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53年美国 黑船 叩响紧闭的国门,到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日本用60年时间从一个落后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成就了近代世界史上大国崛起的一个独特模式,也成为许多追赶型国家羡慕和模仿的对象。此书通过描写这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记录了60年间日本奋起追赶、建设现代国家的艰难历程,也分析了日本后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内在原因。对于追求 大国崛起 的国家而言,日本所走过的道路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本书内容从德川幕府在伏见城受天皇委任统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庆典,横跨四百年的历史。分为“传统时代的日本”“革命年代的日本”“新世纪的日本”“战争中的日本”“当代日本”五个部分。从政治局势的变革到商人阶层的崛起、从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婚姻习俗的转变、从殖民与战争到被占领和民主化……全书以“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以翔实的史料、数据和图表为基础,用客观中立的治史态度,全景式白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以多维度、群像式的历史叙述,展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挫折与奋进、失败与崛起。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第一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入,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从绳纹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重点是分析日本为什么进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败,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的相似之处;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观念以及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第四部分则总结日本国民性的成因及特点。 本书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几乎全国都沦为废墟,民生凋敝,生产能力退回到了1931年的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日本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创造了被许多追赶型国家羡慕和模仿的 日本奇迹 。在经济起飞的同时,日本的政治、企业、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一个与旧日本帝国完全不同的新国家。本书描写了从1945 1973年期间日本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记录了28年间日本国家重生的艰难历程。 本书是 日本三部曲 的后一部,它和《国家的启蒙》《国家的歧路》一起,组成了日本近代史长卷,反映了1853 1973年日本120年的历史,以生动、客观和理性的笔触描写了日本现代化的完整进程:开国-追赶-崛起-歧路-毁灭-重生,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历史。
1912年,随着明治天皇去世、大正天皇登基,日本开始出现宽松的社会环境,民主主义运动高涨,实现了普选制和政党内阁制。另一方面,军部和右翼势力暗流涌动,*终在1936年酿成了 二二六事件 。从那时起,日本迅速滑向法西斯主义,先是侵略中国,而后向英美宣战,结果不但给世界造成灾难,日本自身也几乎被战争毁灭。本书通过描写1912 1945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勾画了一个曾经充满希望的新兴国家如何走向战争的历程,也分析了日本走上自我毁灭的内在原因。 本书是《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一书的续集,这两本书完整地呈现了近代日本帝国开国 追赶 崛起 歧路 毁灭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故事。日本走向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这段历史,对于认识日本、认识后发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
《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是作者约翰·W.道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束后的日本的杰出研究。书中大量引用日文材料,并有数十幅精心挑选的档案照片。它是关于长达六年之久的美国对日占领 完整、 重要的历史著作,而这一占领对日本社会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描述了占领期间日本的转变。作者对该时期日本流行文化——歌曲、杂志、广告甚至笑话——的分析极为精彩。作者被称为“美国关于太平洋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 重要的历史学家”,他以 的方式展现了西方与东方、胜利者与战败者之间丰富而激烈的相互作用,涉及的层面从操纵裕仁天皇的命运到各阶层的男男女女的希望与恐惧。这本书已经被认为是这个领域内基准性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日本史》的第三卷,对德川幕府统治之下两百余年的日本历史进行了系统介绍,是作者对前现代日本历史研究的收官之作。这一时期,日本国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进步。在德川家康治下,一种维护大名领地的均势制度被设计出来,后被继承沿用。内战结束之后,国家集中力量于发展农业、手工制造业和采矿业。随着外国船只到来,日本传统的孤立政策被打破,波闯入者是1790年底的俄国人。此后,日本政府尽力让外国船只远离日本港口,但是在西方势力的压迫下,日本开始介入国际事务。
本书内容从德川幕府在伏见城受天皇委任统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庆典,横跨四百年的历史。分为“传统的日本”“革命年代的日本”“新世纪的日本”“战争中的日本”“当代日本”五个部分。 从 势的变革到商人阶层的崛起、从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婚姻习俗的转变、从殖民与战争到被占领和民主化……全书以“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以翔实的史料、数据和图表为基础,用客观中立的治史态度,全景式白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以多维度、群像式的历史叙述,展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挫折与奋进、失败与崛起。
明治时代以来,近代日本以西方为模仿对象,努力谋求 富国强兵 文明开化 。对于近代日本而言,西方是重要的他者。日本作为非西方国家却要实现 西化 ,其本身就存在着自我矛盾。肤色的不可改变,恰恰以一种可视化的形式反映了这种自我矛盾。近代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人种差异?近代日本思想的谱系中,人种问题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本书通过聚焦明治时代到二战后日本精英的海外经历,考察这段曾被讳言的思想谱系。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三):奈良时代》以正仓院珍藏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史籍及明治时期近期新研究成果等为依据,从奈良迁都前的贵族僧侣,朝廷贵族的经济情况,修建平城,奈良时代最初的政治,奈良盛世,迁都和创立国分寺,东大寺大佛铸造,圣武天皇出家,惠美押胜擅权与伏诛,道镜擅权,光仁天皇整顿朝政等角度讲述了奈良时代(公元710年至公元794)年的历史。
忠臣藏 是日本传统戏剧中堪称 国民神话 的著名剧目。日本史上的复仇故事不胜枚举,为何 忠臣藏 独受青睐?作为其原型的赤穗事件究竟如何发生、如何结束,又为何会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 赤穗四十七士 忍辱负重,以杀入吉良府的惊天壮举践行了武士道精神,留下了日本精神史上一声响亮而悠远的回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而东亚岛国日本尚处于封闭落后的幕末时期。1896年3月15日。日本 土佐丸号 邮船途经神户、下关、香港、科伦坡、孟买、塞得港、伦敦等地,*终停靠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由此,日本加入欧洲航路,开启了近一个世纪的 大航海时代 。本书通过日本遣欧使节、船员、文学家、艺术家们的航海纪行,讲述了近代日本欧洲航路的发展演变与消亡的历史。一次次驶向新世界的航行,一场场异文化体验的震惊之旅,日本通过欧洲航路,开始追逐帝国之梦,在世界版图上确立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殖民扩张、风云激荡的世界历史也愈演愈烈
本书以大量详实的史料为基础,通过作者通俗幽默的文风,从日本文明起源伊始至镰仓幕府成立这段千年历史进行了叙述。在书中,作者加入了小说笔法,对那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圣德太子、阿倍仲麻吕、鉴真和尚等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历史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同时对大家耳熟能详的日本文化元素例如樱花,和服等也着墨很多。作者在叙述过程中也加入了颇多中日之间的关系史,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那些年的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物。
作者主要根据三菱史料馆所藏档案,兼及其他相关资料,以三菱邮政汽船公司、三菱合资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明治初期至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三菱财阀形成的历史,对三菱财阀的建立、投资和经营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与改革、总公司与各分公司之间的关系等做了细致的考察。
丰富的地热资源造就了日本列岛的温泉文化。从神话时代到现代,跨越时空的 汤治 成为每一页日本史的共同坐标。紫式部在温泉疗养中写出《源氏物语》,高僧空海留下各地开发温泉的传说,名将武田信玄将 隐秘温泉 作为士兵的秘密疗养所。有马、箱根、草津、热海 今日的热门旅行地,曾是许多经典时刻的见证者。 泡汤 已成为日本文化符号,温泉的历史正是观察日本史的绝妙维度。 温泉学者、日本温泉地域学会会长石川理夫从历史记载出发,追溯日本温泉的起源与变迁。从江户时代的全国温泉排行榜,到现代的大规模温泉铁路、旅馆建设热潮, 泡汤 已深入日本社会的肌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带有硫黄味道的氤氲热气,是日式生活方式与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温泉信仰的由来、民俗小镇与温泉的共生关系等持续至今的话题,使得温泉在现代包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