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前夜 系列共计4卷,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四次结束漫长分裂时期、引领大统一的王朝统一的全过程,分别是《统一的前夜: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的前夜:司马氏鲸吞三国》《统一的前夜:隋文帝兼并南北朝》《统一的前夜:忽必烈吸纳江南》。其中 秦始皇横扫六国 ,突出秦始皇时期的秦国用了10年时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期间也铺垫了六代先王的努力和商鞅变法对后来完成统一的重要性。 司马氏鲸吞三国 ,突出司马懿如何忍辱负重从魏国成功翻身,其儿孙在其影响下一步步获得魏国的管理权,并先后灭掉蜀汉和吴国,统一全国的过程。 隋文帝兼并南北朝 ,突出杨坚利用机会,获得北朝的控制权之后,先灭北齐,再南下灭南陈,并让分裂数百年的大中华重归一统的过程。 忽必烈吸纳江南 ,突出忽必烈在艰难获得蒙古大汗地位并稳定后方的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全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海陆空军的作战情况、战场史料,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军队在陆海空三方面对日本侵略的抵抗情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一)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方针与计划部署;(二)卢沟桥事变、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长沙会战(第一、二、三次)、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四)封锁江阴要塞、粤海军抗战、长江布雷作战、海军抗战纪实;(五)空军抗战概要,中苏中美联合抗日经过,空军常德、中原、长沙、衡阳、桂柳、湘西会战经过。另附抗战时期中国军队陆军序列表。
《老照片》二十年精选集,系从已经出版的《老照片》*至*百一十辑中选编而成,包括《重回现场》《风物流变》《名人身影》和《民间记忆》四种,此次选编,每本的篇目顺序,大致按照片拍摄年代的先后编排。除对个别篇章的文字和图片稍事修订、删减外,余皆一仍原貌。
本书主要选编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事方面的档案文献,主要包括国民政府战时军事组织制度,抗日作战军事方针、计划与部署,拱卫大后方持久抗战概况,抗日战争胜利与各地受降等几个方面,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军事概况。
本书用档案文献的形式,全面记录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发展历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相忍为国、顾全大局、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精神。书稿主要包括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酝酿、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关系的恶化、国共合作在曲折中出现转机、国共合作走向新的阶段、国共两党谈判的会议等内容。
本书为2015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已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00种重点图书。 该书以方大曾、沙飞、吴印咸、石少华、苏静等抗战时期的20多位摄影者的一手资料为聚焦,通过600余幅高清图像,全面展现抗日战场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和抗战生活的丰富表情,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的英雄壮举,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本书图片全部由抗战时期原始底片整理修复而成,并通过走访摄影者家属及战友,对图片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拍摄背景进行了充分考察与论证,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及档案抢救价值。此外,全书在八路军的二十余位战地摄影师之外,还对叶挺、张爱萍和童小鹏家中的底片档案进行了全面整理,首次发表新四军和长江局的
《当代中国社会大事典( 1978 2015)》(全四卷)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社会建设、推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主线,真实记录这一时期社会领域改革发展的演变脉络、重大事件和辉煌成就。*卷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体制改革、民主法治与社会规范等内容;第二卷收录了中国在收入分配、劳动就业、劳动关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各项法律法规;第三卷收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险、食品安全等相关内容与法律法规;第四卷收录了网络社会与信息安全、保障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社会发展综合统计、中国社会学发展大事记等内容。 《大事典》兼具学术理论创新、实践经验总结、体制制度变迁综述等多方面的特征,并在功能定位、理论视角和研
《话说民国》以时问为主线,用六编三十四章的篇幅全方位记录了民国从诞生到覆亡的三十八年历史;每编中又分为若干个独立事件,充分表现了民国历史时期的多彩风貌。《话说民国》共收入历史照片3000余幅,大部分为珍贵的历史照片,可以说涵盖了民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收入的照片都经民国历史研究专家遴选,不少照片极少公开面世。 《活说民国》对*这38年的历史做了极其客观、公正、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本书历时二年八个月的时问编撰而成,按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等六大类并以图文形式编排,终成巨著。图注权威、详尽、生动。画传中的图注都由民国历史研究专家编撰审定,不少图+图注就是一个完整扼要的民国事件。《话说民阁》所披露的事件,很多内容是次出版,试图带给读者一个全面、客观
研究和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历来是抗日战争史研究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最近若干年以来,学术界出版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系统研究日军侵华暴行的档案、资料和学术著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年之际,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刘景山、左录主编的《侵华日军大屠杀暴行》应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有益之举。这本书的重要特点和价值在于它的实证性。著者通过记者采访受害人、利用地方史志部门和国家机关保存、整理的档案、史料、受害人证言等手材料,辑录了在侵华战争期间有计划屠杀中国平民一次达千人以上的惨案200多起和大量其他类型的惨案。 坦率地说,读这本《侵华日军大屠杀暴行》,面对我们的民族、国家、人民在历史上遭受的这些严重、惨烈的痛苦和灾难,心情是很沉重的。抗日战争远我们而去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是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整理收录了著名历史学家杨奎松教授近年来见诸《中华读书报》《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等报刊杂志上的各种访谈、演讲文稿及专著书序。全文以平易亲和的文字,揭开国共关系、西安事变、中苏关系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并展示了一位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鲜明的学术态度和方法,包括他对历史真相的执着以求,对芸芸众生的现实关怀,对民族主义的全面反思,对人性的尊重和深度发掘。
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抗击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协力打击下,1945 年 8 月 15 日,裕仁天皇代表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后,侵华日军纷纷向中国军队投降。以1945 年 9 月 9 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为开端,日本侵略者终于向中国俯首称败。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遣返大量日俘日侨;对于在侵华战争中犯下战争罪行的日本战犯,同盟国家则依照国际法相关条款对其进行审判与处罚。本书利用大量原始历史图片,再现了盟军反攻、日本投降、中国受降,以及战后中国政府遣返日本战俘与日本侨民和对日本战犯进行审理、判决的有关历史。
......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我们用辛勤的双手,创造了世界公认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从明朝后期开始,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资本主义成为新的潮流。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 落后就要挨打,自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踏上了中华大地大肆地烧、杀、抢、掠。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中华民族自 1840 年次鸦片战争失败被迫打开国门以来,历经 109 年的艰难转折,由一个闭关自守的满清皇朝转变为一个以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的共和国,这其中既有她的必然性,也有她的偶然性,《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
近代日本的间谍活动,是日本对外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报、间谍与阴谋活动是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重要手段。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各种情报与间谍活动,内容涵盖日本早期的情报活动、日本官方的情报机关以及日本民间的间谍组织、活动在战争前线的日本特工、日谍事件的真相以及中方对日方谍报活动的防范与斗争。本书所引图文资料不少是次公开发表或使用的稀见史料。
SUMMARY
三光作战 是日本侵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对中国人民实施的一种惨无人道的野蛮政策。本书 三光作战 部分主要介绍了在 三光政策 指导下日军对华北地区的 扫荡 、集体屠杀以及对民众财物的掠夺,企图用此残酷手段在精神上击垮中国人民; 无人区 则是侵华野蛮暴行的*化、*化,是将中国人民推到 穷光尽绝 状态,是另一种残酷形势的 三光作战 ,本书 无人区 部分集中展示了日军在华北建立的主要 无人区 以及日军在 无人区 的血腥罪行。
《李宗仁回忆录(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李宗仁(1891—1969),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数的政治领袖和风云人物,曾为桂系军事首领,国民党中央领导阶层的重要成员。1948年4月任国民政府副总统,1949年1月在蒋介石下野后任代总统,同年12月赴美。1965年叶落归根,并于北京发表声明,决心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李宗仁一生戎马,历经护国、护法、北伐、蒋桂、抗日、国共内战等战争无数,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政治与历史的走势。读历史的人,纵使以成败论英雄,对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历史制造者,也不能等闲视之。 李宗仁寓居美国期间,应哥伦比亚大学之邀,在“东亚研究所?中国口述历史学部”襄赞下,于1958年开始亲自口述了他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及所参与的军国大事,由历史学者唐德刚整理撰写,遂成《李宗仁回忆录》。 本书也是唐德刚个人已出版的著作
文化侵略与奴化教育是日本侵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 1894 年甲午战争开始,在历次较大规模的侵华行动中,日本侵略势力所到之处,无不有计划、有预谋地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进行破坏和摧残。与此同时,又竭力推行日本文化和奴化教育。本书用 600 余幅珍稀图片和 7 万余字的精当文字,全面、系统、直观地记录和再现了日本自甲午战争到全面侵华战败投降期间,对中国进行的各种文化教育侵略活动,用手的历史事实揭穿其伪善外表掩盖下的险恶用心和侵略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