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所作《三国志》过于简略,经裴松之作注,内容充实了很多。但裴注主要充实了史实,典章名物方面尚多缺失。近人卢弼先生博采众书,精加校释,误者正之,缺者补之,核正地理,诠释名物,大大有益于本书的研究者。此次出版,又经著名学者钱剑夫先生作了标点整理,读者更为方便。
《晋书斠注》系浙江钱塘吴士鉴所著,共一百三十卷。此书是《晋书》注本中完备者,为集注体,汇集各家旧晋书佚文,和清代学者卢文弨、钱大昕、王鸣盛、赵翼、洪颐煊、张熷等诸家校勘及考订成果,凡前人有关《晋书》的资料、议论、校语尽量收入,引书三百二十余种,前后二十余年,用力甚勤。编成《晋书斠注》。1928年由刘承幹出资刊刻,所以他也列名为作者之一。是相关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此书过去印数较少,目前较难找到。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据民国十七年吴兴刘氏嘉业堂本影印出版。
本书以十讲之篇章美容之风、服药之风、饮酒之风、任诞之风、隐逸之风、品鉴之风、清议之风、清谈之风、之风、艺术之风通过上百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对《世说新语》这部奇书所再现的魏晋时期的奇风异俗、奇人异事,进行了生动的现代解读,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一卷在手,王谢旧事,尽收眼底;古风今韵,如月入怀。
《北史》纪传体的通史,与《南史》一样作者都为李延寿。有本纪12卷,列传88卷,共100卷。共80卷,有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事起于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230年间的史事。《北史》和《南史》都是在记述南北朝至隋历史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8部纪传体断代史基础上修成的。它们是对八书的成功改编和成功的再创造。《北史》和《南史》打破朝代体系,把这一时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分别撰写出通贯各朝代的通史,编成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两部书。把整个南北朝到隋统一的长阶段历史,完整溶合,从而克服了史实断裂、重复记载、难于剪裁、卷帙繁冗、不便阅读等诸多弊病,且以简明方式记述具体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