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
    •   ( 9696 条评论 )
    • 刘统 /2019-07-3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是*同志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汇编,其底本是《西行漫记》的重要资料来源,是有关长征的*原始记录。 回忆录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体现了长征过程的艰辛,也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生活、交通等多种情况,是研究长征历史不可或缺的*手资料。

    • ¥43 ¥86 折扣:5折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现代中国的形成》姊妹篇,全景式展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复杂互动,透析中国
    •   ( 1610 条评论 )
    • 李怀印大学问出品 /2025-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现代化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不懈追求。中国现代化走过了何种轨迹?以解决哪些问题作为核心?与西方现代化有何种重要区别?在本世纪中叶建立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比较优势和主要难题?本书对这些基本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者李怀印全新力作。书中立足地缘战略、财政构造、政治认同等国家转型的关键变量,展开一幅从地缘国家向主权国家、工业国家依次过渡的宏伟历史画卷,在二百年视野中理解中国的现代化。作者持续关注185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与演进轨迹,从晚清时期现代化的艰难启动到改革前30年的经济增长,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等,并展望2050年中国的现代化前景,既立足历史,又注重将中国置于全球背景中进行考察,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展开的独特方式,可为思考当下变局提供参考。

    • ¥44.5 ¥89 折扣:5折
    •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2套装)
    •   ( 6073 条评论 )
    • 杨天石 /2018-09-01/ 重庆出版社
    • 本书以蒋介石日记为主要依据,辅以其他国内外重要相关史料,带领读者探寻蒋介石的生平及内心世界。在本书中,杨天石通过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蒋介石日记,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及权威的资料,以专题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青年时期的蒋介石、参加革命的蒋介石、**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蒋介石、内战时期的蒋介石、抗战时期的蒋介石、家庭生活中的蒋介石等等。通过史料的挖掘,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探寻其思想发展历程,带领读者追寻真实的蒋介石。 本书于2008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获全国31家媒体及中国图书学会共同评选的 年度十大好书称号 。此次插图增订本。一方面,对原版的文章进行部分调整,删除个别篇目,增加杨天石先生的一些**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配上珍贵的图片资料,如蒋介石日记原件影印、台湾及美国关于蒋介石的重要文档影印资料,蒋

    • ¥68 ¥136 折扣:5折
    • 统一的前夜(全四册)
    •   ( 801 条评论 )
    • 张前 王智 江左辰 丁俐文 /2025-01-01/ 辽宁人民出版社
    • 统一的前夜 系列共计4卷,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四次结束漫长分裂时期、引领大统一的王朝统一的全过程,分别是《统一的前夜: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的前夜:司马氏鲸吞三国》《统一的前夜:隋文帝兼并南北朝》《统一的前夜:忽必烈吸纳江南》。其中 秦始皇横扫六国 ,突出秦始皇时期的秦国用了10年时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期间也铺垫了六代先王的努力和商鞅变法对后来完成统一的重要性。 司马氏鲸吞三国 ,突出司马懿如何忍辱负重从魏国成功翻身,其儿孙在其影响下一步步获得魏国的管理权,并先后灭掉蜀汉和吴国,统一全国的过程。 隋文帝兼并南北朝 ,突出杨坚利用机会,获得北朝的控制权之后,先灭北齐,再南下灭南陈,并让分裂数百年的大中华重归一统的过程。 忽必烈吸纳江南 ,突出忽必烈在艰难获得蒙古大汗地位并稳定后方的

    • ¥159.6 ¥319.2 折扣:5折
    •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   ( 3533 条评论 )
    • 刘统 /2021-04-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如果说1947年是转折的一年,1948年则是决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年下半年连续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民党的重兵集团被解放军一个个歼灭,国民党方面完全丧失了进攻的能力,转而求和。共产党则更加坚定了决心,要打过长江,夺取全国的胜利。本书用历史事实说明从战场到后方,从农村到城市,从生活到经济,从舆论到思想,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回顾1948年中国经历的风风雨雨。

    • ¥34 ¥68 折扣:5折
    • 转折:1947年中共中央在陕北
    •   ( 2119 条评论 )
    • 刘统 著 /2023-10-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战争初期,在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妄图速胜的企图后,国民党军队改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延安陷入危急。面对国民党胡宗南等部的进*,毛泽东和党中央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抉择。自1947年3月起的一年多时间,中共中央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成功实现了战场形势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折。 本书是国内研究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最全面、最详尽的成果之一。全书以恢宏而不失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再现了战斗现场的惊心动魄,讲述了转战途中的千钧一发,展示了党中央谋篇布局的高瞻远瞩。历史雄辩地证明:一场战争乃至一个党的胜败,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 ¥49 ¥98 折扣:5折
    • (全三册)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   ( 411 条评论 )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2023-08-01/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全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海陆空军的作战情况、战场史料,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军队在陆海空三方面对日本侵略的抵抗情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一)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方针与计划部署;(二)卢沟桥事变、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长沙会战(第一、二、三次)、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四)封锁江阴要塞、粤海军抗战、长江布雷作战、海军抗战纪实;(五)空军抗战概要,中苏中美联合抗日经过,空军常德、中原、长沙、衡阳、桂柳、湘西会战经过。另附抗战时期中国军队陆军序列表。

    • ¥190 ¥380 折扣:5折
    • 规划社会的来临:重读《大同书》
    •   ( 118 条评论 )
    • 王东杰 /2025-03-0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为何说《大同书》是现代的?它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关系是什么?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乌托邦著作,《大同书》是康有为对未来社会的精心表达。 此前对《大同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创作年代、版本流变、思想来源和内容方面,本书则试图表明,这一看似空想的著作,实际上深深地扎根于近代中国的改革历程中,昭示出中国思想取向的一次重大转折。 在细读《大同书》文本的基础上,作者重审 大同 观念的沉浮、晚清大同观念的重现及其与西方思想的关联;分析《大同书》预设的理论前提,如其中隐含的视觉观念、康有为的人性论与苦乐观;继而重点考察大同社会的 破坏 与 建设 方案,其脱离旧制走向大同的具体路径、实际运营和制度设计等;最终概述康有为的理性主义规划思维模型,并将《大同书》置于近代中国历史的视野中,理解中国 现

    • ¥42.9 ¥78 折扣:5.5折
    • 没有结束的细菌战
    •   ( 80 条评论 )
    • 南香红 /2025-05-0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这部非虚构纪实作品,以五部分、22章共60多万多字的篇幅,呈现了一群遭受日本细菌战侵害的中国普通老百姓两三代人、几十年里未曾疗愈的历史伤口。 在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偷偷在中国研发生化武器,运用细菌战攻击受害国家的老百姓,且中国成为唯一一个被大面积(除少数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外,大多数地方受到过细菌武器的攻击)、多菌种(已经有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等数十种)攻击的国家。可战后很长一段时期,因为日、美的掩盖,冷战的铁幕,使这段黑暗邪恶的历史罪行完全被掩盖,没有得到正义的审判。 作者花了数十年的时间,一直跟随细菌战受害者后人王选,对细菌战的控诉及受害群体做了深入调研与探访,她们与一群来自中日两国的良知人士从中国浙江到湖南常德等地区,从日本到东南亚再到美国;对上述地区的受害者进行了多

    • ¥48.4 ¥88 折扣:5.5折
    • 华北:1937—1945(回到烽火岁月中的真实华北)
    •   ( 102 条评论 )
    • 〔英〕林迈可 /2025-01-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本书原名《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记录了英国人林迈可先生抗战时期在华工作和生活的一系列见闻。书中不仅记录了林迈可先生在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和边区政府的所见所想,还收录了近两百幅他在华期间拍摄的珍贵照片,反映出了最真实的抗战的面貌。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条件下拍照已很不易,而在战争环境下这些照片能长期保存下来更为难得,本书是林迈可先生留下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本书记录了一个充满硝烟与勇气的时代,见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

    • ¥36 ¥72 折扣:5折
    • 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新版(当当亲签版,纪实文学大家岳南经典之作,再现抗战岁月大师群体沉默而
    •   ( 466 条评论 )
    • 岳南 著,博集天卷 出品 /2024-10-12/ 湖南文艺出版社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师生被迫向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迁徙。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继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而来,一时间,众多大师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 被傅斯年称为 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 作品以纪实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畅的笔墨,全景再现了在李庄的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生活与学术历程,突出刻画了霸气的学人领袖傅斯年,耿介的考古学大师李济,苦心孤诣的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坚忍的诗人林徽因,孤傲的才女游寿,执着于学术的董作宾、梁思永等先生的鲜明个性,以及他们面对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守望相助、穷且弥坚的精神风骨。在中国最艰危的六年,他们不离故国,焚膏继晷,薪传火播,在人

    • ¥39.5 ¥79 折扣:5折
    •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
    •   ( 14102 条评论 )
    • (美)费正清 编,杨品泉 等译 /2007-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剑桥*史(1912-1949年)上卷》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中的12卷的中译本。 主要论述国民党定都南京以前的历史。 本书分12章,分别由费正清、费维恺、安德鲁 J内森、詹姆斯 E谢里登、陈志让、计华茨、李欧梵等亨誉世界的著名学者撰写,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与动向,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书后还附有详尽的书目和论述各章有关资料和论著的书目介绍。

    • ¥55 ¥100 折扣:5.5折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壹卷精选(重绘大历史的原本,还原被忽略的细节)
    •   ( 271 条评论 )
    • 桑兵 /2024-11-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本书是重写大历史计划 五四与新文化运动系列 中的第一部。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而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从之前的思想启蒙演进到社会化的文化运动,引起《新青年》内部的分裂,胡适等骨干成员对群众性的社会运动抱有疑虑,陈独秀和李大钊则积极响应并投身其中。运动在全国各地进行的态势不同,主要体现于社会化宣传层面,且难以为继,于是很快就不得不由社会改造转向政治革命。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叙述与历史上新文化运动的事实合为一炉,可以依照时空联系从各种视角还原历史的本相及其演化,使得新文化运动史的研究站上新的台阶。

    • ¥49 ¥98 折扣:5折
    • 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 王笛
    •   ( 1388 条评论 )
    • 王笛 /2023-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中国内陆城市成都作为研究对象 ,以 叙事 的方式考察公共空间 、下层民众、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的关系,将 街头文化 作为中心,展示街头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 从城市的外观 、民间艺人的表演到民众谋生的方法以及对街头的争夺等。 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与街头有着紧密联系,他们创造并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当改良者试图对街头的使用进行控制时,便引起了下层民众为其生存空间的斗争。随后在革命运动中,民众又以街头作为政治反抗的舞台。在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中,民众和精英为共同利益而合作,组织自卫活动捍卫他们的生存,同时也是维护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与以往研究的角度不同,本书力图把人们的注目焦点从精英转向民众,从沿海转向内地。

    • ¥54.5 ¥109 折扣:5折
    • 海外中国研究·寻找六边形: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   ( 1200 条评论 )
    • [美]施坚雅 著,史建云徐秀丽 译 /2024-05-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49年,康奈尔大学年轻的博士候选人施坚雅怀着对中国研究的热情来到战争中的四川,安顿在成都西南的高店子,展开了对中国乡村的田野调查。他努力学习四川话,住进农户家中近距离体验乡村生活,也常常坐到茶馆里与人聊天,观察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对从市场角度研究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逐渐从市场运作中发现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密码。 基于在高店子的田野调查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施坚雅在本书中引入 中心地 六边形模型 等概念,剖析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及其现代变迁,提出了著名的市场体系理论和基层市场社区理论,跳出行政划分的范围,为中国研究开拓了新局面。本书是施坚雅模式的理论起点和基础,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领域产生了广泛反响,至今仍是中国研究绕不开的经典之作。

    • ¥34 ¥68 折扣:5折
    • 战时中国的医疗和卫生(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 108 条评论 )
    • 皮国立杨善尧刘士永 /2025-03-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本书通过聚焦中国社会、传统医疗与科技,探讨1931至1937年间近代中医如何在战时面对挑战并逐步转型,反映了中医药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介绍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事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国际援华医疗机构如美国医药助华会(ABMAC)和援华联合会(UCR)对中国抗战期间军事医疗的支持与影响;考察中国军队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展现这一体系在抗战时期逐步发展完备的过程。本书既梳理战时政府高层的医疗政策,也关注大后方和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呈现医疗卫生视角下的抗战史新面貌。

    • ¥59 ¥118 折扣:5折
    • 海外中国研究·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
    •   ( 4866 条评论 )
    • (美)易劳逸 著,王建朗王贤知贾维 译 /2020-12-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国民党何以失败?这是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后,一个在国际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现代中国发展中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易劳逸教授通过国民党自身的各种材料,运用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形成的方法,摘取若干典型事例,精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作者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美援,而是由于其自身的弊病和分裂,诸如腐败无能、纪律废弛等等。 关于这《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的价值,可以用雷利 桑德兰的一句话来概括: 对国民党失败这一问题的新近研究会由《毁灭的种子》而得以开拓。

    • ¥29.5 ¥59 折扣:5折
    • 生产队纪事 |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25
    •   ( 236 条评论 )
    • 张建清 /2025-01-02/ 东方出版中心
    • 内容简介: 《生产队纪事》描写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无锡农民的生活,作者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为依据,以自己熟悉的人物为原型,选择典型情节,着力塑造人物形象,努力反映那个历史时期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为农民保留一份真实的生活画卷。同时以冷幽默的笔触剖析社会与人性,力图向读者展示一个立体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江南农村面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农民生活,都不同于传统社会。作者以这一时期为记录和描写对象,尽量客观、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为 生产队 这一特定历史产物展开一个切面,供后人研究参考。《生产队纪事》原名《生产队档案》,开始写了30篇,每篇是一个独立的故事,2008年在无锡地方报刊连载。由于选材真实,贴近生活,发表后产生了强烈的反

    • ¥39 ¥78 折扣:5折
    • 星火的启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   ( 4224 条评论 )
    • 金冲及 /2020-06-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是 金冲及文丛 之一种,收录了作者历年所写的六篇谈论中共革命根据地的文章。这六篇文章分别是《从迅猛兴起到跌入低谷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前前后后》《对创建赣南闽西苏区的思考》《山东根据地的独特历程》《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转变》《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初阶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全书探讨的问题从根本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敌强我弱甚至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面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所做的摸索和实践,并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路线。作者在文中总结道: 为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完成,甚至会因判断失误而遭到暂时或局部的挫折,只有投身到实践中去,经过反复的比较和盘算,同时多研究前人在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逐

    • ¥24.5 ¥49 折扣:5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民国史话,亲闻、亲历、亲见,细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波诡云谲,有传奇也有荒诞,是世态也是人性,理解近
    •   ( 1284 条评论 )
    • 陶菊隐 /2022-05-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吴佩孚 军阀混战,武夫治国,帝制转型 政变,暗杀,学潮,工潮,政争 1895 1928年,是中国由帝制向共和摸索的历史转折点,各路军阀相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影响清末民初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力量。复杂的历史线索无形中阻挡了人们认识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脚步。 本书结合民国报人陶菊隐的亲身经历及其所掌握的丰富史料,复原了这一时代的历史细节,基于 当时人述当世史 的优势,客观、理性地为读者塑造出宏大的历史现场,铺展开那个动荡年代的历史画卷。凭借深刻的洞察力和生动的文字表现力,陶菊隐先生将长达三十余年的军阀风云娓娓道来。既注重历史事件间的关联,又细腻刻画出人性与世态炎凉;既体现出严密的逻辑链条,又拉近了读者与历史的距离。

    • ¥94 ¥188 折扣:5折
    • 1938,关键一年:从十二月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
    •   ( 422 条评论 )
    • 罗平汉 /2024-03-1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在党的历史上,从1937年十二月会议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间,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和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该著作以丰富扎实的史料、坚实的理论视角集中呈现与阐述了此段历史。 全书约16万字,分为四章正文与前言、结语六部分。全书以十二月会议为起点,运用大量的会议资料和档案文献等一手资料,以及当时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回忆录、文集等,从史料出发,有力论证了毛泽东等人如何提出中共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有关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和中共开展敌后游击战的重要性;同时也详细介绍当时的中共主要领导人王明等对于上述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以及所犯错误形成过程。 全书立意新颖,细节叙述较为吸引人。如在第二章开篇讲述王明从莫斯科回到延安时,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他热情接待,在欢迎仪式上,毛

    • ¥27.5 ¥55 折扣:5折
    • 日本人口述“二战”史:一部日本平民亲历者的战争反思录
    •   ( 825 条评论 )
    • 田谷治子Haruko Taya Cook西奥多.F. { /2017-12-01/ 重庆出版社
    • 直面黑暗,为真实的历史发声,数百位日本亲历者首度公开血腥残酷的战争经历。 二战中,日本对亚太地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创伤延续至今。然而日本官方自始至终都对战争的根源、过程、代价以及后果避而不谈,更从未表达过任何歉意。为何会如此?而与之相反,被拖入战争深渊的日本平民,在数十年后回顾那场战争时,用得更多的词是难以启齿、不堪直面? 本书堪称一部开创性的口述史,西方著名历史学家西奥多 F.库克夫妇通过实地走访数百位日本本土的战争亲历者,参考众多未曾公开的信件、遗嘱、日记、军用笔记、政府档案等,力图重现战争全貌,并首度公开当今日本人回忆 二战 时的矛盾心态。本书的受访者众多,从外交官到神风特工队队员、731部队军医、战俘监管员、侵华士兵等战犯,从核弹受害者到记者、学生、慰安妇、在华商贩、画家等

    • ¥34.9 ¥69.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