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生活、工作了六十年,这里相当于我的第二个家。但与此同时,我始终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东方人。因此,我具备内外双重的视角:能以美国公民的视角从内部深度观察美国社会,又能以东方人的 他者 角度去看美国 这就是我要写这本书的理由。 许倬云 《美国小史》的作者许倬云先生在美学习工作和生活了六十余年,他将其东西方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与在美国社会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以极为精简的文字,介绍了美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近三百年的历史。 附录为有关中美关系史的回顾、许先生就中国经济建设发出的建言,以及一份推荐书目,许先生选取的十二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从历史来理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 许先生深厚的历史学养,令这本 小史 具有明确的大众面向,可读性强、通篇精彩。
本书视美国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把始于17世纪英国殖民者定居北美,延续至21世纪大衰退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商业、资本、控制和混乱四个时代,不仅全景展示美国经济的演变历程,也在时代背景下描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 除了人口趋势、贸易模式、投资偏好和生产力指标,作者也关注杰斐逊对英国人的鄙视,梭罗对商业的道德批判,劳工暴力运动,20世纪的购物中心,女性主义者对婚姻的批判,收入与分配政治,奥巴马对银行家的爱恨交加。
《美国史(第13版)》讲述 地理大发现 至今的美国历史。以政治史为经,以经济史、文化史为纬,兼采新文化史、跨国史等多种崭新视角,展现了美国从初生到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历程。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而且叙述流畅,生动活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美国通史。
美国的历史不仅是政治性,也是经济性的。美国人以公民身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以消费者的身份行使经济权利。自由市场代表着美国精神中的冒险、创新、不择手段、机会主义,它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法律建设,又逐渐在种种社会运动中被法律和政策规制,它们彼此互动形成美国式资本主义,并塑造着多种物质文明和城乡景观风貌。 布 斯里尼瓦桑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从长达400年的美国经济发展史入手,揭示了其中鲜为人知的内在关联。这本书告诉我们,硅谷和华尔街的众多风险投资公司为何深深根植于 五月花号 的筹资过程;美国建国者对英国的反对不仅源于政治抱负,还有个人经济利益的考虑;安德鲁 卡内基当初的电报局送报员工作怎样为他后来领导让他跻身全国巨富的钢铁帝国铺平道路;枪支制造企业雷明顿公司怎样在战后凤凰涅槃,发展成为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 胡佛村 胡佛车 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 补偿金大军 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
1776年美国建国,1863年林肯作为第16任总统发表葛底斯堡演说,这八十七年来的若干政治斗争和关于宪法的论辩,以及不同的政治人物在不同时期做出的不同努力,是本书的主要讨论对象。作者在历史的纵深中梳理制度形成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展示各种力量在历史重大关头的选择,并且不忽视历史行程中的偶然和复杂,组织起对美利坚的创制的讨论。 这是一部充分体现中国学者主体性、以中国的学术话语认真研究美国的专著,在基本立场上,作者摒弃了曾经影响过中国学术界的美国制宪的 民主奇迹 说,同时,通过历史路径来反思美国法治道路,有助于驱除我们曾经为美国模式编织的光环。
这本书讲述的,是 美国何以成为美国 的故事。 故事该从哪里讲起呢?或许,可以从1492年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讲起,全.球化的齿轮自此开始转动,世界的东半边和西半边不再彼此隔绝。也可以从五月花号载着一群 朝圣者 登陆讲起,这片陌生的土地被称为 新英格兰 ,于是 旧欧洲 在 新大陆 开枝散叶,西方文明翻开了新篇。 可是,等等,这些都只是一小群白人的故事。那些在哥伦布抵达之前就世代居住于此的美洲原住民会讲述另一个故事,关于侵略和瘟疫、驱逐和鲨戮。那些从遥远非洲被贩运而来的黑人也有自己的故事要讲,关于劫掠和奴役、压迫和反抗。开国元勋约翰 亚当斯的妻子阿比盖尔会告诉你,她的丈夫虽然在那份 人人生而平等 的宣言上签了字,私下里却声称女性因 柔弱 而不适于承担投票或是 管理国政 这样的大事。 故事从来都不止一种讲法。 合
美国崛起为超级大国,是20 世纪一个重要的全球性事件。它在危机与挑战的应对中蒸蒸日上,在平等与发展的平衡中渐进改良,又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强势扩张。 面对自由竞争与政府干预、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对内民主与对外霸权,以及特有的种族与移民问题,美国应如何解决,在数字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又将何去何从 本书从美国所继承的丰富精神资源和19世纪给美国留下的问题与危机谈起,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美国的各种思潮,深入探讨美国的发展模式及其得失利弊,客观讲述美国百余年间走过的独特道路及其内在动因。
拉丁美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曾孕育出璀璨文明,为何如今却成为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大陆,沦为附庸? 1971年,受 依附理论 激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兼诗人爱德华多 加莱亚诺出版了这部震撼世界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试图解剖拉美的病体,探讨大陆的前途。他用难以辩驳的丰富资料,以澎湃有力的悲情笔法,铺陈出这片大陆自哥伦布开启航海新纪元之后的崎岖命运,写下一页页拉美受难史:金银、可可、棉花、橡胶、咖啡、水果、石油、铁、镍、锰、铜、锡 这些 血管 贯穿了整个拉美大陆,延伸到开阔的尽头,在那里它们流入欧洲和美国的宝库。曾经的殖民主义野蛮掠夺这片土地;而自由贸易、经济援助、合资企业、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体制同样以不文明的手段参与古老的掠夺战。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是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史构成
美利坚合众国虽然历史不长,但却从一个殖民地附属国发展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经历了独立战争、内战、工业化、进步主义运动、两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美国历史十五讲(第三版)》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讲述了美利坚文明的历史起源,其在新大陆上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伴随其政治、经济发展的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成长历程,提供了研究美国历史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线索。全书提纲挈领,引人入胜,是一本优秀的入门读物。
在本书中,作者查尔斯 默里从独特的长焦视角出发,聚焦于美国白人群体,诠释了长期以来相互关联的美国社会各阶层是如何从某个接缝处开始分化的,这种分化趋势并非源自种族或民族的差异。通过对50年的数据分析和研究,他指出,一个新上等阶层与一个新下等阶层在核心行为与价值观念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他们几乎认不出彼此同为美国国民的根本亲缘关系 这种分歧与收入不平等无关,无论经济形势是好是坏,该分歧都在增大。 默里认为,美国上层白人与底层白人逐渐分处不同的文化中。拥有权势的上等阶层生活在由其同类包围的飞地中,对其他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漠然无知;而下等阶层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遭受了侵蚀,这严重阻碍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种分化将以往成功的美国计划置于了风险之中。尽管本书以白人为样本,但主旨却关乎所有美
《巴西之根》是巴西现代史学和社会学的奠基著作之一,一部推动了20世纪巴西社会 重塑巴西 运动的主要著作。 本书作为巴西本土知识分子剖析巴西国民性的经典学术专著,对当时处于迷茫中的巴西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作者聚焦历史,探究巴西命运走向的基底因素,也即书名中的 根 ,目的在于理解当下,寻找巴西民主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未来,并得出结论:巴西的变革方向,就在逐步摆脱狭隘的传统文化包袱,除去伊比利亚之 根 ,朝着建立城市文明与融入世界文明的路途前进。
这是一部环加勒比海的地区史。 全书讲述了从哥伦布航海发现到2000年遭遇卡特里娜飓风大约五百年间加勒比海地区的历史。全书以飓风为切入点,关注风暴与政治事件、宗教信仰、福利和慈善救济组织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勒比海五百年》关注的重点并非飓风本身,而是飓风如何塑造人们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以及大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和政治模式又如何影响了风暴造成的后果。《加勒比海五百年》揭示了对慈善机构、社区和政府职能的态度转变如何改变国家和民众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也揭示了政治和思想变革如何塑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看法:人类逐渐认识到,人类对于环境本应负有一定责任,而自然现象正是构成环境的一部分。
《大河与大国》讲述了一个双向塑造的故事:美国造就的河流,河流造就的美国。 美国的25000多条河流,总长度300多万英里,遍布全国,如同巨大的循环系统。这些河流从古至今扮演过多重角色:贸易路线、疆界、通道、下水道、水源地、发电站、灌溉渠等。作者讲述了美国河流开发利用的宏大史诗,从殖民地时期的河流通航,到美国工程兵团的探险勘察,从1848年淘金热,到西部目前的水资源争夺,河流常常处于美国社会实验的争论焦点,比如土地私有权、主权、财产权、税收、环境保护、开发利用等。作者旁征博引,又高屋建瓴,阐明了河流开发与美国历史的密切关系,并且断言美国的河流将继续对美国的未来施加巨大影响。作者用生动的文笔和故事切入这个宏达的话题,兼具可读性与学术性,是该领域的杰作。
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推翻了欧洲殖民者的统治,踏上了现代化的探索之路。彼时,美国正挥舞着干涉主义的大棒对它的后院虎视眈眈,欧洲老牌帝国无不垂涎于大洋彼岸的丰饶资源与广阔市场。身处百废待兴、强敌环伺的历史困境,拉丁美洲该如何找到它的出路? 在本书中,恩里克 克劳泽以媲美文学作品的笔触,借助九位拉美历史人物的人生线索,勾勒出一百五十年来拉美的政治思想面貌和历史探索轨迹。在这些人中,有为刚刚走出黑暗的拉美点亮民族之光的何塞 马蒂,有在动荡时代的夹缝中传递思想火炬的巴斯孔塞洛斯,有倾尽祖孙三代之力前赴后继投身革命事业的帕斯家族,有写出风靡全球的《百年孤独》,却因与独裁的共谋关系而饱受争议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还有一生坚持对抗独裁专制的巴尔加斯 略萨。他们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却怀揣着相似
拉丁美洲在地理上通常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本书梳理拉丁美洲从远古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作者把拉丁美洲上下古今的历史划分为五个发展时期:1、古代时期从远古至欧洲殖民主义的入侵。2、殖民统治时期从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为时300年。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的到来,打断了印第安人自古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建立了欧洲个殖民帝国。3、拉美国家的早期发展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为时约100年,其中,又可分两个阶段,前后各50年。19世纪初拉美独立革命推翻了殖民统治,开启了迈向现代社会的新时期。4、探索自主性发展道路时期20世纪拉丁美洲历史的重要内容是改变依附和落后地位,探索自主性的现代化道路。5、80年代以后的调整和发展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拉丁美洲普遍地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通过“回
本书是一部美国通史,由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方纳先生所著。它从欧洲探险者最早到达美洲和征服新大陆开始写起,一直叙述到2014年奥巴马总统当政时期有关美国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力图呈现一部最前沿的、具有最广包容性的美国历史叙事。 本书亦是 新美国史学 的结晶,它以 自由 为主线,采用 自下而上 的研究视角,将新社会史的研究成果天衣无缝地融入到对经典美国史学题目的重新解释之中,凸显被传统史学所无视的美国群体的历史经验,呈现了一种以多元互动的历史观来重构的美国通史。书中所强调的是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个人和主题,但同时关注那些声名显赫的领袖人物和平凡普通的美国人的经历,并关注那些构成美国社会的不同群体的历史经历。该书观点鲜明,思想深邃,知识丰富,写作精美,深受国内外众多读者的欢
美国是如何打破孤立主义,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历史性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是如何进行的,美国人民面对历史转折关口,又经历了怎样的观念转变?这本书就是美国畅销作家琳内?奥尔森针对上述主题的有益尝试。在对待纳粹德国的态度方面,以查尔斯?林德伯格为首的対德绥靖派,以及聚拢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身边的主战派,成为推动政策走向和局势转变的关键角色。本书也围绕着这两位重要人物,探讨了二战前夕,以及二战爆发后和美国参战前的国际形势、国内政情民心,并详细描绘出精英阶层、知识分子、普通老百姓对待战争、德国人、英国人、犹太人等的态度。是积极干预还是保持孤立,是直面战争还是和平第一,是个人得失还是国家利益?这本书用了28个章节的篇幅,借助扎实的文献资料,以生动的笔触,丰富的
本书讲述了阿根廷的历史。按照时间顺序从前殖民时代到现代,每一章都讲述了特定时代最重要的事件,包括阿根廷早期文明的发展、西方殖民者的活动、阿根廷人民为建立自己的国家进行的斗争,及现代阿根廷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作了探讨。乔纳森 C.布朗(JonathanC.Brown)是得克萨斯大学历史学教授,曾任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其著作《拉丁美洲:殖民时期的社会史》和《1776-1860年阿根廷社会经济史》均曾获奖。
《发掘新闻 美国报业的社会史》以社会学为背景,将客观性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以此研究新闻专业性和媒介机构。 在研究美国现代报业开端时,着重解剖了两种报道模式 故事模式 与 信息模式 。《发掘新闻 美国报业的社会史》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学视角的新闻事业变迁史,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把报业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又以新闻专业主义为中心,紧紧抓住与 客观性 相关联的新闻表现手段及其源起、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发掘新闻 美国报业的社会史》作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读物为广大学者所推崇。
《美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讲述了美利坚文明的历史起源、资本主义在这块新大陆土地上发生、发展、逐步强大,以及伴随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成长历程。 《美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2007年出版以来,已经累计印刷5次。这次作者经编辑要求,对全书重新做了修订,增加了一些内容,希望更便于读者理解美国历史。
本书是介绍中美洲考古学和文化的权威读本,涵盖了从史前到殖民时代完整的历史。 2005年首版获得美国考古学会图书奖图书。这是该奖一次被授予一部世界主要文化区的通史著作。 此中文版由第三版翻译,除了介绍奥尔梅克、玛雅和阿兹特克三大文明鼎盛时期之外,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如中美洲文化特征和语言、雕像、玛雅皇家陵墓、蒂卡尔和特诺奇蒂特兰的人口研究,修改了关于阿兹特克人和这一时期的年表,更新了延展阅读的文献和参考书目。40多个专栏穿插其中,介绍历法、农业、埋葬和宫殿生活各个方面,是旅行者踏上中美洲大陆的指南。诚如作者所说,读这本书,就好像你们在古代墨西哥和中美洲旅行,而且会欣喜地发现中国和中美地区的相似之处。
本书是一本墨西哥的简易指南,叙述了从前哥伦布时代开始的墨西哥历史,包括欧洲的入侵和殖民,新西班牙在19世纪的崩溃以及共和国建立等。结合对墨西哥在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历史的综合描述,本书讨论了包括立宪主义与个人权力的关系、联邦主义和中央集权之间的辩论以及天主教会在世俗国家的角色等主要议题。
1890年的美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红利吃尽、产能过剩、老牌列强林立、国内利益集团垄断 然而,这也正是美国崛起关键十年的开始。但与以往任何国家都不同,美国走上了一种新型帝国之路:它不直接掠夺海外领土,而是以强大的生产和贸易能力控制世界。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不是通常理解的国家逻辑,而是无孔不入的资本逻辑。 全书以1890 1900年的美国为论述对象,从这一案例中提取出 超大国家的崛起与扩张 背后的原因,力图揭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
本书全景式地回顾了中美洲五国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的历史,重新思考了该区域发展现状的根源。作者创新性地从 统一 视角出发,系统地描绘了中美洲五国从16世纪至20世纪末的历史变迁。类似的地理气候条件、共同的西班牙殖民历史、相近的文化语言传统等因素让中美洲五国具有走向联合的内在动力。作者指出,在西班牙殖民者到达前,在地峡上居住的原住民部落之间各自为政、交战频繁。西班牙人为了维系统治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分离传统。因此,在殖民统治时期尽管地峡经历了三百年的统一,但是各国之间的交往仅停留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内部凝聚。在脱离殖民统治初期,部分中美洲自由派精英效仿北美模式,一度建立起短暂的中美洲联邦。然而,由于在政治上缺乏主张统一的强大政治权威,经济上以资源出口为主的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