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伊斯兰教以前的时代、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哈里发政府、伍麦叶帝国和阿拔斯帝国、阿拉伯人在欧洲: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中世纪时期最后的穆斯林国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和独立等六编,用52章的篇幅介绍了有关阿拉伯半岛的土著居民和所有说阿拉伯语的民族的历史,记录了伍麦叶王朝(661 750)和阿巴斯王朝(750 1258)两个阿拉伯中央帝国的兴衰始末,讲述了阿拉伯文明全盛时期的故事,还有它对欧洲文艺复兴所做的巨大贡献。 全书始终保持大局观,注重把握历史的全景式画面;同时又以流畅的笔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精彩纷呈的具体描述,并不时表现出诙谐、生动的语言风格。这些细节性的内容为我们打开了阿拉伯文化宝藏的探索之门。
南诏是华夏儿女开拓云贵高原的早期成果之一,也是西南历大的地方政权。作为一个曾在大唐和吐蕃两大强邻之间纵横捭阖、续写 后三国 神话的强邦,却在立国二百余年后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是外敌压力使然,还是遭遇了巨大自然灾难?是多民族的血脉发生剧烈碰撞,还是文明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裂痕?本书从南诏兴起的背景、王国的建立、兴盛、衰亡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这个苍山与洱海之间的神秘古国,揭示了一段民族融合的曲折历史。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部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衰落于1世纪,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三百年,其后又在中原地区活跃了约二百年,对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都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本书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对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近500年的匈奴族的文化习俗、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部落兴衰、政治演变以及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关系,做了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内容虽然比较复杂,但语言简明、通俗,引人入胜。
鲜卑,继匈奴之后又一个称霸蒙古草原的马背民族,发源密林、艰难西进,五胡乱华、遗失异域,驰骋历史长河八百年,有冲突,有改革,有繁荣,有衰败,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他们四处征战,血染九州,建立诸多王国,声名传遍亚洲大半地区,盛极一时又迅速消亡。本书以巍巍兴安岭为引,兼顾历史、传说的叙述,将鲜卑政权兴衰史全景呈现于读者。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民族迁徙浪潮中,草原文化在融入中原文化,也在改造着中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鲜卑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他们的影响一直在延续
毕达克为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图齐的学生(意大利),《拉达克王国史(950-1842)》作为罗马东方丛书于1977年由意大利中东和远东研究所出版。《拉达克王国史(950-1842)》主要涉及拉达克地区的政治史,相应地涉及政治制度和宗教情况,旨在提供有关拉达克王国从肇始到垮台(公元950 1842年)历史的一个不间断的记载。拉达克地处克什米尔地区,属于中国的领土,但边界争端长期没有解决。近代以来,主要有西方探险家如图齐、斯坦因等人进入该地区进行文物历史调查。有关于这一地区的历史资料只有《拉达克王统记》等少量且并不厚重的著作。而此地对于西藏特别是后藏阿里地区古格王朝的影响至关重大。因此关于拉达克的研究势必会像南海史地研究一样成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我社曾出版了意大利学者图齐的名作《梵天佛地》(原名《印度-西藏》),
公元1125年,曾叱诧蒙古草原两百余年的契丹人骤然消失在中国大地上,不知所踪。在遥远的中亚细亚,一个号称众汗之汗的 菊儿汗 横空出世。什么人敢如此狂妄?耶律大石,以其卓越的才华,传奇的经历、惊人的魄力,缔造了后契丹时代的惊天绝响!契丹遗民心中后一点复国的希望被他点燃了。在耶律大石的旗帜下,他们穿越数千里的沙漠、戈壁,前往一片遥远又陌生的土地,他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本书讲述了西辽帝国的百年传奇,这个由契丹余烈西进中亚建立的王朝,上承回鹘、高昌、喀喇汗,下接蒙古帝国,其控制区域比起中原的金朝和南宋来更为庞大,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更为深远。
与华夏民族历史同样悠久的肃慎人,在华夏先民不断地将自己的文明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峰的时候,却在远离中原的东北群山中,无声无息地沉寂了两三千年之久。但就在契丹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候,出自肃慎族系的女真人各部正在默默地走出大山,以其鲜明的民族特性隆重登上历史舞台,如出山猛虎一般横扫各方势力,建立起以女真族为主体的帝国政权 金国。绵亘百年的女真金国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别样风采。 本书从肃慎族系的女真人走出大山的历史开始,以详尽的史实与流畅的笔触,讲述了女真帝国从兴起到衰亡的全过程,生动再现了百年女真金国的传奇霸业。
契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她有着青牛白马的美丽传说,有着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有着西进中亚的复国壮举,有着黯然引退的凄凉悲怆。 本书引领我们带着逝者如斯的感慨去聆听先人足音,以契丹民族建立的帝国的发展为线索,妙趣横生地介绍了在契丹历史上留下印记的人物与故事。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事件关系、政权关系梳理得一清二楚,令读者在轻松、幽默、欢快的氛围中探寻千年前神秘契丹那一幕幕激荡人心的精彩画卷,体味中国历史的另一种风格。
1715年,沙皇宫廷正在为彼得大帝新诞生的王子举行庆典,乌拉尔地区矿主向彼得大帝呈上了一份独特的贺礼。这是一批装饰着雪豹、鹿、狮等动物纹的金器,它们做工精湛、造型生动、充满张力。因此,欧亚草原上掀起探险热潮,沉睡千年的游牧王者的坟冢被渐渐打开。琳琅满目、精美绝伦的随葬品展示着草原霸主昔日的辉煌。古典史家笔下神秘尚武的斯基泰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竟扮演着非同一般的角色。
在1700余年前,柔然,一个太阳神阿波罗的后裔,以异乎寻常的速度突然出现在蒙古高原,在纵横几万里的欧亚大陆尽情驰骋。828年以后,欧洲史书一致宣称这一显赫一时的民族已经完全灭亡了。而在俄罗斯,仍有60余万人自称是阿瓦尔(柔然)的后裔。本书为读者娓娓道来柔然的历史和文明,在读者眼前展开一个立体、生动的游牧古国的恢弘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中,体会蒙古草原一代霸主的兴盛与衰亡。
可汗的故事已经逝去,只剩矗立在草原上的石人,仿佛仍在不停地叙说着他们的先祖,那属于 蓝突厥 的传说。本书讲述原本只是柔然 锻奴 的突厥,如何利用时机成长与茁壮,改变中亚内陆地区的政治格局,促进佛教与伊斯兰教的融合,消弭游牧文化与农业社会的差异,对内制定完整且独特的官制;对外掌控隋唐时代的国际外交,*终统一中亚,成为蒙古高原新主人。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流畅地将鲜卑列国的兴衰史呈现于读者。
《青海藏族简史》一书,就是将藏族在青海的发展历史简明扼要地做了叙述,其中重点介绍了青海藏族的来源、分布、习俗、宗教信仰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历史关系等内,特别是在族源问题上,借助近些年青海、西藏地区考古发现的古文化遗址、石棺葬等证据以及各种文献资料,进行了重新梳理,进一步确认羌藏同源关系。本书把青海藏族的发展演变过程放到整个藏族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中加以考察和叙述,既充分反映了河湟地区多元文化的风貌以及青海藏族对河湟地区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并从中解析青海藏族形成原因的复杂状况,又探讨了青海地区藏族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还阐发了它与整个藏族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共同性,从而证明中华各民族相互之间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作为两北边陲重镇,高昌王国深居大陆腹地,由壁垒而郡,再发展至国。在吐鲁番这块西域上地上,高昌依据它枢纽般的地理位置,先后历经高吕王同、唐西州和高昌回鹘王国三个历史时期,既有汉族政权统治,也曾被回鹘领导。灵活的外交使高昌在周围西域政权及中原王朝之间游刃有余。尽管她经历了无数的战火,但创造了繁荣发达的商贸经济、琳琅满日的壁画、多元的宗教信仰以及特有的高昌乐、葡萄酒等高昌文化。本书带你走进这一片沧桑的土地,翻开尘封的历史,倾听远古的喧嚣,看那栉比如瞵的客栈、摩肩接踵的行人、高旋飞舞的伎乐、香火缭绕的庙宇、血雨腥风的争斗……
和在马背上四处征战的其他游牧民族不同,鲜卑人在下马后融入中土,身处于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创属于自己的王朝,前前后后共建立十三个政权,统治疆域涵盖今天中国的东北、华北、内蒙古、新疆东部,乃至淮河流域,其中还包括统一北方,结束诸胡列国时代混乱局面的北魏。这些遍布于中国各地的鲜卑人,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下,加速民族融合的脚步,经营西域,传播佛教思想,在敦煌、云冈石窟凿出许多大佛;北周时创建的府兵制,打下隋唐盛世的基础;鲜卑人郦道元写出《水经注》、贾思勰写出农学专书《齐民要术》、阳衔之如实记载《洛阳伽蓝记》,连同脍炙人口的《木兰诗》,留给中国许多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将鲜卑列国兴衰史呈现于读者。
循着古老的神话足迹,契丹人相信自己有着青牛与白马的神圣血统,他们注定要当领袖,注定要入主中国。唐末,中原境内藩镇割据严重,中国进入混乱的五代十国时代,北方民族契丹趁势兴起,巧妙利用藩镇间的矛盾,步步扩张力量,灭东北渤海国,建立站稳北方的 辽」政权,让石敬瑭甘心割土地、叫父亲。北宋建立后,统一的中国仍对这个北方邻居头痛不已,一门忠烈的杨家将、御驾亲征的宋真宗,都阻止不 萧太后带领下,强大的契丹。这支让北宋失去豪情壮志的游牧民族,既是马背上的骠悍英雄,也是创立独特文字的政治家,更以双轨政制管理境内复杂的多民族,树立后世处理少数民族事务之典范。女真人崛起后,辽即使灭亡,西走的 喀喇契丹,耶律大石却别创一番勋业,在中亚地区传播中国文化,让契丹成为中国少数几个国祚超过两百年的王朝。 本
本书通过讲述匈奴族从出现到消亡的历史大事件,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曾经跨进欧洲大陆,让西方人闻风丧胆的匈奴帝国。从大青山到阿尔卑斯、从冒顿到阿提拉,匈奴人的出现,是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次深犁。驮着战国、秦汉,蹄踏着新莽、西晋两个政权,狂飙卷起欧洲诸多民族大迁徙的硝烟,一代天骄 匈奴,这个曾经无比鼎盛的王朝如何走完其辉煌的历程,像一颗无比耀眼的巨星,陨落在恒久的历史天空
匈奴南下牧马的精神,让战国赵武灵王发起胡服骑射改革,使中国军队从步兵进入骑兵阶段;匈奴还让汉武帝建立雄心万丈的霸业,成就霍去病等武将的盖世勋业;匈奴促使张骞凿通丝路,掀起魏晋南北朝以后民族大融合的序幕。东汉初年,匈奴分裂。南匈奴在永嘉之乱灭西晋,开始诸胡列国时代;而北匈奴则在窦宪燕然勒石后,远走中亚,日后驱赶日耳曼人,直到今日,仍和中欧国家匈牙利有着神秘且耐人寻味的关系。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流畅地将匈奴帝国的兴衰史呈现于读者。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朴实、智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祖国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蒙古族自兴起到成吉思汗再到蒙元王朝的存在,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的史话。然而,不为大众所知的是蒙古族在青海高原的活动也是十分频繁和知名的,成为青海历史的重要构成部分。本书除介绍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蒙古族在青海的活动状况外,重点叙述了明清时期蒙古族在青海的活动历史,对近代时期蒙古族的相关活动也有涉及。其中,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对蒙古族进入青海以前的社会状况、蒙古族的兴起和进驻青海、元朝时期镇守诸王和蒙古人做了简要回顾。明朝初年,蒙古人外迁和被安置及 塞外四卫 的相关状况、东蒙古入迁西海及其活动、蒙古汗王与藏传佛教、明朝经略西海,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之一。至清朝,和硕特部固
《北方民族史译丛:蒙古西征研究》名曰 蒙古西征研究 ,实际上是为我国能够尽早出版一部真正的 蒙古西征史 提供来自原苏联历史学家的记述和观点,而原苏联历史学家在记述过程中又引用了事件发生地国家大量原始史料以及当代历史学家的论述。因此,《北方民族史译丛:蒙古西征研究》与其说是研究,莫如说是提供史料更为妥帖。 如果《北方民族史译丛:蒙古西征研究》的出版能为我国蒙古西征史研究特别是西征史专著的早日问世提供某些史料,起到某种助推作用,那末出版目的就达到了。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全书约30万字,配有469幅插图,主要以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世系延续为主线,介绍了蒙古帝国建立以来,散布在中国境外、活跃在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后裔近800年的历史和现状。 书中涉及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俄罗斯的鞑靼人、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兹别克人、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人等境外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