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回忆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有关中国当代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分别论述了1949年到1956年间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部书是将个人的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被誉为“在我国党内是一个重大的创举”。
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崛起,改变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的格局,是现当代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从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走向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经过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和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经济已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历史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生动展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后两卷中的后一卷(即第15卷)。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1966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其重点是对 *对中国式道路的寻求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思想发展的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入、谨慎、求实的研究。后*时代,继承人邓小平对中国发展所做出的巨大项献及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是本书的又一论述重点。同时,本书对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等,也分别予以充分的研究和考察,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本书*后部分对台湾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叙述和评析。本卷撰写人皆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问题的国外专家,他们向读者展示了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为关心中国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果的一切读者提供了一部弥足珍贵的参考书。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在海峡两岸分隔的七十多年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本书从中央决策层面书写1949年到2019年间对台工作的重大决策和事件,分析时代背景,记述来龙去脉,揭秘背后的故事,全面系统揭示台湾问题的缘由、过程、发展和走向。 全书分为五个主体章节,按照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展开:章,由军事对峙转向和平解放;第二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第三章,两岸交流的扩大;第四章,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五章,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书中讲述了许多决策和事件鲜为人知的细节,如: 炮击金门 背后的故事,围绕台湾问题与美国的外交斗争,国共两党高层间的书信往来,
本书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回忆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有关中国当代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分别论述了1949年到1956年间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部书是将个人的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被誉为“在我国党内是一个重大的创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载报道了多种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从多角度反映新中国发展征程的典型性的人和事。本书重新打开、编排和解读共和国发展进程中的那些重要报章,从新时代的高度回望历史,温故开国大典、扫盲运动、土改、新中国shou部宪法诞生、国号国旗国歌国徽国庆日的诞生、西藏民主改革、核试验成功等各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件,重新回放了波澜壮阔的新中国成长史。本书以 旧报新读 的形式,为70年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蓝图描画的伟大征程立传传音,激励人们记取70载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不凡历程,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2024年是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 100 周年。本书内容包括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始末、温州党组织百年沿革、温州百年党史重大事件要览、中国共产党在温州一百年大事记,通过纵览百年党史、探循百年印迹,全景展现 1924 年温独支成立至今温州地方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英勇斗争、浴血奋战、艰辛探索、不懈奋斗、敢为人先、锐意改革、勇立潮头、扬帆逐浪,谱写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历史篇章的百年辉煌历程和百年奋斗成就,为温州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温州新篇章凝聚奋进力量。
本书以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批注和圈画为基础,结合毛泽东生平、批注圈画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独特经历,详细解读了毛泽东有代表性的批注与圈画,展现了毛泽东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以及他渊博的知识、勤奋的读书精神,总结论述了毛泽东的各种读书方法,特别是古为今用、与实际相结合、联系对比的方法。从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伟人毛泽东的认识。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靠前5卷的中译本,论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对思想的发展,“”的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审慎的探访;对以后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作了重点论述;对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的统治作了分析,同时对整个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问题等也分别予以研究和考察。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的中国现代史专家,代表了西方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观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本书是张大可先生《史记疏证》系列套书之一,全书分两部分。部分为《高祖本纪疏证》,内容体例分为:题评、集注、立目讲疏、语译、集说五项。其中“题评”分为“题解”与“提说”两项内容,分别曲子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和韩兆琦《史论题评》。“集注”是用白话解读原文释意,以当代注家为主。“立目讲疏”中包括对于文本的辨析、考证、研讨,以及考古新成果、文献新发现、史事补述等,融汇古今人的研究成果。全篇注文后为“语译”。最后为“集说”,从各方面进行宏观的疏解。第二部分为《平暴诛乱汉高祖》,收录了作者的《 讲析》、《论刘邦》和《论三杰归汉》三篇文章。全书既有对史料的解读分析,又有作者个人的观点论述,有论有证,翔实完备,可读性强。
《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集》是反映李顿调查团组建、调查过程、调查结论、各方反应和影响的中、日等国相关资料的汇编,对于研究九一八事变和李顿调查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报道与评论(上)/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集》编纂收录的资料主要是《大公报》(天津版)对李顿调查团的报道和评论,起止时间为1931年10月到1932年7月。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将中日争端诉诸国联。经过数月的争论,国联决议派遣调查团前往远东,调查“满洲问题”和中国的一般形势。国联调查团由英、美、法、德、意五国代表组成,团长是英国人李顿爵士,故又称李顿调查团。作为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报刊之一,《大公报》密切关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冲突的情势,对李顿调查团进行了大量的追踪报道和评论,披露了许多关于调查团的重要信息。本册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