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毅说宋:大宋兴亡三百年》(全四册)把宋朝的历史分成四个有代表性的维度来讲述。《坐开封》以大宋王朝的奠基与共治为核心,讲述从衰末乱世到理想王朝的历史转变;《避临安》则以靖康之变和南渡君臣为主要内容,回顾了大宋王朝从繁华到南渡的历史巨变;《战厓山》则讲述宋朝灭亡的历史,以纵身蹈海的气魄展现大宋王朝最后的风骨;《忧边患》围绕宋朝三百年时间与辽夏金的关系,讲述游牧民族与农牧民族的战与和。 整套图书,以事件的进展为经纬,以人物的悲欢为血肉,以人串史,脉络清晰,语言通俗,兼具文学性,是大宋兴亡三百年的别样书写。
公元前195年,署名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文一画,细致呈现了汴京这座12世纪上半叶大都市中的王公贵族、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无不展现着北宋末年汴京令人难以置信的繁华。 只是繁华之下,汴京城一遇兵火迅速成了幻影。 本书正是以此为切入点,以波澜不惊的笔触,既描绘了北宋中后期汴京城辇毂之下的承平与繁华,瓦市里五彩缤纷的文娱活动,又进一步探讨一千年前的这座大都市所面临的种种隐忧。作者从物资供应、人员流动、市政建设、金融市场乃至营商环境等诸多方面展开叙事,表层与底层结合,并利用传世文献和新近考古资料,借鉴今人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汴京城走向繁荣背后的社会、经济与财政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异是如何导致汴京乃至整个北宋走向衰落与灭亡的。在细致勾勒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 外部边界战略 和 内部边界战略 问题,指出游牧帝国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基于集权化与分权化之上的机制性更替过程。本书为中国边疆史研究贡献了一种不同于专业史学家的新思路。
即使是手握法典,也不见得能依法而判,时而依赖执法者运用情、理和礼,来补法之不足。 本书聚焦特殊身份的僧人、妾侍,试图发现各种影响宋代司法的人为因素,将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着重探索僧人的宗教身分和妾的家属身分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并从司法者的角度,综合考虑法官做出裁判的复杂性。基于对法典和案例的分析,阐释司法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以及当时人的命运、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概念、潜意识的观念,从司法的角度,以跨学科的知识互通与交流,直击传统中国治理的深层脉络。 此次出版 新增万字修订内容,以别开生面地形式呈现,读之犹如面对面聆听三代学人的交流讨论,了解多样学术观点与最新学术进展。
宋词,堪称一代文学之璀璨华章,宛如一座情感的宝库,承载着数不清的个人情思,又似一面时代的镜子,悄然映射着历史兴替、文化兴衰的深刻隐喻。每一阕词中平仄转韵的巧妙变化,恰似灵动的画笔,细腻地描绘出宋人内心深处的命运图景,娓娓诉说着那个复杂时代里或激昂或婉转的故事。 《千千阕:宋词里的大宋小史》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穿越时空的文化长卷,独辟蹊径,以一首首宋词为落笔之处,巧妙地将文学与历史深度融合,精心勾勒出宋代历史与社会那丰富多元的多维面貌。 翻开这本书,我们仿佛置身于大宋的风云舞台之上,清晰地看到君主与臣子在权力博弈间,那藏于心底的深沉谋略,以及无奈又令人叹惋的命运轨迹;深切地感受到一个曾经辉煌的盛世王朝,在内外诸多挑战的夹击下,所历经的兴衰沉浮,宛如潮起潮落般令人感慨万千
本书通过横向比较蒙古帝国在东、西亚所留存下的史料记载,尝试对其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三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视野。本书按主题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共六章,聚焦于讨论蒙古政治制度中的欧亚传统因素,及其在不同汗国中所发生的地方化进程。下编则试图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下横向考察蒙古统治下亚洲东西部分之间的人员、物质、知识的接触与交流。
1127年,金军攻陷宋都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和3000余近支宗室。徽宗之子赵构在杭州重建宋朝,他死后帝位回到了匡胤子孙手里。流落到南方的宗室继续得到政府的特权和照顾,但获得了应举、做官的自由,逐渐融入士大夫阶层,个中佼佼甚至官至宰相。1279年,宋朝灭亡,赵氏三兄弟后裔作为宗室的历史宣告结束,作为宗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家与国的联系为紧密直接的,莫过于宗室。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宋朝宗室充满传奇与变幻的历史长卷,其中有娓娓的史实叙述,也有深刻的制度检讨。
宋朝终结五代乱世后,建立了延续三百余年的政权统治。随着各时期社会状况的转变,宋朝的政治既有丰富而复杂的变化,也有贯穿始终的内在延续性。总体来说,两宋政治表现出 外患虽不断,但鲜有内忧 的特点,这背后有制度性的成因,但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偶然性因素也不容忽视。 本书是宋史研究专家游彪集30年研究思考功力,为大众读者倾心写作的宋代政治史通俗读物。这不是一本追求面面俱到的综合性宋史作品,而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从宋初 祖宗家法 的确立,到崖山之战南宋灭亡,精心选取*能反映各个时期政治特点的人物和事件,寓论断于叙事,由表及里地勾勒宋朝各时期的时代大势、权力结构和政治主题,此外旁及学术与政治的互动,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等。作者试图由此深入浅出地阐发各时期内政与外交的得与失,把握两宋政治演
为什么羸弱的宋朝却拥有如此繁荣昌盛的市场经济?商业和城市文化 繁荣的景象又是如何衰落的?本书详细描述了在市场、经济、税收等因素的驱动下,宋代出现的种种变革式发展,例如坊市制瓦解,城市化浪潮,服务业、娱乐业兴盛,海内外贸易频繁,众多科技、文化领域创新等,从经济的角度切入,为我们立体认识宋朝文明提供了全新的面相。本书分为两卷,上卷从城市化、工商业发展、文化娱乐市场、对外贸易等角度描绘了宋代经济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下卷重在指出宋代经济的发展导致世俗生活出现的变化,即:技术领域的进步、教育的普及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同时论述这些 文明 陨落的原因,指出 文明在前现代世界环境中的困境。
在这部雄心勃勃的政治史和思想史著作里,蔡涵墨考察了宋朝官修史书残存至今的主要史料,这些史料构成了我们理解宋朝和古代中国的基础。通过分析其中作为宋朝政治话语产物的叙事,蔡涵墨全面介绍了这些文本以及围绕其编纂的政治环境。他从这些史料中提炼出 宋代历史的宏寓 ,并认为这些史料里嵌入的叙事,反映了儒家的士人治国理念与宋朝廷偏向于技术官僚治国模式之间的张力。这种对历史编纂和知识生产过程的描述,阐明了官方历史书写与政治斗争之间的关系,意义深远。
周良霄著的《元史(精)/中国断代史系列》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对元朝进行全方位详细论述,内容充实,资料丰富,论述充分,语言简洁。
尽管从军事和国土面积来看,宋朝是个虚弱的朝代,但就经济和社会角度来看,宋朝却 繁荣昌盛、 人文精神。那么,宋朝何以如此辉煌?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宋朝拥有一套理性、完备的政治制度。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给女儿讲故事的形式,选取了25个 代表性的历史典故,温情讲述了宋朝的种种政治制度,包括仁祖之法、虚君共治、台谏系统、文官制、公议、科举制、封驳制、回避制、独立审判等,完整地呈现了大宋的政治文明成就。通过分析宋朝权力的架构、制衡、运作和得失,作者为“宋朝何以如此繁荣”以及“后来如何走向没落”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形象的答案。
本书为杭州研究院《南宋丛书》之一种,为南宋文史通俗读物。丛书辑三本将聚焦于杭州与南宋的关系,探讨 作为南宋的杭州 以及 作为杭州的南宋 ,再现杭州南宋的历史场景,让读者更真切感受南宋杭州的魅力。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是众多南宋风流人物的活动地,杭州城也留下了他们数不清的趣闻轶事,本书将细数这些南宋风流人物在杭州的事迹,带读者领略他们的流风遗韵。涉及人物包括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思想家朱熹、吕祖谦、陈亮,文学家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名臣张浚、文天祥,杭州本籍名人等等,力图完整呈现南宋杭州城的人物图谱。
北宋卷撷取了北宋时期赵普、寇准、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十位国士,作为解读宋朝历史的节点人物与叙述主体。每位人物独立成篇,从生平事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精神世界等全方位多侧面呈现人物风貌,并广泛切入各自所处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背景,再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独特生存环境,以史料为依据,尽可能真实还原历史。每个人物之间又相互关联,互为补充,浑为一体,全稿可视为一部历史随笔,也可看作是一部南宋时期十位国士的微传记。北宋与南宋两卷也可认为是一部全面立体反映宋朝从开国、兴盛直到衰亡的实证录。 南宋卷卷撷取了南宋时期李纲、陈规、张浚、虞允文、胡铨、陆游、辛弃疾、朱熹、陈文龙、文天祥十位国士,作为解读宋朝历史的节点人物与叙述主体。每位人物独立成篇,从生平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吴钩说宋》是一部图文并茂、通俗有趣的宋代社会生活史作品。作者切入的角度非常独特,他认为宋画呈现了一个比文字记载更为生动的历史世界,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赏到一个别开生面、活色生香的“风雅”宋。书中精选了具有写实功能的宋代画作,展示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等“风雅”生活图景,其间不乏对宋代风俗礼仪的细致考证,以及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从而展现了宋代文明的独特性、颇为前卫的一面和对后世绵延不绝的影响力。
本书是利用黑水城文献对元代地方行政运作首次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成果。在对国内外学界有关成果进行系统而周密梳理的基础上,本书对相关成果的价值、影响、突破或不足等进行中肯评价。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通过细心爬梳800余件汉文、蒙古文黑水城文献,检出保留其中的大量不见于传世典籍的元代地方行政体制的细节,结合新发现的国图藏《魏书》纸背文献和传世典籍文献等,对学界鲜少涉及的元代地方行政运作机制进行了系统性探索。全书强调古文书学和历史学方法的相结合,注重比较研究法的运用,从行政机构、行政管理、行政制度及公文运作机制等多个方面,对元代地方行政运行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基本还原、勾勒出元代地方行政运作的基本面貌,并首次系统展示了元代地方行政体制诸多侧面的运行实态,大大拓展了学界对元代地方行政体制内
尽管从军事和国土面积来看,宋朝是个虚弱的朝代,但就经济和社会角度来看,宋朝却最繁荣昌盛、极具人文精神。那么,宋朝何以如此辉煌?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宋朝拥有一套理性、完备的政治制度。在本书中,作者通过给女儿讲故事的形式,选取了25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典故,温情讲述了宋朝的种种政治制度,包括仁祖之法、虚君共治、台谏系统、文官制、公议、科举制、封驳制、回避制、独立审判等,完整地呈现了大宋的政治文明成就。通过分析宋朝权力的架构、制衡、运作和得失,作者为“宋朝何以如此繁荣”以及“后来如何走向没落”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形象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