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民族地理》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以历史时代为经,以历史时期中国疆域内的民族空间为纬,全方位立体性地探索了中国历史时期与民族起源、分布及发展有关的地理要素,民族分布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其中包括民族起源地及其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区与历史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迁徙运动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上述重点问题的探索是结合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历史地图展开的,在直观性和可读性、准确性方面有其填补空白的重要价值。
《奁史》,100卷补1卷,清初王初桐(王丕烈) 辑,囊括了古代妇女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称为一 部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王初桐在荟萃诸子百家之书的基础上,编选出与 妇女有关的资料集。上起远古,下至清初,大到典章 制度,小到一名一物,微言懿行,凡能反映古代妇女 的肢体皮发、音容笑貌、钗环服饰、针线女红、诗文 艺术、内亲外戚、婚嫁匹配、生养死葬等有关妇女本 身和涉及妇女生活的事物,几乎包罗无遗,可称得上 是一部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室韦是南北朝至辽金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属东胡系鲜卑后裔,与古代蒙古族有一脉相传的历史关系,在北方民族史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本书利用文献史料和新的考古资料,借鉴中外学者研究成果,对室韦的族名、族源、部落变迁、地域分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其考古学文化做了系统论述,是一部全面研究室韦历史的学术著作。
《契丹资料辑录》主要辑录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以及五代初期约五百多年契丹的史料。收录时间,上起自契丹之名始见于《三国史记》记载的378年(东晋太元三年、高句丽小兽林王八年),下讫于907年(唐天祐四年、后梁开平元年)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称汗建国。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金元卷)》通过对金元时期科技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全面考察,重点探讨了以理学家、科技实践家、人文学者为代表的典型人物的科技思想,比较清晰地勾勒出金元科技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并对金元科技思想的历史演变及特征进行了新的学术审视和反思,以期为当代科技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此外,《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金元卷)》不仅有作者对金元科技思想成果的经验总结,而且还有作者对金元科技思想本身所存在“缺陷”的批评和反思。
本书所收 苗图 德国藏本分别是柏林民族学博物馆藏本(柏林本)、哥达研究图书馆藏本《名人精写苗蛮图》(哥达本)、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贵州图册》(莱比锡甲本)、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卷轴画(莱比锡乙本)及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散页(莱比锡丙本),捷克藏本则为布拉格纳普斯特克博物馆藏本(布拉格本)。
《岭南民族源流史》主要内容包括:岭南其他少数民族之源流、苗瑶语族诸族之源流、壮侗语族诸族之源流、基因视角对岭南民族源流研究的文献回顾、民族史视角对岭南民族源流研究的文献回顾等。
《红色足迹: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简介:让历史告诉今天、告诉未来,革命斗争年代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精神永存。它激励、强化我们前进的信心,伴随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红色足迹》采用纪实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区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内外敌人进行斗争的真实情况。
本书对云南汉民所关心的祖籍、徙滇过程以及徙滇后的情况作了初步探索,尤其对于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的说法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云南古无汉民.自庄 踽开滇至今历代的征伐、戍边、军屯、商屯、谪戍、充军、流官、南下、支边等等,犹若一个个音符,构成了云南与内地交往、交融、包容、演变的旋律,而此又构成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吸收、排斥而产生了优秀的滇文化的主旋律。 本书欲在这主旋律中谱进一个和谐的音符。
名号制度是在北族政治发育过程中,从政治领袖的称谓名号所发展出来的一整套既复杂又多变的政治制度。本书通过对中国中古时期北方诸民族的政治名号制度的分析,特别是对这些名号的结构、功能、性质与变迁的分析,揭示中古北族政治发育及制度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并强调在起源意义上有着明确连续性的政治名号,随着政治体的演变发展而向广义上的专名方向辐射,由此为深入认识中古北族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民族志是一种为了调查和发现社区、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文化模式与意义的科学方法。《民族志方法要义——观察访谈与调查问卷》专注于开展民族志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本书分成11章。第1章探讨由理论推动研究的重要性,探讨混合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多方检验法,探讨民族志研究的地方性质,也探讨应用民族志的目标,即产生解决社会议题和社会问题的新方法。本书由(美)斯蒂芬L.申苏尔、琼·J.申苏尔、玛格丽特·D.勒孔特著。
《西藏记忆——复活的历史》从青藏高原的地质形成开始,历经新石器时代、神话时代,到有文字记载的吐蕃时代,再到吐蕃瓦解后豪强分割,最终至近代,一部高原殖民史波澜壮阔地展开。马丽华选取了十数个最富生气历史时
本书就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阐述“浙学”所以形成的源流脉络、发展历程及其价值意义的学术性专著。与同图类书比较,本书主要在于其全面性和系统性,显现了“浙学”的总体特色和历史价值,对重塑浙江人文精神、建设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