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超有趣的中国古建筑漫画科普读物。 古建筑的屋顶有哪些样式? 屋脊的仙人走兽都有哪些? 繁复的斗栱、美轮美奂的藻井有什么寓意?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住合院式房子? 如何区分 亭台楼阁 ? 除了门当户对,你还知道哪些跟建筑有关的成语?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屋顶的脊饰如走兽、脊刹、鸱吻,再从古代的窗户讲到四合院、亭、台、楼、阁、塔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古建筑的演变史和背后的传统文化、趣味知识,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你会看到令人惊艳的仙人走兽、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等图画,知道每一块瓦、每一寸木头、每一抹色彩在古建筑中的作用,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古人智慧。 了解古建筑的实用与美观,传统与创新,就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古人生活样貌,也就懂得了古建筑的了不起和伟大。由此滋生
法国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托马斯 皮凯蒂对过去300年来欧美国家的财富收入做了详尽探究,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分析,旨在证明近几十年来,不平等现象已经扩大,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 他认为,我们正在倒退回 承袭制资本主义 的年代。在这样的制度下,经济的制高点不仅由财富决定,还由继承的财富决定,因而出身要比后天的努力和才能更重要。 皮凯蒂指出,*富有的那批人不是因为劳动创造了财富,只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富有。一句话:人生而不平等。由于资本回报率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贫富不均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东西,所以要彻底铲除经济中的这种不平等现象,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对富人征收累进税来保护民主社会。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 。
文明诞生之初,人类活动的领域局限于仅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而海洋被看作可怖的葬身之地、未知的荒漠和世界的尽头。 但人类仍然决定怀揣不安与好奇,驶向大海。 公元前1000年,波利尼西亚人乘独木舟驶向太平洋,揭开了人类与海搏斗、与海共生的壮阔航海史。自那以后,无数关于财富、厮杀、冒险、好奇心的故事在海上上演 带着帝国的资助,哥伦布等探险者远航寻找黄金与香料;郑和率百条船只出航,载回宝石、狮子、长颈鹿;维京人横跨铁灰色的北大西洋,寻找一片 上好的土地 ;工业革命后的移民们提着行李踏上汽船,前往新的家园;两次世界大战中,人们看见过战舰在海面燃烧,也经历了绝处求生的诺曼底登陆。 海洋塑造了希腊、中国、阿拉伯等古老而伟大的文明,还促使人类开发罗盘、六分仪、海钟、深海潜水器等技术 它们是如何使用的?历
本书取材于古今中外成名史家的治学经验和经典论著,吸收国内外历史哲学、史学方法和史学史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作者本人研究和教学的体会,采取深入浅出的笔法,运用平实晓畅的文字,系统而条畅地论述治史所应具备的修养、技艺和规范,并对史学的学科特性、历史知识的性质、历史理解的意义、历史的用途等问题加以讨论,对后现代主义的史学理念也做了适度的回应。本书在方法论方面推许开放性、多元性和实践性,强调历史主义、语境主义和历史语义学的重要性;在研究策略方面主张兼顾实证性、理论化和可读性,提倡 以大观小、小题大做、因小见大 的选题和写作方式。
铁路,是工业文明的缩影,是人类科技的伟大杰作。一部二百年的铁路史,也是一部轰鸣的现代史。这部铁路史由学者克里斯蒂安 沃尔玛尔与DK公司联合打造,用约200幅彩图,呈现珍贵车型、技术细节、重要路线以及历史现场。 铁路带来了过去难以想象的速度。1830年,利物浦 曼彻斯特铁路开通,标志着铁路时代真正来临,在此之后,从伦敦到爱丁堡,路程耗费时间由2个星期缩短到2天,商品、人力的交流被大大加快。在轨道铺设声和隧道开凿声中,涌现出暴富的铁路大亨、天才工程师、殖民者、铁路工人和火车迷,轨道铺向何方,他们的传奇就延伸向何方。 不过,铁路带来的不止于此。 短短的二百年间,火车从马拉车化为高速列车,而世界也从蒸汽弥漫的19世纪来到了现代。这是人类历史上风云变幻的二百年,在诸多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大事件中,铁路都是隐藏的
大部分人谈到历史的时候,关注的是国家的兴衰、王朝的更替,往往忽视了科技的力量。 文津图书奖 得主吴军博士,首次从科技视角串联历史,以能量和信息两条主线,系统阐述了自智人以来人类文明的演进。 全书从远古科技、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现代科技四个部分,详细描述了几万年来农业、工业、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各个领域关键性的人物、事件及意义,绘制了一幅科技驱动历史的恢宏画卷。 本书既从不同角度对人们熟知的常识进行解读和剖析,又挖掘出许多新的观点,让读者见微知著,感受科技叠加式进步的魅力。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俯瞰一整部人类科技文明史,真正洞察世界变化的趋势,进而消除由于对周围世界缺乏了解、对未来缺乏把控而产生的焦虑。
《古建筑日读》(修订版)用365幅手绘图,展现中国古代宫廷、宗教、民居、园林建筑,介绍古建筑的构成元素及概念。书中全方位展示了古建筑的功能、形式,古建筑造型和空间的多样变化体现了先人的智慧,让人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全书均采用手绘图是本书的一大特色,集美学鉴赏、建筑入门、图书典藏于一体。
本书为 超级教授 黄宗智成名之作,是认识中国小农经济和明清以来中国史绕不过去的经典。书中基于包括满铁资料和地方档案在内的大量史料,以及作者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对明清以来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的特点做了深入考察,探讨了一系列影响中国社会走势的关键问题,尤其对中国华北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工业资本主义这一问题给出了极具说服力的解释。全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 农业内卷化 这一核心观点, 没有发展的增长 的内卷困境使得中国走上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本书曾获费正清奖。
本书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沿革、风格嬗变等作了鸟瞰式的描述。作者吸收*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个人对书法史的理解,阐释中国书法史上的若干现象,着力介绍了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作品、书家、时代风尚和艺术流派,总结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脉络。 本书除梳理中国书法中 碑 、 帖 的渊源外,还对历代书风形成的文化环境、历代书法著录和刻帖、历代书论等作概要描述。附录历代书论文献举要、中国书法基本书目三十种,便于读者检索,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 全书图文并茂,多见新意,被著名学者卞孝萱誉为 简明书史之*力作 。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内容 简介: 本书为 超级教授 黄宗智成名之作,是认识中国小农经济和明清以来中国史绕不过去的经典。书中基于包括满铁资料和地方档案在内的大量史料,以及作者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对明清以来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的特点做了深入考察,探讨了一系列影响中国社会走势的关键问题,尤其对中国华北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工业资本主义这一问题给出了极具说服力的解释。全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 农业内卷化 这一核心观点, 没有发展的增长 的内卷困境使得中国走上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本书曾获费正清奖。 《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为黄宗智扛鼎之作,是认识中国小农经济、当代中国发展和明清以来中国史的经典。书中基于满铁资料等大量史料与作者
超级教授 黄宗智的阶段性学术研究方法论成果,用自己踩过的坑、试过的错,为青年学者扫清障碍,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指明道路。 全书聚焦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领域,结合大量翔实的资料数据,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 内卷型 经济、以调解为主的法律制度、 第三领域 的集权化简约治理等特殊现象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历史现实与西方移植理论之间的背离。在此基础上,作者详述自己多年来从事学术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总结当前的学术研究误区,提出连接经验与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
宋代费枢从历代史籍中辑录出上自春秋、下迄唐末共112位为官清正、有功于社稷、施仁政于百姓者的事迹,合编为《廉吏传》一书。明朝黄汝亨在费枢的基础上,增补了五代以前人物133人,续编宋、元两个朝代计64人。主要记述他们是如何砥砺操守,如何执政为民的。 黄汝亨将这些历史人物评定出上、中、下三等。他还在每位廉吏事迹的末尾加上自己的简短评语。以几个字、至多数十字,点出人物为何值得效仿或何处显得偏狭不足为法。
在阅读世界史类作品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如圣诞节、圣枝主日等节日,会看到君主因为某种传统或迷信而做出奇怪的决定,会发现某些特定的动物被赋予神性从而成为常用的图腾,这些现象背后其实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不专门去过西方传统节日,我们也知道一些相关传统,如万圣节时孩子们要挨家挨户去要糖果,圣诞节时会准备圣诞树。我们会讨论诞生石,会说情侣或夫妻之间有 七年之痒 ,会在结婚时穿上洁白的婚纱,会觉得蓝色更适合男孩。还有一些不太容易意识到的现象,如薪水(salary)这个单词的词根其实与 盐 (salt)有关,表示右侧(right)的单词刚刚好也是表示 正确 的单词(相对来说在各种文化中 左 的意义都不太好),但我们并不一定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本书能够告诉我们一些奇异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
蒙塔尤是法国南部讲奥克语的一个牧民小山村。1320年,时任帕米埃主教(后为教皇)的雅克 富尼埃作为法官到此办案。在调查、审理各种案件的过程中,他像现代侦探一样发现和掌握了该山村的所有秘密,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个人隐私以及种种矛盾、冲突等,并把它们详细记录下来。法国著名学者勒华拉杜里以历史学家的敏感和精细,发现并利用了这些珍贵史料,以现代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再现了六百多年前该村落居民的生活、思想、习俗的全貌和14世纪法国的特点。
这部《中国思想史纲》是结合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一起编著的。由于比较偏重哲学思想的论述,1963年曾以终是写到"五四"新文化运动,1980年和198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曾分上下册出版,后数次重印。
高彦颐教授倾十余年之精力,聚焦书写用具兼文玩的砚台,以此切入清初工匠与士人之间、性别之间、身体经验与知识生成之间的互动等社会问题,可谓别具慧眼。此书通过文献解读、田野调查、器物鉴赏、工艺过程描述、文人酬唱题铭、市场品牌营造,对以制砚名家顾二娘及其福州赞助人为中心的个案,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堪称一部学术力作。而其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观察与分析方法,也为物质文化领域辟出一条新径。 全书除 导言 和 结语 部分,共分五章。每一章都设置在不同的具体地方:紫禁城里的皇家工场,广东的采石场,苏州及南方其他地方的砚台雕刻工场,福建收藏家的家里。作者追查了砚台在宫廷与社会之间的运动轨迹,并通过砚台的整个社会生活,带入了与砚台相关的制作、使用、收藏和写作的人的生活。此外,这项研究亦展示了这个小物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事吃紧时期,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运输生命线,而天堑怒江之上能够承载汽车通行的桥梁只有一座 惠通桥。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惠通桥维系着十万远征军的兵力输送和物资补给;战事失利后及时爆破惠通桥,为避免形势危殆构筑起一道战略防火墙。在滇西反攻阶段,修复惠通桥、夺控滇缅公路,惠通桥又成为扭转战局、赢得胜利的战略枢纽。 惠通桥不仅支撑着缅北和滇西两个战场,也是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战略焦点。从此种意义上讲,惠通桥不仅关乎滇缅战场的成败,更关乎着民族抗战的命运。 本书以 微观战史 的写作方式,借助最新发现的原始档案,对围绕惠通桥的战事和人物细节进行了细致还原。作者以惠通桥这一战略节点为着眼点,冷静客现
汉画深沉雄大,金石有声,融建筑装饰与雕刻版画为一炉,是两千年前的伟大创造,可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赏。它是成教化助人伦的古代样板,是人们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本书对汉代画像石进行了艺术解读,将那些一般看不懂的画面分成人事故事、神话故事、祥瑞故事三类,结合历史文献、画面形象、情节、出处进行具体诠释,并联系时代背景和相关事物予以说明,资料翔实,是理解汉画像的基础读物。
《清代学术概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重要的代表作。该书梳理了从顾炎武、黄宗羲、胡渭、戴震,直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炳麟诸学人的思想与学术成就,将有清二百六十馀年学术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勾勒,涉及清代几乎所有重要的学者和著作,是一部论述清代 思想界之蜕变 的学术论著,更是我们了解清代学术思想史的入门***书。本次整理以通行的商务印书馆《共学社史学丛书》本为底本,并参校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学术概论》稿本、《改造》杂志排印本、商务印书馆1930年《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书局1936年《饮冰室合集》本诸多版本,力求准确、全面、恢复原貌。特别据稿本收入梁启超于1923年六七月间撰写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概略》,此书是《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中间过渡,可据以