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二十四篇:*篇详言日本地位;第二至六篇略叙日本民族由来、社会演进等;第七至二十四篇分述幕府统治时期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政策、经济制度、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形。尤其关于中日邦交、蒙元征伐等内容,其叙述弥补了我国历史参考书的缺遗。此外,书中还对重点词句进行了标记,并在附录中列出了一系列参考书目,以供读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福泽谕吉 文明论概略 精读》是日本当代思想家子安宣邦对福泽谕吉的名著《文明论概略》(1875)的再解读。《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近代化走向,后经丸山真男等思想家的阐释,成为介入当代思想生产的经典文本。作者把《文明论概略》放回到日本近代初期的历史语境中,并参照近代日本实际走过的历史轨迹,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思想洞见、偏见和内在矛盾。子安宣邦通过精读福泽谕吉这部为回应19世纪后期亚洲发生的巨大转换而写就的著作,提出了如何重新审视历史,以应对当今我们所面临的 全球化 处境等问题。
《东洋的近世》是宫崎的代表作,收入《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中。宫崎认为,与欧洲类似,东洋也有古、中、近世三阶段,此书从交通发展、国民主义兴起、文艺复兴、思想变革等角度,阐论东洋型的近世转型,并对历史阐释框架进行反思,有其独到之处。
幕末时期,新选组承担着维护京畿治安的重任,是著名的佐幕派武士集团。他们身处时代剧变的旋涡中心,深度参与了禁门之变、鸟羽伏见之战、戊辰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永仓新八是新选组草创期的核心人物,也是新选组干部中极少的幸存者之一,他在《*后的武士:新选组始末记》中回顾了新选组的整个历史,讲述了浪士上洛、暗杀芹泽鸭、池田屋袭击、油小路激战等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日本时间),一颗名叫 小男孩 的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并被写入了历史。*颗被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当即造成7万人死亡,核辐射诱发的癌症以及其他并发症还将夺走超过20万人的生命。关于爆炸当时的情况以及爆炸后续的影响已经有太多太多的著述。 在这本与众不同的《广岛倒计时》中,作者史蒂芬 沃克以冷静、克制的文笔描述了广岛原子弹爆炸前惊心动魄的21天以及爆炸后18个小时的一切:从美国在洛斯阿拉莫斯进行的原子弹核爆试验到 三巨头 之间的外交博弈;从提出原子弹概念的科学家反对使用这一 弗兰肯斯坦的怪物 到强硬派坚持无需警告就直接投弹;从轰炸机组 忍辱负重 苦练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到一名狂放的飞行员向日本皇宫投下炸弹;从一对广岛恋人在爆炸前度过的美好一夜到爆炸后目击者描述的那 地狱一瞥 每翻过一页
《日本简史》(第三版)以统治主体的演变为主线,从历史和文化的起源、律令国家、武人政权、前近代社会、明治维新、对外侵略与扩张、变革与战争、占领与战后体制、经济大国、转折时期的改革等方面,清晰地勾勒出日本的政治演进过程,兼及不同时期的文化成就、经济发展、大众心态等内容,清晰、完整地绘制出日本历史的鸟瞰式全貌。 《日本简史》(第三版)曾荣获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第三版在前版的基础上,新增一章,叙述近十年的日本历史,对书中的大事年表、进一步阅读书目等学习工具也做了全面更新,以反映*研究进展,帮助读者展开进一步学习。
大家小书典范读本 原版由日本*专业的学术出版社岩波书店出版,多次改版,常销不衰,至今仍放在日本各大书店柜台的显要位置。 考研指定用书 此书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版,一直是众多院校日语考研的指定用书。绝版多年,网络上有大量复印版本高价出售。 绝版多年全新翻译 译林版获独家授权根据*版本翻译。译者赵仲明留学京都,任教于南大,教授日本文化史多年,译笔准确生动。 名家担纲装帧设计 多次获得 世界*美的书 的朱嬴椿、皇甫珊珊两位担纲设计,封面选用手感极佳的七彩绵纸,精装本采用易于翻阅的窄长开本。 了解日本文化,从这一本开始 l 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制究竟从何而来? l 日本从唐代中国学了什么,又没学什么? l 为什么说不了解佛教,学习日本文化寸步难行? l 《源氏物语》是不是世界上*部长篇小说
《东洋的朴素主义民族与文明主义社会》是宫崎的代表作,书稿在东洋史的框架下论述了中日历史,强调 朴素主义 的可贵,体现了作者对 朴素主义 的重视,研究视角独特。此篇收入《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曾由刘永新、韩润棠翻译,于196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此次以张学锋领衔的翻译团队对此进行了重新翻译。
本能寺之变有幕后黑手?关原合战是德川家康精心策划的阴谋?室町幕府*代将军足利尊氏是阴谋家?有 战神 美誉的源义经是阴谋的牺牲者?日本新锐历史学者吴座勇一从史料出发,结合*学术研究成果,全面梳理了日本中世*精彩、*重要的事件,如源平合战、本能寺之变、关原合战等的来龙去脉,并利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抽丝剥茧,正本清源,深入批判了与这些事件相关的种种阴谋论。本书既可以被当作日本中世史的入门读物,也可以作为思维训练书,帮助读者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
本书以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将军妻妾们所居住的大奥(相当于德川幕府家的“后宫”)为背景, 从大奥历史、大奥女官的生活、爱情、幕府灭亡等不同角度揭秘了大奥内不为人知的女性生活及其爱恨情仇。重点人物包括构筑大奥基础的春日局,游走在激荡的幕府末期的和宫公主,俸禄近为1000万日元但服装补贴竟有1600万日元的御年寄,被侧室和御伽坊主挟持过夜的将军等。作为研究日本近代史的专家,作者所呈现的大奥,比富士电视台热播电视剧《大奥》更全面更真实,既有史料价值,又通俗有趣。读完本书后,读者就会了解到,大奥并不是封闭的世界,而是江户时代的女性为了实现自我而辛勤劳动的职场。
倭五王指《宋书 倭国传》中记载的赞、珍、济、兴、武五位倭国王。在邪马台国与中国断交150年后,五王在五世纪初重新向中国派遣了使者。当时东亚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倭国也卷入其中。河内春人从中国史料出发,解读了倭国向中国遣使朝贡的意图和时代背景,展现了当时倭国国内不稳定的王权与文化氛围,分析了倭五王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日本天皇的对应关系,描绘了五世纪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拉面》是一部以食物为切口探究日本社会变迁的研究性著作。醇厚、咸香、暖和的热汤拉面于19世纪末引进日本,因明治维新的城市化发展而被视为具有阶级色彩的大众食物。而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拉面已成为了风靡全球的日本饮食标签。本书将拉面的逐步流行归因于全球语境下的政治和经济变迁。借助近年解密的战后美国政府档案,及电影、漫画、电视节目、流行文学等多样化的日本历史材料,索尔特揭示了地缘政治局势演变和经济发展、媒体舆论、消费主义对社会生活及饮食的密切影响。
身披铠甲,纵马沙场,挥刀斩敌,勇猛果敢,始终以武士道为行动宗旨,誓死效忠主君 这样的武士形象是否符合史实?日本真的自古便是 武士之国 吗?《日本武士史》不仅勾勒了武士从诞生之初直到近代的完整历史,而且展现了丰富细节:江户时代奇特的丁髻发型,日本刀的锻造和变迁,铠甲的繁复构造及其作用,弓马之战的实际情况,武士切腹的理由和影响,近代国家对武士道的歪曲和利用,等等。 日本武士研究权威高桥昌明蓄力多年,用这部作品颠覆了有关武士的众多 常识 ,揭示了真正的武士形象。武士是绝大多数对日本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人必定知道的话题。武士道及其相关的思想史,是日本前近代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中译本的出版将让中国的读者看到一部以武士为切入点的日本通史。
出云自古以来被称为 神话之国 ,众神之首大国主神的 让国 开启了大和王权和天皇家的历史。拨开神话的迷雾,日本海文明圈诞生的出云系政权,随着制铁集团出云族的扩张,竟在大和之地建立了邪马台国。出云大社与伊势神宫如何创始,祭祀与信仰的两大体系怎样建立? 神武东征 是南九州岛的豪族对出云联盟的侵略?著名的桃太郎实际上或是打击弱者的强权人物?如何用历史解读神话,用神话填补历史,村井康彦将带你踏上一条寻访磐座、神社、宫都和古坟的时空之旅。
日本室町幕府末期,诸大名动员数十万兵力,以京都为战场,分东军、西军相互厮杀长达十一年之久,史称 应仁之乱 。战乱过后,贵族与寺院势力式微,室町幕府走向衰亡,社会秩序近乎瓦解, 下克上 之风日盛,地方势力崛起,日本步入战国时代。应仁之乱作为时代转折点,被著名历史学家内藤湖南评价为 日本历史事件 。 新锐历史学家吴座勇一以兴福寺两位高僧的日记为基础,结合多种史料与学术界研究成果,从将军承嗣问题、管领家畠山氏内斗、细川胜元与山名宗全政争入手,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应仁之乱的起因,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战乱的经过与参与者之间的合纵连横,总结了战乱的后果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这场催生了日本战国时代的大乱。
本书是日本战国三部曲之高潮,以丰臣秀吉生平为主线,系统讲述了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历史,重点讲述了备中高松之战、平定明智光秀之乱、统一日本的方式、宗教与经济政策、发展和平事业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丰臣秀吉凭借武力和过人的能力,在继承前辈事业的基础上,结束日本战国末期乱世,完成统一大业,确立了日本新秩序的历程。
本书讲述了英国人威廉 亚当斯(日文名:三浦按针)的传奇一生和16 17世纪英国人开辟远东航线的故事。作者贾尔斯 米尔顿利用时人的信件、日记、航海日志等一手材料,生动翔实地再现了英国人的海上探险,以及威廉 亚当斯和其他英国人在日本的经历。本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中世日本,有助于读者了解大航海时代东西方交流史上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
京都作为日本民族的精神原乡与文化象征,一直以来被人们赋予种种想象与寄托。然而,京都从八世纪的平安迁都发展至今的一千多年中,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因一成不变才成为京都,而是持续不断的变化使其成为京都。 现在关于京都的旅游宣传和京都印象大多来自近代。事实上,我们在关注京都作为中央、男性、天皇、贵族的象征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作为地方史、女性、部落史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只关注作为皇权象征的京都,还应把它放在整个日本史和地域史中进行考察。 本书以 道 和 场 作为关注视角,从东海道、清水坂以及室町街这些有各种各样主题的 道 ,到京都御苑、北野、北山、嵯峨野、岩仓等人们居住或聚集的 场 ,从城市形态到节庆习俗,从战争灾害到商业营生,从日常生活到贵族文化,从文化传统到宗教信仰,分别将其放在历史流变中进行
战国史一直是日本史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涌现了不少以武士大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武士传记。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将研究主体放到武士阶层以外的论著并不多见,而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 本书从本愿寺的角度出发,生动细致地展现了长达十年的石山本愿寺之战全貌,并将其纳入信长 天下布武 的战略视角予以考察,在日本战国史研究领域一石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