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史》是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断代史的第四部,为其毕生学术功力真正之所在,备受史学界所推崇,是研究隋唐五代史基本的参考书之一。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两部。对隋唐五代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盛况作了详尽的阐述。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下半部对该时代的社会文化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叙述,涉及社会组织、社会等级、农工商业、衣食住行、人民生计、政治制度、学术宗教等方面。每一小节,都足以成就一篇重大论文。 ★民国期间,就被列为齐鲁大学国学院的专著汇编,之后更成为全国高校的历史教材。
隋朝自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共存在短短37年。其间,王朝开创者隋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中央废除北周六官制,基本上确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州县两级体制;创立科举制;制定并颁布《开皇律》;颁布关于均田和租调的新令,创置义仓制度,等等。此时期,政治清明,国家强盛,史称 开皇之治 。继位者隋炀帝发展科举制,设进士科,收集300年战乱失散的文献,修造大运河等。但是,隋炀帝仗恃国力富强,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导致民不聊生,叛军四起,618年,隋炀帝被缢弑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唐朝由唐高祖李渊于618年建立,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开创了 贞观之治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 唐 为 周 ,迁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及唐朝旧制,还都长安。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登
五代十国时期,在政治上,权位之争超乎寻常,父子相残,兄弟相杀;在文化方面,五代十国时期大不如唐朝,尤其是北方甚至处于停滞或倒退。十多个政权互相攻讦,又互为从属,还有时不时南下搅局的辽国。各方势力为了抢地盘、争名头,打着各种旗号相互角逐、厮杀、攻伐,各路江湖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后人重温这段历史,可谓精彩纷呈。热闹过后,都如浮云一般散尽,只留下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思考、评述与回味。
五代十国时期,在政治上,权位之争超乎寻常,父子相残,兄弟相杀;在文化方面,五代十国时期大不如唐朝,尤其是北方几乎处于停滞或倒退。十多个政权互相攻讦,又互为从属,还有时不时南下搅局的辽国。各方势力为了抢地盘、争名头,打着各种旗号相互角逐、厮杀、攻伐,各路江湖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后人重温这段历史,可谓精彩纷呈,但生逢其时的百姓却叫苦不迭。 粗看,五代十国是一部短暂的分裂史、混乱史;细看,它却又是一部部创业史、奋斗史 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背后,展露的却是雄韬伟略,留下的是一段段传奇佳话,印证的历史变迁与局限。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隋唐”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
本书是著名唐史学者王贞平教授关于唐代军事外交的专著。这部著作旁征博引,将“多极”亚洲中唐与突厥、回鹘、朝鲜、南诏、吐蕃等周边政权的“互利”与“相互依存”的复杂多变的关系娓娓道来,并对唐朝对外关系的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体系,以及“德”“义”在对外政策思想中的作用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
公元7世纪初中期,东亚政局剧烈动荡:东北亚霸主高丽(即高句丽)在维持了两三百年的统治后,面临着日渐崛起的中原帝国——大唐的严重挑战,唐太宗、唐高宗父子为了收复辽东失地,重建东亚政治秩序,先后发动了八次征伐高丽的战争。与此同时,朝鲜半岛上高丽的仇敌新罗瞅准机会,在“一统三韩”的口号下,与大唐帝国结盟,共同对付高丽。一时间,半岛战火纷纭,生灵涂炭。更糟糕的是,孤悬海东一角的倭国也野心勃勃,为了控制半岛,加入到高丽阵营,与高丽的另一盟友、同在半岛上的百济结成丽-济-倭联盟,以对抗强大的唐-罗联盟。从此,半岛卷入无休止的战争,陆地上、海洋中,一场场战役接连发生,无数生命毁于战火。终于,白江口一役,唐军击溃倭军,彻底将倭国的势力驱逐出朝鲜半岛……
本书用通俗浅近的语言,讲述了隋朝末年至唐朝建立初年这段历史大变局时期的风云故事。如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十八路反王,玄武门之变等等诸多细节,展现了各路英雄人物多面的性格特点,揭示了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史料详尽,体例简洁明了,可读性强,且颇多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