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洋洋洒洒三百多万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完全书。所以,我们节选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五十一卷,所载主要是开国帝王、历史影响突出的帝王在位期间的历史;同时,有的卷中包括多个帝王,其中不重要的帝王部分,作了存目、删除正文处理。 对于这些帝王,我们作了 帝王简介 (细黑字体)置于他们首次出现的分卷开端部分,以便读者很好地抓住他们在位期间的历史发展趋势。 《资治通鉴》是文言文,书中的很多地名、人名、官职、历史事件,不为一般读者所熟悉,为了方便阅读,我们进行了注释。 有必要说明的,正文分为史事、史论两部分,书中分别采用书宋、仿宋字体,并且史论部分还作了缩进排版处理。 史论 是评述所记事件、人物的文字,在本书中它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司马光本人对史事
本书是由汉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握了大量史料,又到处游历,实地调查。一-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司马迁开始《史记》的编写工作。五年后,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李陵辩护,被处宫刑,后被赦出狱,担任中书令。司马迁忍辱负重,继续著书工作,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史记》一书基本完成。书成后,司马迁的情况史籍缺载,大多人认为他在此后不久即去世,死因不详。 本书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部通史。共五十多万字,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2)约三千年的史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一书中把历史著作分为 编年体 和 纪传体 两大类,《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此后历代正史,都沿袭了这一有 纪 有 传 的体例。 据司马迁自序,丰书共一百三
..........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五代灭亡,前后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选取的资料除了十七史外,还包括了二百多种野史和文集。由于编者司马光在史料的搜集、事实的考订、年月的编排以及文字的剪裁润饰上所下的功夫,使它成为我们研究唐以及唐以前历史的一部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全书分为二百九十四卷,共计三百余万字;如果从完整性的角度来看的话,还应该包括《通鉴目录》和《通鉴考异》。《通鉴目录》共三十卷,仿《史记》年表的体例,纪年于上,列《资治通鉴》卷数于下;《考异》也是三十卷,说明材料去取的理由。《目录》的作用是编制检索性的纲目,将重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列举出来,以方便人们的阅读。《考异》的作用是专门保存史料考证过程中未选入《资治通鉴》的其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