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从德川幕府在伏见城受天皇委任统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庆典,横跨四百年的历史。分为 传统时代的日本 革命年代的日本 新世纪的日本 战争中的日本 当代日本 五个部分。 从政治局势的变革到商人阶层的崛起、从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婚姻习俗的转变、从殖民与战争到被占领和民主化 全书以 大事件 与 小故事 相结合的叙事,以翔实的史料、数据和图表为基础,用客观中立的治史态度,全景式白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以多维度、群像式的历史叙述,展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挫折与奋进、失败与崛起。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入,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从绳纹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重点是分析日本为什么进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败,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的相似之处;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观念以及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第四部分则总结日本国民性的成因及特点。 本书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
《日清战争》是入选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甲午劫难记忆译丛 之一种。本书是日军旧参谋本部编写出版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共8卷)的节译版,主要从日本官方的立场出发较为详细地叙述了甲午战争的全过程。该书的部分观点有违历史事实,且有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地方,但整体而言史料比较详实,有助于我们了解日军在战争过程中的战略部署、部队的编成体制、作战方案的制定、陆海军的协同等情况,进一步加深对甲午战争的认识。
《忠诚与反叛 日本转型期的精神史状况》是日本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生前亲自编纂的后一部著作。 从初计划到终出版历时8年,丸山精心选取了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分析日本近世近代转型期的6篇论文和2篇有关方法论的文章。早的一篇问世于1949年,晚的一篇发表于1977年,执笔时间横跨近30年。书中收录的论文都是独立的,但所涉的历史时期和关心的问题是一致的:从幕末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期,面对日本被迫卷入国际社会、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状况,日本的各种认识主体在思想上是如何认识、如何应对的。 这是一部兼具战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又充分展现学术研究者缜密分析能力的著作。用为本书写解说的川崎修的话说,是 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 。
《战后日本经济史》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是什么力量推动日本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曾经喧嚣一时的 泡沫经济 到底是如何产生,又终究归于破灭?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日本的未来,路在何方?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辉煌盛世的狂热气氛中时,野口悠纪雄率先对 房地产泡沫 提出了公开警告。如今,当日本逐渐被世界经济的大潮抛在身后,而 安倍经济学 却收效甚微之际,野口悠纪雄又通过本书,将多年思索和追问的答案公之于众。 野口悠纪雄在书中追忆,其人生的*初影像始于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的恐怖经历,他这一代人亲历和参与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曾为高速发展的无限风光而豪情满怀,也曾因经济失速后的衰落萧条而五味杂陈。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时代的变幻而饱受命运的捉弄,或者被无情
本书为《日本通史》全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册。 上册始于史前时代,终于江户时代末,扼要阐释这一历史时段涉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主要论说 国家三个要素 即国土、国民、政权的形成;叙述 文化三根支柱 即神道、佛教、儒教的由来及思想主张;分析 武家三个时代 即镰仓、室町、江户时代的兴衰和武士道的渊源;梳理 日本战国三杰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结束纷乱的战国时代,使日本进入长期和平统一历史的进程。 下册始于明治维新,终于平成时代,主要阐释下列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是一场集政变、革命、改革为一体的变革?为什么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了日本以后的历史?为什么日俄战争后日本加入了 白人俱乐部 ?为什么大正时代被称为 日本的乌托邦时代 ?为什么昭和时代军国主义甚嚣尘上?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能够迅速实现经济复
讲谈社 日本的历史 共 10卷,4112页,200万字,介绍了日本上下2000年历史 。 从水稻传入到王权诞生,从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确立到摄关制度的粉墨登场,律令国家过渡至王朝国家,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群雄逐鹿、天下一统。尔后,时代遭遇巨大变革,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在声势浩大的民众运动中,明治维新到来,近代国家建立。 10位日本一级学者撰述,10位中文新锐学者译介 ,以关键问题为锚,以主题划分卷册,注重历史严肃性的同时不乏生动的故事描写,细腻体察个体的同时,又有对列岛各时期有着宏观把握,是一部扎实详实、融合多学科知识、观点新颖的史学经典。
日本的近代历史充满了暴力色彩,明治维新、自由民权运动 这些事件与所谓的 暴力专家 ,即本书的核心人物 博徒、壮士、大陆浪人、院外团、极道、暴力团密切相关,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实施的暴力的影响甚至会超越事件爆发的时刻,他们的暴力行径与政治相结合,成为近代日本政治生活中一个系统的、根深蒂固的元素。本书通过研究从明治时代到二战后的 暴力专家 ,详叙了他们的暴力行为被合法化的过程,揭示了日本独特的暴力文化如何形成,又如何深深嵌入政治的整体实践之中。
日本,紧凑、同质、紧密团结,害怕无序;美国,庞大、开放,害怕经济危机,不断谋求国际市场。本书即讲述了自1853年以来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分歧、冲突、战争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爱恨故事。通过运用美日两国的文献材料,拉夫伯尔为我们呈现了重新武装日本背后的曲折、现代美日贸易谈判中的紧张、日本在为美国巨额赤字提供资金方面的持续重要性,以及两国开拓中国市场的动力。
镰仓幕府末期,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后醍醐天皇横空出世,决心夺回被幕府瓜分的政治权力。同时,各地武士掀起推翻镰仓幕府的浪潮,源氏武士的后裔 足利尊氏脱颖而出,成为武士阶层新的代表。随着尊氏就任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武士阶层与专制王权之间的矛盾再难避免。 本卷以《太平记》为线索,展现了南北朝时期两个朝廷、两位天皇并立的特殊局面,并重申了 物语 对现代人、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南北朝,日本历史中动乱和变革的时代。 书写者的笔墨紧紧扣住了历史演进的旋律,记录下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在历史中的奋力选择和追逐的足迹。 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
约翰 托兰获得普利策奖的代表作《日本帝国衰亡史》以日本于1936年至1945年间的一系列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为线索,全景展示了日本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由扩张到衰败直至终投降的历程。托兰立足于大量真实档案、访谈,经由反复调研和修订,既披露了日美高层的诸多军事外交细节,也描绘了普通士兵、平民的情感和命运,视角多元,记叙细腻。全书始终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在场感,兼具战争史与政治外交史的双重性质。 作为一名历史写作者,托兰将历史的事实与人性的戏剧紧密编织,精心书写了一卷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编年史。为写作此书,托兰历经数年实地调研,查阅上千份档案,依据五百多次采访对话,记录下从公卿贵族到士兵平民的亲历者心声,深刻反思了人性与战争、历史与命运。正如他在《日本帝国衰亡史》前言中所说: 历史教训绝不简单,那
《足利时代》日本战国三部曲之序曲,将跌宕起伏两百余年的足利时代分为创业期、强盛期、衰弱期、灭亡期,以此为主线,结合翔实的史学材料和缜密的论证,对足利时代幕府、朝廷、关东、地方豪强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分析,给人以极大的思考空间。日本武士下克上的传统是如何诞生的?足利义满是如何逐步通过各种手段巩固统治的?足利义持对其父足利义满为何仇恨极深?朝鲜在历史上侵犯过日本吗?幕府与关东为何一直纷争不断?足利义教是如何巩固强权,最后如何惨死的?足利义政的宠嬖政治究竟是什么情况?应仁之乱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在战火纷飞的足利时代,日本的佛教、儒学、文学、园艺等文化却得到了长足发展?本书将抽丝剥茧,带给您详细的解答。 《丰臣秀吉时代》日本战国三部曲之高潮,以丰臣秀吉生平为主线,系统讲
大家小书典范读本 原版由日本*专业的学术出版社岩波书店出版,多次改版,常销不衰,至今仍放在日本各大书店柜台的显要位置。 考研指定用书 此书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版,一直是众多院校日语考研的指定用书。绝版多年,网络上有大量复印版本高价出售。 绝版多年全新翻译 译林版获独家授权根据*版本翻译。译者赵仲明留学京都,任教于南大,教授日本文化史多年,译笔准确生动。 名家担纲装帧设计 多次获得 世界*美的书 的朱嬴椿、皇甫珊珊两位担纲设计,封面选用手感极佳的七彩绵纸,精装本采用易于翻阅的窄长开本。 了解日本文化,从这一本开始 l 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制究竟从何而来? l 日本从唐代中国学了什么,又没学什么? l 为什么说不了解佛教,学习日本文化寸步难行? l 《源氏物语》是不是世界上*部长篇小说
嘉永六年(1853),美国人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德川幕府治下持续了两百余年的太平盛世就此终结。朝廷、幕府、诸藩围绕着开国与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攘夷志士在京都掀起腥风血雨。然而,原本主张攘夷的萨摩、长州二藩,分别在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中惨败于列强之后,意识到非学习西方不可,尊王攘夷运动转而变成了号召以武力推翻幕府的勤王倒幕运动。随着将军德川庆喜被宣布为朝敌、江户城无血开城,以及萨长联军在戊辰战争中获胜,德川幕府及其支持势力被逐一扫清,日本步入明治时代。本书以 非萨长史观 的视角,再现了幕末及明治初年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历史,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不同于以往的明治维新画卷。
本书叙述了南蛮贸易时代(1542 1650年)日本与欧洲交往的历史,包括葡萄牙人从里斯本、果阿、马六甲到澳门与长崎的航线的开辟,双方贸易关系的建立,经由这些航线多方商品的流通,耶稣会士的东来及其贸易活动与传教事业;也包括日本方面的反应:多地大名前来皈化,派出少年使团 天正使团出使欧洲,幕府最初对贸易活动和传教事业的欲拒还迎,欧洲艺术、神哲学、文学、器物等在日本引发的各阶层的种种观感,以及相应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上受到的影响;最后,由于德川幕府的闭关政策,导致的日欧交往的终结。然而,这段短暂、丰富和复杂的历史,仍然可以看作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接纳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和最广泛的预演。
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在国人心中,有着像对日本一样的复杂与纠结的心态,对日本的 庐山真面目 也一直有一探究竟的兴趣。而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莫如从其历史开始。 哈佛日本史权威学者克雷格的这部作品,以大历史的视角对日本文明进行考察,除了对日本历史脉络进行精炼梳理之外,还从原始文献、古典文学、军记物语、建筑、艺术、宗教史话中提炼日本文明的不同面貌,为普通读者还原一种历史在场感,准确把握日本人精神气质的演变。 本书虽然是一部简史性著作,但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汲取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独特的历史材料解读与观照视角,给予我们新鲜而有益的启示。如日韩人种同源性的探讨,禅宗理论对于日本 道 的影响,日本武士对主君忠诚心理的变化,日本神道教对日本文明的塑造,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人的独特价值观及对日本命运的影
日本近代中国学的形成,与晚清以来中日两国日益密切的文人交往和书籍交流息息相关,也受到了来自欧美的新制度和新观念的深刻影响。本书运用详实的一手史料,百余图片和文化交涉学的研究手法,坐实了清朝桐城派的文论是如何传入日本并引起关注,新文化运动的波澜是如何在日本激起不同反响,以及汉文直读的主张是如何在两国关系紧张时期被噤声的等重要事实;同时分析了因有识之士推崇邻邦文宗而在对方国家引发意外连锁反应的趣闻轶事,如钱泳如何从追慕故人荻生徂徕进而试图联络时人赖山阳和大盐平八郎,结果致使藤泽东畡转喜为忧的,内藤湖南率先表彰章学诚是如何使胡适感到羞愧并急起直追撰写同名年谱的,从而勾勒出一幅生动多彩的日本近代中国学形成的历史图景。
这是乱世的尾声,也是两百年和平盛世的先声。自应仁之乱以来,日本列岛上的战火已经燃烧了一百年,伴随着无数旧事物的毁灭,新事物诞生,社会发生转型,无数英雄崛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相继掌权,规定了这个时代的发展方向。 织田信长率先兴兵统一天下,建设都市、颁布重商政策,但壮志未酬而身先死;丰臣秀吉取而代之,建立关白政权,实行检地与土地改革,但仅为一代之主;乱世终结于德川家康之手,江户幕府成立,太平盛世到来。同时,民众结成团体反抗威权,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暗中左右着历史的走向。 本卷立足于一个世界格局日益动荡、不同文化圈交往频繁的时代,以国际视野解读三代霸主的行为逻辑,力图还原真实的人物性格,并剖析日本列岛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性。
为什么是日本?日本为什么是中国的另一个 自我 ? br 一条民族主义跟世界主义搏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之路 br 在近代东亚世界史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面向文明的意志与热情。这种人类自身固有的秉赋和能量,让我们重新确认了东亚文明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以及它将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的角色。 本书焦点不在于重述人们熟知的近代日本史重大事件,如明治维新、日俄战争、参加*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而是在于分析这些大事背后的精神机制,同时揭示这种精神机制与东亚史、世界史的关联。
《剑桥日本史(第6卷):20世纪》为剑桥日本史系列中的第6卷,也是*后一卷。20世纪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心缓慢地从大西洋转到环太平洋地区,日本是其中重要一环。本卷叙述了20世纪近四分之三时间内现代日本的历史。本卷对现代日本的国内政治、外部关系、经济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做出概述,尤其是在第二部分强调了日本的领土扩张和在亚洲大陆的侵略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1839年,一个名叫常野的日本女人逃离家乡,从乡下徒步前往首都江户。这一年她35岁,离了三次婚,她的家人急着再把她嫁出去,无论对象是谁。 在江户,日子比在乡下要苦得多,常野只能住在三叠大小(约5平方米)的房间里,甚至没有一件可供换洗的外套。作为外乡人,她的生活脆弱如浮萍,火灾、饥荒、幕府改革 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毁掉她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家乡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常野认输回家,可是她没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扶植伪满政权,并以之为工具,把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一步步纳入自己的殖民体系之中,进一步为其侵略战争服务。其中,政治、军事统治是基础,日本通过设置各级行政机构、军事机构,并制定相关法令与政策,以完成对伪满洲国的政治、军事统治;经济统治是核心,发展军事经济是日本经济统治的显著特征;文化与社会统治是重要手段,日本通过控制教育、新闻出版、视听等来强化其殖民统治。本书运用 满铁 资料、日本侵华资料、报刊资料等一手史料,从制度与实践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梳理日本的侵略 理路 ,揭露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控制和掠夺的事实,同时展现中国东北社会各界对日本侵略的反抗与应对。
《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日本皇室家徽 菊 和象征武士身份的 刀 作为一组对比鲜明的矛盾意象,从他者的角度对日本文化中看似矛盾的方方面面进行了阐释和解说。它从日本人森严的等级制度讲起,分别从行为习惯、文化观念、道德世界、人情态度、自我训练和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日本人的民族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中可以解读出日本民族历久形成的种种文化模式。这些充满矛盾的外部行为模式及内在文化价值体系,使我们逐渐窥见了严格的家族制度和等级制度下日本 耻感文化 的渊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