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镜 一个美国女记者眼中的民国名流》首版于1923年。1922—1923年间格蕾丝·汤普森·西登游历中国时积极投身社交活动,采访了末代皇后婉容、民国总统黎元洪及其夫人、寓居上海的宋庆龄等众多社会名流。她还有幸参加了末代皇帝溥仪的婚礼,还在宋庆龄、宋美龄的陪同下,参观了纺织厂,给我们留下80余张罕见民国女性老照片和29篇采访札记。附录40多张晚清贵族女性照片选自1908年出版的《清国杂观》,均为难得一见的影像资料。
由高纲博文编著的《近代上海日侨社会史》历史 地阐明近代上海日侨社会的状态、日侨的活动与意识 。同时也阐明处于日中关系环节中的日侨在近代上海 与中国社会相互依存、竞争、敌对的关系。 著者从1990年开始在日本和中国等地对有关近代 日侨的各种史料进行调查、收集,基于那些手史 料、第二手史料,本书用实证的历史学分析方法对日 侨在近代上海的活动与意识进行了严格的考证。 此外,为了弥补上海日侨史料的不足,著者对相 关人员进行了口述访谈,那些成果对于论述有直接或 间接的重要作用,这是本书的独值。
井勿幕、井岳秀昆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有感于历史研究中井勿幕、井岳秀史料的简略而不完整,且在许多关键事件的人物及其时空节点上又多有疏漏、矛盾甚至谬误,作者历时多年搜集资料和整理、编撰,完成本书。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一、清末风云;二、民初烽烟;三、内战旋涡;四、国共纷争;五、绕茔余音,完整展现了井氏弟兄生平事迹和清末民初广阔的历史画卷,对于研究陕西辛亥史、民国史有重要史料价值。
由高纲博文编著的《近代上海日侨社会史》历史 地阐明近代上海日侨社会的状态、日侨的活动与意识 。同时也阐明处于日中关系环节中的日侨在近代上海 与中国社会相互依存、竞争、敌对的关系。 著者从1990年开始在日本和中国等地对有关近代 日侨的各种史料进行调查、收集,基于那些手史 料、第二手史料,本书用实证的历史学分析方法对日 侨在近代上海的活动与意识进行了严格的考证。 此外,为了弥补上海日侨史料的不足,著者对相 关人员进行了口述访谈,那些成果对于论述有直接或 间接的重要作用,这是本书的独值。
晚清以来西学东渐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现已成为学界的关注点,而本书致力于对以礼研究相对薄弱的“西史东渐”进行历史的寻绎和价值的重估,也因之凸显其原创性。 作者认为晚清西方史学译著的传播对中国史学产生过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使晚清史学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使上述结论坚实有据,全书力图在资料上有新的开掘和突破,在方法上立足于实证研究,并借鉴了“ 阅读史”和“译介学”研究中的接受理论,在论述体裁上则采用符合论题意蕴的“专题史”样式。全书将对问题的解读建立在的量化的基础上,力求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也试图在传播与影响研究的层面上来回应和修正前人研究的不足。 作为本书附录的《晚清(1822-1900)历史译著提要》收录所统计到的各种门类、体例的西方历史译著单行本多达89种,是一份珍贵的史学史资
《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00~1949》(上下册)以20世纪前50年中国史学重要事件和重要著作为主,凡与史学变化发展有关之文化、政治、社会等重大事件也酌予收入。该书按年系事,再由事系人,由人及学,力图全面、细致地反映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和概貌。该书取材力求广博,基本涵盖百年史学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展现其整体学术面目,同时也有所倾斜和侧重,凸显史学演进的趋势和主流。
本书集中讨论历史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军事与外交活动。 作者对交战双方的军队编制、人员、兵器、统帅以及军费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检讨,改变以往近代史研究者较少从上述角度揭示中国方面失败原因的做法,还原了19世纪的一段重要历史。作者指出,庞大的中国军队之所以败给了数千名敌军,除政治的原因外,还因为当时中国军事建设,如战备、训练、军制、指挥调度系统,甚至常为国人自豪的兵法都存在很多问题,难以适应殖民时代工业大国的侵略战争;而在外交上,通过广州反对英国人入城的斗争、公使驻京两事的重点分析,作者指出,清廷上下“天朝”观念和体制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外交“失矩”,说明传统国家在适应国际社会的过程中榫卯不合的种种痛楚。
这不是一部寻常历史著作。 作者以其深厚的国际研究与历史学的学术素养,选择了一个似已为国人耳熟能详的义和团问题作为本书题材,却开拓出一片为前人所未见的宽广领域。本书对义和团问题的解读既不同于西方中心主义,也不同于现代帝国主义理论的一般理解。而是从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与广阔的国际背景的互相联系入手,从思想与行动的互动中去探求义和团战争的真谤所在。 作者具有熟练运用多国外语的能力。本书是在广泛搜集并掌握中、英、法、意、日、俄等各国珍藏的档案文献,包括大量的私人信件与手稿的资料基础上,以面壁十年的功夫从事写作,因而使得这部著作得以反映百余年前义和团战争恢宏图景中所包含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既包含晚清中部的帝党和后党、维新与守旧、满族与汉族、民间与朝廷、教民与拳民以及南北清流
本书作者关注的焦点主要不是精英与,而是底层民众,不是“先进”势力,而是“落后”势力。从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视角去解读中国的,可以走进历史的深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以农民为主体的运动的特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