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史。 古罗马移民如何成为神话的基础,又最终促成罗马帝国的缓慢死亡? 欧洲早期移民到美洲和其他地区的行为对我们产生了哪些影响? 《吉尔伽美什史诗》竟然是一个移民故事? 世界各地的中国城是如何形成的? 当我们被问及出生地时总能快速给出答案,但你是否知道你最初的来源? 迁徙,不只是顺从或逃避,更是对困难的抵抗、对机遇的把握。 读人类浩荡的迁徙故事,找我们前行的路。
托克维尔在本书中解释了如下问题:究竟是出于什么事件、哪些错误与何等失策,使这样一群法国人抛弃了他们的初心,不再向往他们视为神圣的自由,而甘心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成为世界霸主的奴仆? 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一个更加强大且更加专制的政府却从中诞生。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政府重新得以集权,让人们用极大代价换来的自由付诸东流,只留下空洞的表象?这个将普选权视为人民主权的政府,是如何让选举人不明真相、无从商议、无法选择?它是怎样将议会无声的屈从当作自由表决?同时,它又凭什么取消了国民自治权,对权利的种种保障,以及思想、言论及写作自由? 托克维尔的这部传世之作,让世人可以更理性、更开放地看待法国大革命。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 作者从明代的*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少见的奇迹,它们着眼于*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幅*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这六个事*聚焦于*府*县乃**村之内,记录的是*底层*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博弈;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利 《学霸*须死 徽州丝绢案始末》:万历年间,*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在徽州府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乱民、县官、州府、户*、*辅、皇帝等诸多
一战 入门普及读本,牛津大学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经典之作,200多页看清 一战 全貌。 进入20世纪,科技的大发展让上至政治家、知识分子,下到市井民众都相信:世界在进步,科学将拯救人类。 一战 就是从这样的繁荣和进步中脱胎出来。世界文明的龙头欧洲内战不断,继而演变成世界战局。事实证明,表面的欣欣向荣,不过是人们的幻觉而已。 战争爆发后,人们的又一个幻觉是:战争将是短暂的。然而,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戳破了幻想的泡沫,人们开始领教到真正的现代战争的威力。上千万人死亡,四个帝国被摧毁,甚至战胜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一战 把人类从19世纪强行拖入20世纪。1914年的欧洲就像是一尊众人仰慕的巨像,4年之后,这片大陆面临着从经济到社会、从生活到梦幻的灾难性破碎。诺曼 斯通在本书中,改变了以分析为主的历史专业写作
本书列举了人类历史上20多个由简单社会进化到相对复杂的社会后终走向崩溃的案例,并回顾了两千多年来人们对于这些崩溃现象的解释。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通过对社会政治复杂化领域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罗马文明、玛雅文明、查科文明从兴起到衰落的详细研究,有力地论证了制约复杂社会进一步发展,并终导致其崩溃的瓶颈 边际回报递减法则。作者用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却很难避免崩溃的命运。 出版30多年后,这本书仍然是社会科学知名的著作之一。 边际回报递减法则 不仅适用于传统经济学,也适用于社会和文明。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它们生存或崩溃的内在驱动因素。
从地球的诞生一直讲到*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赫伯特 乔治 威尔斯再现了人类文明波澜壮阔的历程。威尔斯抛弃了堆积枯燥的史料,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将冗长繁杂的历史简化精炼,简洁明了、脉络清晰地再现了世界历史图卷。 威尔斯写作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太过忙碌的读者 刷新和修复自己对人类伟大冒险的或已褪色或支离破碎的概念 ,因此, 这是一本经过全新规划编写而成的更加概括的历史 。 只需一个晚上,读者便能在威尔斯如小说般的轻快笔调中,读完这本世界史经典。
二战 入门普及读本,牛津大学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经典之作,快速了解 二战 的不二之选。 在经历过 一战 前所未有的破坏之后,全世界人民都在渴望持久的和平。然而胜利者更看重利益的重新分配,而不是稳定。 一战 并不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复仇的火星在 一战 的余烬中跳跃。 二战 期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 如果我们失败了,全世界,包括美国和所有我们熟悉且关心的国家,都将坠入一个新的深渊,一个扭曲了科学、更加凶险或者可能更加漫长的黑暗时代。 二战 是横亘在现代人心头的一个梦魇。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下,在绝望和怨恨的浪潮中,有关人类进步的观点悉数遭到了彻底的否定。七十多年来,它的阴云一直未曾消散。本书将读者带回到 二战 扣人心弦的凶险时局,深度解析一场欧洲战争如何演变为世界灾难,再现了一个扭曲了科
《美国小史》的作者许倬云先生在美学习、工作和生活了六十余年,他将其东西方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与在美国社会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以极为精简的文字,介绍了美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近三百年的历史。 附录为有关中美关系史的回顾、许先生就中国经济建设发出的建言,以及一份推荐书目,许先生选取的十二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从历史来理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许先生深厚的历史学养,令这本“小史”具有明确的大众面向,可读性强、通篇精彩。
《艺术的故事》姊妹篇,贡布里希毕生珍爱的小书。1936年,贡布里希26岁,刚刚博士毕业,在因缘巧合之下完成这本书(并趁机迷住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当他晚年重新拿起这本书翻阅的时候,仍旧自豪地说:“我觉得,它真的挺好的。” 一部经久不衰的成功著作,被译为18种语言,畅销80年。《世界小史》出版之后反响非常好,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一共被翻译为18种语言。贡布里希每次都会非常认真地听取翻译者的看法,并兴致勃勃地给不同国家的读者编排不同的版本。2016年是本书出版80周年,如果贡布里希能在生前看到中文版和英文版,想必会有同样的兴致,来跟使用这两种语言的读者对话。 永远期待美好的未来。本书曾因内容过于“和平主义”,被纳粹查禁。在贡布里希看来,历史是一条长河,每个人都是浪花里的小水滴,在时间之流中,流向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 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 胡佛村 胡佛车 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 补偿金大军 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
教宗逝世。在西斯廷教堂紧闭的大门后,来自全球各地的红衣主教将为世界上秘密的选举投票。他们是虔诚的神职人员,但他们也有野心,也存在竞争。七十二个小时后,他们中的一人将成为世界上影响力强的精神领袖。 谁会是那个天选之人?
作者: 刘为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书号 :978-7-308-18991-0 预计出版日期: 2019.03. 开本及净尺寸: 16 开 150x230 字数: 93 千 页码: 123 装帧: 平装 定价: 40 元 读者对象:一般读者 上架建议:文化读物
党卫队在初期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兼有保镖性质的宣传小分队。随着纳粹势力的崛起,它在海因里希 希姆莱的把持之下,巧妙地利用党内权力之争(消灭冲锋队和罗姆,排挤戈林)逐渐渗透到其他国家机器中,包括警察和军队。希特勒给它的题词是: 党卫队,你的荣誉便是忠诚。 它终变成了希特勒的个人工具,以疯狂执行种族灭绝政策而自命的所谓精英组织。纳粹德国令人发指的罪行无不同党卫队联系在一起。
本书原名《罗马史》,全书共分十章, 以编年体的形式叙述了古罗马从罗马王国(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作品既展示了 罗马帝国的辉煌成就,又揭露了一个一个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对权利的血腥争夺;既有对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宏观描述,又有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微 观描写,是一本有趣又严肃的罗马史。全书语言简练,叙述严谨,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力图呈现一本客观、真实的罗马史。
《古典时代的终结:罗马帝国晚期的历史》以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且又发人深省的方式,记述了公元 284 年至 565 年古典时代晚期的历史。除了对历史事件简洁明晰的介绍外,作者还尤为着力于揭示古典时代对于现代性的现实意义。而这一点更是突出体现在,不论是教权与皇权的矛盾、法典的编纂,还是古典文化在日耳曼人国家中的传承,乃至古典时代城市生活的存续,都对中世纪及近代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古今众多学者而言,古希腊罗马时期是一个在众多方面都深受战争和军事影响的时代。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在编纂学上很大程度是战事记录,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众多文学和造型艺术作品都是以杀戮、战斗和战争作为主题的。本书简明扼要地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军事史做一个基础导论,中心内容是军事史中的结构和社会史、战略战术以及政治因素,作者在书中对从荷马时代到古希腊罗马后期的军事史上各个重要的路标和转折点均做出了概述。
欧洲不只是一个地理的概念,它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欧洲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 欧洲的文化传统在传承中同源而分流,有批判,有扬弃,但在批判和扬弃中有创新。 从15世纪以来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自由民主理念从胚胎孕育到发芽和生成,这条道路在“精神的历史”里可谓历历在目。 本书系陈乐民先生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授课的讲义。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欧洲文明发展的历史,并着重讨论了欧洲文明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时段,如欧洲文明的起源、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本书融汇了作者多年研究和治学的心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了解欧洲历史文化的通识读物。
在本书中,赫尔穆特 施耐德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技术和工艺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做出了概述,并以清晰易懂、内容丰富又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在简短地介绍了古希腊罗马的技术在埃及及古代近东的起源之后,作者就将论述的中心推进至对希腊和罗马文明的阐述中去。他对农业、农产品加工、采矿和冶金、手工业、建筑工程、运输业、基础设施建设、文字交流、机械学、计时技术和军事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当时相关的专业书籍文献针对工艺所进行过的理论探讨予以了阐释。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内省,造就出许多性格分明的人物──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 增订版增加了从工业革命至二次世界大战这一部分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欧洲文明演进的思考:某种欧洲精神能够发展到维持一个完整的欧洲联邦吗?在一个由多种混合起源汇聚而成的文明中,欧盟将何去何从?
纳粹起家的一个道德号召就是要铲除魏玛共和国的腐败,但是纳粹自己也没有在德国建立起清明的政治。第三帝国的腐败是成体制的、自上而下的全员腐败。纳粹政权以腐败手段谋求体制的稳定,因此腐败行为受到纳粹当局的默许。即便少量腐败行为遭到了制裁,也只是为了纳粹党内小团体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的目的。弗兰克巴约尔查阅了大量的庭审记录、新闻报道、党内报告等历史资料,他的研究揭示了纳粹德国的自我毁灭之路。
“如果你看见过我曾见到的。”母亲总是一再重复这句话。“亲爱的上帝,请让我感觉她感觉到的,只要一瞬间就好。”多年之后,女儿这么说道。娜塔莎?沃丁十岁的某天,母亲出门,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得知母亲自沉雷格尼茨河,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父亲则酗酒,终日埋首俄语书籍。——在那之后,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她一无所知,专享知道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娜塔莎?沃丁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发现,这个家族的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是一则关于东欧苦难的历史寓言……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纪动荡史。虽然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却比虚构作品更魔幻,更戏剧化,也更惊心动魄。
自历史被记录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事实走入了课堂之中,渗透进了整个社会,影响到了整个世界。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我们众所周知的 事实 其实是错的,你会怎样? 就像土豆和烟草都不是沃尔特 雷利爵士从新世界带回欧洲的;亚伯拉罕 林肯没有在信封背面写下自己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讲》;温斯顿 丘吉尔不是在女厕出生的;卡纽特国王也没有为证明自己的王权而试图阻挡过潮水 这些未经证实、人为捏造的帝王、皇后、政治家、圣人、探险家和发明家的传言误导了一代又一代倒霉的人。 这本书将带我们打开通往过去岁月的通道,还原事实的真相,了解那些万万没想到的真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