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黄仁宇名作《万历十五年》的新中文版本:经典版。经典版统一校订全书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章,精选黑白和彩色历史图片以及黄仁宇相片、手迹等40多幅,图文相得益彰,采用布面精装形式,为《万历十五年》截至目前内容完善、丰富的版本。随经典版特别附赠《经典的历程》,揭秘本书中文版传奇故事。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
(随机发送作者签名本)大明,一个辉煌又腐朽的朝代,一个血性又刻薄的朝代,一个奇才辈出又奸佞频生的朝代。 大明一朝近300年,16位皇帝各有特点,他们或明或暗,或刚或柔,或暴虐或仁慈,或勤政或懒政,或奇葩或多疑 有的口碑极好,有的风评很差。在十六个皇帝中,甚至找不出两个 雷同 之人。但无论如何,他们在国家层面上均守住了两条原则:一是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二是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 纵观明朝风气,虽不如唐朝奔放,不如宋朝潇洒,但自有一股凌厉之气贯穿始终。无论文人、武士、市民、才子,他们都像紫禁城里的帝王一样,身上流露出这个朝代的精神气质。这是明朝可以诞生于谦、王阳明、海瑞、张居正的原因,也是明朝覆灭后依然可以走出张煌言、史可法、李定国、顾炎武的原因。 这,或许就是孟子所说的 气
全书分两编,*编总论清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清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部分,对清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评述。 全书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在清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清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讲述了 1600-1763 年间建州女真从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崛起成为 大一统 帝国清王朝这一波澜壮阔的开拓史--从努尔哈赤的崛起到皇太极五征察哈尔,从顺治朝的抗俄斗争,再到贯穿康、雍、乾三朝的六次清准大战。 本书为普通大众所写,采用一手资料,站在全球宏观视角,将以往单一的中国古代史融入世界历史。写法如抽丝剥茧,把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梳理得畅晓明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作者依托坚实的分析,打破常规认知,讲述皇太极如何纠正努尔哈赤的 三大弊政 ,顺治帝对俄作战如何调兵遣将,康熙帝的军队改革,均令人信服;尤其善于考察历史细节,如书中设有八旗制度专题、清军火炮等武器详解、清准大战的对阵示意图等篇章,让读者在鸟瞰大历史图景下,获得身临其境的趣味。
《左宗棠传》是一本介绍左宗棠生平事迹的经典传记。 左宗棠是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人生经历十分复杂和传奇。 本书对左宗棠的一生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和分析,书中重点分析了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尤其是详细描写了左宗棠收复西北及新疆的过程。可以说,本书不仅是传记,更是一部神奇的晚清西北边疆史,一本视角独特的中国近代史。
历史是连续的,在从明至清的王朝更迭中,权力结构的基本盘,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惯性。腐败,正是分析这个权力结构的入口。 本书聚焦明清,以清晰的逻辑和鲜活的细节完整讲述了朱元璋、弘历等人的反腐始末,通过对其背景、历程、结局及影响的阐述,集中探讨了明清两朝深陷腐败泥潭的种种困境。并以 陋规 这一贯穿明清两朝的腐败现象为切入点,再现当时的帝国制度结构以及官场生态,深探明清衰败的根本原因,提出跨越时代的反思。
◎内容简介 本书按明朝历代帝王的时间序列,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介绍了大明王朝近300年的历史。不仅讲述了明朝的启蒙思想、人文主义、市井文化、党社与市民运动、商品经济的兴起,以一种崭新视角展现明朝向近代转型的宏伟历史进程,而且讲述了明朝的官僚政治、君臣冲突、党争与政争、民变与外战等,最终从文化桎梏、体制顽疾、经济畸形几个方面揭示了明朝灭亡最本质的原因。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时间变得稀缺而紧张,但一味的碎片化阅读或浅度阅读也会令人厌倦。作者坚持用细读的态度探究历史,也为读者呈现有深度的文章。晚清是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没落期,中外、新旧势力交织存在,有许多精彩故事值得细读、细看,作者翻阅档案馆、回忆录、《清史稿》等,以通俗轻松的语言去讲解,保持旁观者的清醒来评论,从政治、军事、文化等不同方面讲述从1840年到1911年那段动乱的时期内涌现出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力求在枯燥的史料中挖掘出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以启发读者思考和辨析。
从年少有为的兴藩世子到饱含争议的大明之君,嘉靖的人设要多复杂有多复杂 他是大孝子,为父母争名分,为个人树君威,杖打二百大臣,血溅左顺门,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他搞大独裁,二十四年不上朝,帝王制衡之术登峰造极,政治手腕炉火纯青,奸臣严嵩、权阉黄锦都是他擦屁股的草纸; 他是大迷信头子、服药狂人,玄修祈寿,宠信方士,吃重金属,迷房中术,以斋醮挤占国务,以青词选拔阁僚; 他是败家皇帝,天下本天子之家,斋醮烧炼就是不顾家,他漠视弊政,倚重佞臣,致社会动荡,生民涂炭。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灵魂,本书作者文史大家卜键,披阅大量史料,南下钟祥,北上永陵,踏访嘉靖生命的足迹,寻觅拼接零碎的历史映像,剔理他在决策大政时的思维脉络,探讨其推行斋醮、青词之类败政的根因,以细致的笔墨描摹他的精神世界
本书是吴晗先生研习明史的精要集成: 《明史简述》为吴晗在中央高级党校所做学术讲演的讲稿记录,详细阐明了明史研究中的基本和关键问题;《明代政治军事与社会》收录了吴晗一生中解读明王朝的核心文章,特别包含了其对明代恐怖政治、朱元璋统治策略等命题的深入探讨;《明代人物》则深刻再现了明代历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以点带面,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全面理解明代的政治特点和社会风习。 历史是一面镜子,纵览明朝大历史,还原你心中真实的大明影像。
1911年,武昌起义,事起仓促,仿佛只一夜之间,一个硕大无比的王朝就轰然坍塌。其实,这是自1840年起,清王朝对中国面临现代性转型懵然无知,对现代性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制度系统懵然无知,因此应对失据、步步被动,各种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的总爆发。 本书从多个视角全景描绘了晚清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这*后几十年的历史画卷,围绕这一时段的史事、人物、社会等方面展开解读,*终梳理出了清王朝覆灭的内在逻辑在于传统 天下观 与现代国家观、技术进步与制度落后、改良与革命这三对矛盾的长期撕扯与断裂,这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屡屡陷入困局的关键所在。
随着 14世纪危机 的爆发,由蒙古帝国构建的欧亚世界体系解体,东方和西方走向分离,逐渐演变为影响至今的近代世界新秩序。推翻蒙古统治的明朝建立起新的东亚体系,在 17世纪危机 到来、明朝终结之后,这一体系又被清朝所继承。 夹在 元末明初 明末清初 两大危机之间的明代(1368 1644)是什么样的面貌?除了残酷、血腥、互相倾轧的政治,这一时期还有哪些看点?明太祖制定的祖制禁锢,其后出现哪些乖离?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又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本书综合多种最新研究成果,让看似 一成不变 的明代变得鲜活、 有趣 了起来。
◎内容简介 闯王进京、崇祯自缢,满人入关、铁骑飞驰 大明王朝轰然倒塌,但一群热血男儿依然挺身而出。每一次抗争与抉择,都关系着民族的危亡,他们该去向何处? 本书沿着时间轴线,将南明十八年的抗争史娓娓道来,全景展现乱世的民族抗争,透析古代官场的权谋与党争。忠臣义士与奸佞宵小、内耗与外敌、野蛮与文明,共同交织成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
本书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全书分为二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故宫珍贵文物藏品数量大,品类丰富,堪称国内博物馆界之。本书精选两岸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逾百件国之重宝,分为陶瓷、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等模块,文物年代从古老的夏商周直至百年前的明清,横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程。对故宫的文物珍宝,六位国宝守护人维护与典守长达半个世纪,他们亲诉自己研究国宝的趣味心得,思考文物背后的奇人逸事,用生动的文物故事诠释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故宫是有生命的,文化是她活的生命。
本书就清代内务府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曾发生的故事,以通俗笔调加以展开,展示一个人人熟悉,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机构。 内务府在清代,职能重要,它是皇帝的御用机构,为皇帝服务,从皇帝的吃穿住行到私人小金库,都由内务府掌管。 内务府权势之大,只有皇帝信任的大臣才能执掌内务府。内务府机构庞大,涉及到江南织造局、敬事房(太监)、盛京内务府、御茶膳房等诸多机构,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钱财。在内务府的历史上,演绎了诸多精彩故事。
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人性的荒唐莫过于此!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消息传到留都南京,立谁为新君的问题就变得迫在眉睫,文武官员纷纷涌动,都想在新君面前占据首功,却不想,这种各怀鬼胎的心思为南明政权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在武将马士英等人的拥立下,福王朱由崧即位,改元弘光,而这些“定策”功臣也造成了南明内部权力的失衡,继而引发内斗不断。弘光政权、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继立,先后与大顺军、清军展开你争我夺的角逐,但激烈的内部斗争,使南明君臣在不停的内耗中,失去了无数翻盘良机,走向了失败。 南明是在内斗中粉墨登场,也是在内斗中分崩离析!翻开本书,从南明的灭亡看透人性的荒唐!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写于1920年,有关清代学术的*部专著。它系统评述了明末至梁启超以来200多年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主要对清一代的哲学、经学、史学等自然科学进行了全面论列,在政治思想史学上具有深刻的意义。本书是有关清代学术的*部专著。它系统评述了明末至梁启超以来200多年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就有清一代的哲学、经学、史学、等自然科学进行了全面论列,把每一时代的学术作为思潮进行总的历史考察,探讨起因,分析点,剖析衰落之根源,并对各个时代、各学科的代表人物及著作详尽阐述。
什么?一开国就要亡国!一桩朱元璋洪武元年发生的受贿案,竟然牵涉出一系列的事件。上到当朝宰相李善长、刘伯温,下到 求雨济民 的老和尚,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围绕着这件受贿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多重线索交织在一起,让你读来目不暇接、喘不过气来。 故事从明朝与元朝战斗前线的 义妇营 逃亡女子讲起,讲述了李善长的侄子李彬受贿、刘伯温无论权贵一概一视同仁将其下狱,李善长搬出朱元璋营救李彬,求雨老和尚是元朝的卧底被揭穿,李善长与胡惟庸的步步紧逼,刘伯温与姚广孝的见招拆招,以及朱元璋的 大杀功臣 计划的启动等等。 这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导火索、这是明朝初期党争的首次交锋、这是对《大明律》的执行的考验、这是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本书作者实地勘查了散在世界各地的数百门明清红夷大炮,并结合庞杂的史料记述,尝试勾勒出这些西式火器的 文化传记 ,重现其在中国两百多年间的演变过程和多样性。 红夷大炮的操作与铸造技术,是近代东方大陆文明向西方海洋文明学习的课。书中首先探索十七世纪初自闽粤沿海欧洲沉船上打捞的大炮,如何在天主教徒的努力下进入辽东战场,并在萨尔浒之役(1619)重创努尔哈赤。皇太极又如何起用降顺的汉人铸炮、操炮,并以汉人炮兵与满蒙步骑兵协同作战的卓越战术,迅速在中原攻城略地。此事不仅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军事革命,更使清朝建立起亚洲*强大的 火药帝国 。 明清两朝所先后发展出的铁心铜体红夷大炮,不仅比铜炮更轻更省,且大幅强化了炮管的抗膛压能力,其品质曾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然而,即使是此独特的复合金属制法,在清朝定鼎之
这是一部内容清晰、逻辑严谨、极富启发性的极简清朝断代史。作者戴逸先生,是目前少有的能贯通清代前、盛、中、晚期的大学者。本书将清史划分为八个阶段,从崛起到建立全国统治,从康雍乾盛世到清中期的衰落,进而到晚清大变局,作了概要而不失细节的讨论。既从宏观层面勾勒了清代三百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的历史发展,又从细节方面对清史以及中国近代史中的关节点和重大课题逐一进行细致的研究、论证,提出了清通而合理的解读。本书还提点读者和研究者关于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其思想性、学术性与普及性难能可贵地协和统一。本书还有一个闪光的特色:它贴紧时代发展脉络,古为今用,用殷鉴不远的历史智慧为中国现代化过程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本书是一部历史通俗读物,从后金-清的兴起,到南明灭亡、郑氏台湾降清,相对完整和连续地叙述了明清(后金)战争、农民起义、党争、南明弘光至永历的多个政权、各个主要抗清势力的兴衰变化等。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地域差异等多方面深刻探讨分析了明亡清兴的根源。 本书在查阅大量史料和著作的基础上完成,力求脉络清晰以及事件和人物的准确性,同时追求通俗易读性,并配有近百幅手绘历史地图,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相关地名和地理环境以及当时的动态情况等。适合历史爱好者、对明清鼎革之际相关历史文化变革感兴趣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康熙独宠曹寅家族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清朝的汉人大将军岳钟琪如何能得以善终? 乾隆真正欣赏的汉人大学士是谁? 究竟谁是同光中兴的领导? 在清朝三百年历史中,除了掌握皇权的帝王外,还有数十名影响王朝命运的重要文臣武将,比如索额图、年羹尧、陈廷敬、张廷玉、福康安、和珅、朱珪、肃顺、奕 、李鸿章、袁世凯等,他们在清王朝不同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左右王朝走向的作用,他们既是名臣也是棋子,他们的宦海沉浮之路既是王朝兴衰的清晰折射,也带给我们面对大变局时该有的大智慧。本书讲述清朝数十位重要历史人物,是一部讲述个人在时代变迁中不同际遇的沉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