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朝的第二任皇帝,康熙不仅通过一系列文艺措施规范当时文坛走向,而且以帝王之尊构建了一个御用文人群体。更为直接的是,康熙通过文艺谈话、“御选”文件、撰写“御序”等方式,宣传其文艺主张,甚或亲自操觚染翰,留下大量的各种文体。他在清初文学史演进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删节简体中文全译本首次出版 极具争议性的著作,对二战中纳粹的犹太政策进行全面批判总结,提出的“平庸的恶”的概念,引发西方思想界长达五十年争论 详细记录纳粹战犯庭审全过程,还原历史现场,探讨战后审判的正当性 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蒙森导读
本书是师范院校历史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主编是复旦大学学者、博士生导师庄锡昌教授,他受我社委托,参照有关教学要求,结合师范教学特点,依照一条主线,介绍了流派纷呈、色彩缤纷的西方文化。本书上溯欧洲史前文化,下及20世纪西方现代文化,勾画出西方文化发展演变的基本轮廓。 本书线索明晰、繁简适宜,既可供高校本、专科历史教学使用,也可供其他用于文化素质教育。
统一与分裂,这个痛苦的命题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德国为何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十一世纪的德国将何去何从?…… 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几千年的历史风云。 通过本书,你将会了解到: 日耳曼人为什么如此好斗? “卡诺莎觐见”何以成为西方忍辱投降的代名词? 德语的诞生与马丁·路德有怎样的关系? 德国为何产生了如此多的哲学家? 勃兰登堡门为何被称为德国的国门? “铁血宰相”俾斯麦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希特勒如何从艺术家变成战争狂人? ……
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本书让我们认清法国革命的特点:法国革命是由纯粹的民众热狂而生,他们有他们的要求,有他们的灵魂;他们不要领袖来宰制,不要凭着政客的阴谋来进行。他们是纯洁的革命份子。法国革命时的人物,固然各有弱点,但他们都是赤心以全生命来从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