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很富庶、开放、先进的朝代,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要想了解中国宋代都市文明,便不可绕过《东京梦华录》(东京即北宋都城,也称为汴京,今河南开封。)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这里描述的便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盛景,选自《东京梦华录》 作者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绘制的亦是北宋汴京的城市风貌。一书一画,对后世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盛景提供了一手资料。 《东京梦华录》成书于1147年,1187年初次出版流传于世,是北宋遗老孟元老追述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笔记体著作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 《明史 张居正传》 康熙皇帝: 讲章以精切明晰为尚,毋取繁衍。联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义俱精实,无泛设之词,可为法也。 《清史稿 圣祖本纪二》 《论语》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著作。本书原名《四书直解》,是明朝著名政治家、万历年间大学士张居正给皇帝讲解《四书》的讲章。张居正不仅对每一段经典原文都进行了字词解释和逐句串讲,还从经典原文引申到现实政治,对皇帝进行统治术的教育。全书以明代白话文写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很好的国学入门读本。整理者选取该书的《论语》部分,对原文和张居正讲评部分进行新式标点,并补充了注释、译文,以便传统文化爱好者使用。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复杂人物。他的一生,有功有过。杨天石先生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就是关于蒋介石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利用在国内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国民党党史会档案、大溪档案,美国哈佛大学、国会图书馆等地所藏档案,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专题对蒋介石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蒋介石刺杀陶成章事件、蒋介石在上海办交易所事、中山舰事件中的蒋介石、蒋介石与胡汉民的矛盾冲突、北伐中蒋介石与国民党左派的矛盾冲突、蒋介石的对日战略,等等。这些专题研究有的具有独创性,填补了以往蒋介石研究的空白,有的则因新材料的发现,而对老问题又提出了新见解,订正了以住的偏颇或模糊不清之处。胡乔木同志生前读到了本书中《中山舰事件之谜》一文,曾经赞誉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 具有世界水平 的著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本书从努尔哈赤崛起到宣统退位,近三百年的王朝兴衰、功过是非跃然纸上。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雄才大略的帝王将相,空前绝后的开疆扩土,丑态百出的贪官污吏,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维新人士的改革图新,推翻帝制的共和革命 上承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下启民主共和的洪流。 纪连海老师用现代视野,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人性,以破解历史疑案为重点,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歧异纷纭,深入探究,发掘背后的事实真相。两百余幅故宫珍藏历史图片,直击历史现场。新奇的观点,诙谐的文字,感怀旧事,鉴往知来,一本书吃透大清三百年历史,让您欲罢不能! l 因祸得福的努尔哈赤 l 皇太极继承汗位之谜 l 叱咤风云的皇父摄政王 l 冲冠一怒为红颜 考证 l 温萨活佛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本书透过铁路系统的视角,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转型,探讨铁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作为科层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铁路。 在研究路径上,本书使用了 机构 这一概念,亦即从铁路机构的组织运作出发,研究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政治、战争等不同面向的问题,从而构建了一种关于中国铁路史的综合性叙事。在这种 实践的 历史研究过程中,本书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断裂与延续、本土与外来、精英与民众等议题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
《粤东笔记》是清代寓粤官员、藏书家李调元辑撰的作品。卷首有羊城八景全图,每图均有详细说明。全书十六卷,分别记录广东的风土人情、节令集会、山川神祇、少数族群、鸟兽虫鱼、草木花果、糖茶杂物等,内容广泛,还收录了方言土语、山歌谣曲、节令习俗、物产奇珍等,在广东民间文学、民俗学界都有一定影响。本书由李调元居粤时遍历广东,輏轩采访,博采众书而辑成,在保存岭南地方史料的同时,体现了外地官员对当地文化的审辨,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 《明史 张居正传》 康熙皇帝: 讲章以精切明晰为尚,毋取繁衍。联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义俱精实,无泛设之词,可为法也。 《清史稿 圣祖本纪二》 《尚书》亦名《书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著作。本书原名《书经直解》,是明朝著名政治家、万历年间大学士张居正给皇帝讲解《尚书》的讲章。张居正不仅对每一段经典原文都进行了字词解释和逐句串讲,还从经典原文引申到现实政治,对皇帝进行统治术的教育。全书以明代白话文写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很好的国学入门读本。整理者对原文和张居正讲评部分进行新式标点,并补充了注释、译文,以便传统文化爱好者使用。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 《明史 张居正传》 康熙皇帝: 讲章以精切明晰为尚,毋取繁衍。联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义俱精实,无泛设之词,可为法也。 《清史稿 圣祖本纪二》 《孟子》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著作。本书原名《四书直解》,是明朝著名政治家、万历年间大学士张居正给皇帝讲解《四书》的讲章。张居正不仅对每一段经典原文都进行了字词解释和逐句串讲,还从经典原文引申到现实政治,对皇帝进行统治术的教育。全书以明代白话文写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很好的国学入门读本。整理者选取该书的《孟子》部分,对原文和张居正讲评部分进行新式标点,并补充了注释、译文,以便传统文化爱好者使用。
本书收集、整理并翻译了美国驻南京大使馆外交官爱利生、爱斯比等人于 1937 年 12 月至 1938 年 8 月,从南京向美国国务院、驻东京大使馆、驻北平大使馆等机构发出的外交文件,包括电报 158 份、报告 17 份、月度总结 5 份、备忘录 2 份、信件 2 封,共 184 件。这些外交文件近距离地记载了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暴行、对中国及美国财产的破坏及其组织运行情况,真实地反映了日军占领下南京城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美国外交人员为保护中美公民权益、维护对中国百姓的基本人道待遇所做的努力。这批外交文件是记录南京大屠杀期间及之后情况的为数不多的连贯性官方材料,对南京大屠杀研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是第二十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決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古代近东文明主要包括两河文明、希伯来文明以及埃及文明。而就时间而言,古代近东文明则以公元前3500年两河文明的苏美尔城邦时期为上限,以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征服埃及,西亚北非进入希腊化世界为下限。在这3000余年的时间长河里,近东诸文明在各自发展演进过程中均有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它们是我们重构这些远古文明的主要依据。据此,本书将选取这一时段限中的近东诸文明*代表性的原始文献资料,对它们进行译注,从而使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原始文献不仅对古代近东文明有所了解,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重构起他们自己的古代近东文明。
陶存煦日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记录了无锡国专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一些基本史实,尤其是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国专课堂上师生授受、外 请学者的讲演讲座以及老师对学生训育教导等方面的情形。第二,是叙述陶存煦于课余读书自修的活动,记录对所读之书内容的提要概述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一方面的内容占据了本 书的篇幅,从中可见作者作为一个专研国学的青年学子,其阅读量之大,由读书所得的体会见解之深入,都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程度。第三,是对诸如社会地方、家族家庭等各方 面情事的记录。这部日记的整理刊行,对于无锡国专的研究,对于现代学术史、教育史的研究,都有相当的价值意义。
镜头所到之处,没有哪座城市能像重庆这样,其景观形态与自身的多蹇命运统一得如此神形兼备。造物主为中华大地预设的江域半岛,在月涌大江孤帆、夕照雄关旌旗的旷古岁月中伫候,只等待民族“存亡继绝”的使命降临。它像生命方舟,维系了国脉,荫庇了积弱积贫的千万生灵,后悲剧性地凯旋于功成身退的历史背影。无论史实如何演义,历史的真相持久而顽强:重庆,一座江河环绕的山城半岛,因处水陆要冲,遂成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河流域”;又逢抗战烽火,时称中国后的耶路撒冷;因其苦撑远东战局,誉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齐名的“二战”名城。幽暗的民居、沉默的遗址所释放出来的抗战史实竟然毫不逊色于中外任何城市而成为世界性话题。
本书为 中国近代设计史资料选编 丛书的册,聚焦于染织设计方面的近代资料,选编70篇来源于近代综合性期刊、工商和纺织报刊、纺织行业调查报告等文献的文章,以及100余幅纹样设计稿与染织业图片,并在相关部分附有编者导读。本书基于编者对中国近代染织设计资料所做的大量整理工作,将对中国近代设计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倪德卫著的《竹书纪年解谜(精)/早期中国研究丛书》系有关“今本”《竹书纪年》的研究成果。《竹书纪年》记两卷,1.6万字,以编年为体,记载中国上古北方君王世系,从皇帝到战国时期魏国魏襄王为止。学界一般称此为“今本”,而“古本”则指从古代典籍、古书注释中汇辑原本《竹书纪年》佚文而成的本子。18世纪以来,一般斥“今本”《竹书纪年》为伪书。作者结合考古学、古文字学、天文学等多方面信息,对今本《竹书纪年》进行剖析论证,分析“今本”之价值,从而得出其并非伪书的结论。
《祁门红茶史料丛刊》是首次系统、全面的祁门红茶史料整理,对涉及祁门红茶史料的近代报纸、杂志、方志、调查报告、官方档案、民间文书等资料进行地毯式查找,同时通过田间调查等途径,系统搜集、整理,爬梳出300余万字,基本涵盖了各种典籍中的祁门红茶史料。 丛书中主要收录了19世纪中期至1949年之间的祁门红茶史料,由八册组成,系统展示了近百年祁门红茶的起源、发展、兴盛、衰落以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此丛书的出版填补了祁门红茶史料整理的空白,为从事历史学、茶学和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为徽学研究、区域史研究开拓了一个新视角;更使祁红的渊源、底蕴更为世界所了解,让祁门红茶不仅仅作为一种商品,更是作为一种文化而享誉世界。
宋代筆記多達1000餘種、5000餘卷且其撰者的身份差异甚大,其内容取捨、編纂體裁等時有不同,記載之真實程度等亦頗有差异。同時,宋代筆記的内容也大體涵蓋了當時社會的諸方面,而具有甚高的歷史文化和學術價值。有宋一代乃成爲中國古代筆記的盛行時期,卷帙浩大。本書通過對宋代筆記史料進行全面的搜集梳理、辨析考訂,從而於總體及個案兩方面,就宋代筆記的體裁、内容、纂修特點,及其著者情况、筆記的史源情况等進行歸納分析,進而全面而深入地探討宋代筆記的文獻價值及其盛行的社會文化、學術背景,并重點辨析其與宋代 國史 纂修之關係、以及筆記在宋代黨争中作用與影響等。
本书是晚清时期史料整理作品。作者张煜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尼的著名华侨实业家和地方侨领,1895年后曾任中国驻槟榔屿副领事。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海国公余辑录》,共六卷,分别为《槟屿纪事本末》《辨正瀛环志略》《名臣筹海文钞》《槎使游历诗歌》《海国轶事》《海国咏事诗》,主要是辑录时人著作,间附按语;第二部分《海国公余杂著》三卷,分别为《推广瀛环志略》《增益瀛环近事》《续海国咏事诗》,为作者自著。记述了19世纪各洲、各国之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气候、风土人情,等等。 本书稿是《海国公余辑录》及《杂著》的新式标点整理本,简体横排,间有校勘和注释,并有前言对作者生平、全书内容、版本、价值等作了介绍。
辜鸿铭是清末民初著名文人,学贯中西,辜鸿铭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面对翔实可信史料的缺失,对于其生平和思想研究中的种种难题无法有突破性的进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他精熟于多种西方语言,其主要文章和投书大都发表在欧美各国的报刊上,很难系统地搜寻。本书辑录其100余通现存信函,绝大部分为英文书写,包括私人信函和在报刊上发表的公共信函,译成中文。信函起始时段几乎涵盖了辜鸿铭留英回国后至逝世前6年的全过程。其中绝大多数为未刊资料,极具史料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