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银元时代生活史》的续篇,记述了一个黑龙会大汉奸,冒充中国接收大员,移居虹口的故事。
本书是《银元时代生活史》的续篇,记述了一个黑龙会大汉奸,冒充中国接收大员,移居虹口的故事。
抗日战争和随后而来的国共内战从未远离我们。对于这两场战争,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它宏大的一面。然而,战争终究是由普通人承担的,对于战争中的普通人我们却知之甚少。《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以实证的方法研究这两场战争中一个很小的截面,即中共领导下的华北农民是如何走向战场的,以及他们走向战场之后面临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人面对战争时的痛苦和挣扎,也可以看到传统、乡村、革命和战争如何在普通人身上交错。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乃至称霸之历程的书籍。它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兰勒写起,直到斡歌台罕十二年(1240)为止,共记载了蒙古民族约五百年的盛衰成败的历史。书中既有蒙古高原父系氏族制时代狩猎生活,以及与它相关的图腾崇拜现象的记载;也有从氏族发展成部落,又从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从而又发展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的讲述;还有从狩猎文化嬗变到游牧文化的如实记录;更有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风云一代,抛头颅,洒热血,从夹缝中崛起,成就霸业的全程写照。这便是该书之所以成为解读蒙古民族全貌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共同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都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各民族的历史都是祖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了激发各族人民对自己历史的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我们决定出版这一套《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 这套丛书的编写和出版,是经过长时期的集体努力实现的。早在1956年,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1958年,在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下,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具体主持、中央民族学院以及在京和各省区有关单位的积极参加下,一面继续进行调查工作,一面开始编写各少
察合台汗国是蒙元帝的一个藩国,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及其后裔在我国西北及中亚地区建立的边疆民族政权,立国于西北达一个半世纪以上。它上承西辽、哈刺汗朝,下启帖木儿帝国和明代东察合台汗国,在我国西北地区历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之有关的历史文献涉及汉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畏兀儿文和察合台文等数种东方语言文字。除了语言障碍以外,各种文字材料之间的异同之处,要求研究者运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对比,这就增加了研究的困难,使得它的历史除了少数专家学者以外,长期以来鲜为人知。察合台汗国史,作为一门兼及元史、中亚史、蒙古史的学问,在历史科学中属于难度较大的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部专门论述察合台汗国史的著作。
在中国历史上曾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族,其早期历史过去学界研究不多,且因史料阙如,许多问题难以解决。然而,早期党项史(即在西夏政权正式建立前的党项史)对于中国民族史、隋唐五代史及西夏史、宋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1988年本书作者曾经出版了《唐代党项》一书,获得学界好评。十余年过去了,随着西夏史(包括西夏文献)研究的深入,新出土的文物考古资料不断发现,有必要对《唐代党项》一书进行增补。本书利用新的文物考古资料及西夏学研究成果,增加了五代后至北宋初(1032年)的内容,解决了许多过去早期党项史中的疑难问题,阐发许多个人的新见解,可以说是目前外相关研究中学术水平较高的著作。
抗日战争和随后而来的国共内战从未远离我们。对于这两场战争,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它宏大的一面。然而,战争终究是由普通人承担的,对于战争中的普通人我们却知之甚少。《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以实证的方法研究这两场战争中一个很小的截面,即中共领导下的华北农民是如何走向战场的,以及他们走向战场之后面临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人面对战争时的痛苦和挣扎,也可以看到传统、乡村、革命和战争如何在普通人身上交错。
本书对云南汉民所关心的祖籍、徙滇过程以及徙滇后的情况作了初步探索,尤其对于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的说法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云南古无汉民.自庄踽开滇至今历代的征伐、戍边、军屯、商屯、谪戍、充军、流官、南下、支边等等,犹若一个个音符,构成了云南与内地交往、交融、包容、演变的旋律,而此又构成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吸收、排斥而产生了优秀的滇文化的主旋律。 本书欲在这主旋律中谱进一个和谐的音符。
《鞑靼征服中国史》由西班牙多明我会教士帕莱福撰写,讲述1644年崇祯之死,清军入关,到1647年,清军攻占广东、福建、广西这段时间的历史。书中所记史实可以和中国史料相互印证、补充。《鞑靼中国史》作者系会教士鲁日满,1665年北京教案发生时,鲁日满正在浙江、江南传教。他被押往北京受审,亲历并详细记录了此次教案过程。《鞑靼战纪》记述会士卫匡国在中国所了解到的清军入关前后的历史,因有作者之亲身经历为证,比较有价值。
本书收录了作者对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代表作。分专著篇、论文篇、文化篇三部分。在文中作者肯定了汉代治理南方少数民族的“初郡政策”开创了历代中央王朝统治的先河;对历史上的“改土归流”做了重点专题研究;详细论述了南诏国史、傣族史;全面介绍了傣族和德昂族别具特色的民风民情。
我国古代的党项族,以其建立西夏政权和创造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西夏及其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研究党项族早期历史及其与邻近诸族的关系,就成为正确理解和评价西夏及其文化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党项族的早期历史,主要经历了我国统一时期的唐代和分裂割据的五代;他们的活动对唐、五代的历史均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是唐、五代史的组成部分。所以,无论从中国民族史、西夏史和唐、五代史等方面来看,研究唐五代时期的党项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