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从《资治通鉴》中提炼出1580个故事,短则100-200字,长不超过1500字,收录《资治通鉴》全部内容,让读者轻松读懂《资治通鉴》。非精编版,非白话直译版,精编细篡,不失原著精髓。
中国古代天文学不仅是现代天文学的基础,而且与古代王朝历史紧密关联。天文学在中国古代称 历象之学 ,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四门显学(农、医、天、算)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献史料,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在我国古代正史系统 二十四史 中,从《史记》开始,有十七部断代史列有天文学方面的专志,形成了以历法、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而富有特色的天文学体系。这些天文学史料在中国历史上负有特殊使命,即在 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的统领下,对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军事、宗教、礼仪系统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鉴于此,针对目前我国天文学系统史料整理方面的空白,本书将我国古代天文志加以校正、注解,以 二十四史 中的天文类志书为基本研究对象,在中华书局《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基础上,借
本丛刊为近现代一系列重要文献的汇编。所收文献作者久历清末民初政坛、学界、报界,或熟识时局娴熟掌故,或兼擅文坛及报界。亲历清末民初诸重大事件者,各有侧记与追述文字。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外交、政局、战事、文化思潮等重大事件靡不涉及。本丛刊务存史料全豹,正所谓正史未必有载,宬档未必有存,可为研究者和文史爱好者提供重要参考。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太史公)编写的纪传体史书,记载自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二千五百年的中国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 前四史 ,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此次 四部要籍选刊 刊印《史记》,以清同治五年至九年金陵书局刊本为底本。此版本为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 1870)金陵书局请张文虎主持刊刻,故称 局本 。此本《史记》,校勘时共利用十七种版本,其中直接校勘者有常熟毛晋刻集解本(即汲古阁本《史记》)、毛刻单行本索隐、明震泽王延喆翻宋合刻集解索隐正义本、上海郁氏藏旧刻本、明丰城游明刻本、明金台汪谅刻本(即柯本)、明吴兴凌稚隆刻本,据钱泰吉校录本间接校勘者有北宋本、宋本、南宋本、南宋建安蔡梦弼刻本、元中统本、明南雍本、明秦藩刻本、钱唐汪小米舍人远孙校宋本、
本书是民国年间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史料旬刊》《文献丛编》中清代档案史料的选编整理本,涉及有清一代各项制度、外交通商、司法行政、思想文化、科举教育、社会宗教、吏治状况及若干重要历史事件等各个方面。凡已经其他专题资料(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清代文字狱档》)全部整理者,或该专题另经过更为全面深入整理者,本书不再选入,以省不必要的重复。入选史料均按朝代分辑,校正原先编辑过程中的错讹疏误,并根据原档的文件样式,对所有史料进行分段并加新式标点。由于这些档案原先的刊布方式是 随时发现,即行刊布,片鳞只爪,兼容并纳 ,所以某些专题的内容并不完整,为便于读者,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参考《清实录》及少数能接触到的其他档案史料进行了必要的增补。意在通过兼备资学助研和方便阅读的史料编纂体例,为广大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曲折复杂,留下的历史资料十分丰富。其中仅文献资料,就有近万件、数千万字。过去各级各地党史、档案、文博等部门,已经陆续编辑出版了不少有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资料,但大都是分散的、不够系统的,而且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尚未编辑出版,分散保存在各个单位、各个地方,既不利于保存,也不方便研究利用。尽快汇编出版一套兼具全面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以供社会各界使用,既是党史工作部门重要责任,也是一项有利于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基于这些考虑,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通力协作,编辑出版这套《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所收录的资料,主要是与中
本书是从6000余万字的《朝鲜王朝实录》中选取与北京有关的史料,以时间为序,汇编成册。主要包括14-20世纪中国和朝鲜间的使节往还,朝鲜对中国的岁贡,中国对朝鲜的赏赐训谕,朝鲜官民在北京的生活与交往,朝鲜使节回国后对国王汇报中有关北京的内容,朝鲜使节在北京居留期间的所见所闻,等等。为保证历史资料连贯性,还选取了《高丽史》恭愍王、恭让王世家中有关北京的内容。
青柯亭刻本是《聊斋志异》的个刻本。之后不仅出现了众多重刻本,如上洋李时宪刻本、杭州油局桥陈氏刻本等,而且后世通行的注本、评点本、图咏本等皆以青柯亭刻本为底本。 作为《〈聊斋志异〉珍本丛刊》的开局之作,天津图书馆藏本首次灰度影印,本书原为著名学者王利器所藏,与上海图书馆、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淄博市博物馆等藏本在篇目、卷首、文字等方面出入很大,具有独特的版本价值。特别邀请聊斋学者袁世硕教授作序,邹宗良教授撰写前言。
宋人笔记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涵盖宋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了解宋及宋代以前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弥足珍贵。《全宋笔记》第九编分十册收录了《释常谈》《山水纯全集》《续清凉传》《漫堂随笔》《侍儿小名录》《林间录》《守城录》《云斋广录》《秀水闲居录》《补侍儿小名录》《续补侍儿小名录》《宗忠简公遗事》、《皇太后回銮事实》《翰墨志》《闲燕常谈》《侍儿小名录拾遗》《鬼董》《睽车志》、《乐善录》《夷坚志》《夷坚支志》《夷坚三志》《续释常谈》《碧湖杂记》《祛疑说》、《丛林公论》《溪蛮丛笑》《泛舟游山录》《入越录》《醉翁谈录》《习学记言》等31种宋人笔记,总计271万字。 本编所收笔记多数系点校整理,有些属稀见本。如吴幵《漫堂随笔》,多载北宋英宗至哲宗时期朝野见闻,其中关涉北宋名臣王安石之记载,鲜见学
《张大可文集》本书是张大可先生40年来学术研究的结集,收录了《七十述怀》、《史记研究》、《中国文献学》、《史记文献研究》、《司马迁评传》、《史记论赞辑释》、《三国史》、《三国史研究》等10部著作。张大可先生是《史记》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在三国史领域也颇有建树,所以这部《张大可文集》是《史记》和三国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七十述怀》 将作者30年间的散论汇于一编,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所谓散论,多为因时感发的即兴之作,不是作者的治学主干,为何编入文集为*卷?因贯穿散论的红线始终带有读史论政的意味,这些散论串联起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生活的环境与治学的心路历程。 《史记研究》 总论司马迁其人其书,兼及司马谈作史研讨;研讨《史记》疑案,为
本书辑录并点校福建漳州地区自唐代至民国的内容或背景与宗教有关的碑铭1771通,其中八成以上都是编者30多年来带领几代师生上山下乡、走村串庙访得的一手史料,实物正在遭受自然风化或人为破坏而陆续消亡,内容涉及儒释道、祖宗崇拜、圣贤崇拜、丰功伟烈/名宦乡贤/忠孝节义祭祀、鬼神巫蛊、天人感应、风水学说等,切入传统中国政教和民俗生活的繁多截面,展示了地方社会变迁的广阔图景。
《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上中下)》 书稿全面反映了自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止的四川抗战历史,讴歌了四川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积极贡献,突出了四川作为战时大后方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对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四川、西康地区抗战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文廷式(1856 1904)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云阁(亦作芸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芗德。江西萍乡人。近代词人、学者、维新派思想家。维新变法期间活跃于政坛,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其著述博通四部,在史学、佛经典籍、版本目录和词学等各领域都颇有建树。其著述的整理出版,对于研究清末民初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学具有重要价值。
《全五代十国文》(全4册)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五代十国文献丛书 成果之一。全书以朝代和国别分别编排文章,收录五代十国时期17个政权、808位作者(小传可考, 不含阙名者)的文章近4000篇。所收文章,既有正史、别史、总集、别集、笔记、方志、政书等传世文字,又有敦煌文书、石刻墓志等的出土文献。引用文献达260余种,包括 古籍、碑志、论文及其他等门类。收文力求全面,作者小传力求精审,是迄今为止搜集五代十国时期较为完备的一代文章总集。
中国*历史档案馆现存明清档案1000余万件,上起明朝洪武年间,止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期,跨越500余年,是迄今保存数量**为完整系统的古代王朝档案的集合,巨量的皇宫遗存档案具有独特的文献、文物和文化价值。适逢中国*历史档案馆建馆九十五年之际,该馆在近年档案整理研究的基础上,撷取经典档案100余件,其中包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及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珍贵档案在内,分为明朝档案、清帝诏令、清帝御笔、臣工奏章、清宫生活、文化典籍、民族档案、科举档案、外交档案、晚清档案、清宫藏图等11个类项,项下按编年进行梳理,每一类项及档案均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全书高清拍摄,印制精美,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本书为《中国科举文化通志》之一种,以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的《清实录》为底本,对其中有关清代科举制度的史料进行了系统汇编,全书内容不仅涵盖了清代科举制度,而且包含了学正的任命与调动、新式学堂与同文馆的发展情况及贡举问题等一系列与清代科举密切相关的内容。
本书是jiaoyu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立项资助项目成果。收录了已公布的元代碑刻材料七五五通,新出材料时间下限至二〇二二年。所据原石或拓本以刊印清晰、图版完整爲原则。凡模糊不清,字迹辨识困难,或者只截取拓片局部者,不予采用。对于产生时间是否为元代尚有争议的碑刻,亦不予收录。每方碑刻简要说明出现的时间、地点,流传情况;碑刻的形制、尺寸、书体等,与该碑刻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等。广泛吸收前人已有的部分录文、题跋、碑刻文字汇编等研究成果,加以释文校勘,补充阙漏,辨正讹误。为便于读者利用本书,书后附有《元代碑刻文献目录提要》。
本书汇集了南京大学在初创时期的校史材料,包括初创时期的呈文、规章制度、发展概况和教学状况。作为南京大学校史研究出版工程之一,是彰显南京大学发展轨迹,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研究近代学人生平、理念的重要资料,编选材料经过分类、核对,忠于原始史料,研究价值、学术价值较高。?本书是目前为止颇为全面的中国高等院校校史资料选编汇录之一。
傅璇琮,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奠定学术基础。后因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因在政治运动遭受错误批判,被调至中华书局接受改造,并由此走上学术道路。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2008年3月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1月23日15时14分,傅璇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朱易安,女,1955年生,上海人。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文化典籍系主任。早年由上海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师、副教授等。 戴建国,男,1953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师大人文
袁昶(1846 1900),原名振蟾,字爽秋,浙江严州府桐庐县人。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汉章京、陕西按察使、江宁布政使等要职。其日记从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本次整理,收括了《毗邪台山散人日记》《袁爽秋京卿日记》《乱后日记残稿》三种。
一、海瑞其人 海瑞(1514 1587),字汝贤,自号刚峯,琼山(今海南海口)人。明朝著名清官。嘉靖二十八年(1549)乡试中举,历任南平教谕、淳安知县、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南京通政司右通政使、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南京右都御史等职。万历十五年(1587),卒于南京任所,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海瑞其人是一个生前和死后都充满争议的人物。这种争议在当时很尖鋭,一直延续到多年以后仍会是问题的焦点。他受百姓的爱戴,却被官僚所怨怼。在他的坎坷仕途中赞誉、优抚与攻击、排挤自始至终同时加诸其身。他一生傲骨,特立独行,刚介耿直,直言敢谏。任南平教谕时,因为不跪拜前来视察的上级官长,而得了个 海笔架 的绰号;他为人简朴,无视权势,任淳安县令时,痛打胡宗宪的儿子,不摆排场阿谀权贵
《稀见上海史志资料丛书(共10册)(精)》(作者熊月之)为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术社团“上海同社”相关研究成果汇编,内容包含上海史地政区沿革,尤详于上海开埠以来的社会转型、政治外交、工商经济、文化教育、地理风物、民俗人情及古今名流等多个方面,内容切实,纪事新鲜,尤以其大量引述文献档案和手的调查报告,特具珍贵的资料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