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述的是从“中世”到“近代”之间的“近世”日本的历史;根据政权所在地、时代特点来划分,主要指江户时代的历史;从时间而言,则是从16世纪中期到1868年明治维新为止的历史。通过对近世幕藩体制、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各阶层状况、思想文化教育的繁荣、从封闭走向开放过程的阐述,说明江户时代的日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为近代化做好了准备。书中在序章中简述织丰政权(即安土桃山时代)之后,分七章进行阐述:“德川幕府的政治统治”、“近世日本的经济发展”、“近世日本的社会阶层”、“近世日本的思想文化”、“近世日本的学校教育”、“近世日本的对外关系”、“幕藩体制的崩溃与倒幕运动”。 ?著)、《国家主导型教育的得失与日本现代化》(合译)等。 郭丽 内蒙古鄂尔多斯人。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历史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
日本大败局 系列,全景式还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与苏军、美军作战的全程。记录了那些深刻影响了二战命运和世界格局的生死相搏!这也是一部关于现代战争的启示录,对当今仍有实际观照意义。 《日本大败局1: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关东军,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字。在 九一八 冒险军事行动中,这支部队吃尽了甜头,也由此被视作日本陆军的精锐,所谓 皇军之花 。但是在 二战 前夕,关东军在与苏联红军的战役对决中,却暴露了自身的严重缺陷,乃至到 二战 后期被苏联红军犁庭扫穴完全击溃。而苏联红军和关东军的对决,也深刻影响了 二战 的走向。本书将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历次战役进行了全景式描写。 《日本大败局2:从珍珠港到中途岛》: 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场上一度占据上风,美、英、澳、荷联军节节败退,东南亚等地迅
这是一本讲大正文化的书,但并不是只讲文化的书。 它讲的是世界史里的一段日本史、一个激荡巨变的日本社会,通过关注这一时空里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性,考量日本史上首次出现的大众消费社会、民主主义萌芽,达成对这一时代的宏观把握。 如作者所言,为写出世界范围的人们能广泛理解的 同时代史和日本文化论,避免陷入日本社会科学研究上对这一段历史普遍偏重政治史研究的岛国自闭性研究倾向,他放弃使用只在日本通用的“大正民主期”的时期划分,采用了重视世界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九一零年代---一九三零年代”的时期划分法。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写社会史、写文化论,在理性文字里不吝放入感性的“自己”。那个骑着自行车绕着球场悠悠转,透过高高的白杨树叶看到蓝天上大朵大朵白云的少年,也许不曾想到多年以后自己会写这
这是一本讲大正文化的书,但并不是只讲文化的书。 它讲的是世界史里的一段日本史、一个激荡巨变的日本社会,通过关注这一时空里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性,考量日本史上首次出现的大众消费社会、民主主义萌芽,达成对这一时代的宏观把握。 如作者所言,为写出世界范围的人们能广泛理解的 同时代史和日本文化论,避免陷入日本社会科学研究上对这一段历史普遍偏重政治史研究的岛国自闭性研究倾向,他放弃使用只在日本通用的“大正民主期”的时期划分,采用了重视世界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九一零年代---一九三零年代”的时期划分法。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写社会史、写文化论,在理性文字里不吝放入感性的“自己”。那个骑着自行车绕着球场悠悠转,透过高高的白杨树叶看到蓝天上大朵大朵白云的少年,也许不曾想到多年以后
本书叙述了日本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明治、大正、昭和等各个时期的教育思想,并对不同时代的日本文化与教育发展进行评价,后附有日本教育史年表。体例系统,脉络清晰,对日本教育的发展做了很好的归纳和总结,是日本教育史方面的作品。
“日本”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只是一个国号?生存于现今日本国境内的列岛上的人们,其祖祖辈辈都可以称之为“Et本人”吗?日本果真是一个“均质”的社会吗?日本真可谓一个“孤岛”吗?本书将对世人、包括日本人自身对“日本”及“日本人”的想象提出挑战。这是本书的作者——已故日本中世史研究大家的网野善彦通史写作的一次尝试,将向读者展示从地质时代起日本列岛上的人类社会历史这样一幅宏大的画卷,特别是追溯了天皇制、被歧视民及列岛东西社会的差异等许多日本社会的基本问题的起源、形成和变迁的历史,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古老和曲折,而其研究方法的精髓——融民俗学与史学为一体,在本书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书叙述了日本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明治、大正、昭和等各个时期的教育思想,并对不同时代的日本文化与教育发展进行评价,后附有日本教育史年表。体例系统,脉络清晰,对日本教育的发展做了很好的归纳和总结,是日本教育史方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