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人帮 兴亡》增订版(全4卷)(初起、兴风、横行、覆灭)是全景式反映 四人帮 兴亡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中国十年 文革 的生动读本。 《 四人帮 兴亡》增订版(全4卷)由著名作家叶永烈潜心30春秋,收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材料,采访100多位当事人,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完成。全书共分4卷(初起、兴风、横行、覆灭),25章,以近200万字的篇幅及大量反映历史现场的图片,真实反映了 四人帮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一生及 文化大革命 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 《 四人帮 兴亡》增订版(全4卷)*图文增订版,补充了学界对 四人帮 研究的一系列*成果,订正了读者以及专家指出的《 四人帮 兴亡》初版的错误之处。新增了20余万字的内容,配有300余张珍贵图片,其中不少来自*等国家领导人的专职摄影师。 近年来,有人称 四人帮 为 文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靠前5卷的中译本,论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对思想的发展,“”的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审慎的探访;对以后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作了重点论述;对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的统治作了分析,同时对整个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问题等也分别予以研究和考察。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的中国现代史专家,代表了西方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观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是一套记录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的资料丛书,收录的是流散于社会的各种民间文献,包括日记、笔记、记录、信函、小报、表格、账册、课本等。与已经出版的许多中国当代史资料不同,这套丛书反映社会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个人境遇等内容,为读者提供记录底层历史变迁的原始资料。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23:章元善日记》收录的是 姑苏五老 、民建创始人之一章元善1949年至1966年的日记记录。时间总跨度达十八年,内容十分博杂,既记录了作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变迁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按时间顺序,依票证种类归类,从作者收藏的2万多枚各色票证中挑选出3000多枚具有时代特色的票证,分9类进行了展示。这些票证主要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粮油票证、肉票、布票、鞋票、农业生产用品票、副食品类票、家用杂物类票、建筑材料类票等。每一类别按票证发行的地域、年代和特殊性进行细分,收录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票证,如肉票中有种猪肉票、老人购肉票、各种节日特殊肉票、各地军用肉票等,品类繁多,多角度地反映了当时各地的生活。在以图展示为主的基础上,通过精炼的文字对代表性票证进行解读,介绍票证的发行情况,补充相关政策背景知识等。图文结合,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能使读者直观了解和重温一段正在渐行渐远的历史,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个特别视角的回顾。
全书分为上下卷,采用通史体例,时间界限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贯穿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止于2018年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本书系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充分地吸收和借鉴了史学界已有的相关科研成果,同时使用了一些新资料,形成了一些新思路,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近现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所进行的气壮山河的斗争和作出的巨大贡献。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靠前5卷的中译本,论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对思想的发展,“”的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审慎的探访;对以后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作了重点论述;对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的统治作了分析,同时对整个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问题等也分别予以研究和考察。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的中国现代史专家,代表了西方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观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四人帮兴亡(增订版共4册)》是作者叶永烈潜心三十春秋,收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材料,采访众多当事人,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完成的。全书共分4卷(初起、兴风、横行、覆灭),25章,以近200万字的篇幅及大量反映历史现场的图片,主体上将“四人帮”成员(、、江青、姚文元)作为一个“帮”来叙述,根据其产生和兴亡的脉络,具体生动地讲述了“四人帮”及极左路线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党和人民与“四人帮”殊死搏斗,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 本书是全景反映“四人帮”兴亡的专享纪实文学作品,是读者了解“”的生动读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至今已走过七十载的风风雨雨。每当老一代学者回忆起他们所经历过的艰难、曲折,不免感慨万千,唏嘘不已,同时也为自己能够在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笔耕不辍、成绩斐然、有所贡献而深感欣慰。为迎接所庆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专家们把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写下来,汇编成《求真务实七十载:古代史研究所同仁述往》。这不仅是个人学术生涯的记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本书分上、中、下三卷,系统而又形象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90年曲折而又辉煌的伟大历程。书稿几经研读修改,持论谨慎稳妥,文字洗练流畅,内容准确科学,表述通俗生动。其所编配的2500张左右历史文物图片,许多是首次披露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党的历史文献以及形象生动的历史场景图片,具有很强的历史说明作用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本书以文叙事,以图证史,图文互证,相得益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是一部选题独特、内容厚重、形象生动、立体全景地反映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的大型图文书。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靠前5卷的中译本,论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对思想的发展,“”的发生,以及由
《四人帮兴亡(增订版共4册)》是作者叶永烈潜心三十春秋,收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材料,采访众多当事人,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完成的。全书共分4卷(初起、兴风、横行、覆灭),25章,以近200万字的篇幅及大量反映历史现场的图片,主体上将“四人帮”成员(、、江青、姚文元)作为一个“帮”来叙述,根据其产生和兴亡的脉络,具体生动地讲述了“四人帮”及极左路线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党和人民与“四人帮”殊死搏斗,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 本书是全景反映“四人帮”兴亡的专享纪实文学作品,是读者了解“”的生动读本。
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最早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一群人,自认为最了解政治大势,却在政治场中最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受人轻视。本书讨论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一位是报人王芸生,擅长政治评论,多年担任《大公报》主笔;一位是清华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对政治外行却一样曾积极想要为中国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经在不同领域有过出色表现,1949年以后却先后遭遇滑铁卢,人生事业从此一蹶不振。杨奎松教授不满足于像过去一样笼统地发出质问:为什么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当年竟会停止思想,集体转向?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记录以及各种报刊、档案文献披露出来,他发现,事情并非那样简单。
大国元首会面,将如何改变世人的命运? 20世纪见证了惨烈的战争和前所未见的和平努力,美、英、苏、德、法、意 各国首脑们艰难会面,想用新秩序终结战争,缔造和平。《大国外交三部曲》集剑桥、牛津、哈佛大学重要学者,回到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重建20世纪外交现场,从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到G7峰会,探寻今日国际格局的起源。 《峰会:影响20世纪的六场元首会谈》用六场现代峰会串起整个20世纪的历史。十四个站在权力之巅的人各怀心事,为利益,为野心,为理念,或为实现战争的企图,或为达成和平的愿景,在外交场上展开竞逐。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顶着政治、身体、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在现实政治和理想主义间权衡,施展各样手段来摆布对手,达成目标。他们究竟是创造了历史,还是败给了时势?无论如何,20世纪的历史,都因他们而改变。
这是一次比较系统化、规模化地梳理并向社会介绍解放日报图片资料的尝试。 《走出困难期:1959-1963》为《解放 城市底片》丛书第三辑,充分利用了解放日报独有和珍藏的历史图片价值,反映上海自1959年至1963年之间的城市变化、建设成就和社会生活。
《开国那几年:1949-1953》收录近170张新闻老照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这座城市方方面面的面貌和深刻变化。 《开国那几年:1949-1953》这批新闻老照片内涵丰富,那一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足以勾起沉淀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