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的出版,是想把作者对包括史学理论、治史观念在内的一些中国文学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论析汇集起来,提供给有心人思考。这些是作者近年在校内外、外讲台上,乃至两次全国史学工作者大会上报告的主题。无论别人会怎样认为作者这样做是如何不合时宜,却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兹事体大,关系中国史学荣辱命运,应当鼓与呼。的提出建设政治文明的任务之时,我们再无所作为,就有负于时代了。本卷的《试论历史评价的环境标准》和《快乐历史和对历史观的重新思考评盛唐研究丛书辑》,阐述作者的上述意见,也表达了作者进入这个行当40年后,行将抱着没把工作做好歉咎,凄凉地退下岗位时,遗撼而无奈的心境。《隋唐五代政治述略》是为号称“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隋唐宋卷》写的章原稿。《敦煌述略》是1981年随丝绸之路考察队到莫高窟,在
元557年宇文氏灭西魏,建立北周。公元581年,杨坚“代周自立”,即改年号为“开皇”,国号为“隋”。公元589年,隋朝灭陈,实现了华夏一统。杨坚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大力改革、国富民安。其子晋王杨广北征南战屡立战功,勾结杨素捏造罪证残害兄弟,太子杨勇终被废黜,公元600年杨广被立为新太子,公元604年,杨广登基,改元“大业”,杨广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在位不到十年已民怨沸腾,天下大乱,公元618年,隋朝灭亡……
2018年是中国历目前很辉煌、不错盛的唐朝建立1400周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唐人”“唐风”“唐艺”甚至“唐装”作为大国盛世的印记,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引以为豪。走进唐朝既有思想上的烙印,又有文献上的记载。尤其是近百年来考古发掘和文物发现,使得“大唐之国”的“大格局”“大气象”“大艺术”更显现出自己的特点。唐代历史的课题已经被学界反复耕耘,但是大的历史不会萎缩,好的课题也不怕重复,因为每个人解读诠释历史的视角也不相同。本书期待能对读者进入历史时空,置身历史场景,触摸历史遗存,有所帮助,能在精神上去感悟唐代的文化与魅力。人类进步不可能脱离历史,而记忆遗产的作用,也深深隐匿其中。
无
《唐史论丛(4辑)》主要内容包括:长安新出隋大业九年《杜裙墓志》疏证兼为梳理隋唐墓志所见京兆杜氏世系,隋唐舍利塔铭的内容与风格研究,《隋平远将军成洪显墓铭》考释,唐代权阉杨玄价夫人党氏墓志铭考略,新出唐百济移民祢氏家族墓志考略等
《唐研究 第二十二卷》是唐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学术专刊,本期是"从高昌到奈良: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写本研究"专号,收入中外有关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文书的论文,多利用新材料,采用新视角或新理论来进行阐释,重现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的各种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