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从历史创伤中艰难生活下来 的一批特殊证人,他们的口述史料是南京大屠杀这段 历史弥足珍贵的**手档案。朱成山编*的《南京大 屠杀幸存者证言》从41 76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目 睹者和受害者的证言档案中遴选出了75人的证言。这 些证言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口述**人称的 形式展现,揭示了当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对手无寸铁的 平民进行集体屠杀、零散屠杀、性暴力、抢劫和焚烧 破坏,对南京城狂轰滥炸等惨*人寰的血腥暴行以及 当时的各慈善团体收埋被害者尸体的情况,史料翔实 ,具有*高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
70年前,抗战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来,抗战先烈英勇战斗的场面、更多感人的英勇事迹和战斗细节,都口口相传于先烈的后辈中。 由国共将领后代讲述的父辈们感人的抗战故事,昭示着这些抗战将领的价值选择与责任担当。每一个故事都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每一个缩影都是对中华儿女铮铮铁骨的诠释。 翻开沈强主编的《我的父辈在抗战中》一书,聆听将领后人,讲述父辈抗战的历史细节和感人故事… …
李慎明、张顺洪*的《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兼论国共两党抗战中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试图结合对国共两党和正面、敌后两个战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的阐发,对相关问题也顺便作出一些解读,以期回答 究竟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这一问题。
城市建筑是活着的历史,要善于应用建筑去诉说城市独特的精气神。为了讲述 南京地标 、阐明 南京机遇 、表达 南京态度 ,展现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树立崭新的城市形象,让全国读懂南京、喜爱南京,我们策划出版这套 南京地标 系列丛书。 本丛书是一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大众读物,以分篇叙述的形式,逐一介绍南京各个地标景点。从中山陵、总统府、南京长江大桥、夫子庙、玄武湖等南京的地标入手,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从地标的建设、形成开始,来讲诉地标从历史走到今天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内容涵盖跟地标关联的人物、事件、传说、地名、建筑、物品等方面。 选题采取开放式,突出主题,强调经典,讲求新颖。
本书综合运用云南省档案馆资料、台湾 国史馆 原始档案资料、民国时期报章等,结合中国与东南亚的各类记录,重构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 南侨机工 事件以及该群体参与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面。通过对南侨筹赈总会招募和遣送机工返国、国民政府对南侨机工的管理等问题的考察和分析,探讨南侨机工对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以及南洋华侨社会对祖国抗战的贡献等问题。
以亲历、亲见、亲闻的视角,努力发掘众所周知的任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跨越时空的广阔视角,纵览百年历史风云,横观人生社会百态。《海外儿女赤子情/纵横精华 第四辑》汇集了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通过其独特侧面来述说历史。
《我看见:中国抗战的真正希望》通过梳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敌后抗战可歌可泣的史实,以及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等外国记者和国民党阵营内部的爱国军官的视角,“看见”了一部有血有肉的抗战史,证实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一大胜利,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是中国抗战的真正希望。
《桂系据粤之由来及其经过》作者利用当时桂系控制下的军政府遗留下来的财政、外交各机关的大量档案及陈炯明部所缴获的数十册桂系军阀密电本底稿,揭露了桂系军阀占据广东的由来及经过,对桂系在广东的军政、民政、财政等各方面的措施以及后失败之经过,记述尤详。对了解和研究民国初年护法时期广东地区的历史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