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无疑是20世纪人类*重大的事件之一。 作者根据新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大量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 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游戏。 作者重点着眼于事件中心的四个人物 乔治 布什、米哈伊尔 戈尔巴乔夫、鲍里斯 叶利钦、列昂尼德 克拉夫丘克,聚焦苏联*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正是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多角度地呈现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 本书荣获2014年吉尔伯奖(The Lionel Gelber Prize)和2015年普希金俄语图书奖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灾难性的时代。 这种过时而不可信的说法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提及中世纪,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依旧是 黑暗 落后 这样悲惨的印象。但实际上,中世纪并不是一个粗野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甚至是有着种种进步的时代。 本书正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远望早期的社会动荡、帝国分崩,俯瞰中期的人口增长、城市发展,近观晚期的灾难和裂变,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中世纪。书中还添加了不少关于拜占庭的内容,形成了更为完整的中世纪发展历史。 作为一部经典著作,本书旨在重点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帮助人们理解中世纪人是如何建造他们的世界,理解并改变这个世界的。
全书展现了英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包括21世纪以来到当下的历史,阐释了这个国家的兴盛之道,透视了其成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揭示了英国民族的禀赋和创造力,展现了其所开创的现代文明,以及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作者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言近旨远,启人心智。《英国通史》自版问世以来,一再加印,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
《欧洲四千年》是一部视角独特、脉络清晰、见识通透的欧洲史解说。本书首先概述了欧洲地理以及欧洲文明的三大核心元素,包括古罗马文明、基督教和日耳曼习惯法,然后梳理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奠基,中世纪日耳曼蛮族王国、基督教神权统治、封建制以及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而崛起并向全球扩张的欧洲,以及民族国家崛起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几方面内容,揭示了欧洲纷繁复杂的历史演进背后的深层逻辑。使读者透彻了解四千年欧洲史,从而准确把握欧洲文明的特质。
1415年,普鲁士王国的前身勃兰登堡选侯国,还是神圣罗马帝国所有选侯国中不起眼的一个;500年后的 一战 前夕,它已崛起为争夺世界霸主之位的欧洲强国。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的? 在崛起的过程中,普鲁士曾经历了四次衰退期,还一度面临亡国的危险,但在历史紧要关头,大选帝侯、腓特烈大帝、施泰因和沙恩霍斯特、俾斯麦等伟人横空出世。他们是如何力挽狂澜、扭转国运的? 普鲁士500年的崛起史,也是一部霍亨索伦家族的奋斗史。这个统治家族是通过怎样的奋斗,让普鲁士不断崛起的? 在《帝国的崛起:从普鲁士到德意志》这部由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近现代史导师约翰 马里奥特和格兰特 罗伯逊合著的经典作品中,这些问题和思索都得到了精彩解答。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史蒂文 朗西曼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
提到巴黎,人们总会首先想到幽雅的林荫大道,波希米亚艺术家和咖啡馆,而《巴黎血色历史》讲述的是这座光明之城的另一面 暴乱和革命、肮脏和瘟疫、战争和宗教迫害的故事。巴黎在历史上曾被维京人洗劫,被普鲁士人攻击,被德国纳粹占领;这里是1572年天主教徒屠杀新教徒、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一系列暴力冲突发生的地方。本书以精妙的文字和180多幅彩色和黑白插图,对巴黎的血色历史进行了全面回顾。
本书以 史纲 的写作方式,围绕 超大规模共同体 这个核心概念勾勒罗马历史的发展进程,并由此模型透视西方历史和文明的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全书包括一条主线、三个主题单元,以时间为序深入分析罗马的王制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破解罗马这一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底层逻辑。在剖析罗马历史的同时,本书也对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同为 大国 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内容简介 马拉松战役是西方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之一。 马拉松 三个字本身就象征着超人的勇气、坚忍以及战斗精神。军事史学家詹姆斯 莱西从全新角度解读马拉松战役的发生原因、战斗经过,以及它如何拯救了古希腊文明。 詹姆斯 莱西生动地还原了公元前5世纪的世界格局,为读者解开视死如归的雅典人以寡敌众、大挫波斯帝国的历史之谜。他从希罗多德的史书出发,重现这场战役的战略、战术详情,包括双方兵力,揭开了希腊指挥官的真正身份。他也驳斥了人们长久以来的误解:雅典军队毫无经验、波斯军队虚弱颓废。 本书告诉读者,马拉松战役过后,马拉松战士成为古希腊 伟大的一代 ,并得出如下结论:马拉松战役证明,希腊人的作战策略至今仍然堪称优秀。
英吉利海峡也许只有30多千米宽,但它有1000年那么深! 作者深入黑暗的深渊,带领我们穿梭在英法两国你争我斗的所有历史时期 或者至少是站在英吉利海峡(英国人挑衅之称)两岸互瞪的时期。作者一路走来,揭开了法国历史学家一直试图用 真相 掩盖的一些迷思,证明了法国人没有发明法棍面包、牛角面包和断头台,如果不是英国人创造了泡沫香槟的时尚,法国人早就把泡沫从葡萄酒中去除了。 从诺曼人(不是法国人)征服到本应更加和平的现在,本书内容轻松愉快,但所有历史都经过了无可挑剔的研究,讲述了英法之间所有伟大的争吵。 简而言之,法国人有理由怀疑,在过去的1000年间,英国为了激怒他们而发动了的一场漫长的运动,而且至今没有结束
维多利亚时代是大英帝国发展的阶段,见证了帝国的繁荣与扩张。在那个时代,城市工程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社会急剧变化 这尤其要归因于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一批文坛巨作面世,还发明了现在依然流行的众多运动项目。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那也是一个极度贫穷的时代,雇用童工和卖淫活动普遍,犯罪问题突出,阶级差异固化,爱尔兰发生马铃薯饥荒,布尔战争期间英国设立集中营,美国则爆发了废奴战争。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按照章节顺序依次探讨了帝国与征服、科技革新、城市生活、健康与疾病、社会风俗、犯罪与惩罚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了解19世纪与英国社会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 书中记述了查尔斯 狄更斯、埃德加 艾伦 坡等传奇人物以及臭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的生平故事,真实呈现了激发作家创作灵感,从而构思出科学怪人、吸血鬼德
伊斯兰教于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兴起之后,阿拉伯人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席卷了中东,并打败了拜占庭帝国、波斯帝国等劲敌,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本书着眼于7世纪至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的征服活动,叙述了卡迪西亚战役、雅穆克战役、大马士革战役等重要的战事,描绘了阿拉伯军队的攻伐行动。不仅如此,伴随着征服活动的定居与安置、记载与记忆,本书也多有着墨。本书作者注意甄别与筛选史料,他用生动的语言、学术化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并在阿拉伯人为何如此成功的问题上,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分别是中西方文化的摇篮,两国间的交往也岁月绵长。这是一部全面探索意中关系史的名著,横跨两千多年,介绍了从古罗马时期到1911年间中国和意大利交往的历程,追溯了两国关系史上的突出阶段,呈现了两国思想和文化交流中的代表人物,重点分析了两国在彼此心目中形象的变迁,对两国交往过程中为突出和有趣味的事件加以叙述,谱写了西学东渐、中学西传的动人篇章。 本书由享誉中外的著名汉学家白佐良、马西尼通力合作写成,充分展现了两位作者的深厚汉学功底,他们在历史 重建 的过程中,旁征博引大量的中西史料和证词,娓娓讲述了两个截然不同世界相遇的过程和影响。
.本书为2019年于北京召开的 西方辩伪与中华文化复兴 研讨会的论文结集,由著名学者黄河清主编。本书以西方中心论的历史学基础、西方现代性中的 汉字密码 、古希腊文明现场考察、西方 古典及古代文明 考古遗址研判、埃及旧地图研究尼罗河三角洲的演化及史实辨析等角度,质疑了西方中心论史学的一些根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大部分仍是来自西方现代学者,而我们的学者参照我国近代史上 古史辨派 的疑古精神,期待以中华文明史的成史过程,为批判西方中心论提供学术上的逻辑基础。本书的出版,或可在世界史学界引起一定的反响和进一步讨论,并在大众读者中引起热议。
《伦敦血色历史》深入探讨了伦敦自罗马时代以来的悠久历史,广泛涉及这座大都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文中讲述了罗马时代伦敦建城,中世纪的战乱和公开处决,17 世纪的瘟疫和火灾,18 世纪的消费、享乐和金融危机以及从古至今各种暴力犯罪和恐怖事件。这本书配有180多幅彩色和黑白插图,揭示了伦敦底层社会生活的亮点和上流社会的堕落,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德意志贵族怎样应对纳粹?容克贵族阶层与普鲁士军国主义有什么联系?法国大革命如何开启德意志诸侯的 陪臣化 命运? 本书综合德语、英语世界的各类研究、专著、访谈等资料,将德意志贵族作为主线,细致刻画这一群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前世今生及跌宕起伏的生活与命运,并由此作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欧洲政治和文化的演化。同时,全书对贵族体制的体系机制做了非常系统的呈现和解析,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日常生活各个角度对德意志贵族的方方面面做了深入透视,是一本德意志贵族百科全书。
本书是著名中世纪史学者克里斯 威克姆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阐述,观点鲜明,令人耳目一新。过往的中世纪通史著作大多致力于以清晰的框架梳理欧洲在500 1500年间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各种事件,但本书的着眼点是历史中各层面的 变化 以及这些变化之间的动力结构,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因此,作者在书中摈弃了目的论的历史书写方式,并不强调历史的 结果 ,没有专注于其他许多研究者关心的 民族国家 起源问题,而是聚焦于中世纪本身,力图摘掉后人的滤镜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从与众不同的视角,重新认识这段历史,打破对中世纪概念的刻板印象。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维也纳,在政治和社会解体的危机中,诞生了诸多现代艺术和思想成果。创新者们在音乐和哲学、经济和建筑、精神分析等方面,斩断了同某种历史观的维系;这种历史观是他们成长其中的19世纪自由主义文化的核心。本书即探索这一文化转型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肇始。 本书出版后在欧美等地的评论界及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并荣获1981年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奖,至今仍受到欧洲思想史领域的重视。
维京人只是野蛮的海盗吗?他们确实洗劫城市、入侵西欧,但他们来自一个秩序井然的法治社会,穿着做工精良的衣服,爱干净,还会梳胡子;他们也不是职业强盗,可能是工匠或农民,有一个精心建造的农场。 本书讲述8世纪到11世纪的完整维京历史,从宗教、法律、社会秩序到武器、饮食、日常生活,从劫掠、贸易到整个维京王国,覆盖维京历史的方方面面,包含200多张照片、地图、绘画,以精湛的笔法为这个传说中的民族提供了清晰的画像。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地展示南斯拉夫历史的学术专著。旨在从大量可得到的证据、学术研究和外交报告中集合足够的线索,将两个南斯拉夫和它们的起源、将两个南斯拉夫各自的实力及其弱点连接起来,并且将其血腥的失败和完整的历史背景连接起来,从而提供颇具启发性的新的分析或阐释。 本书可作为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南斯拉夫历史的重要参考读物。
在奥斯曼帝国的创始人奥斯曼的梦境中,一棵树从他的肚脐中发芽。随着巨树的生长,其阴影遮蔽了世界,正如帝国的版图也曾覆盖亚欧非三大洲。这一神话广为流传,揭示出奥斯曼帝国留给后人的独特历史遗产:其史诗性历史的每一个方面的基础都是对自然资源的成功管理。 奥斯曼帝国多变的自然环境被全球贸易、气候波动和流行疾病所形塑,并反过来影响着这些因素。从埃及运河中的淤泥到安纳托利亚的树梢,米哈伊尔的目光扫过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并试图探讨中东环境史的几大议题:自然资源管理、气候变迁、人力与畜力使用、水资源控制、疾病和政治。《奥斯曼的树下》将传统的奥斯曼帝国史研究和近年来流行的环境史等新的史学研究范式相结合,为过去五百年的中东历史提供了大胆的新解释。
北爱尔兰冲突中的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不仅折磨着被害者麦康维尔的孩子们,也折磨着共和军的成员们。 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本书是对一桩北爱尔兰骇人听闻的绑架谋杀案的真相追踪,并以这桩谋杀案为切入点,剖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北爱尔兰冲突及其和平进程。本书是基于大量研究、采访、文献数据写作而成的扎实可信的非虚构作品。
百年战争可谓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军事斗争之一,在英格兰金雀花王朝和法国瓦卢瓦王朝之间展开。这场持续116年的间断冲突席卷法国,长期且巨大的军事消耗对两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随着战事的推进与转折,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当初的王位之争演化为侵略与反侵略,其最终结果也完全出乎战争双方的意料。迈克尔 普雷斯特维奇简洁生动地讲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展示了一些影响力广泛且极具个人魅力之人,包括:主张法国王位合法继承权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以及他的儿子--英勇善战的黑太子爱德华;法国首次胜利的缔造者贝特朗 杜 盖克兰;骑士时代的杰出将领--法国元帅布锡考特;1415年在阿金库尔获得意想不到的胜利,差点成为法国国王的亨利五世;当然,还有被后人传颂至今的奥尔良少女贞德,她奇迹般扭转了百年战争的走向和结局。本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