、条理清晰的论述。余英时评价:本书填补了文化思想史的一项空白。 全书看似学术,但实际风格如名家讲历史,生动真实却不枯燥;思路敏锐,文辞生动典雅,是一部为普通炎黄子孙写就的历史大作。
史学大师蒙文通先生曾在1933、1934年两度为北京大学开设 魏晋南北朝史 课程,本书即以课程讲义为底本整理而成。这是蒙文通先生现存唯一一部魏晋南北朝史系统论著,其中民族迁移和古代制度变迁等内容尤其能够反映作者长于思想史、民族史、历史地理的治学特色,极具学术价值。
本书是面向广大历史爱好者的通俗易懂的普及型读物,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政治、学术文化、社会经济等进行了全面而提纲挈领式的叙述。读者可以从中体会何兹全先生对这一时代历史发展轮廓、体系、线索的认识,理解何兹全先生对这一时代一些历史问题、历史事件的看法。
本书是以五胡十六国时代背景为主题的学术论著。主要整理日本学界字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五胡十六国研究,将去分成草创期的五胡十六国研究、五胡十六国研究的展开以及现代的五胡十六国研究三期,且详细介绍了三个时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课题以及待突破的瓶颈。
如何评价八王之乱?知乎万赞回答首次整理成书 一部简明易懂的西晋王朝八王之乱史。 逐鹿的诸侯 殒 于途中, 普通人和牡丹葬在洛阳。 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只是长夜里闻鸡起舞的少年。 公元3世纪末,一个王朝 渐渐 没入了黑暗。 故事,就从 衣冠南渡 前讲起。
西郊 与 南郊 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国家祭典 西郊 是拓跋人的祭天大典,代表北亚草原游牧文化的一支; 南郊 则是汉族王朝国家祭典的核心,同样也是祭天仪式。从西郊到南郊,意味着游牧之俗向华夏之风的转变。 在北魏史的研究中,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历来为史家所重视。本书追根溯源,从嘎仙洞鲜卑石室的发现讲起,对北魏内部势力进行细分,极具创见地提出 代人集团 这一重要概念,指出其居于北魏政权的核心地位,再以统计学的方法,揭示改革前后各方势力的消长。在讲述孝文改革之前,作者首先回顾了文明太后的崛起之路与统治手段,她推动的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实为孝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孝文改革,作者则详人所略,另辟蹊径,敏锐地抓住以祭典为代表的礼制改革,并着力探讨孝道与北魏政治间的关系。 孝文帝热烈推动的迁都与改革
星汉灿烂三国史 丛书简介 星汉灿烂三国史 是一部全景式、高像素细说汉末三国历史的非虚构通俗读物,起自184年黄巾起义,止于280年孙吴政权结束。 作者南门太守用30年时间穷尽各类史料,整理考辨史实,积得 三国大事记 、读史笔记数百万字,以现代视角和大历史观重新审视历史,按时间线索细述重要史实和纷繁人事 面对变局,上到朝廷,下到地方,人们如何决策取舍?各自迎来了怎样的成败得失?乱流之中,从帝王到大人物,再到不可忽视的中、小人物,他们又如何自处?不同的选择,将他们带上了怎样始料未及的生命轨迹? 丛书以独到的史识、高超的史笔、海量的细节呈现残酷战争、诡谲权谋、复杂人性,考辨分析悬案争议,兼及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等,力求带领读者拨开迷雾、身临其境,看到一幅脉络清晰、情节生动、有血有肉的高清历史图卷。
星汉灿烂三国史 丛书简介 星汉灿烂三国史 是一部全景式、高像素细说汉末三国历史的非虚构通俗读物,起自184年黄巾起义,止于280年孙吴政权结束。 作者南门太守用30年时间穷尽各类史料,整理考辨史实,积得 三国大事记 、读史笔记数百万字,以现代视角和大历史观重新审视历史,按时间线索细述重要史实和纷繁人事 面对变局,上到朝廷,下到地方,人们如何决策取舍?各自迎来了怎样的成败得失?乱流之中,从帝王到大人物,再到不可忽视的中、小人物,他们又如何自处?不同的选择,将他们带上了怎样始料未及的生命轨迹? 丛书以独到的史识、高超的史笔、海量的细节呈现残酷战争、诡谲权谋、复杂人性,考辨分析悬案争议,兼及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等,力求带领读者拨开迷雾、身临其境,看到一幅脉络清晰、情节生动、有血有肉的高清历史图卷。
公元六世纪是一个浴火重生的时代,也是一个从大乱到大治的时代。它一是一座桥,一端连着四分五裂、天下大乱的魏晋南北朝,一端连着统一繁荣、兴旺发达的隋唐盛世。 这个时代枭雄辈出,群雄逐鹿,风起云涌。东魏权臣高欢雄才大略,起于寒微而纵横天下,终成霸业;西魏重臣宇文泰远见卓识,南清江汉、西克巴蜀,奠基北周。高欢、宇文泰二人历时二十余年四度交手,难分伯仲,堪称南北朝时期的铁血双雄。 作家云淡心远,深入典籍,查阅史料,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这段尘封的历史,使读者得以重见这段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南北朝历史。 本书在天涯社区进行连载时,受到无数粉丝热捧,被誉为 最好看的南北朝史,没有之一 !
星汉灿烂三国史 丛书简介 星汉灿烂三国史 是一部全景式、高像素细说汉末三国历史的非虚构通俗读物,起自184年黄巾起义,止于280年孙吴政权结束。 作者南门太守用30年时间穷尽各类史料,整理考辨史实,积得 三国大事记 、读史笔记数百万字,以现代视角和大历史观重新审视历史,按时间线索细述重要史实和纷繁人事 面对变局,上到朝廷,下到地方,人们如何决策取舍?各自迎来了怎样的成败得失?乱流之中,从帝王到大人物,再到不可忽视的中、小人物,他们又如何自处?不同的选择,将他们带上了怎样始料未及的生命轨迹? 丛书以独到的史识、高超的史笔、海量的细节呈现残酷战争、诡谲权谋、复杂人性,考辨分析悬案争议,兼及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等,力求带领读者拨开迷雾、身临其境,看到一幅脉络清晰、情节生动、有血有肉的高清历史图卷。
《二重奏 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对北魏前期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以及其日后的改制进行观察和分析,认为北魏前期的政治体制作为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结合物,具有胡汉相糅,合中有分的二元结构。在北魏定都平城的100年间,这种体制使北魏保持着强大并继续扩张,也体现着社会的冲突与发展,并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范例,在后来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国史通鉴》第二部《山河万里:秦汉三国卷》共二十四讲,从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到两汉三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势力之间的较量以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貌相,择取其间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讲述,分析得失,以史为鉴。严谨的学术态度、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是本书的基本特点。
.
本套丛书记载了从神话传说-夏商西周 直到清末的历史,采用手绘画风和历史图片相结合的方式,选配近千张彩图与珍贵文物照片,经过严谨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装扮,让孩子身历其境,借以传达正确的历史常识,更可丰富孩子的美感经验。 本书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树立一个清晰的中国正史概念。
乱世之时,英雄与奸雄并出;小说家言,历史伴虚构共生。 运郑帷幄,神机妙算于千里之外;武艺超群,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刀光剑影,时见红裙翠袖;金戈铁马,亦有横槊赋诗。 精彩之处,凝聚民间之奇思妙想;惊艳之笔,融合雅俗之华章丽辞。 本书以随笔的形式,分析《三国演义》的各种问题。不拘一格,拒绝程式。纵横开阖,涉笔成趣。非考证而有考证的深度,非史学而有史学的严肃,非评点而有评点的趣味。一卷在手,使人忘怀得失,陶醉其中。
本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朝时期墓葬、出土墓志、随葬品等,涉及大量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青瓷鸡首壶、青瓷虎子、砖印壁画等,基于此分析了六朝文物和由此反映出的六朝社会特征,从器物特征延伸到器物背后蕴含和代表的文化,涉及流徙士族、主流价值观、丧葬礼俗等方面,六朝虽始自孙吴,但接下来的东晋却是由北方南渡而来的社会,势必带来南北方文化碰撞、冲击和交融,带来价值观上的改变,从而管窥整个六朝社会,从贵族阶层延伸到平民,从建康拓展至闵粤,涉及政治、生活等各方面,是六朝史研究和六朝考古领域很好的参考。
余太山所著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上下)》和《两汉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为姊妹篇,共75万字。两书不仅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有关西域的记载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注解,而且首次解读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认知和阐述系统。这对于深入理解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均有參考价值,其意义已经逸出了西域史研究的范畴。
本书采取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方式,从人物、民族、政治、军事、士族、制度、文化、艺术、宗教、科技、生活、交流共十二个方面将此段时期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导读》高屋建瓴,以极其凝练的笔墨概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近四百年的历史进程和特点;《结语》除再次重申《导读》主旨外,尚着意指出此段历史所以能开启后来辉煌灿烂的大唐帝国的合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