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日记》将完整收录梁漱溟所有日记文字。作者自30年代起就有记日记的习惯,1950-1980年三十年持续写有日记。日记内容以记述个人经历、剖析个人所见所思所想为主,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虽因历史原因,部分日记有所散失,但大部分仍保存完好。此次整理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次子梁培恕主持,在依据手稿整理文字的基础上,又以编者注的补充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日记所记录内容的来龙去脉等资料。
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共4册)(精)》为我国 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16朝1362年史事囊括无遗,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兵青睐,视之为 之书。
近代中国是一个流民遍地的国度,“流民”所传达的信息,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我们可以说,解析流民,是“解读”中国近代史的一把钥匙。本书希望通过对流民群体的全方位跨学科的系统考察来“解读”近代中国,这对解决新世纪的流民问题或不无裨益。
该书稿收录林沄先生已发表论文23篇,另附有《我的学术道路》和《明辨慎思博学笃志——林沄先生访谈录》两篇小传。部分篇章从甲骨文、金文,讨论了商周时期的器用制度、家族、 形态等问题;部分篇章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讨论了戎狄、貊、夫余等载于史册的边疆族群问题,讨论问题深刻而细致,体现了林沄先生的学、才、识。
本书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的手稿,由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双怀整理编录。这些手稿是史念海先生在重庆北碚国立编译馆任职时所写的札记一部分(300页),内容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有关,为史先生在读史过程中对于如 太守将兵 刺史察举 太守带大将军衔 县令弃官 等主题进行的史料摘录,能体现出那一时期史念海先生的研究旨趣。同时,史念海先生书法精美,笔力遒劲,翰逸神飞,体现出深厚的学养。本书为精装彩色印刷,力求原汁原味展现史念海先生手稿的风采。
《八家后汉书辑注》弥补了汪文台辑《七家后汉书》的不足,是目前较好的辑本。此次修订,除改正讹误外,还增入了孙峻《谢氏后汉书补佚补订》。
本书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历经十余年所得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