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从德川幕府在伏见城受天皇委任统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庆典,横跨四百年的历史。分为 传统时代的日本 革命年代的日本 新世纪的日本 战争中的日本 当代日本 五个部分。 从政治局势的变革到商人阶层的崛起、从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婚姻习俗的转变、从殖民与战争到被占领和民主化 全书以 大事件 与 小故事 相结合的叙事,以翔实的史料、数据和图表为基础,用客观中立的治史态度,全景式白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以多维度、群像式的历史叙述,展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挫折与奋进、失败与崛起。
二战后曾经称霸世界经济舞台的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开始,随着社会严重老龄少子化、福岛核灾难等一系列打击,整个国家陷入持续、全面的衰落:所有人似乎都陷入了生存困境 老年人退而无休,年轻人或加班到死或啃老躺平,孩子们厌学霸凌,日本经济更是四面楚歌 人口减少导致消费市场萎缩,小城市持续衰败,福岛核污染后的能源危机,错失数字化、人工智能风口沦为打工仔的日本电子工业巨头,致力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却只能制造经济复苏幻觉的 安倍经济学 。再加上一系列把国家及其利益置于个人之上的国家安全政策 作为一个深谙日本历史文化,从事数十年深度报道的记者,威兰德利用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视角,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层面,忠实记录了当今日本社会众生相。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入,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从绳纹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重点是分析日本为什么进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败,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的相似之处;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观念以及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第四部分则总结日本国民性的成因及特点。 本书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
《日清战争》是入选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甲午劫难记忆译丛 之一种。本书是日军旧参谋本部编写出版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共8卷)的节译版,主要从日本官方的立场出发较为详细地叙述了甲午战争的全过程。该书的部分观点有违历史事实,且有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地方,但整体而言史料比较详实,有助于我们了解日军在战争过程中的战略部署、部队的编成体制、作战方案的制定、陆海军的协同等情况,进一步加深对甲午战争的认识。
本书从政治的角度解剖平成时代三十年的大起大落。学识渊博的研究者和资深记者,邀请了解日本政治精髓的3位理论家展开真正的政治讨论:回顾平成这个时代的时候,应该如何看待日本的政治。 长期进行政治采访的记者邀请了三位理论家与读者一起进行思考,对日本政治或进行批判、或进行展望,并有官僚大臣的轶事穿插其中,为大家呈现一部生动的日本政治小史。 未来日本的政治将何去何从,安倍会继续掌权吗?未来日本的政治家们又有谁?
《忠诚与反叛 日本转型期的精神史状况》是日本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生前亲自编纂的后一部著作。 从初计划到终出版历时8年,丸山精心选取了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分析日本近世近代转型期的6篇论文和2篇有关方法论的文章。早的一篇问世于1949年,晚的一篇发表于1977年,执笔时间横跨近30年。书中收录的论文都是独立的,但所涉的历史时期和关心的问题是一致的:从幕末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期,面对日本被迫卷入国际社会、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状况,日本的各种认识主体在思想上是如何认识、如何应对的。 这是一部兼具战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又充分展现学术研究者缜密分析能力的著作。用为本书写解说的川崎修的话说,是 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 。
《战后日本经济史》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是什么力量推动日本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曾经喧嚣一时的 泡沫经济 到底是如何产生,又终究归于破灭?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日本的未来,路在何方?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辉煌盛世的狂热气氛中时,野口悠纪雄率先对 房地产泡沫 提出了公开警告。如今,当日本逐渐被世界经济的大潮抛在身后,而 安倍经济学 却收效甚微之际,野口悠纪雄又通过本书,将多年思索和追问的答案公之于众。 野口悠纪雄在书中追忆,其人生的*初影像始于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的恐怖经历,他这一代人亲历和参与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曾为高速发展的无限风光而豪情满怀,也曾因经济失速后的衰落萧条而五味杂陈。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时代的变幻而饱受命运的捉弄,或者被无情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战争过后,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日本的昭和时代充满了激变,国家在战前一步步迈向战时体制,在战时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在战后初期饱受饥饿与贫困之苦,然后迎来奇迹般的经济复兴。那是日本遭遇挫败又重新奋起的时代。 日本大学教授古川隆久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外交、大众文化的广泛视角,遵循战前、战时、战后的时间维度,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轻松俯瞰昭和时代的历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它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这是一部权威学者将昭和激荡的64年尽收其中的 决定版 。
本书为三浦展继《下流社会》《第四消费时代》后又一力作。日本 下流社会 将变成现实,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思考? 2007年,三浦展出版了《下流社会》一书。当时作者就发现,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该国的民生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倾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成一个极广泛的 下流社会 阶层。用作者的话来讲,这个 下流 并非指社会底层,而是指 中产阶级 的居下游者。他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足够温饱甚至 小康 ,但却在物质、精神等各方面失去了向上发展的动力,而甘于平庸。对人生缺乏热情,不喜欢与别人接触是下流人群的主要特征。作者在十几年连续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在日本,不只 阶层下流 ,整个国家失去了向上发展的动力。本书的日文版书名为《大下流国家》,正是很贴切地形容出了这一残酷现实。
懂日本的日本人 日本 民俗学之父 柳田国男,对近代日本民众社会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柳田国男将明治大正时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作为观察和讨论的对象,凭借其丰富的经历和敏锐的思考,利用十五章的内容,呈现了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书中,前三章以衣食住为写作对象,第四章描写了风光的变化以及生活场所、居住环境的变化,第五章的内容是关于故乡与异乡,第六章介绍了新交通和文化的传输者,第七章介绍了酒与社交,第八章介绍了民间的婚恋情况,第九章撰写了家族繁衍,第十章描写生产和商业,第十一章阐述劳动力的分配,第十二章写了当时社会的贫穷与疾病,第十三章讲述了集体生活和群众行动,第十四章分析了近代社会心理的变动和发展趋势,第十五章提到了生活改善的目标。
理解日本,不可不知日本中世史,而理解日本中世史,不可不知庄园。庄园制是日本中世社会的核心,正是它的出现,宣告了日本中世纪社会的到来。这种土地、社会制度将皇家贵族、僧侣神人、武士农民等所有阶层全都囊括其中,在长达五百年间,成为一切政治行动的根底。它孕育出的人、物、钱,支撑着复杂而多变的中世纪社会,它所塑造出的某些社会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本书则被誉为 了解庄园制的zui佳入门书 。作者在正文中解释专业术语,并举具体的人物、事件为例帮助理解,将纷繁复杂的庄园制叙述得清晰透彻,几乎可作为工具书使用。奈良时代的初期庄园,摄关政治时期的免田型庄园,院政时期的领域型庄园,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时期领域型庄园的变化及消亡,庄园750余年的历史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构成了理解日本中世纪政治变动的基础。
日本的近代历史充满了暴力色彩,明治维新、自由民权运动 这些事件与所谓的 暴力专家 ,即本书的核心人物 博徒、壮士、大陆浪人、院外团、极道、暴力团密切相关,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实施的暴力的影响甚至会超越事件爆发的时刻,他们的暴力行径与政治相结合,成为近代日本政治生活中一个系统的、根深蒂固的元素。本书通过研究从明治时代到二战后的 暴力专家 ,详叙了他们的暴力行为被合法化的过程,揭示了日本独特的暴力文化如何形成,又如何深深嵌入政治的整体实践之中。
镰仓幕府末期,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后醍醐天皇横空出世,决心夺回被幕府瓜分的政治权力。同时,各地武士掀起推翻镰仓幕府的浪潮,源氏武士的后裔 足利尊氏脱颖而出,成为武士阶层新的代表。随着尊氏就任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武士阶层与专制王权之间的矛盾再难避免。 本卷以《太平记》为线索,展现了南北朝时期两个朝廷、两位天皇并立的特殊局面,并重申了 物语 对现代人、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南北朝,日本历史中动乱和变革的时代。 书写者的笔墨紧紧扣住了历史演进的旋律,记录下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在历史中的奋力选择和追逐的足迹。 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
平成时代的日本企业的经营业绩在平成元年达到顶点,此后便一下子走上了漫长且动荡的没落之路。 本书从两个角度概述日本的企业及其经营在极具震荡的平成这 30 年当中的状况。在部分中,从时间上将平成的 30 年分为 3 个 10 年,沿着时间纵线从各种各样的观点出发来描述日本企业的全貌。在第二部分中,将将沿着处于世界中的日本企业、技术与产业构造、对人的经营管理、对财务的经营管理这四个视角所形成的领域,从这四个视角横向描述平成这 30 年的经营状况。 日本企业东山再起的战略是什么?日本权威经营学者首次解释了30年来日本企业内部的激变。
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一线教师山本博文,采用问答的形式,对日本史的重要问题和典型问题进行了细致地梳理,用57个问题讲述了整个日本的历史。集日本史的考点、重点、难点于一身,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日本史教材。 全书共4篇9章,分别讲述了日本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世史与近现代史。篇是从原始社会讲至平安时代结束;第二篇讲述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时代的历史;第三篇则集中讲述了日本战国和江户幕府时代;第四篇是明治维新后至现代的历史。另外,后附诸多参考文献,便于对日本史有兴趣者继续学习之用。
日本的天皇制,堪称世界上持续时间*长的君主制度,从日本神话时代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天皇制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是谜一般的存在。一般人对天皇制看不透,也理解不了。 本书梳理了与天皇和天皇制相关的70个问题,共分10章,向读者详解有关天皇和天皇制的各种谜题。前4章主要阐述与天皇历史相关的一些问题,概说天皇的历史与天皇制的发展脉络;后6章则从天皇的宗教与仪式、思想、艺能与学问、日常生活、形象、家族等各个方面,解答人们对日本天皇日常生活的疑问。 本书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学术研究成果,详解天皇的历史和日常生活,为大众读者提供重新思考天皇与天皇制的机会。想深入了解日本历史文化,或是纯粹对日本天皇制感到好奇的读者,都能够从本书中获得新的线索和收获。
无缘 公界 乐 是表达日本中世纪自由、和平的三个词语。本书从儿童游戏切入,描述江户时代可以断绝婚姻关系的断缘寺,并发现中世纪被称作 无缘所 的寺庙不仅具有同样功能,还享有免缴赋税、免于追债等特权。作者由此出发,发掘出与无缘所具有同样功能的 公界所 、与主从关系等世俗之缘无关的公界者,以及自由市场(乐市)中所见 乐 的本质,认为无缘、公界、乐是基于同一原理的语言。这一原理被称作 无缘 原理,其根底是人们对自由、和平的希求。本书由此探讨体现这一原理的其他场所与人群,比如山林、市场、墓地、渡口、仓库以及僧人、游历工匠、艺人、女性等,最终从人类史的角度探讨无缘原理的发展、衰微之过程。随着国家权力对人民生活的渗透,自由变成束缚,无缘之人沦作贱民。 本书跳出国家权力主导的叙述框架,将长久被忽视的非
本书对源赖朝的个人经历及其政治思想,以及镰仓时代女性地位的阐述,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细节之处皆是独到的观点。 北京大学教授王新生 镰仓时代,日本武士掌权的时代。其创设者源赖朝,率先勾勒出 武士参政 的构想并将其付诸实现。此后近七百年,将军的幕府取代天皇的朝廷,成为日本的统治中心。 本卷以源赖朝及其后继者的政治生涯为主线,通过深入奥州合战、承久之乱等历史大事件的细节,一探武士、贵族等不同势力之人的对弈与合/作、权衡与取舍,再现了镰仓时代初期,源氏三代将军的荣辱盛衰,及其身后北条氏的勃兴历程。
自明治维新起,富国强军就成为日本政府的首要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的,日本大力发展高校的工程教育、促进工程技术的发展,使日本迅速实现工业化。 同时,对外战争与工程教育也相辅相成,日本军方渴望迅速获得大量工程技术人才,以实现其对外扩张的野心。而日本海军与陆军为争夺国内有限的工程人才明争暗斗,结果削弱了彼此的军事实力。与盟军交手后,日本在军用航空领域的短板暴露出来,孤注一掷的军国主义政府命令工程师们为 神风特攻队 设计自杀式攻击机。这些工程师是如何打消良心上的顾虑的?他们在战败后是如何实现思想转向的?为何绝大部分日本工程师会在战后留在国内,将其军工研究成果迅速投入民用工业生产?索尼、佳能、丰田、日产、本田、三菱等知名品牌曾与日本军部有着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干线与 子弹列车 如何成为日
嘉永六年(1853),美国人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德川幕府治下持续了两百余年的太平盛世就此终结。朝廷、幕府、诸藩围绕着开国与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攘夷志士在京都掀起腥风血雨。然而,原本主张攘夷的萨摩、长州二藩,分别在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中惨败于列强之后,意识到非学习西方不可,尊王攘夷运动转而变成了号召以武力推翻幕府的勤王倒幕运动。随着将军德川庆喜被宣布为朝敌、江户城无血开城,以及萨长联军在戊辰战争中获胜,德川幕府及其支持势力被逐一扫清,日本步入明治时代。本书以 非萨长史观 的视角,再现了幕末及明治初年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历史,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不同于以往的明治维新画卷。
本书叙述了南蛮贸易时代(1542 1650年)日本与欧洲交往的历史,包括葡萄牙人从里斯本、果阿、马六甲到澳门与长崎的航线的开辟,双方贸易关系的建立,经由这些航线多方商品的流通,耶稣会士的东来及其贸易活动与传教事业;也包括日本方面的反应:多地大名前来皈化,派出少年使团 天正使团出使欧洲,幕府最初对贸易活动和传教事业的欲拒还迎,欧洲艺术、神哲学、文学、器物等在日本引发的各阶层的种种观感,以及相应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上受到的影响;最后,由于德川幕府的闭关政策,导致的日欧交往的终结。然而,这段短暂、丰富和复杂的历史,仍然可以看作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接纳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和最广泛的预演。
永仁五年(1297),镰仓幕府颁布了一项法令,宣布卖掉的土地可无偿收回、欠下的债务可一笔勾销。这项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荒唐法律转瞬之间传遍全国,并异常顺利地产生了现实效果。这项法令的真实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被民众称作 德政 ,又为何如此快速地得到社会认可? 本书以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法令《永仁德政令》为轴,多角度描述13世纪末的日本社会实态:物分人物、佛物、神物的独特观念,利息不可超本金一倍等 天下之大法 ,夜晚盗割水稻会被处死等民间残酷习俗,昙花一现的 弘安德政 ,首次登场的理性主义思想 后人视作胡来的法令背后,是挑战常识但又真实、多样的中世纪世界。
日本近代中国学的形成,与晚清以来中日两国日益密切的文人交往和书籍交流息息相关,也受到了来自欧美的新制度和新观念的深刻影响。本书运用详实的一手史料,百余图片和文化交涉学的研究手法,坐实了清朝桐城派的文论是如何传入日本并引起关注,新文化运动的波澜是如何在日本激起不同反响,以及汉文直读的主张是如何在两国关系紧张时期被噤声的等重要事实;同时分析了因有识之士推崇邻邦文宗而在对方国家引发意外连锁反应的趣闻轶事,如钱泳如何从追慕故人荻生徂徕进而试图联络时人赖山阳和大盐平八郎,结果致使藤泽东畡转喜为忧的,内藤湖南率先表彰章学诚是如何使胡适感到羞愧并急起直追撰写同名年谱的,从而勾勒出一幅生动多彩的日本近代中国学形成的历史图景。
这是乱世的尾声,也是两百年和平盛世的先声。自应仁之乱以来,日本列岛上的战火已经燃烧了一百年,伴随着无数旧事物的毁灭,新事物诞生,社会发生转型,无数英雄崛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相继掌权,规定了这个时代的发展方向。 织田信长率先兴兵统一天下,建设都市、颁布重商政策,但壮志未酬而身先死;丰臣秀吉取而代之,建立关白政权,实行检地与土地改革,但仅为一代之主;乱世终结于德川家康之手,江户幕府成立,太平盛世到来。同时,民众结成团体反抗威权,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暗中左右着历史的走向。 本卷立足于一个世界格局日益动荡、不同文化圈交往频繁的时代,以国际视野解读三代霸主的行为逻辑,力图还原真实的人物性格,并剖析日本列岛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性。
为什么是日本?日本为什么是中国的另一个 自我 ? br 一条民族主义跟世界主义搏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之路 br 在近代东亚世界史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面向文明的意志与热情。这种人类自身固有的秉赋和能量,让我们重新确认了东亚文明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以及它将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的角色。 本书焦点不在于重述人们熟知的近代日本史重大事件,如明治维新、日俄战争、参加*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而是在于分析这些大事背后的精神机制,同时揭示这种精神机制与东亚史、世界史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